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其實在京城的時候,朱二公子也不能說有多少正經事幹。可在那個時候,他一要忙着在王妃面前裝傻,二要想着王妃的打算,順帶還要想想自己的未來,這日子倒也不難打發。來到大同,這些都不需要了,朱二公子立刻發現自己的時間那叫一個充裕,充裕到從早上起來就沒事幹,他如果犯犯懶,想在牀上呆一天,也沒人管他。

現在的大同是著名旅遊城市,而此時的大同卻是軍事要地,下轄四州七縣,有13衛所,823堡寨,307座墩臺,而朱抵卻只能呆在大同府內,想要到外面溜達溜達也行,可只能往南走往東行,要想再深入戰區,對不起,你還不夠資格。什麼,你說不幹了,要走人?那好啊,我們雙手歡迎!不過您既然要走,那就是卸甲歸田了,這身上的千戶也就不要了吧,反正您將來是要做郡王的,要個千戶做什麼呢?

到了這一步,朱抵知道自己還是天真了。就算他身手不凡,一來就立了功,可哪個指揮官又敢讓他真正冒險?王爺守國土,那是祖宗規訓,平日裡又有哪個王爺往邊關來的?就算他只是王府的二公子,他的那些上級領導們也不想惹麻煩。

走,朱抵有些不甘心;

留,他也真是閒得慌。

這一天他閒的沒事,就想到了安姐,然後就順帶去了那封信,他也沒有想過安姐會給他什麼回覆,誰知道安姐不僅回了,還回了這麼多。朱二公子頓時就熱淚盈眶了,他決定要好好給安姐回覆。於是,當安姐在收到來信,就不是一句話了,而是整整十大張!朱抵在信中詳細介紹了大同的風土人情,具體到了太平樓左手邊五十米外的一家刀削麪館裡的刀削麪非常美味,面片如魚,麪湯厚重,吃起來口齒留香,甚有嚼勁。朱抵雖然文采不怎麼樣,但也許吃的多了,這個刀削麪被他形容的出神入化,看的安姐當天啥也不想,光想刀削麪了。除此之外,朱抵還描述了大同的天氣、特產,而隨着這封信過來的,還有一袋當地特產——小明綠豆。

看着那袋綠豆,安姐是實實在在的無語了,捎什麼不好,捎點綠豆……難道二公子覺得這種不同凡響的綠豆能夠治百病嗎?

當然,關於海貿這個問題,二公子也給了明確指示——可以放手幹,大膽幹,賠了就賠了,完全不用有心理負擔。這話看起來豪爽霸氣,但安姐完全能想到潛臺詞是反正這錢來的也容易,丟了也不心疼,他們完全沒必要給劉大人節省。

“我們那口子說了,二公子在信裡對他說,海貿雖危險卻大有利潤,就連太、祖他老人家早年也經營這個,後來是怕與民爭利,才放手民間的,京裡幾個有這便利的王爺,都做着這生意呢。”因爲太、祖的關係,此時商人的地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高,朝廷民間也不以談商爲恥,“還說若是姑娘錯過了這次機會,下次可要勸您抓住呢。”

說到這裡陳氏笑了:“可姑娘又哪裡會錯過呢?看來您同公子是想到一起了。”

……不要說的他們彷彿很有默契好不好!安姐在心中默道,雖然她當時也想的是大不了這三千兩不要了,可她的思想絕對沒有和朱抵站在一個頻道上的!

是的,猶豫再三,安姐還是狠心同那個英吉利的商人合夥了,不過她並沒有把三千兩都拿出來,而是隻拿了一千五百兩,讓秦舉人買了一些絲綢、茶葉並瓷器之類的大衆貨物,那個英吉利商人本還有些不喜,後來他們拿出了態度對方纔有所收斂。對於這次的嘗試,她心中也很是沒譜,雖然她覺得任何有眼光的人都不會做一錘子買賣,可對方要真是拿了她這些貨跑了,她也沒辦法。

當然,若是成功了,她下面也還有其他的想法,其實現在她已經讓秦舉人找幫手了。買個鋪子收個租金打聽個消息,這些事秦舉人一個人就能幹的了,但以後若要經營海貿,那就不行了,起碼他們要有人去看看那邊的形式。秦舉人雖然自告奮勇,她這邊還一時離不了他,而且他也不是太合適,畢竟他是傳統教育下出來的文人,雖然家中是做生意的,卻還不夠機靈,年齡也在這裡放着,要再重學一門語言就比不上少年人了。而且秦舉人還算是她的一個門面,平日沒事,高老爺都喜歡把他招過去,倒不是商談事情——在這上面他遠遠無法同金先生相比,但再怎麼說,他也是朱抵送過來的。在高老爺心中,朱抵就相當於南安王府——他對外也是這麼介紹秦舉人的,這代表着他閨女的體面,自然也代表着他的體面,而其他人大多也和他一個想法。

