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媚好

皇帝進了慈寧宮,笑吟吟行了一禮:“皇額娘正用早膳呢,正好兒子剛下朝,也還沒用早膳,便陪皇額娘一起吧。”

太后招招手,親熱地笑道:“只怕慈寧宮的吃食不合皇帝你的口味。福珈還不替皇上把冠帽摘了,這樣沉甸甸的,怎麼能好好兒用膳呢。”

福珈替皇上整理了衣冠,又盛了一碗粥遞到皇帝手邊。皇帝一臉饞相,彷彿還是昔日膝下幼子,夾了一筷子醬菜,興致勃勃道:“兒子記得小時候胃口不好最喜歡皇額娘這裡的白粥小菜,養胃又清淡。皇額娘每天早起都給兒子備着,還總換着醬菜的花樣,只怕兒子吃絮了。”

太后欣慰地笑,一臉慈祥:“難爲你還記得。”她看皇上吃的歡喜,便替他夾了一塊風乾鵝塊在碗中,“純貴妃病了這些日子,皇帝去看過她麼?哀家也知道她病着,吃不下什麼東西,就揀了些皇帝素日喜歡吃的小菜,也賞了她些。”

皇帝喝完一碗粥,又取了塊白玉霜方酥在手:“兒子去看過她兩次,不過是心病,太醫使不上力,朕也使不上力。”

太后微笑着瞥了皇帝一眼: “太醫無能,治不好心病,皇帝難道也不行麼?”

皇帝脣邊都是笑意,彷彿半開玩笑: “兒子要治好她的心病,就得收回那日說過的話,得告訴純貴妃永璜和永璋還有登上太子之位的可能。兒子還年輕,空口白舌地提起太子不太子的話,實在沒意思。”

太后嘆口氣,替皇帝添了一碗枸杞紅棗煲雞蛋羹,溫和道:“慢慢吃那酥,仔細噎着。來,喝點羹湯潤一潤。”

皇帝快活地一笑:“多謝皇額娘疼惜。”他吩咐道,“毓瑚,朕記得嫺貴妃很愛吃這個白玉霜方酥,你取一份送去翊坤宮。”

毓瑚忙答應着端過酥點去了。太后饒有興致地看着皇帝:“皇帝到很在意嫺貴妃啊。”

皇帝生了幾分感慨: “潛邸的福晉只剩瞭如懿一個,多年夫妻,兒子當然在意。”

太后並無再進食的興致,接過福珈遞來的茶水漱了漱口: “皇帝是念舊情的人。裒家冷眼看着,你的許多嬪妃,年輕的時候你待她們不過爾爾,年歲長廠倒更得你的喜愛了。譬如孝賢皇后,皇帝哀思多日,從未消減。但有件事皇帝也不能不思量,後富不可一日無主。否則後位久虛,人心浮動,皇帝在前朝也不能安穩。”

皇帝的笑意如遭了寒雨的綠枝,委垂寒溼:“皇額娘,恕兒子直言。孝賢皇后剛剛去世,兒子實在無心立後。若真要立後,也必得等皇后兩年喪期滿,就當兒子爲她盡一盡爲人夫君的心意吧。”

晨光透過浮碧色窗紗灑進來,似鳳凰花千絲萬縷的淺金緋紅的花瓣散散飛進。太后側身坐在窗下,目光深幽幽的,直望到人心裡去。她沉思着道:“皇帝長情,哀家明白。可六富之事不能無入主持,純貴妃與嫺貴妃都是貴妃,可以一起料理。或者,皇帝可以先封一位皇貴妃,位同副後,攝六宮事。”她悠然嘆息,“昨日哀家看到?妍與永珞來請安,兒女雙全的人,真真是有福氣啊。”

皇帝眼底的笑影淡薄得如落在枝葉上淺淺的光影:“若以子嗣論,純貴妃有永璋、永瑢與璟妍。嘉妃有永珹、永璇。嘉妃腹中這個孩子,太醫說了,大約也是個阿哥。純貴妃性子溫和婉轉些,嘉妃張揚犀利。但……”

“但你都不屬意?”太后閉目須臾,“可嫺貴妃的家世,你是知道的”

皇帝的神色極靜: “沒有家世,便是最好的家世。”

太后一笑:“你是怕有人倚仗家世,外戚專權?這樣看來,烏拉那拉氏是比富察氏合適,但純貴妃的孃家也是小門小戶,且純貴妃有子,嫺貴妃無子。宮中,子嗣爲上。”

皇帝坦然:“正因無子,纔可以對皇嗣一視同仁。”

太后臉色有一瞬的僵冷,很快笑道: “好,好!原來皇帝已經打算這樣周全了。原是老太婆操心過頭了。只不過先帝在時,有句話叫滿漢一家,純貴妃是漢軍旗出身的,你可還記得麼?”

