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姐因爲地理因素沒能及時知道朱抵這邊的消息,南安王卻是第一時間就知道自己兒子升官的事了。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他第一個反應就是吃驚,武德將軍,從五品的官員,可不是說想有就有的,當然,郡王的品級要比這個高的多。但現在他還沒爲這個二兒子請封,這個職位可是他自己一手掙回來的!
“好小子!”南安王的臉上泛出點難得的血色,從去年到一趟封地後,他的身體更差了。原本魁梧健壯的身體,現在已變的瘦削,臉色常年蒼白,對於這種狀況御醫也沒什麼辦法,只有讓慢慢溫補着。調理了這些日子,是比剛回來的時候好些,可也有限。不過此時,他的眼睛又亮了起來,“斬首三百多人,獲得駿馬二百多匹,好小子好小子!”
雖然早先並不同意朱抵到大同,但真當他做出了成績,他還是像所有的父親一樣興高采烈,拉着剛從屋裡出來的南安王妃道:“文君你快來看,現在抵兒已經是從五品的將軍了!”
南安王妃一怔,就向邸報看去。這一次有關朱抵的事情並不只是一個小豆腐塊了,首先升到從五品這種事也不是天天有,其次,振奮國威的事當然要好好宣傳一番,所以這個內容就在第一面的正中間,而且足用了六七百字,當然,並不只是說朱抵,還提到了廖宗旭和英明神武的永宣帝。不過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廖宗旭和永宣帝都是捎帶上的,真正作戰的,就是朱抵!
“這小子真大膽,不過是個百戶就敢去和蒙古騎兵死磕,也不知道他是怎麼贏的,回來還要好好說說他,這功勳重要,安全更重要,別隻想着逞本事,把命丟進去了。”話雖然這麼說,南安王的臉上還是帶着喜意,正要再說點什麼,回頭卻見南安王妃臉上沒任何表情,他一怔,“文君,你怎麼了?”
南安王妃回過神,隨即笑了:“沒什麼,就是沒想到抵兒這麼有本事了。”
“臭小子,總不枉老子早先找那麼人教他功夫。”像所有的父親一樣,南安王此時得意歡喜,但表現出來的,還帶了些自持。南安王妃勉勵一笑,心中則百味陳雜。一個從五品的五官她還不放在眼中,可是這代表着朱抵真的在努力,真的想憑自己的本事掙下些東西,代表着,他根本就沒有想過南安王這個位置!
她防了他那麼久,做了那麼多事情,而對方竟從一開始就沒在意。不不,他一定是在意的,不過是……南安王妃想告訴自己朱抵是見事不可爲才轉變方向的,想告訴自己,她做的那些事還是有意義的。但她畢竟不是那些愚婦,沒有辦法真的騙了自己。所以最後她長嘆了一口氣,不得不承認,她真的錯了。
“文君?”
“哦,我只是想一眨眼,孩子們都大了啊。”
“可不是,納兒都成親了,抵兒可不也該長大了嗎?說起來抵兒今年也滿十八了,高家那個也快十五了吧?”
“喲,真難得咱們的王爺會把心操到這上啊,放心吧,我都算着呢。親家再有一兩年也就任滿了,到時候就把他們的事辦了。當然一些東西現在就要開始準備了,不過這些都不用王爺您操心,您啊,就是好好保養身體,將來等着喝兒媳婦茶吧!”
南安王哼了一聲,對於安姐他並不是多滿意,總覺得她門第低了些。但兒子非要娶,又鬧出那種事,不娶也不行。好在安姐總算乖巧,這些年逢年過節總知道派人來問安——雖然這可能是張氏做的,但那一手毛筆字倒是真不錯。不同於一般的男人,南安王並不覺得女子就要無才或者恪守閨訓,當然規矩是要守的,可死板板的又有什麼趣味?
他正想着,那邊管家就領了一個太監匆匆的趕了過來,那太監一看到他就道:“王爺,聖上招您立刻入宮。”
南安王一怔:“這是聖上口諭?”
“是,您快來吧。”那太監急的跺腳,左右看了看,趴在南安王耳邊道,“聖上剛吃了一枚仙丹,這龍體……”
南安王臉色大變。
永宣帝的丹藥有很多種,不過大體是分爲兩類,一類是長生不老丹,雖然人家不叫這個名,但大體就是這麼個意思,反正就是吃了起碼能再活個五百年;還有一種就是威猛丹,吃了之後一定龍馬精神,包你八十老漢能再生倆兒子!
