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司獄 (1)

見許平不再說話而是陷入思考,顧炎武就不再多說而是說起來意:“許將軍,今日我來拜訪,爲了開封、歸德兩府的訟師而來。”

“哦?”許平對訟師一點好感也沒有,他們以幫人打官司爲生,原本興盛於江南,漸漸蔓延擴散到北方。由於百姓很多不識字,所以原告的狀子大多是訟師代寫的,被告的應狀也是同樣的情況。若僅僅如此的話,這種人還不是一種大麻煩,可相對識字,懂得律法的百姓就更是寥寥無幾,以打官司爲生的訟師正好相反,他們精通律法、研究案例,善於給人出謀劃策。大明的地方官就往往被雙方的訟師吵得頭疼欲裂,那些剛剛中舉出仕的士人一輩子念得都是儒家經典,在律法方面更根本不是訟師這些老油子的對手,碰上雙方訟師鋪天蓋地而來的道理、先例,這些新官總是無所適從、舉棋不定。自大明中葉以後,官員信件中總在抱怨訟師,稱他們爲蠱惑百姓、製造事端的刁民。

許平、孫可望控制開封、歸德兩府後,大量有審案經驗的地方官都被闖營趕走或消滅,他們緊急組織的司法系統更加脆弱、人員極端缺乏經驗,訟師也因此變得更加猖獗。闖營治下的地方官紛紛向許平抱怨:說看起來很簡單的案子,經訟師一吵就變得怎麼判都不對,而且無論怎麼判都會讓有訟師在背後煽風點火的原告、被告雙方不滿,這不但極大加重了闖營地方官的工作量,而且削弱了闖營新政權的威信。

大概就在半個月前,孫可望拿出一份報告給許平看,今年開封府內官司比大明治下多了五成還多,而闖營手忙腳亂的司法系統讓訟師覺得有機可乘,加倍用心地鼓搗百姓出來打官司,一些本來可以民間自行解決的糾紛也要拿到公堂上來見真章。在軍事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許平感覺無法容忍這種內亂,孫可望更將這種行爲定性爲仇視闖營政權的人在發起挑戰、煽動叛亂。

既然訟師被認定爲敵對勢力,那麼許平、孫可望就決心採用強硬手段進行鎮壓,十天前開封、歸德兩府闖營政權嚴禁訟師出堂,對違者最嚴厲的處罰可以是斬立決。八天前,闖營再次追加禁令:所有狀子都不得有訟師參與,如果不識字可以由人代寫,但每一個字都必須出自苦主之口,代寫者不得自行添加一字或是提出任何意見,否則以訟師論處。

更嚴厲的命令則於三天前頒佈到開封、歸德兩府全境:所有告狀的人都必須在遞上狀後當堂向闖營的地方官背誦狀紙內容,如果發現有錯——哪怕只有一字之差,也會被斷定爲是請訟師代寫,則其人打二十大板逐出,該案不予受理。

“我希望許將軍能收回成命。”顧炎武說道。

“我也知道一字不差有些過於嚴厲,但矯枉必須過正。”許平耐心地解釋道:“何況如果沒有訟師煽動,百姓寫狀子也不會長篇大論地援引前例、琢磨律法,也就是把事情大概說一下,諸如我的兒子被他兒子打傷了;或是我養的牛吃了他的穀子,結果被他放狗咬斷了尾巴。這種小事想說得一字不錯也不是難事吧?”

顧炎武搖搖頭:“許將軍你從根本上就錯了,訟師怎麼可以禁?”

“這些刁民”許平大吃一驚:“煽動良善百姓與鄰爲敵,敗壞風氣,自己卻從中牟利,這種小人怎麼可以不加嚴懲?”

顧炎武冷笑一聲:“許將軍,你和孫將軍看的都是心學麼?”

以前對儒學的交談雖然不多,但許平知道顧炎武對心學頗有不滿,只是他並不知道爲什麼:“修心重德,有什麼不好麼?”

“哈哈,許將軍你想和老夫論儒學嗎?”顧炎武大笑起來:“敢問許將軍,你出河南一路攻城掠地,是因爲許將軍比沿途遇到的敵人品德高尚,還是因爲許將軍比這些人更通治軍之法?”

“行軍打仗,當然是治兵之法,但治國難道不是重德嗎?”

“治軍都不能靠德,治國比治軍繁複百倍,怎麼能靠德?許將軍果然是念的心學。”顧炎武大笑兩聲:“老夫是理學門徒,平生服膺的二程、朱子。宇宙天地萬物無不有理,日月之生有日月之理,星辰之變有星辰之理,草木榮華有草木之理。我們要格物明理,循理而爲,治軍要循兵理,治國要循的理就更多了。”顧炎武用手指着自己心口前方寸之地:“而心學則認爲重在修心修德,只要心性修到了家”顧炎武雙臂一揮,高高舉過頭頂:“這理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真是荒謬可笑!”

