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良宵知情心

伯爵府,迎春院。

賈琮看到畫中主宴親王左側首位官員,樣貌依稀就是老師柳靜庵。

雖畫中人比如今柳靜庵年輕許多,形容清正端嚴,氣度沉穩儒雅,透着在任官員的幹練之氣。

但賈敏的畫筆頗爲傳神,畫中人不管是五官形貌,還是神態氣韻,都和柳靜安一般無二,讓人一目瞭然。

黛玉回道:“三哥哥沒看錯,這位就是靜庵公,當年他官拜禮部大宗伯,還是那次春闈的主考官。”

她又笑道:“要論科場輩份,靜庵公還是我父親的座師,要按這裡來論,父親和三哥哥居然也算同門。

三哥哥拜的好師傅,你的輩分可有些嚇人,失敬失敬,嘻嘻……”

賈琮笑道:“這有什麼奇怪的,我每次去老師家小住,家裡一堆比我年紀大的師侄。

我自小和柳璧就是至交,但只要我去柳宅走動,他便會找理由躲出去,只會在外頭和我見面。

因爲當着老師的面,他就必須叫我小師叔,他覺得太過沒臉,所以能躲就躲,哈哈……

好在他如今去了金陵爲官,倒是少了這份尷尬。”

賈琮又笑道:“其實這也不算什麼,大家各論各的就好,妹妹以後可不要躲着我,我不用你叫我小師叔的。”

黛玉被他逗得笑出聲,在他手臂上輕輕打了一下。

一旁探春也在仔細瞧畫,指着穿絳紅五爪龍袍那人,問道:“這個主宴之人,不知是哪位王爺?”

賈琮目光也看向畫中,依照此人的年紀,且穿着親王龍袍,多半是當今聖上同輩之人。

畫作落款有永安二十一年字樣,就是林如海那屆春闈的年份。

主宴這位王爺極可能是永安帝的皇子,只有這樣的皇子身份,才合適代表永安帝主持恩榮宴。

但這位主宴王爺樣貌氣度出衆,不是當年潛邸齊王的當今聖上,也不是賈琮見過面的忠順親王。

對他來說這是十分陌生的臉孔,如果此人當年是一位親王,不該如此默默無聞。

黛玉聽了探春的話,隨口說道:“我小時看到這幅畫,他穿着絳紅龍袍,覺得十分威風好看,心裡有些羨慕。

我問過我娘這是何人,我娘說他是上皇第三子,爵封吳王,我還想問其他,我娘就不願理我了。

我因爲實在好奇,有一次和父親詢問紅袍王爺的來歷,父親一向寵我,可是那次卻臉色難看。

還訓斥我小孩子不懂事,什麼事都瞎打聽,因爲很少被父親教訓,這事現在還記得。

不過那時我還年幼,小孩子哪有什麼長性,轉頭就淡忘這事,以後也不敢再問。”