對於高老爺的這個做法,安姐也沒有什麼反應。因爲這不僅能令她知道更多關於外面的事情,也令他們自己做事比較容易。比如這次同那名英吉利的商人合夥,一千五百兩實在不多,那名商人之所以同意,就是因爲這層關係。

在她心中更適合做這種事的,是那種機靈、踏實的貧苦少年,他們的出身註定要求他們抓住一切機會,現在秦舉人已經幫她找到了兩個,正在觀察期,再過一段時間,若是沒有什麼失誤,就會找機會讓她看一下。之後就會安排他們學習語言。

“這些綠豆你拿走一些,總是那麼遠捎來的。”

“……是。”

於是陳氏來的時候拿了一封信並一大袋綠豆,走的時候帶了一份點心並一小袋綠豆。安姐對這袋綠豆看不上,秦家夫妻的想法卻不一樣。在他們想來朱抵什麼沒有啊,捎帶綠豆那是情義,而安姐讓他們拿這些綠豆,是真把他們當自己人看來。所以當天晚上夫妻倆就喝了綠豆湯,並且都覺得要比往日喝的好一些。

陳氏走後,安姐練了一會兒字,用了午飯,又打了一會兒拳,這是她同葉娘子學的。知道葉娘子是武林高手後,她也萌發過一些想法,可很快就被葉娘子給打破了:“姑娘年齡不大,倒是可以學,但先不說姑娘是否吃得住苦,但咱們練功夫的,免不了要皮糙手厚。日頭底下曬着,風雨裡抗着,姑娘看我現在多大了?”

安姐很用心的看了看她,然後謹慎的開口:“娘子……不到三十吧?”

葉娘子哈哈一笑:“姑娘說對了,奴家今年不過三七!”

三七也就是二十一?而且這還是虛歲?葉娘子真正的歲數才二十?安姐沉默了,就算個人情況不同,葉娘子這也太未老先衰了些吧,她猜三十,都是往小裡說了,其實乍看起來葉娘子怎麼也要三十五了。雖然對武功很嚮往,雖然覺得哪怕生活在後宅裡最好也要有一定的自保之力,可代價若是這樣的話,那她還真不敢上了。

最後葉娘子說她雖然不能學武,卻也可以跟着學打一套拳,練起來也能強身健體,增強力氣,練好了不說多麼厲害吧,等閒男子還是能夠對付的。所以從那天起安姐就開始了練習,現在也堅持一年多了。反正她本來就是想的鍛鍊身體,練起來也沒什麼壓力,練完也的確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所以她也喜歡練,不僅每天早上練習,遇上什麼爲難煩心的事情還會再練一場。

是的,現在安姐的心情不是太好,上一次就那麼一句話,這一次卻這麼多張,這朱二逗到底是什麼意思啊!練完拳,出了一身汗,安姐也放開了,管那二貨是什麼意思呢,她該怎麼回就怎麼回吧。

比起朱抵同學,安姐的生活要豐富不少。江寧繁華富裕,她雖還不能單獨帶着人出門,可外出做客的時候也能掀開簾子看看,在聚會上也能聽到不少新奇事,而因爲她的身份,如果想的話,天天都有聚會,在這一年中她也認識了認識了兩個朋友。一個是江寧判官周大人的幼女穎姐,一個是當地大戶蘇家的女兒。

這兩人她是先認識的穎姐,一開始不過是因爲兩家的關係比較近,後來就是脾氣對了胃口。原來這周大人原本有三子一女,都是按官宦人家的標準養大的,只有這穎姐因爲最小,再加上也算是老年得女,不免就嬌慣了些,所以就養的性格跳脫豪爽,每每令周氏夫妻頭疼之餘又很是無奈。

而這蘇家的女兒則是通過穎姐認識的。當時穎姐拉着她去做客,特意不提前說,見到人了才介紹:“她姓蘇,單名就一個繡,比你大兩歲,你就叫她繡姐姐吧。”

自己說着,都憋不住笑了。安姐微微一怔,也反應了過來,這不就是蘇繡嗎?心下也覺得好笑,不過她什麼樣的城府,當下就規規矩矩沒有絲毫異樣的叫了一聲。這做派倒令穎姐和繡姐都怔住了,怕她沒反應過來,穎姐還道:“她姓蘇,叫繡!”

“我知道啊,先前你已經說了。”

“蘇繡!蘇繡你聽不懂嗎?”

“自然聽得懂了。”她一臉莫名其妙,旁邊的繡姐拉着她熱淚盈眶,拉着她的手道“安妹妹,你真真是好人!穎姐,安妹妹是厚道的,你就別再亂說了!”

“什麼叫我亂說?”穎姐鬱悶了,“哪個聽了你名字的不笑?上次那個馬家的叫什麼箏姐的不還說你這名字要是去拋繡球纔是名符其實嗎?”

“你個死妮子,都告訴你不要亂說了!”繡姐躲着腳,又咬牙,“馬箏那丫頭,我早晚要她好看!”

