第775章 時勢造英雄

神京城東,毓屏街,後巷。

正房之中,中年人的話語冷峻,似隱含勾起的內心緬懷,還有一絲冰冷的寒意。

劉軒也是第一次聽到,兵部尚書顧延魁的過往,只是堂堂兵部尚書,對他來說是不可及的人物。

所以聽自己東家提起,他只是當做見聞來聽,並沒有太過在意。

劉軒說道:“東家讓探聽朝廷和殘蒙議和的消息,兵部是朝廷和議的主事衙門。

我們在兵部雖沒有人脈,但雙方和議協商都在會同館,和議文牘彙總兵部之前,都經禮部鴻臚寺通譯整理。

所以我們通過渠道,探聽到不少消息,聽說兩邦和議事宜,最近幾日出現波折,雙方僵持不下。

四日前殘蒙使團突然提出異議,要將原先雙方協商的互市數額,一下提高了四成。”

中年人目光凝然,神情有些驚訝,起身離開書案,在房間裡信步而走。

當走到那座白緞遮蓋的靈位前,默默駐足似乎在思索什麼。

稍許才說道:“這世上的事情,小到商事,大到國事,其中道理都是一脈相承。

我們商賈做生意,漫天要價,落地還錢,是常見的手段套路。

可是,即便是滿天要價,叫價也需有限度,太過有悖常理,過於荒誕出格,就不是叫價,而是笑話。

我們也做過九邊茶馬互市生意,多少也清楚其中根底。

土蠻部安達汗乃草原梟雄,多年來厲兵秣馬,早有南侵之心。

朝廷想要遏制安達汗勢力南擴,除了嚴守九邊之外,控制茶馬互市尺度,更是一勞永逸之法。

朝廷絕不會放鬆這等遏其咽喉良機,我雖不清楚朝廷認可的互市數額。

但這個數額必定極低,對殘蒙三大萬戶部落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令其苟延殘喘罷了。

在這等情形之下,朝廷絕不會輕易提高互市數額,否則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殘蒙使團如果想滿天要價,提出提高兩成數額,或許朝廷爲緩動刀兵,可能會答應上浮一成。

這纔是雙方做買賣該有的樣子,哪會是如今一口要提高四成,真當大周君臣都是蠢材嗎。”

劉軒說道:“東家,既然這是極無章法的要求,必定會徒勞無功,蒙古人怎麼會這等輕率。

此次殘蒙使團上千人入京議和,聲勢十分浩大,想來使團領頭之人,必定不是泛泛之輩。

咱們外人都能看出的道理,難道他們就會看不出來?”

中年人微微一笑,說道:“你說的沒錯,我們能看出的道理,堂堂殘蒙使團首領,難道會看不出。

據我所知此次殘蒙使團首腦,是安達汗麾下心腹重臣阿勒淌。

此人在安達汗麾下二十餘年,是草原上威名遠播的人物。

更是極得安達汗的器重,聽說此人能文能武,性情堅韌果敢,頗具智謀城府。

我們能想到的粗淺道路,這個阿勒淌不可能想不到。

既然他清楚其中利害輕重,還會向提出如此囂張訴求,就很值得令人玩味。”

……

劉軒問道:“難道阿勒淌會是另有所圖,他們上千人入京議和,一事無成,鎩羽而歸,豈不成了笑話。”

中年人說道:“殘蒙使團入京已有段時間,剛開始兩邦議和,他們一直處於下風。

對於朝廷在互市數額上的壓制,一直都是勉強維持,據理力爭,都沒提出加額四成的離譜訴求。

可是前幾日突然改弦易轍,大反常態,阿勒淌可不是胡塗人,他會這樣做必定事出有因。

只是其中的緣故,我一時也想不通,似乎阿勒淌不想和議過早定局,感覺像是在拖延時間……”

劉軒神情迷惑,說道:“東家,如今關外已入嚴冬,殘蒙三大萬戶部落急需過冬物資,舉步維艱之時。

殘蒙使團拖延和議時間,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中年人說道:“所以,不管是安達汗,還是阿勒淌,都是大漠上的傑出人物。

他們會做這樣違背常理的決定,絕對不會無的放矢,必定有我們不知道的理由。

越是這種情形,這件事隱含的風險,就會愈發兇險叵測。

不過,這也不關我們的事情,讓皇帝和朝廷重臣操心便是。

其實,不管此次和議結果如何,戰事只怕都難以避免。”

劉軒神色驚詫,問道:“東家此話何意,如果真是這種結果,安達汗何必要派使團入京求和?”