……

賈琮聽了這話,心中微微一跳,吳王這個稱號,他在金陵偵緝杜衡鑫案件,曾經多次聽到過。

當年杜衡鑫身爲金陵杜家子弟,不知因爲何種緣故,竟舉報自家家主杜衡昌勾結隱門,意圖謀亂。

金陵杜家因此被滿門誅滅,杜衡鑫用家族的覆滅,換來自身仕途曙光。

他不僅投入潛邸齊王麾下,還跟隨齊王返回神京,之後便發生吳王之亂。

神京因此大變,許多文武官員受到牽連,輕者罷官貶斥,中者流配邊地,重者滿門絕滅。

但賈琮在金陵接觸的信息有限,也沒遇到知曉當年變故之人,所以對這件事瞭解僅此而已。

但他想到如賈政、柳靜庵等長輩,多半會知道當年吳王之亂的典故。

但他在和這些長輩接觸之中,也敏銳覺察到此事的怪異,

賈政一向對他器重,對他的舉業才華十分讚賞,平日得了空閒,叔侄兩人常在書房閒談。

兩人話題散漫隨意,神京典故,士林軼事,家族往事,幾乎無所不談。

但賈政從未提起當年吳王,甚至連王族中人,都絕口沒有提過。

這或許是世家子弟從小受教,無形之中形成某種言談忌諱。

wωw¤ttκan¤℃ O

……

但老師柳靜庵的態度,卻讓賈琮生出更多疑惑。

他多年受柳靜庵授業教誨,老人對他期望極高,對他視同己出。

不僅將舉業學識傾囊相授,更懂得循循善誘,常爲他剖析朝局,點評人物,給他開拓思路,拓展眼界。

師徒兩人書房閉門,暢談時局朝政,除當今上皇和嘉昭帝因尊者之諱,柳靜庵不會輕易觸及。

如今朝堂上重要官員,皇室親貴,柳靜庵都會言及,皆有精當點評,讓賈琮獲益匪淺。

賈琮爲官數年,但凡面臨官場之事,皆能遊刃有餘,榮保自身,不沾片葉,皆因柳靜庵教誨之功。

如嘉昭帝、郭佑昌、史鼎等和賈琮多有接觸之人,深知他那種超乎年齡的沉穩老辣。

他們心中都會斷言,賈琮不過是老狐狸教出的小狐狸……

……

但這些年以來,柳靜庵提過朝堂所有各部主官。

連當今趙王、寧王等皇子,康順王、忠順王等幾位親王都有談及。

但唯獨從來沒提過這位吳王,就好像此人並不存在一般,賈琮如今細想此事,更深感其中古怪。

能被委派主持進士恩榮宴的皇子,都是很受皇帝器重的人物。

即便當時潛邸齊王的當今聖上,都沒有獲得這種殊榮,可見當年吳王在太上皇心中分量。

老師柳靜庵當年和吳王一起主持恩榮宴,兩人的關係必定十分熟絡。

即便後來吳王壞了事,柳靜庵教授晚年得意子弟,授業解惑,以古鑑今,也不該對這人隻字不提。

所以,不管出於哪種原因,賈琮心中都能篤定,老師是在刻意迴避此人,不在自己面前提起半句。

……

如今,他聽黛玉無意說起,她小時見到畫中吳王,風姿衣履鮮亮奪目,曾經好奇詢問父母。

即便她是父母掌上明珠,日常極得寵愛,賈敏還會語焉不詳,林如海甚至變色發怒。

似乎在老一輩人心中,吳王就是一個禁忌話題,人人心有忌憚,個個不願觸及。

難道這種隱晦的態度,只是因爲當年神京大亂,吳王事涉謀逆?

事情好像是這樣,但好像又不是這樣。

因爲吳王事發之後,如日中天的太上皇突然退位,從此隱居深宮,當今聖上登上帝位。

從金陵到神京,一系列重大變故,似乎並無聯繫,又似乎暗有糾葛,不管怎麼去分辨,都顯得撲朔迷離。

按着賈琮知道的鱗爪信息,前任金陵都指揮使杜衡鑫,便是揭開昔年事件的關鍵。

甚至嘉昭帝對此人格外慎重,讓心腹內侍郭霖千里下金陵,監查杜衡鑫入罪之事,還要秘押回京獨審。

可最終事情出現變故,自己從水路將杜衡鑫擒獲,他卻在錦衣衛押送途中,被人擊殺於鬧市……

……

整件事頭緒紛亂,即便以賈琮的縝密,由於所知有限,其中太多隱晦忌憚,一時難以理清。

但他卻能感覺出整件事脈絡之中,隱約有幾種不同力量在糾葛搏殺。

這種爭鬥不止發生在當下,似乎許久之前就已開始……

即便賈琮有探究事由的好奇,但僅限於此,他並沒有追根究底的打算。

因這件事追溯極深,似乎和他沒有半點關係,即便柳靜庵、林如海等前輩都諱莫如深,不願觸及。

他似乎沒有什麼理由,主動探究根由,甚至沾惹上難以預想的麻煩。

迎春等姊妹都被賈敏這份舊作吸引,畫中精湛的描摹,榮盛的場面,絢麗的色彩,都讓她們議論贊嘆。

即便以黛玉對賈琮關注,因不知賈琮在金陵的遭遇,也沒想到這幅舊畫,會勾起賈琮心中如潮思緒。

……

因甄傢俬銀之事得以平息,賈琮提前返回府中,倒也偷得半日清閒。

他將舊畫之事暫且放下,只和姊妹們閒聊說笑。

滿室殘冰消夏暑,玉顏裙香映時光。

等到日頭微微西落,迎春讓人在院子擺了晚飯,讓賈琮吃過再回自己院裡。

衆人團團坐了一桌,一邊用餐又各自說些閒話,笑語盈盈,其樂融融。 等到用過晚餐,天色已昏暗,賈琮和姊妹們飲茶消食,探春便起身要走。

迎春說道:“三妹妹,時辰還早着,再坐坐等下大家一起散了。”