永宣帝天天沒事就吃這兩種丹藥,吃了前者也就罷了,吃了後者,就會到後宮找個順眼的企圖播種生子。這一天永宣帝吃了威猛丹後就到了後宮,剛開始還好,可沒幾下之後就覺得不對了,偏偏那妃子還以爲永宣帝的渾身冒汗,身體發紅是快到了的跡象,雖然心中有些不滿,卻旖旎着伸着臂,喘着氣,裝作承受不住的樣子。再之後,永宣帝就倒了下來……
在被太醫施針救醒後,永宣帝就點了幾個大臣和幾個兄弟的名字,南安王就是其中的一個。當然,南安王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周折,不過一聽那太監的話,他就知道事情壞了。他從小同永宣帝一起長大,對他的性格再瞭解不過,簡單的說,就是執拗,認定的事情輕易不會改變。早先那麼多人勸他早立嗣子,他都不聽,甚至對他們幾兄弟都有疏遠,現在卻宣他們進宮……
雖然南安王身體不好,這時候也顧不得了,從馬車上下來就一路疾行,剛趕到乾清宮,就聽到裡面傳來一陣哭聲,南安王身體一晃,差點沒有跌倒,扶了把旁邊的太監穩住身體,他慢慢的向裡走去,就見一路上的太監宮女都趴跪在了那裡,他的臉色越來越白。怎麼會?怎麼會?怎麼連最後一面都沒讓他見到?
他跌跌撞撞的走過去,就見永宣帝拉着蔣王的手,兩眼卻是閉着的。他當下就覺得一股頭暈目眩,眼前一黑,就栽了下去。最後,只隱約的聽到福王的聲音:“二哥!”
大明七十一年,永宣帝去世,時年三十有五,無子,在位十一年。
後世對永宣帝的評價是負面大於正面,說他這十一年耽於享樂,一事無成,太、祖太、宗早先創下的大好局面被他毀於一旦,外有蒙古,內有小人,最糟糕的是,還給明朝的後世子孫做了一個極壞的榜樣——吃丹藥。不過也有人說吃丹藥不能怪他,從秦始皇開始,歷朝皇帝都有想成仙的,連漢武帝那樣的雄才大略都免不了這個,何況他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而此時的情況則是,永宣帝雖然死了,活着的人還要活下去。總算他臨死時感覺情況不對,點了大臣和皇親前來,也把皇位傳了下去,可是……他到底傳給誰了啊!
是的,永宣帝傳了皇位,可這皇位到底是誰的卻出了問題。以李尚書爲首的幾個大臣信誓旦旦的說傳位給福王嫡子,這也是最正確的選擇,但以北定王爲首的幾個皇親則說是傳給了蔣王——沒見聖上臨去時還拉着蔣王的手嗎?如果不是要把皇位傳給他,聖上去拉他的手坐什麼?他們還找到了幾個太監作證。李尚書立刻說是蔣王自己湊上去的,他當時看的明白,永宣帝當時是在找福王,只是福王當時陷入了傷痛,沒能反應過來。蔣王心懷不軌,趁機作亂!
兩方各舉旗幟殺成了一團,京城陷入一種詭異的氣氛裡。在這種氛圍裡,各家各戶都小心翼翼,張氏本準備動身去江寧,此時也暫時停了下來,其實她倒是想離開此時的京城,不過張家那邊傳信讓她不要輕舉妄動。
這份詭異在四天後被打破,孝昭皇后聯和四大宗室,宣稱當時永宣帝的皇位是傳給了福王嫡子,說永宣帝英明神武,不可能不做這種最符合禮法的選擇。早先的那幾個太監被亂棍打死,北定王等人被勒令在家閉門思過,同一天,福王的嫡長子朱全在萬衆矚目下,走進了皇宮。此時,在他的背後有冷笑有嘲諷,有人看不起他那矮胖的身材,有人不看好他將要面臨的局面,他們都不知道,在之後的四十年裡,這個有些胖有些矮,面容並不怎麼出色的少年將帶給這個世界怎樣的傳奇!
當然,這也都是以後了。現在京城的大多數人都鬆了口氣,雖然不能穿豔麗衣服了,不能嫁娶了,不能玩樂了,不過一般老百姓本來就沒有太多的嗜好,除了嫁娶這事有些鬧心外,別的都不算什麼。不過在一些達官貴人的府邸,氣氛依然有些不平靜。比如說在張家,張老爺最近的脾氣特別暴躁,只硯臺都摔了三個,要知道張老爺雖然字寫的不怎麼樣,卻是最愛收集硯臺的,也最愛別人湊趣說一聲老爺風雅,像這種不風雅的事,真是甚少發生。
摔了硯臺還不解氣,他還衝馬姨娘發了頓火:“二丫頭在做什麼?爲什麼還不去江寧?”
“老爺……”
“讓她快些過去,莫在耽擱了!”
馬姨娘不敢分辨,只有匆匆讓人去傳話。而那邊的張氏聽到這個話卻怔住了,她前兩天才收到高老爺的一封信,讓她最近莫要到江寧。
作者有話要說:堅信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嚶嚶嚶嚶,好想我家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