皇帝恭謹,欠身道:“皇額娘爲兒子操心,兒子都心領了。先帝是說滿漢一家,所以納了許多嬪妃都是漢軍旗的。但要緊的當口上,皇后也好,新帝的生母也好,都是滿軍旗。皇額娘不也是大姓鈕祜祿氏麼?其實當年皇阿瑪在時,疼愛五弟弘晝不必疼愛兒子少,但因爲弘晝的生母耿氏乃是漢軍旗出身,才失之交臂。皇阿瑪的千古思慮,兒子銘記在心。”他頓一頓,深深斂容,“皇額娘,兒子已經不是黃口小兒,也不是無知少年。兒子雖然是您一手調教長大的,但許多事,兒子自己能有決斷,可以做主了。”

掛在檐前垂下搖曳的薛荔花蘅蕪絲絲縷縷,碧蘿藤花染得溼答答的,將殿內的光線遮得幽幻溟濛。氣氛有瞬間的冷,太后凝神良久,才勉強擠出一個笑容:“罷了。孩子長大,總有自己的主意。你既然心裡選定了烏拉那拉氏,哀家說什麼也無用了。你們自己好好過日子吧。但哀家不能不說一句,沒有家世沒有子嗣的皇后,會當得很辛苦。”

“是。日子是自個兒的,至於辛不辛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嫺貴妃若不能順應,便是她自己無能,兒子也無法了。”皇帝說罷起身,“前朝還有事務,兒子先告退了,晚上再來陪皇額娘用膳。”

太后點點頭,目送皇帝出去。福珈點了一爐檀香送上來,嫋嫋的白煙四散,眼前考究而不堂皇的陳設也多一絲柔靡之意。那香菸溫潤,游龍似的繞住了人,將太后的容顏遮得霧濛濛的:“嫺貴妃說得對,皇帝果然不是剛登基的皇帝了。皇帝如此桀驁,若是新後再不能把握在手中,哀家在後富的地位豈非形同虛設?”

福珈取過一枚玉搔頭,替太后輕輕撓着髮際:“太后的閱歷,後宮無人能及。嫺貴妃也不是個不懂分寸的,何況,皇上不是說了先不立後麼,只是皇貴妃而已。太后自然可以慢慢瞧着。”

太后無奈一笑,深吸一口氣:“這檀香的氣味真好。”

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烏拉那拉氏如懿晉爲皇貴妃,位同副後,攝六富事:金玉妍晉爲貴妃,協理六富;同曰晉舒嬪葉赫那拉氏意歡爲舒妃,令貴人魏嬿婉爲令嬪,慶常在陸纓絡爲慶貴人,婉常在陳婉茵爲婉貴人,秀答應爲秀常在,還有幾位平日裡伺候皇帝的宮女子,亦進了答應的位分,如揆答應、平答應之流。

而本與如懿同階的綠筠卻依舊只是貴妃,更添了玉妍與她平起平坐。這~來’旁人議論起來,更說是因爲在潛邸時如懿便是側福晉,當時身爲福晉的孝賢皇后與側福晉的慧賢皇貴妃都己過身,論次序也當是如懿了。而更春風得意的是新封的嘉貴妃金玉妍,在晉爲貴妃的第八日,產下了皇九子,一舉成爲三子之母,當真榮耀無比。所以皇帝欣慰喜悅之餘,特地允許玉妍接見了來自李朝的賀使與母家的親眷,並且大爲賞賜,一時間風光無限,炙手可熱。

然而亦有人是望着啓祥宮人人受追捧而不悅的,那便是新封了令嬪的媾婉。雖然封嬪,但她的恩寵卻因着如懿晉封、玉妍產子而稀落了下來。且此前燕窩細粉之事,總是蒙了一層不悅與惶然,讓她面對皇帝之時一壁暗暗勤學,一壁又生怕說錯什麼惹了皇帝嗤笑,所以總不如往日靈動活潑,那樣得寵。此刻她立在啓祥宮外的長街上,看着賀喜的人羣川流不息,憂然嘆息:“愉妃產子後不能再侍寢,雖然晉封妃位,但形同失寵,難道本宮也要步上她的後塵麼?”她凝神良久,直到有成列的侍衛戍衛走過,那磔磔的靴聲才驚破了她的沉思。她緊緊按着自己平坦的小腹,咬着脣道:“瀾翠,悄悄地去請坤寧宮的趙九霄趙侍衛來一趟,本宮有話要問他。”