中年人說道:“兩國交鋒,議和不過是相互緩衝的幌子,爭取利益也罷,打探虛實也好。

當今皇帝以奇絕手段登基,心中塊壘難消,一心想着勵精圖治,超邁先輩。

這幾年他遇到賈琮這等奇才,趁勢大興火器,以火器之威洗滌軍權,去除上皇勳貴留下的潛勢。

如今他已完全掌控五軍營,對九鎮邊軍也日漸收攏,前年任命顧延魁爲九省統制,巡視彈壓九邊。

上年又利用大同鹽鐵大案,將大同邊軍總兵以下,十餘位要緊將官,全部予以清洗。

連帶着臨近的大同鎮,也受到不小波及,朝廷借勢調遷了不少將官。

如今掌控大同邊軍的要緊將官,不少都是皇帝欽點,或從遼東軍中調任。

九邊重鎮之中,遼東鎮自皇帝登基以來,最早被皇帝掌控,遼東總兵平遠樑成宗是他一手扶持。

如今得皇帝重用的威遠伯賈琮,也是從遼東軍中嶄露頭角,光彩耀眼。

這其中一切都有跡可循,當今皇帝可真不是簡單角色,他對功業的渴望,有一種怪異的執着。

削平女真,拓地千里,皇帝的胃口已經變大,安達汗是朝廷漠北心腹大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反觀土蠻部安達汗,算黃金家族沒落近百年,所出少見的梟雄之才。

此人一向野心勃勃,聯合三大萬戶部落,麾下聚兵過二十萬,妄想恢復祖先榮光。

即便此次議和朝廷做出讓步,殘蒙爭取到四成互市數額,安達汗難道會就此滿足。

兩邦君王皆是雄心勃勃之輩,兩虎相爭,不管議和結果如何,大周和殘蒙必有一戰!”

……

劉軒神情驚異,說道:“東家,安達汗兵強馬壯,蒙古鐵騎驍勇善戰,一旦開戰,大周豈不要吃虧。”

中年人笑道:“安達汗雖說實力強悍,雙方一旦開戰,大周或許會吃點虧,戰事也可能會膠着。

但蒙古人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當年席捲南北,天下無敵之勢,大周也不是前宋這般羸弱不堪。

當年南渡百年,漢人困守江南,痛定思痛,臥薪嚐膽,纔有李天凌恢復中原,追亡逐北。

之後歷代君王幾度出關,不斷削弱殘蒙勢力,蒙古人元氣大傷,早已不復當年。

漢人經過南渡百年磨礪,骨子裡保家守土,仇視異族之念,早已根深蒂固,難以磨滅。

安達汗兵強馬壯又有何用,除非他能把漢人屠光滅絕。

否則,他想要效仿先祖,再次問鼎中原,不過是癡人說夢。

蒙古人已成井底之蛙,還以彎刀快馬稱雄,卻不想世道已大不相同,未免將天下英雄看輕了。

當初遼東女真三衛,兇悍敢戰,比起蒙古精銳並不差多少。

但賈琮靠着十多門新式火炮,縝密周到的佈置,便能取得鴉符關大捷,大破女真三衛。

在清元集靠着千餘火槍兵,就能將三衛殘餘首腦,圍而殲之,亡其血種。

風雲聚會,人物輩出,天下早已不是原來的天下……”

劉軒微微鬆了口氣,說道:“東家說的極是,安達汗雖號稱傭兵二十萬,但其土蠻部嫡系只佔過半。

其餘近十萬精銳兵馬,來自鄂爾多斯、永謝倫等兩大萬戶部落。

雖說草原上強者爲尊,安達汗有黃金家族嫡系名望,此兩大萬戶部落皆聽從驅使。

但安達汗想要如驅臂使,如同運用本部嫡系這般便利,多少有失流暢自如。

反觀大周立國近百年,南北河山一統,漢民如蟻,何止百萬千萬。

一旦外夷逞兇,前師之事後事不忘,衆志成城,星火燃野,頃刻可成焚天之勢。

只是一旦戰事突起,刀兵無眼,北地之民,多少要遭受塗炭。”中年人神情沉凝,說道:“這等大勢大局,凡人不可阻攔,更不是你我可以左右。

只需且看風雲即可,不過這等千載時機,我們不能閒着,思謀籌算,更要適當做些什麼。

商者,役使銀流物貨,可積蓄富貴錢財,役使大勢波瀾,可熔鍛國運英才。

既然這些事終歸發生,自然不好白白錯過,善加運用,方不負天下大勢。

一場春闈舞弊大案,催生時勢,孽生因果,就讓我們得了許多便利。

兩雄相爭,刀兵千里,誰爲英雄,誰爲敗寇,最終能成全何人,豈不是更讓人期待。”

