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好,能見度也就不怎麼樣,再加上完全沒有想到,高老爺一時也沒有認出張氏,只是覺得被推出來的兩位有些熟悉,特別是其中的一位,身形模樣竟像是自己極熟的人。
那邊的兵士又推了張氏母女一把,兩人往前又走了幾步,這一下高老爺看清了,頓時就呆在了那兒。
“夫人!”蔡先生催促道,張氏擡起頭,與高老爺四目相對。在這個距離,他們都不能很清楚的看到對方臉上的表情,但他們都很認真的看着對方。
高老爺是震驚的疑惑的擔心的,張氏是痛苦的悔恨的希冀的,他們都有很多話要說,可一時,竟誰都無法開口。
“高大人,壽王殿下其實十多天前就請到尊夫人和令愛了,不過一直希冀大人自己明白,誰知大人竟受了矇蔽,不懂是非一直頑抗天兵,殿下不得已這才請夫人出來。大人可要慎思啊!”
高老爺沒有說話,但是身體抖了起來,他看着對面的張氏,想咆哮想質問,他不是說過不讓她來的嗎?他不是說過江寧情況不對嗎?爲什麼她不聽他的?不僅自己跑來了,還帶着、帶着……心姐!
雖然幾年沒見,雖然心姐已經變了樣,但他還是從那面容上認了出來,頓時,高老爺就覺得心中一痛。
“老、老爺……老爺!”張氏哆嗦着張嘴,第一聲幾乎沒有聲音,第二聲她才叫出來,“老爺忠君爲國,妾,倍感榮幸!”
在大明的歷史上,張氏這一段是被大書特書的,很多地方都說她在這時候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痛斥兩王,感動的雙方士兵都痛哭流涕,有的逆賊竟棄暗投明了。但真實的歷史上,張氏只來得及喊出這麼一句。蔡先生雖然沒想到會有這麼個變化,卻知道不能讓她這麼喊下去,一聽這話立刻道:“讓她閉嘴!”
那執行命令的兵士也慌了神,抽刀就向她的脖子看去,所以張氏最後一幕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身體以及心姐,那個時候心姐還看向城頭,面色蒼白還帶着淚光,張氏看的心中一痛。她本想先殺了心姐再自戕的,可到底下不了手,後來她又想,只要她說了鼓勵高老爺堅守的話,那哪怕心姐勸降了京裡大概也不會爲難靜姐姐弟了。至於心姐,她本來是擔心她受欺侮,而這十多天下來她又覺得這不算什麼了。
只要能活着,這一切都沒有關係!
這也是她十多天來,除了拜佛外說的最多的一番話。她想心姐應該聽到了心中,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張氏的頭就這麼在空中飛着,在高老爺看來這短短的一瞬簡直成了永恆。在上一刻張氏還在同他說話,而在下一刻,她的頭就被砍了下來!在上一刻她還在埋怨張氏,而在下一刻,她已經死了!
張氏沒能再看到高老爺,在她的頭落地前她的眼睛已經閉上了。她的表情是安詳的,她想她已經做了所有自己能做的。她對得起張家也對得起高家了。她唯獨對不起的,是自己的大女兒,這個債她也只有下輩子再還了。
“母親——”心姐痛哭失聲,“逆賊,你們不得好死!”
她喊着,向剛纔動刀的士兵衝去,那士兵本就慌亂,見她衝來更沒了主張,下意識的又揮起了刀,還帶着血的刀正插進心姐的腹腔,她瞪着眼,看着下面的士兵,“我下輩子,也不會饒了你!”