探春笑道:“我許久沒回東路院,明日老爺休沐,我打算過去住兩天,陪老爺說說話,現回去收拾東西。”

迎春笑道:“這倒是正事,你回去住幾日,記得打發丫鬟來回,我好安排車馬接你回來。”

自從賈政遷居東路院,雖有庶子賈環、長孫賈蘭跟隨遷居。

但賈環日常追雞攆狗,遊手好閒,頑劣胡鬧,時常惹賈政生氣。

長孫賈蘭雖乖巧,但李紈管教兒子甚嚴。

她目睹寶玉的紈絝懶惰,賈琮的風光上進,可是讓李紈觸目驚心。

或許是擔心王夫人教壞兒子,更不想放兒子繮繩,讓他跟賈環這叔叔胡鬧,免得小小年紀就被帶歪。

所以,賈蘭日常被她拘在屋中讀書,除了該有的家門禮數,也不常在祖父母跟前走動。

原本賈珠早逝,寶玉便是賈政膝下居長,在尋常人家該是孝敬父母,頂門立戶人物。

偏生賈母極其溺愛,王夫人別有心思,皆不願寶玉定居東路院。

寶玉懼怕賈政,唯恐躲避不及,又嫌棄東路院寡淡,不像西府容易親近家中姊妹,一直都棧戀正府不去。

賈政也算是兒孫滿堂,可如今將過半百,家事變遷,膝下竟落得無承歡之快,說來也是唏噓。

探春心思精明大氣,將這些都看在眼中。

寶玉已長居西府,自己又落居東府,外人看了未免不妥,自己心中也過意不去。

雖心中捨不得賈琮和家中姊妹,卻想過就此搬回東路院了事。

但賈政知女兒庶出,如今二房已爲偏支,將來婚嫁根底更加單薄。

爲之算計長遠,寧可女兒多在東府,將來能像迎春那樣,得賈琮扶助擡舉身份,也能落得體面歸宿。

探春感念父親一番苦心,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便回東路院住些日子。

一是能盡些父母孝道,二便是管教紈絝的幼弟……

賈琮和迎春知道探春這番心思,對這位三妹妹更加憐惜,男兒紈絝不當事,卻要姑娘家操心家事孝道。

每次她回東路院小住,賈琮和迎春掐算時間接她回來。

……

探春正要出門,黛玉笑道:“三妹妹都走了,今日不如先散了,明日早些過來說話。”

衆人都覺得有理,賈琮便送黛玉、寶釵、探春出門。

此時,晚霞低垂,天光昏暗,空氣中還有未消盡的溫熱,但夜風卻已習習,很快將殘存的暑氣鼓盪殆盡。

賈琮伴着身邊嬌俏如花的三人,走在園中青石小道,晚風旖旎,蘊含女兒家的怡人芬芳,令人陶醉。

寶釵說道:“那甄家和我們家一樣,也是金陵幾輩子世家大族。

我聽我媽說過,他家雖沒世傳爵位,但祖上也是開國之臣,家中有體仁院總裁的世傳官職,

甄家這些年因在江南行商鉅富,得了金陵甄半城的雅號,也算是家底渾厚之門。

即便這樣的門第,看着是何等榮華富貴,如今不過因他家大房公子做了錯事,說敗落也就敗落了。

可見一家一戶興旺,需要幾輩子人辛苦,但要是毀家滅業,不過是旦夕之間,想想真是可怕。”

探春說道:“寶姐姐說的很在理,子弟不上進爭氣,家業便會累如危卵,傾覆不過朝夕之內。

好在我們家有三哥哥頂門立戶,如今家業興盛,再大的風浪也不用害怕,想來卻比甄家走運太多。

探春轉而有些氣餒,說道:“二哥哥雖不愛讀書,好在他雖有些荒廢,也都是家宅之內。

尋常都不會出去鬧,也不用擔心惹上外面的事……”