中年人話音剛落,書案旁半開的軒窗,突然鼓盪入一陣勁風,陰冷刺骨,叫人遍體生涼。

寒風在屋內繚繞,將書案上攤開的輿圖吹動,香案上蓋着靈位的雪白綾羅,隨風無聲飄動……

……

劉軒微微定神,說道:“東家提到賈琮,我倒是想起一些事情。

會同館傳出消息,鴻臚寺官員傳訊殘蒙使團首領,皇帝委任賈琮爲大周和議掌記,參與兩邦合議所有事務。”

中年人微微一愣,說道:“前面毫無預兆,怎麼突然封他做個和議掌記。

賈琮堂堂五品翰林學士,去做兩邦和議掌記,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當今皇帝可是個精明人,做事從不會無的放矢,我看其中必有蹊蹺。”

劉軒繼續說道:“賈琮還不知這一件事情,昨日城中有大批戶部車馬,在城中走街過巷。

車上皆裝載米糧魚肉布匹等物,這些車馬從宏德門出城,往城東郊外而去。

後來戶部傳出消息,說賈琮主事的城外火器工坊,最近營造成功一種新式火器。

皇帝因此龍顏大悅,對火器工坊中人大肆犒賞。

只是工部火器司之事,一向都是密不透風,外人極難得窺究竟。

東家,賈琮研製火器有神鬼莫測之能,當年他就是靠自研火器,才能在遼東立下誅滅之功。

此次所謂的新制火器,外人不得而知,能得皇帝如此看重,多半是極犀利之物。

我們是否調動人脈,打探其中根底,或許將來會有用處。”

中年人搖了搖頭,說道:“當今皇帝極看重火器研造,將其視爲鎮國之術,一向不容他人染指。

自從賈琮首倡火器之法,但凡牽扯覬覦火器,沒人能有好下場。

上年金陵破獲火器私造大案,從私設工坊中擒獲的工匠和護衛,六十餘人全部被梟首示衆。

嫡系家人都被充軍發賣,下場十分悽慘悚目,皇帝殺一儆百之心,昭然若揭。

甄家大房甄世文,莽撞愚蠢,被人蠱惑,牽扯火器私造,最終落得被人滅口。

其罪在其自身,本於甄家無關,甄世文死後,本以爲甄家能得脫大難。

沒想到皇帝只是因甄老太妃在世,出於對太上皇的孝道口碑,才暫時隱忍不發。

等到老太妃鳳駕歸天,大孝之期將滿未滿,皇帝便迫不及待對甄家發難。

百年華族,數代積蓄,一夜之間,抄家破門,從此金陵再無甄家。”

劉軒聽自己東家言語森然,心中微微泛起寒意……

……

中年人繼續說道:“一個江南世家,本就不在皇帝眼裡,當年杜家豈不是如此,皇權浩浩,傾覆只在旦夕。

皇帝並不是睚眥必報,一心想着清算甄家,而是向朝廷內外警示,聖心意圖所在。

但凡覬覦火器之人,不管平頭庶民,還是世胄高門,皆嚴懲不赦,生死以之,俱爲齏粉。

我們眼下的處境,還用不着涉及火器,沒必要輕舉妄動,節外生枝。

萬一被朝廷內衙鷹犬嗅出味道,走露行跡,以後辦事可就難了,想在神京安穩居住,多半也不行了。”

劉軒說道:“東家思慮周全,是我想的莽撞了,賈琮任和議掌記之事,是否還要打探?”