這士兵本是壽王的親兵,武藝有訓練有,卻沒經過實戰,膽氣不足,被心姐這麼看着,頓時向後退了一步,刀也抽了出來,心姐慘叫着翻過身向城頭看去,她想叫父親,想讓高老爺幫她們報仇,想說幾句大義凜然的話,但最後她什麼都沒能說出來,就那麼怔怔的摔倒在地,最後一眼,正看到張氏的頭顱。
張氏的頭帶着血沾着泥並不好看,她卻心中一安,一個她記憶中並沒有的景象突然出現在眼前: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她穿着一身大紅的棉襖,脖子裡掛了一個金鎖,蹣跚着在院中走路。前面,是拿着撥浪鼓逗她的奶孃,旁邊是爲她鼓勁加油的丫頭,張氏坐在臺階上,含笑看着她。驀地,她摔了一跤,趴在地上哭了起來,奶孃慌了,連忙要來抱,但張氏卻比她更快的將她抱了起來:“心兒心兒,我的寶貝,不疼不疼,娘吹吹就不疼了。”
她還不會說話,啊啊的指着那撥浪鼓抗議,張氏把那撥浪鼓拿過來:“這是我家心兒的撥浪鼓,是我家大姑娘的。心兒是孃的寶貝孃的心肝,娘最愛心兒了。”
張氏說着,在她的臉上親着,那嘴脣是那麼的溫熱柔軟,她拿着撥浪鼓晃着,滿足的笑了,那一刻,她真幸福啊……
“我真幸福啊……”心姐模糊的想着,“雖然就這麼死了,也真幸福啊。下一世,我還要當孃的姑娘……”
“逆賊——”高老爺睚眥欲裂。
“逆賊——”城頭上看到這一幕的無不高呼出聲,文武官員無不憤慨。
“我與爾等勢不兩立!”高老爺目眶泛紅,淚水順臉流下。張氏是一個好妻子嗎?他不知道,過去他覺得她是的,他甚至覺得能娶到她是他的榮幸,但後來,隨着她與高老夫人的矛盾越來越深,他對張氏也越加不滿了。他想,就算出身侯府,但既然嫁與他了,那就是高家的媳婦,操持家務孝敬公婆都是份內的。
張氏家務主持的不錯,對高老夫人卻真沒什麼真心實意。難道就因爲她門第高就能看不起婆婆嗎?她看不起他娘,還不就是看不起他?夫妻恩愛,就在那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中消磨殆盡。四年前張氏以孩子的婚事爲藉口留在京城,他其實是明白她的意思,他沒有挽留也沒有爭取,因爲他也覺得沒意思了。
是,他抱了張家的粗腿,但張家又何嘗對他沒有利用之心?因爲有張家他才仕途順利,但他也爲張家做事了!就算他多佔了些便宜,張氏也沒必要老覺得是她提攜了他。
既然她不想再與他一起生活了,他又何嘗稀罕?美麗溫柔的女子從來都不缺少的。
可現在,張氏死了,眼睜睜的死在了他面前,在死前,她只來得及說一句話,而那一句,卻是那樣的悲壯!她一定知道自己說出那一句會有什麼後果,但她還是說了!
高老爺不由得想到在很多很多年前,他掀開張氏的頭巾,入目的是一張美豔的面孔:“夫人真美……”
他由衷的這麼讚道,那個剛成爲他妻子的女子微微有些羞澀,但立刻一仰頭,就變得有些驕傲了。在他面前,張氏一直是有些驕傲的,這驕傲開始情趣,後來就變的有些不能容忍了。而此刻,他卻覺得張氏就該驕傲,她值得!
“誓與爾等爲敵!”張天長也喊了出來。
“誓與爾等爲敵!”城頭上下,一片吼聲,他們同張氏母女過去從未謀面,但他們都知道這是高老爺的妻女,而現在落在壽王手裡,竟是此等下場!
此時此刻,江寧城頭的士兵官員無不憤恨惱怒,爆發出來的氣勢嚇的蔡先生等人肝膽欲裂,眼見惹了禍,蔡先生也不敢再停留,招呼了兵士一聲就要離開。
“先生,這兩具屍體……”
蔡先生本想說還管什麼屍體,但轉念一想:“收了帶走。”
他這麼一說,當下就有兩個士兵去搬屍首,城頭上的衆人看到這一幕更加憤慨,張千戶當下道:“大人,屬下開了城門去將夫人姑娘搶回來!”
高老爺咬着牙,兩手哆嗦沒有說話。
“大人!”
高老爺大喊一聲,眼前一黑向後倒去,衆人慌忙去扶。
高老爺並沒有昏迷多長時間,待郎中趕到,給他紮了兩針後,他也就慢慢醒了,他睜開眼,看了一圈四周,一時沒能回過神:“我這是在哪兒?”
“您在車上,老爺。”他的親隨哽咽道,“郎中說您憂思過重,卻是要好好休養了。”
這話提醒了高老爺:“我下城頭了?”