寶釵聽了探春的話,心中不免有些觸動,想到探春有個兄弟寶玉,是個讓人頭疼的。

自己豈不也有個讓人操心的哥哥,相比寶玉只在內宅廝混,自己哥哥在家一時都坐不住。

每日都出去呼朋喚友,廝混招搖,當初在金陵就是鬧出人命,纔會舉家遷居神京迴避。

如今哥哥薛蟠行事粗疏,依舊沒多少長進,自己和母親也是每日提心吊膽,生怕他又鬧出事情。

寶釵想到這裡,不免羨慕探春有賈琮這等堂兄,他們兄妹一貫親近相護,探春一輩子都多個倚仗靠山。

但轉而又想到,探春妹妹可不值得羨慕,琮兄弟真成了自己堂兄,自己可真不知怎麼辦……

賈琮送了探春回院子,因爲路途遠近,他和黛玉又送寶釵到兩府通道小門,最後賈琮才送黛玉回院子。

……

此時,夜幕降臨,天宇幽藍,銀星萬點,明滅不定。

賈琮和黛玉並肩走在園中小道上,步履合一,夜風脈脈,暗香盈盈,讓人心曠神怡。

黛玉話語清脆,問道:“三哥哥,金陵甄家送銀入京,這等事情必定要瞞着人做。

你怎麼消息這等靈通,千里迢迢的就提前得知,還特地趕回府中攔阻。

要是我沒猜錯的話,必定是甄三姑娘得知家中之事,千里迢迢給三哥哥通風報信。”

賈琮聽了這話,一時有些語塞,想來方纔在迎春院裡,他說起甄家送銀之事,一時都無人問這個問題。

或者史湘雲性格直爽舒朗,在這上頭少幾分敏感。

但以探春之精明,迎春之細密,寶釵之聰慧,她們未必沒想過其中緣由。

自己對甄家所行隱秘之事,能這般未卜先知,她們多半會想到甄芳青身上。

但迎春是自己長姐,探春是自己堂妹,不會在乎自己和別的女子牽扯。

寶釵和黛玉、探春等相比,親緣上和自己遠了許多,自然也不好意思說破。

清涼的夜風之中,黛玉語聲輕盈,帶着戳破賈琮的得意和調皮。

“甄姑娘對你可真不錯,自家的金銀財寶都不要,千里迢迢也要報信護着你。”

“這麼好看的姑娘,還這麼稀罕你,三哥哥是不是心裡特別得意。”

“甄姑娘是挺好看,不過妹妹生的更好看。”

“哼,這話你張口就來,說過好多次,也不知有沒對別人也說過,你可哄不了我。”

“好妹妹,女兒家不用怎麼聰明吧,什麼事都一猜就中,太不好玩了,那多累心。”

黛玉笑道:“那可不行的,要是我不夠聰明,豈不是被你輕易哄騙了去。”

“其實有人向着你,我也是樂意的,至少三哥哥不會吃虧,家裡也不會遭事兒。”

“她要向着你,我才懶得管,但三哥哥要向着我,卻是要管的。”

“不管怎麼說,家中姊妹,從小一起,情同手足,總該比別人親些。”

賈琮覺得黛玉這話有些耳熟,突然有所悟,不由自主一笑。

伸手握住黛玉柔滑的小手,笑道:“姑娘家這麼多小心思,也不嫌累,我想哄騙你可沒這本事。”

黛玉心中大羞,忙不迭的要抽回小手。

嗔怪道:“還在園子裡呢,誰和你拉拉扯扯,讓人看到算什麼意思。”

她用了些力氣,只是賈琮手上拽得牢固。

她見夜幕之下,園子裡靜悄悄,少有人走動,只好由着他。

兩人都不由自主放慢了腳步,一時之間也不說話。

過了稍許之後,黛玉又問道:“三哥哥,甄家都冒着風險往外運銀子,可見家事危急,真要出大事。

甄姑娘如今正好返回金陵,她一個姑娘家會不會跟着遭罪……”

賈琮聽的話語惴惴,隱含一絲擔憂,心中有些暖意,將手中纖細柔滑的手掌,握得更緊一些。

說道:“今日送信之人,是甄姑娘的心腹小廝,他說甄姑娘南下至姑蘇,便暫時安頓,並沒有進入金陵。

她人在姑蘇,卻能知金陵之事,還及時向我傳信,說明她早有防範,她不會吃虧的……”(本章完)