中年人說道:“賈琮雖然年輕,韜略城府,機敏過人,金陵之事你也見識過。

要是因探查此事,被他有所察覺,他竟生出反制之念,只怕是要壞事的。

而且他時運旺盛,這一路走來,有勝無敗,想想都有些棘手。

一個手段高明之人,很難對付,但一個手段高明,還運氣極佳之人,就會更難對付。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觸碰他,大家相安無事,纔可以待後緣……”

……

大周宮城,文淵閣。

這裡地處午門左側,靠近文華殿,是內閣閣臣署理公務之地。

賈琮既被任命和議掌記,自然要拜會兩位上官,內閣大學士王士倫和兵部尚書顧延魁。

他和顧延魁十分熟悉,當年他曾在兵部觀政,顧延魁是他的上官,對他多有關照。

後來顧延魁舉薦他爲九省統制參贊,跟隨檢點巡視九邊,對他這位後輩有提攜之恩。

賈琮也因此機緣巧合,得到遼東總兵樑成宗賞識。

顧延魁西去巡視薊州鎮、宣府鎮兩鎮時,樑成宗以賈琮熟悉火器,求告顧延魁將他留任遼東火器幕僚。

賈琮這纔有機緣領軍出征,立下削平女真的拓疆大功。

引水思源,顧延魁對他頗具恩義,如果沒有他當年提攜,可能就沒有賈琮的今天。

但賈琮對王士倫,遠沒顧延魁這般熟絡,除殿試時見過一面,及第後隨同年到府拜謁,並沒有其他交集。

但是在官場禮儀上,王士倫和他的關係,甚至比顧延魁還要厚重。

因王士倫是本年春闈首席主考官,賈琮是春闈頭甲二名,是他親點次名榜眼,是他的春闈座師。

這在官場上是極親厚的關係,無異於舉業仕途引路之人,吏部尚書陳默也是同理。

所以,賈琮即便和顧延魁交情深厚,但因官場舉業規矩,也須先拜會王士倫,這種次序不容紊亂。

省的到時傳出流言,堂堂五品翰林學士,不懂禮數,不敬師道,貽笑大方。

他到了文淵閣殿外,經過內閣屬官通報,過稍許才被帶入王士倫官懈。

賈琮和這位座師交集極少,但聽說過他許多傳聞,說他少年成名,仕途早發,城府極深,難以捉摸。

總之是個不太容易親近的人物,只是見面之後,王士倫並沒有半分清冷之意。

他對賈琮的到來,顯得態度欣然,笑容舒緩,神情和藹,讓賈琮憑生親近之感。

按理王士倫名列文臣魁首,與賈琮官職相差懸殊。

賈琮依禮拜會上官,他卻沒擺半分官場上下規矩,也無官面言辭文章。

而是在官懈中烹茶相待,顯得對這位門生極爲禮遇,讓賈琮微微有些愕然。

他心中不能肯定,這就是傳說中謀算深沉,難以捉摸的王士倫,他對自己的門生,是否都這般和藹。

賈琮將來意說明,對自己如何自奏聖上,被委任和議掌記之事,對王士倫都坦言相告。

王士倫微笑說道:“玉章以爲殘蒙三大萬戶部落,雖攜手入京求和,但暗有分歧,應以深究?”

賈琮說道:“下官以爲如今朝廷陳兵九邊,嚴陣以待,禁絕邊貿,使殘蒙各部陷入嚴冬匱乏。

歷來兩邦議和,不以理爭,而以勢勝,大周既已佔據上風,議和其實已無懸念。

朝廷深知安達汗居心叵測,一直有南侵之望,爲遏敵要害,絕不會有半步退讓。

最終落定邊貿數額,必失殘蒙奢望所需,九邊戰事一觸即發,並非危言聳聽。”