九霄其實很久未見嬿婉了。自從凌雲徹高升後,便通融了關係,把在冷宮受苦的兄弟趙九霄撥到了坤寧宮,當個安穩閒差。趙九霄自然是感念他兄弟義氣。他素日從未進過嬪妃宮殿,在坤寧宮當的又是個閒之又閒的差事,他正和幾個侍衛一起喝酒摸骨牌,忽然來了人尋他,又換了太監裝束從角門進去,一驚之下不免惴惴。

進了永壽宮,九宵便有些束手束腳,加之穿着不知是哪個小太監的衣裳,緊巴巴的,又有股子太監衣衫上特有的氣味,更是渾身彆扭。他知道媾婉是有些寵眷的,更見永壽宮佈置得頗爲奢華,偌大的宮殿之中,靜若無人,便j規矩極大。他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進了殿中,九宵只覺得身上?寒,在外頭走了半日的汗意倏然往千百個毛孔裡一收,竟有掉進冰窟裡的感覺。好一會兒纔想起六宮中入夏後便開始用冰,卻不知能清涼到這種境地,果然是舒坦極了。但見十二扇闊大屏風上描金漆銀,雕花玲瓏剔透,琴劍瓶爐皆貼在牆L.四周錦籠紗罩泛着金彩珠光,連地下踩的磚.皆是碧綠暗金的西潘蓮鑿話。他越發眼花繚亂,不知該往何處落腳。

瀾翠很瞧不上他那戰戰兢兢的小家子氣,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便輕聲喝道:“娘娘在上,你的眼珠子往哪裡亂轉悠呢?”

趙九宵這才擡起眼來,只見暖閣的榻上斜靠着一個堆紗籠繡的美人兒。他認不清那是什麼衣料,只覺得散着明豔的光芒,臉上的豔光亦是帶着珠玉的華彩。身邊一個宮女裝束的女子堆紅着繡,戴着燒藍銀器首飾,一看便知是有身份的,正替那美人兒打着一把玳瑁柄蹙金薄紗扇子。他很想仔細看看那兩位女子的臉,只是閣中景泰藍大缸中甕着冰塊冒着絲絲的雪白寒氣,加之窗上的湘妃竹簾安靜地垂落,那女子的臉便有些光暈模糊。半晌,只聽得那榻上的女子懶懶打了個哈欠,聲音悠悠晃晃道:“瀾翠,人來了麼?”

九宵緊張得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裡放了,胡亂朝着前頭跪下,口中呼道:“令嬪娘娘萬福金安,令嬪娘娘萬福金安。”

榻上的女子坐直了身子,笑吟吟道:“趙大哥,如今怎麼這麼客氣了?快起來吧。”

九宵不是沒聽過嬿婉的聲音,當年還是宮女的時候,清脆的,嬌俏的,總是圍繞着一臉喜悅的凌雲徹,像只歡快的小黃鶯。而如今,這聲音如玉旨綸音一般,驚得他拼命磕頭道: “令嬪娘娘恕罪,令嬪娘娘恕罪,微臣只是喝了點小酒摸了副牌,不是有意偷懶的!”

嬿婉嬌笑一聲,親切中透着幾分沉沉的威嚴:“瀾翠,還不扶趙侍衛起來!做人哪裡有不忙裡偷閒的,何況本宮與趙侍衛是舊識,便是知道了又是什麼大事呢。”

瀾翠哪裡願意自己的手去碰到他低等太監的服色,便虛扶了一把道:“趙侍衛快起來吧,咱們娘娘還有話問你暱。”

九宵心頭大石落地,這纔敢擡起頭來: “令嬪娘娘有什麼儘管問,微臣都會知無不畜言無不盡。”

嬿婉使了個眼色,瀾翠搬了張小杌子來給九宵坐下,春嬋停下手中的扇子,遞上一杯茶,兩人便悄然退下了。九宵捧着那杯熱茶,見嬿婉只是撫着金絲琺艱護甲含笑不語,便坐也個女,站也不安。片刻,嬿婉才閒閒道:“趙大哥如今和凌侍衛來往還多麼?”