“老爺,您好好休息一番吧,現在夫人不在了,您更要保重自己啊!”
高老爺一怔,臉色一點點白了:“這麼說是真的了?二娘子同心兒都死了?”
他的親隨在那邊嗚嗚的哭着,高老爺呆愣的坐着,他想到了剛纔的場景,想到了張氏的頭被砍了下來,想到了心姐被人殺死,但他還是有一種做夢的感覺。
這不是真的吧?包括他來江寧都不是真的吧?也許等他醒了就會發現自己還在京城,張氏正等着與他訴委屈,他的母親也正等着與他說張氏的不是。
對,一定是這樣!
過去那麼瑣碎煩躁的事情,在此時想來卻充滿了甜蜜與幸福。
車子不知行駛多久停了下來,他的親隨小聲的叫了他一聲:“老爺,到家了,您好好的在家中吃了飯,休息一番再忙軍務吧。”
高老爺回過神:“回去。”
“老爺!”
“我說回去!”高老爺的聲音驀地提了生來,“夫人與心兒都死了,我還吃什麼飯!做什麼休息?回去!快回去!”
那隨從無奈,正要交代車伕掉頭,外面就傳來一聲哭喊:“大郎?是大郎嗎?我的大郎,你可回來了,娘想你啊!”
說着,車簾被掀開了,高老夫人淚眼婆娑的站在那裡,不過十多天的功夫,高老夫人瘦了一圈,也蒼老了一圈。高老爺一時就覺得喉頭被堵住了:“娘……”
“好好,你回來就好,快下來讓娘看看。”
高老爺走了下來,他娘拉着他的手:“我已經讓人準備好了飯食,一會兒你好好吃一頓,再梳洗一番,養了精神再去城頭。啊,今天咱就不出去了,讓娘好好看看你。”
“娘。”高老爺抱着她的腿跪了下來,“我要回去,我現在就要回去。逆賊可恨可恨可恨啊……”
他說着哭了起來,一直到此時他纔有這是真的感覺。過去的日子再也回不來了,張氏死了,他的大姑娘也死了,那麼好那麼懂事那麼美麗的心姐,還沒說定人家就這麼死了。
同錢氏想的一樣,比起張氏,心姐在高老爺心中的地位是更重的,因爲這是他第一個孩子。他還記得當剛知道張氏懷孕的時候他是多麼的心喜,在穩婆說是個千金的時候雖有遺憾,可當看到那皺巴巴的小臉的時候就只有喜悅了。他還記得這個小肉球七個月的時候會坐,九個月的時候會爬,十四個月的時候會走路,總是走不好,一不留神就摔在了那裡,然後咧着嘴在那邊哭,可只要摔的不是很重,大人稍稍一逗就又會笑了。
她會說的第一個字不是娘,而是爹。
“嗲嗲……”叫的不清楚的跟着他,喜的他把她高高的舉到頭頂。那時候他想,他的姑娘誰都不能欺負,他將來一定幫她看個又穩重又妥帖的夫君。
後來隨着他同張氏的生疏,和這個姑娘也沒了最初的親暱。他下面的孩子慢慢長大,也慢慢的討了的他的喜愛。最初是舒姐,身體弱,他就多了幾分疼愛;後來是安姐,懂事明理,他又偏了過去。但是,他第一個孩子,真正好好抱過的卻是他的大姑娘啊!
他哭的是那麼傷心那麼悲痛,高老太太也哭了起來:“你去吧、去吧,家裡有我,我幫你看着、看着……”
這一天,是永宣十一年八月二十三;
這一天,江寧上下都知道了張氏母女死於城外,家家戴孝,戶戶上香;
在很久很久以後,有人說是張氏母女的死奠定了兩王叛逆的失敗,因爲是她們的死徹底激怒了高博榮,令江寧上下一心誓死守衛,若不如此,也許在後來的猛攻裡,江寧也不可能堅持下來,而若打下江寧,兩王說不定還有迴旋餘地。
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太多支持,因爲在一場戰爭中,兩個女子實在是太渺小了。更多人還是認爲江寧之所以能守住,是兩王不得人心,江寧上下忠義。
浩瀚的歷史總是有很多說法,也總是能從很多角度解讀。
作者有話要說:小孩在俺後面一直搗亂,本來還想多囉嗦兩句的,囉嗦不成了……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