王世倫聽到這裡,眼神微微發亮,兩邦議和,不以理爭,而以勢勝,當真一言中的。

他心中一陣激盪,不過才舞象之年,舉業才華橫溢,可以說是天資聰慧。

但這等年紀,理政觀勢,犀利明快,難道真是蒼天補缺,降下宿世之慧……

第389章 諸事露隱憂第398章 甄氏有芳青第250章 蒼天放過誰第147章 瞞天難過海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380章 履勝各翹楚第八十一章 鮮花插糞土第638章 攻守勢相易第五十八章 夜黑女兒香第548章 由來亂姻緣第144章 諸事皆有因第777章 陰私誣春情第147章 瞞天難過海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112章 書山再啓程第498章 奇功定聖恩第470章 詔旨賜姻緣第264章 梅枝繡盈香第776章 好夢晝初長第292章 富貴惑人心第四十六章 賈赦鞭撻第550章 琴瑟情意暖第413章 聯親藏深險第507章 庶脈可承爵第六十九章 討要柳五兒第405章 女妖精真多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518章 吳孽隱蹤跡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729章 內宅逞奸計第226章 囹圄錐心苦第808章 謀深動千里第765章 冬夜月溶溶第748章 茶靡花將逝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427章 深危多奇情第130章 薛門下拜帖第332章 建功賞殊榮第446章 遺秘可傾覆第498章 奇功定聖恩第二章 月例第640章 顯勳生禍患第471章 聖心不可欺第361章 世情有甄賈第108章 香閨意纏綿第532章 嬌橫謀情郎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447章 聖旨撼雄城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726章 神算窺天機第487章 古琴隱身世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二十九章 隱殺翰林郎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412章 姻緣有若無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236章 世家涼薄深第524章 除歲有清歡(二)第155章 利刃挽情殤第685章 良宵知情心第288章 奇謀勝千軍第132章 因果不沾身第116章 事畢意瀟然第502章 心志定榮辱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294章 治平蓋世功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448章 甄氏遭橫禍第435章 裳薄胭脂香第284章 雄關顯疑雲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455章 闈院誰多情第165章 歧路各自緣第804章 靈前問情心第386章 浣女曲悠揚第553章 兩房各賢奸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第794章 情禍生怨偶第318章 重華覆榮國第497章 風雲出我輩第236章 世家涼薄深第162章 登臨濯江樓第261章 輿圖牽情長第九十三章 禮部東牆下第742章 大勢生疑竇第281章 天網不疏漏第133章 棲霞見寧王第676章 堪問當年事第801章 伴君走天涯第226章 囹圄錐心苦第795章 恩仇結雙蕊第169章 佛女勤佈施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307章 承嗣與婚約第626章 家國天下事
第389章 諸事露隱憂第398章 甄氏有芳青第250章 蒼天放過誰第147章 瞞天難過海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380章 履勝各翹楚第八十一章 鮮花插糞土第638章 攻守勢相易第五十八章 夜黑女兒香第548章 由來亂姻緣第144章 諸事皆有因第777章 陰私誣春情第147章 瞞天難過海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112章 書山再啓程第498章 奇功定聖恩第470章 詔旨賜姻緣第264章 梅枝繡盈香第776章 好夢晝初長第292章 富貴惑人心第四十六章 賈赦鞭撻第550章 琴瑟情意暖第413章 聯親藏深險第507章 庶脈可承爵第六十九章 討要柳五兒第405章 女妖精真多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518章 吳孽隱蹤跡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729章 內宅逞奸計第226章 囹圄錐心苦第808章 謀深動千里第765章 冬夜月溶溶第748章 茶靡花將逝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427章 深危多奇情第130章 薛門下拜帖第332章 建功賞殊榮第446章 遺秘可傾覆第498章 奇功定聖恩第二章 月例第640章 顯勳生禍患第471章 聖心不可欺第361章 世情有甄賈第108章 香閨意纏綿第532章 嬌橫謀情郎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447章 聖旨撼雄城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726章 神算窺天機第487章 古琴隱身世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二十九章 隱殺翰林郎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412章 姻緣有若無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236章 世家涼薄深第524章 除歲有清歡(二)第155章 利刃挽情殤第685章 良宵知情心第288章 奇謀勝千軍第132章 因果不沾身第116章 事畢意瀟然第502章 心志定榮辱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294章 治平蓋世功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448章 甄氏遭橫禍第435章 裳薄胭脂香第284章 雄關顯疑雲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455章 闈院誰多情第165章 歧路各自緣第804章 靈前問情心第386章 浣女曲悠揚第553章 兩房各賢奸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第794章 情禍生怨偶第318章 重華覆榮國第497章 風雲出我輩第236章 世家涼薄深第162章 登臨濯江樓第261章 輿圖牽情長第九十三章 禮部東牆下第742章 大勢生疑竇第281章 天網不疏漏第133章 棲霞見寧王第676章 堪問當年事第801章 伴君走天涯第226章 囹圄錐心苦第795章 恩仇結雙蕊第169章 佛女勤佈施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307章 承嗣與婚約第626章 家國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