趙九宵一愣,才反應過來她問的是凌雲徹,便脫臼道:“咱們兄弟,還和以前一樣。”

嬿婉輕輕一笑,忽而鬱郁: “真是羨慕趙大哥啊!本宮與凌侍衛青梅竹馬,如今竟是生疏了呢。想想本富在宮中可以信賴的舊識,也只有趙大哥和凌侍衛了。凌侍衛疏遠至此,真是可惜了,他怕是已經恨死了本宮吧?”

九宵摸着腦袋道:“那也不會吧。娘娘侍奉皇上……那個……雲徹他雖然傷心,但也從未說過恨娘娘啊!”

嬿婉滿臉憂色,撫着粉紅香腮道:“形同陌路,再不過問,和恨本富有什麼區別暱?”

九宵愣了愣,正猶豫着該不該說,但見媾婉愁容滿面,更見清麗,便忍不住道:“雲徹他還是很惦記娘娘的。他受皇貴妃提拔引薦給皇上,也替皇貴妃做事。微臣想,若不是皇貴妃與娘娘有三分相似,雲徹也不會替她效力了。”

媾婉聽他這般說,心中更有了三分底氣,越發笑得親切:“有趙大哥這句話,本宮也安心了。左右咱們相識一場,別落得個相見不識的地步便好了。”她說罷,也懶得虛留九宵,依舊吩咐了瀾翠送了九宵出去,便問,“春嬋,這個時候,皇上在養心殿麼?”

春嬋看了看銅漏,便道:“這個時候皇上怕是嫺皇貴妃宮裡午睡呢。”

嬿婉點點頭,神色鄭重了幾分,看着湘妃竹簾一棱一棱將鬱藍天空鏤成細密的線,微微眯起了雙眼:“該預備的都預備下了麼?”

春嬋道:“都好了。”她看着院子裡九宵走出去的身影道,“只是小主,想定了的事,何必還找這麼個人來問問,不會多餘麼?”

“既然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十分有底。”她憂然嘆息,“皇上已經有半個多月沒來了吧?”

嬿婉默默地轉着手指上一枚紅寶石銀戒指,那戒指本是寶石粉嵌的,並不如何名貴,只是她戴在手上久了,成了習慣,一直也未曾摘下.那還是她剮進宮那時候,手上什麼首飾也沒有,被一起在四執庫當差的宮女們笑話,她向雲徹哭訴了,雲徹咬着牙攢了好久的月俸,才替她買了這一個。當年愛不釋手的飾物,如今戴着,卻顯得十分寒酸。初初得寵的時候,皇帝賞賜了不少珍貴的首飾,她也曾摘下過,保養得嬌嫩如春蔥如凝脂的手指,更適合鏤刻精美名貴的首飾。可自從那個念頭在她心裡盤根錯節地滋長時,她便又忍不住戴了起來。左右,皇帝是不在乎她戴些什麼佩些什麼的。嬿婉想了想,從手指上摘下這枚紅寶石銀戒指,遞到春嬋手中,下定了決心道:“去吧。”

瀾翠將九宵送到了永壽宮門外,半步也不願再向外多走,轉身便要進去。九宵看着瀾翠嫋娜的背影,心頭像有什麼東西晃了幾晃,起了深深的漣漪,情不自禁道:“姑娘!”

瀾翠轉過身,帶了點不耐煩的笑意,便道:“怎麼了?”

九宵笑得嘴都咧開了,收不回來似的:“姑娘,我辛苦你帶趟路,還不知道你的高姓芳名叫什麼呢?”

瀾翠聽他說得不倫不類,越加好笑:“本姑娘就是個伺候娘娘的人,什麼芳名不芳名的。”說罷甩了甩絹子,吩咐守門的太監道,“外頭日頭毒,還不關上大門,免得暑氣進來!”