第487章 古琴隱身世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第六十九章 討要柳五兒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第230章 智昏生妄想第674章 福孽皆自招第242章 傾覆護舊情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406章 巧言說媒妁第784章 多情慾癲狂第337章 貴女牽權勢第404章 鄒氏遺秘賬第607章 情癡撮鴛鴦第527章 金玉皆良緣第334章 深院亂別情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793章 正言理門戶第367章 稱量望江南第一百章 廷奏黜功名第330章 世情多藩籬第104章 帝心感其類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四十六章 賈赦鞭撻第707章 房闈多香軟第323章 我養她一生第七十五章 命硬惹不起第651章 金榜題名時第692章 執手空相望第739章 娉婷生喜訊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385章 夜航擁情殤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666章 福禍連南北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468章 榮國傳婚訊(月初求票)第669章 風雨不眠夜第257章 巡鎮起波瀾第561章 情事生波折第572章 帝宮傳隱危第301章 卓功蓋三軍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493章 送美謀破局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166章 文華動江南第554章 姻緣兩重天第789章 並蒂生情禍第667章 櫛沐情亦香第741章 東窗顯端倪第303章 誅滅潑天功第725章 紅顏解妙卿第317章 富貴多波譎第497章 風雲出我輩第749章 閨房生香軟第九章 賣字第608章 親疏多情殤第740章 嬌嬈多情癡第799章 禍事顯新患第619章 古經祝會榮第353章 流波不知深第150章 揚州見如海第562章 同心何相宜第213章 首榜起波瀾第805章 閨閣慕瓊玉第221章 寶珠的來歷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387章 事起蘇州衛第423章 疑塚埋香魂第665章 歧路情慾殤第756章 嬌嬈多孽緣第728章 房闈添香軟第745章 媒聘生波折第223章 造釁早開端第697章 子嗣搏野望第623章 天闕迎殿試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212章 恩科放榜時第794章 情禍生怨偶第699章 風流難自棄第551章 暢言留香軟第397章 怨情臨深淵第六十九章 討要柳五兒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704章 可堪爲鶼鰈第332章 建功賞殊榮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212章 恩科放榜時第二十一章 芷芍暖榻第684章 畫中當年事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五十四章 五兒晴雯第221章 寶珠的來歷第693章 忠義絕翁婿第116章 事畢意瀟然第482章 生死兩疑冢第563章 無由說癡情第255章 制九鎮之位第六十八章 怨懟從天降第166章 文華動江南
第487章 古琴隱身世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第六十九章 討要柳五兒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第230章 智昏生妄想第674章 福孽皆自招第242章 傾覆護舊情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406章 巧言說媒妁第784章 多情慾癲狂第337章 貴女牽權勢第404章 鄒氏遺秘賬第607章 情癡撮鴛鴦第527章 金玉皆良緣第334章 深院亂別情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793章 正言理門戶第367章 稱量望江南第一百章 廷奏黜功名第330章 世情多藩籬第104章 帝心感其類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四十六章 賈赦鞭撻第707章 房闈多香軟第323章 我養她一生第七十五章 命硬惹不起第651章 金榜題名時第692章 執手空相望第739章 娉婷生喜訊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385章 夜航擁情殤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666章 福禍連南北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468章 榮國傳婚訊(月初求票)第669章 風雨不眠夜第257章 巡鎮起波瀾第561章 情事生波折第572章 帝宮傳隱危第301章 卓功蓋三軍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493章 送美謀破局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166章 文華動江南第554章 姻緣兩重天第789章 並蒂生情禍第667章 櫛沐情亦香第741章 東窗顯端倪第303章 誅滅潑天功第725章 紅顏解妙卿第317章 富貴多波譎第497章 風雲出我輩第749章 閨房生香軟第九章 賣字第608章 親疏多情殤第740章 嬌嬈多情癡第799章 禍事顯新患第619章 古經祝會榮第353章 流波不知深第150章 揚州見如海第562章 同心何相宜第213章 首榜起波瀾第805章 閨閣慕瓊玉第221章 寶珠的來歷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387章 事起蘇州衛第423章 疑塚埋香魂第665章 歧路情慾殤第756章 嬌嬈多孽緣第728章 房闈添香軟第745章 媒聘生波折第223章 造釁早開端第697章 子嗣搏野望第623章 天闕迎殿試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212章 恩科放榜時第794章 情禍生怨偶第699章 風流難自棄第551章 暢言留香軟第397章 怨情臨深淵第六十九章 討要柳五兒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704章 可堪爲鶼鰈第332章 建功賞殊榮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212章 恩科放榜時第二十一章 芷芍暖榻第684章 畫中當年事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五十四章 五兒晴雯第221章 寶珠的來歷第693章 忠義絕翁婿第116章 事畢意瀟然第482章 生死兩疑冢第563章 無由說癡情第255章 制九鎮之位第六十八章 怨懟從天降第166章 文華動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