“照這麼說。”安姐慢吞吞的開口,“那這位箏姐就該去竈上。”

這話說的兩人一愣,她又道:“要不怎麼上鍋蒸啊。”

繡姐最先反應過來,立刻就笑了,穎姐怔了一下也反應了過來,一邊笑一邊指着安姐道道:“你還說她老實厚道,看看她就這麼個老實法!”

“那也是厚道的。”繡姐挽着安姐的穎姐的胳膊,“我娘說了,老實不代表愚笨,厚道也不代表不聰明,安妹妹是個厚道的聰明人。以後我再遇上那個馬箏,就有話說了!”

繡姐是當地土著,穎姐也在江寧呆過三年了,由她們兩個帶着,安姐迅速融入了當地的圈子。在平日的聚會上她的話並不多,凡事也很少露頭,有那故意討好她的,她也只是不冷不熱的應付着,這種態度落在那些長輩眼中,倒落了個沉穩冷靜,更有人覺得她出身雖然差些,可這姿態卻也可以了。

此時在給朱抵的回信上她就撿了幾件有趣的事情寫了,又把做海貿的事情報告了一番,不多不少,還是三頁紙。於是一個多月後,收到信件的朱抵就有些哀怨了,上次他只有一句話,安妹妹就回了三頁,這次他寫了那麼多,怎麼還是隻有三頁?不過二公子的心靈很快得到了安撫,因爲這次除了信件,安姐還給他捎帶了一些特產——鹹魚。

這倒不是安姐故意和他的綠豆做伴,而是江寧這地方好吃好玩的是不少,但都不易捎帶,比如鹹水鴨,以現在的保存手段,不用從江寧到大同都要臭了。而像雨花石這樣的東西,安姐更覺得沒什麼意義,什麼奇珍異寶朱抵沒見過?而且看他那樣子也不像是愛把玩石頭的,反而不如帶些吃的。而鹹魚作爲一種醃製過的,極易保存的東西就被列了出來,其實這鹹魚不算江寧特產,可想來大同這東西更少。所以安姐還寫了一個鹹魚粥的食譜給一起帶了過去。

果然這東西一出現就贏得了朱二公子的歡喜,說起來二公子什麼東西沒吃過,一些鹹魚不應該讓他這麼激動,但錦衣玉食那是過去了,現在的朱抵就一個字——窮!

應該說此時大明的工資是比歷史上高的,作爲千戶的朱抵也應該過上小□□活,但問題是他不僅要養自己,更要養他帶來的十個人。一個人的工資十個人花,這日子過的如何也可以想象了。

什麼,貪污?腐敗?受賄?

先不說朱二公子的政治覺悟如何,就算他想貪,那也要有機會啊!大同誰不知道,二公子這支隊伍就是逗着玩的,整個大同府從上到下都盼着這位爺早早離開,進到他的部隊裡基本就不用想出頭了。當然也有那衝着他身份來的,可這種人二公子還看不上,很快,朱抵就爲此受到了教訓。當然那是以後了,現在朱抵一邊幸福的吃着鹹魚粥,一邊想日子不能再這麼過了。

作者有話要說:雖然去過山西,但沒有去過大同,也沒有嘗過這種小明綠豆……但這個不是俺杜撰出來的,是俺查出來的,據說歷史悠久,味道不凡……所以明朝的時候應該是有的吧,至於爲什麼有這麼一個名字……遠目,俺也不知道

感謝lena2100丟的地雷和女王大人丟的手榴彈

然後今天早一些,所以俺努力去寫欠大家的長評章節,當然,估摸着今天是弄不出來四千字了- -

第91章第140章第122章第109章第83章第四十一章第99章第51章第94章第219章第190章第169章第二十七章第一章第192章第104章第94章第十八章第202章第153章第155章第192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七章第177章第67章第59章第175章第六章第九章第177章第105章第100章第177章第157章第168章第122章第三十二章第191章第71章第四十一章第十五章第48章第160章第64章第二十二章第110章第149章第211章第69章第84章第101章第四章第194章第179章第65章第49章第157章第119章第50章第56章第191章第169章第125章第211章第82章第167章第三十七章第二十三章第89章第一章第132章第147章第157章第三十八章第十一章第196章第82章第195章第198章第二章第88章第139章第72章第72章第二十九章第108章第196章第二十章第102章第211章第187章第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五章第193章第95章第十二章第八章
第91章第140章第122章第109章第83章第四十一章第99章第51章第94章第219章第190章第169章第二十七章第一章第192章第104章第94章第十八章第202章第153章第155章第192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七章第177章第67章第59章第175章第六章第九章第177章第105章第100章第177章第157章第168章第122章第三十二章第191章第71章第四十一章第十五章第48章第160章第64章第二十二章第110章第149章第211章第69章第84章第101章第四章第194章第179章第65章第49章第157章第119章第50章第56章第191章第169章第125章第211章第82章第167章第三十七章第二十三章第89章第一章第132章第147章第157章第三十八章第十一章第196章第82章第195章第198章第二章第88章第139章第72章第72章第二十九章第108章第196章第二十章第102章第211章第187章第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五章第193章第95章第十二章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