那小太監答應了一聲:“是,瀾翠姑娘。”

九宵站在白花花的太陽底下,渾然不覺得自己已經起了一層油汗,情不自禁地搓着手癡癡笑了。

夜來時分,宮門下了鑰,除了偶爾走過的值夜侍衛,靜得如在無人之地。夜色濃稠如汁,從天空肆意流淌向紫禁城的每一個角落。深藍冥黑的天空中星河邀遠,沉沉暗淡,夜色迷離得如一層薄薄的輕紗,好似隨時能矇住人的眼睛,叫人失去了方向。半彎皎潔明月裡頭隱約有些雜色,彷彿是廣寒宮桂花古樹的枝權錯亂,或許嫦娥早已心生悔意,正懷抱玉兔在桂花樹下述說着暗偷靈藥的悔恨,遙遙無期的寂寥和永不能言說的相思。

雲徹跟在春嬋身後,不解問:“這麼夜了,令嬪娘娘還有何要事吩咐?”

春嬋提着燈籠,一臉愁容道:“娘娘本想問問皇上的起居飲食,但李玉公公的嘴有多緊,誰能問得出來。凌大人得皇上信任,娘娘只好求助於您,但請您不要拒絕。”春嬋嘆口氣,擔憂不已,“這些話奴婢本不該說,但娘娘一直深受嘉妃欺侮,實在不能不求自保。這個凌侍衛也該是知道的。”

凌雲徹靜默片刻:“我一個小小侍衛,又能幫得了什麼呢?”他說着,扯了扯身上的小太監衣裝,渾不舒服地道,“還偏得打扮成這樣,鬼鬼祟祟的。”

春嬋溫靜一笑,感激不盡的樣子,倒叫人難以拒絕:“只要大人肯來,便是顧念舊識一場,是幫娘娘了。”她說罷,引着雲徹繼續向前,過了成和右門便看得到永壽富的正門了。

夜已有些深了,皇帝大概已經在平答應的永和宮中歇下。夏夜的署氣漸漸被清涼之意逼散,加之甬道上被宮人們潑了井水生涼,在朦朦月色下似水銀鋪就一般,亮汪汪的。那一瞬,連雲徹自己也有些模糊了。他是走在什麼地方?這樣熟悉的路,卻像是要走到一個不能歸來的地方去。他心事重重,聽着春嬋輕巧的腳步聲落在鏤花青石板上,每一步都引着他往永壽宮越走越近。他深吸 一口氣,擡頭一望,只見宮牆紅壁深深,一重重金色的獸脊披着生冷而圓潤的棱角,冷冷映着月色,漠然地俯視向他。四下裡寂然無聲,守衛的侍衛固然不見,連宮門口垂着的燈火都暗暗的無精打采,格外得疏冷悽靜。

他微微嘆息,想起方纔轉角經過嘉貴妃的啓祥宮,燈火通明,彩致輝煌,無數宮人簇擁,真真是個寵妃所居的地方,可一道之隔的永壽宮卻如此冷清。大約嬿婉的日子,當真算不得很好吧。但,他極目遠望,隱隱望得見翊坤宮那飛翹的檐角,心裡稍稍生了一絲安慰,至少如懿,此刻已經安穩了許多。

他正凝神想着,春嬋已經引了他入了庭院。偏殿與後殿當真是一點燈光也無,唯有嬿婉所居的正殿有幾星燈火微明。春嬋規規矩矩地立到一旁,並無進去的意思,恭謹道:“凌大人請進,娘娘已經在裡頭等候大人了。”

雲徹微一躊躇:“這樣似乎不妥吧,還請姑娘陪我進去。”

春嬋微微一笑:“娘娘與大人是舊相識,必然有要緊的話商議,奴婢微賤,怎能在旁伺候?何況,裡邊自有伺候大人的人。”

雲徹聽得這句,才微微放心,舉步入內。他才一進去,春嬋已經在身後將 雲徹聽得這句,才微微放心,舉步入內。他才一進去,春嬋已經在身後將殿門緊緊閉上。他頗爲意外,再要轉身也覺不妥,只得緩步入內。殿中只點了幾盞燭火,又籠着瑩白的縷紗燈罩,那燈火也是朦朦朧朧、曖昧昏黃的。他試探着喚了一聲“令嬪娘娘”,卻不曾聽見有人迴應,隱約中見西次間暖閣燈火更亮些,便又入內幾步。

最末梢的暖閣內卻是重重綃紗帷墜,是繞指柔的粉紅色,溫柔得像是女子未經塗染的脣。穿過一扇桃形新漆圓門,數層薄羅紗帳被帳鉤挽於兩側,中間垂着淡紫水晶珠簾,微微折射出迷離朦朧的光暈。薰爐內若有若無的香味清幽無比,他雖然常常出入養心殿,聞慣了各種香料,但也說不出那是什麼香氣,只覺得柔媚入骨,中人慾醉。

