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引蛇未果

6承啓龍體有恙的消息不脛而走,哪怕是在提高商稅的緊要關頭,還是佔了許多報紙篇幅。

這些“娛樂”小報,無不是猜測6承啓是爲了說服大臣們不增商稅,殫精竭慮,才龍體抱恙的。當矛頭指向朝中“奸佞”,抗拒增稅的聲音便小了許多。民不與官鬥,這是自古以來傳下的教訓,沒有哪個真的敢和官府正面衝突,最多就是在家裡或者酒樓茶肆抱怨幾句,也就過去了。

別看二十稅一很多,其實也就是5%的稅率,哪怕是五稅一,也不過是2o%罷了。要知道後世天、朝的綜合稅率是全球頂尖的,差不多去到了35%,媲美某些歐美達國家。可也不見稅收用到了哪個地方,倒是養肥了不少公務猿。

人家歐美達國家,高稅收的同時也高福利,天、朝則是高稅收低福利,真是非常奇葩。

但中國人能忍啊,只要有一口飽飯吃,就不會產生動亂。這麼多年都過來了,還在乎你收多少稅?

再說回大順的商稅,只交一次,不會有什麼增值稅、營業稅亂七八糟的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相比起後世天、朝,已經是極好極好的了。

如果不是國庫不堪重負,連年赤字,6承啓都不會使出這一招,實在沒轍了啊!

稅劵(國債)也不敢再行了,利息已經差不多和皇家銀行存錢利率持平了,行也沒有什麼大意義。農稅又是十稅一(實際是五稅一,夏秋兩收)的低稅賦,再不增稅,恐怕是朝廷先運轉不下去。

《大順民報》很耐心地解釋了爲何增添商稅,但百姓還是一樣抱怨,無他,《大順民報》在這兩年的信譽一路下降,要拿回名聲可不容易。

增稅風暴,一閃而過,並沒有留下什麼特別的痕跡。

腰纏萬貫的商賈,根本不在乎是三十稅一還是二十稅一,不就是多交點錢麼!

相對於交多點錢,商賈們更怕政策朝令夕改,一夜回到元綬年間,打壓商賈。他們寧願交多點稅,也好過沒有生意做。就當是花錢買平安吧,在一國做生意,總歸是要交點錢的。大頭你都賺了,不給點小頭人家,這也說不過去啊!

預計的動亂沒有出現,各地的捕快也鬆了口氣。

如今的捕快已經納入了軍隊系統當中,脫離了地方州府,待遇一切等同士卒、軍官。這也提高了捕快的工作積極性,雖然不能算十品官,但當兵也不錯,甚至在公幹的時候歿了,朝廷也有補貼。不像十品官,就算你在任上掛了,恐怕也得不到什麼撫卹,更別說軍功田了。

捕快和十品官各有各的好處,更難能可貴的是,將捕快和地方州府隔開來,分屬不同體系,也減少了冤假錯案的機率。

現在的捕快(相當於警、察),就相當於先前的廂軍,都有守衛地方的職責。甚至捕快中還有一種,叫做金衣捕快,手執弓弩,專門打擊地方土匪、水寇的(相當於武、警)。金衣捕快實際上就是廂軍的增強版,不同於普通捕快,而是軍事化的訓練,戰時還要做士卒,充當軍隊的。

這次稅制改革,爲了防止出現意外,朝廷下令各地方的捕快、金衣捕快都要嚴陣以待。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怕出現什麼亂子。但他們沒想到,居然一切風平浪靜,似乎什麼都沒生過一樣。

兩日後,6承啓身體已經沒有什麼大礙了,但他還是沒有去垂拱殿,而是在坤寧殿研究着報紙,還有各地的監察司呈報。

“明教居然無動於衷?真是奇了怪了……”

6承啓本來還以爲明教會伺機而動,趁着民怨來一波暴動的。沒想到他們卻偃旗息鼓,沒有任何動靜。

“他們這是怕了朝廷!”

周芷若緩緩地將一個桃子切開,溫柔地塞了一片入6承啓的口中。

吃着鮮美多汁的水蜜桃,6承啓還是有點想不通:“他們爲何不趁機起事?先前黃河決口,都忍不住要動一動,這次卻這麼老實……”

也難怪6承啓想不通,黃河決口之後,朝廷行動迅,不僅當地有常平倉,各地糧食衣被也迅運到,根本亂不起來。明教卻不信邪,暗中鼓動百姓鬧事,卻始終不成氣候,屢屢被鎮壓了下去,甚至百姓都明白了自己不過是受了蠱惑而已,日後再也不信這些流言了。

明教幾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唯有潛伏下來,等待時機。

可現在就是一個絕好的時機啊!

商賈的能量,比普通農戶厲害多了。要是他們狠,散盡家財購置刀槍,招募兵丁的話,絕對是能爲禍一方的。

這也是爲何歷朝歷代這麼忌憚商賈的緣故。一旦爲禍,其害更甚。

不過因噎廢食,也造就了中原幾千年來重農輕商的根源,慢慢地被西方列國過,不復往日輝煌。按照6承啓對歷史的瞭解,宋代是最有可能完成從農業國度到商業國度轉變的時期,卻毀於金人、蒙古人之手,實在可惜。

如今6承啓再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岔路口,他毫不猶豫選擇了一條與正史絕不相同的道路。

有時候,歷史的改變,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事件罷了。更別說6承啓這個擁有絕大能量的人物,是能左右歷史進程的。當然,左右歷史進程的,還有反賊,額,也就是後世天、朝教科書上寫的農民起義。

周芷若知道6承啓在擔憂什麼,柔聲安撫道:“鬧不起來不是更好,或許他們已經知道厲害了……”

6承啓憂心地說道:“梓童有所不知,這明教但凡還有一小撮人在,就能鬧個天翻地覆。今個朕想引蛇出洞,引誘他們鬧事,好聚而殲之,卻不料他們不曾上當,真是狡猾啊!”

他不知道的是,明教不是不上當,而是根本沒有意識到增加商稅有什麼意義。這也難怪,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農業大國,你說增添農稅,或許明教還有興趣鬧一鬧。增加商稅,在這些明教的狂熱教徒眼裡面根本算不得什麼大事,也就不會是一個好機會了。基於這種思想,他們自然要繼續潛伏,好保存實力,等待時機。(未完待續。)

第七百一十七章:盛世初顯 三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六百三十六章:施藥局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八十九章:稅劵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一百四十六章:宴後問武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627章:制科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一百七十六章:爭辯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
第七百一十七章:盛世初顯 三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六百三十六章:施藥局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七百三十章:好算計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五百八十九章:稅劵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一百四十六章:宴後問武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627章:制科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一百七十六章:爭辯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二十七章:老將出馬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