041 人證第二章 喜憂第二十三章 得意第二十七章 烈火010 冊封第61章 尚書房第五章 笑語閒032 掌嘴第七章 春櫻(下)第十三章 螽斯016 母憑子貴第七章 西風涼第三章 玉痕(上)第十四章 舞第十四章 木蘭情043 海蘭驚夜第八章 蕭牆恨(上)第二十四章 圖窮第三章 傾雨第六章 春櫻(上)第九章 死言(下)046 玉顏破046 玉顏破040 君心第十七章 同林鳥第二十二章 佛音驚纏心第十五章 流言第十八章 玫凋(下)第十六章 茂倩第八章 死言(上)第一章 秋扇第十七章 玫凋(上)第二十九章 豫嬪第十六章 琮碎第三章 迷離第二十四章 圖窮035 鋒芒初露第十二章 傷花第十六章 旋波046 玉顏破038 紅籮炭第二十九章 豫嬪第二十章 異變第二十五章 絕念第十三章 擇路第十六章 淑嘉003 隱忍第十一章 母家第三十章 昆豔035 鋒芒初露011 延禧宮第二十二章 歡愛第十五章 甜白023 玫答應第二十章 離隙第四章 木蘭006 景仁宮045 傳召第二十一章 海蘭第十八章 分飛第一章 琉璃脆第二十九章 幽夢第十章 夭亡014 慎贊徽音第二十七章 沉浮第十三章 出嗣第二十章 離隙第二十七章 無處話淒涼(上)036 一念之間,盛衰榮辱 (未完待續)032 掌嘴第五章 兩心第十四章 茉心第二十四章 兩相別040 君心第三十章 昆豔020 溫文軟語第一章 延禍第三十章 香見歡046 玉顏破第六章 春櫻(上)第二十一章 雲去雲無蹤第六章 寶月明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七章 無處話淒涼(上)006 景仁宮第六章 寶月明第二十九章 幽夢第四章 紅顏哀(上)第七章 伏變041 人證第十六章 淑嘉第十章 慧賢038 紅籮炭第六章 風波定(上)第十章 故劍第三章 茶心第三章 流言014 慎贊徽音第十一章 復恩015 入冬
041 人證第二章 喜憂第二十三章 得意第二十七章 烈火010 冊封第61章 尚書房第五章 笑語閒032 掌嘴第七章 春櫻(下)第十三章 螽斯016 母憑子貴第七章 西風涼第三章 玉痕(上)第十四章 舞第十四章 木蘭情043 海蘭驚夜第八章 蕭牆恨(上)第二十四章 圖窮第三章 傾雨第六章 春櫻(上)第九章 死言(下)046 玉顏破046 玉顏破040 君心第十七章 同林鳥第二十二章 佛音驚纏心第十五章 流言第十八章 玫凋(下)第十六章 茂倩第八章 死言(上)第一章 秋扇第十七章 玫凋(上)第二十九章 豫嬪第十六章 琮碎第三章 迷離第二十四章 圖窮035 鋒芒初露第十二章 傷花第十六章 旋波046 玉顏破038 紅籮炭第二十九章 豫嬪第二十章 異變第二十五章 絕念第十三章 擇路第十六章 淑嘉003 隱忍第十一章 母家第三十章 昆豔035 鋒芒初露011 延禧宮第二十二章 歡愛第十五章 甜白023 玫答應第二十章 離隙第四章 木蘭006 景仁宮045 傳召第二十一章 海蘭第十八章 分飛第一章 琉璃脆第二十九章 幽夢第十章 夭亡014 慎贊徽音第二十七章 沉浮第十三章 出嗣第二十章 離隙第二十七章 無處話淒涼(上)036 一念之間,盛衰榮辱 (未完待續)032 掌嘴第五章 兩心第十四章 茉心第二十四章 兩相別040 君心第三十章 昆豔020 溫文軟語第一章 延禍第三十章 香見歡046 玉顏破第六章 春櫻(上)第二十一章 雲去雲無蹤第六章 寶月明第十一章 幽居第二十七章 無處話淒涼(上)006 景仁宮第六章 寶月明第二十九章 幽夢第四章 紅顏哀(上)第七章 伏變041 人證第十六章 淑嘉第十章 慧賢038 紅籮炭第六章 風波定(上)第十章 故劍第三章 茶心第三章 流言014 慎贊徽音第十一章 復恩015 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