見許平仍是一臉的茫然,顧炎武搖頭嘆息一聲,滿臉朽木不可雕也的表情,低頭想了想問道:“許將軍覺得,我朝士大夫,比前宋多了什麼?”

許平沉思片刻,搖頭道:“在下不知,請顧先生賜教。”

顧炎武端起茶杯飲水:“許將軍知道的,再想想,休要懶惰。或說,是我朝士大夫比較前宋,都多了什麼好處?”

許平又潛心思考片刻:“我朝多諍臣,前宋望塵莫及。”

“正是如此!”顧炎武把茶碗拍在桌面上,高聲喝道:“我朝多直言犯上之臣,前宋也有罵天子失德、罵宰輔無德的,有些事也該罵。但我朝士風高尚,不但御史罵、就連宰輔都在罵皇帝,然後六部罵皇上加宰輔、在野之士更是罵盡天下。休要說前宋,便是歷朝歷代加起來也不如我朝的道德君子多。前宋罵宰輔無德,可以,但光罵是罵不倒宰輔的,還是要講理,講朝廷如何無理、要拿出自己的治國之理。但我朝不同,我不需要和宰相講理,只要我修心的功夫在宰輔之上,只要我比宰輔更是一個道德君子,那麼我的理就當然比宰輔的理大,只要我是道德完人,那我的理就不言而喻是天下至理。道德君子論心不講理,比如以廷杖爲榮,只要我受過廷杖你沒受過,那你就別想翻身和我講理。”

許平若有所思:“所以顧先生對心學如此鄙夷。”

“王陽明口才那是極好的,文章也花團錦簇,不過若只是如此心學還不能大興,而是他的學說給懶惰之徒指出了一條捷徑,不需要去格物致知,不要去觀世明理,只要把別人貶低到奸佞小人,就不需要和他講理了。”顧炎武顯得非常激動,失去了往日的心平氣和:“既然修心才能明理,只要不修心就不可能明理,那麼把別人罵成逆臣、閹黨、秦檜就夠了,這樣一無是處的小人當然在治國上也是一無是處。這是多麼容易的事情,而細心觀察,耐心體會,拾遺補漏,那又是多麼辛苦的事啊。”

許平心悅誠服:“顧先生所言極是。”

“當然極是,以老夫的理學造詣,便是去詹事府也是綽綽有餘,教訓你這小子還不是手到擒來。”顧炎武恢復了常態,又開始喝茶:“那老夫來考考許將軍吧,現在對訟師之事怎麼看?”

許平略一沉吟,便侃侃而談:“司獄,治國之大事,自然也有司獄之理。訟師,其輩心術不論,卻是精通其理之人。若我不與他們講理,而是貶低其心術品德,那麼我闖營治下,必然冤獄橫行。我許平是一個武人,若不循理治軍,必然大敗。若不循理治國,必然大亂。”

第565章 突擊 (2)第476章 作亂第320章 決鬥 (2)第388章 軍閥第83章 脫身 (2)第338章 勸降第250章 入滇 (1)第506章 協議 (1)第537章 攔截 (2)第552章 勾心 (1)第275章 招搖 (2)第13章 交兵 (2)第149章 行軍 (2)第447章 北返第14章 死地 (1)第65章 罪行第554章 退縮 (1)第429章 自保 (2)第443章 武鬥第519章 假像 (2)第492章 前景第455章 選戰(下)第418章 委任第226章 默契 (1)第46章 戀情 (1)第285章 交鋒 (1)第256章 弱點 (2)第41章 疑雲 (2)第256章 弱點 (2)第211章 後事 (2)第362章 威脅第154章 對射 (1)第550章 走私 (1)第362章 威脅第233章 亂局 (2)第206章 戰後 (1)第370章 退意 (2)第528章 戰機 (1)第138章 安泰 (1)第281章 近戰 (2)第178章 彷徨 (1)第74章 兵賊第552章 勾心 (1)第251章 入滇 (2)第577章 淮安 (1)第421章 決心第454章 選戰(中)第348章 撈費第175章 新政 (2)第236章 潛流 (1)第540章 缺口 (1)第364章 尾隨第351章 末世第350章 遣散第220章 炸營 (1)第229章 交換 (2)第456章 知識第420章 同享第360章 守夜第378章 決裂 (1)第295章 敗像 (1)第439章 召集第343章 矛盾第484章 叛徒 (1)第265章 決心 (1)第269章 友軍 (1)第383章 忻州 (1)第29章 求親 (2)第554章 退縮 (1)第356章 南下第306章 進步 (2)第374章 改元第25章 世子 (2)第537章 攔截 (2)第86章 破滅第52章 將門 (2)第153章 針對 (2)第57章 誘惑 (1)第108章 實戰 (2)第334章 斷後第205章 反擊 (2)第498章 包抄第268章 賭博 (2)第122章 政務 (2)第50章 條例 (3)第297章 轉折 (1)第390章 對壘第567章 論述 (2)第580章 退位 (2)第237章 潛流 (2)第427章 忠良第515章 軍種 (2)第57章 誘惑 (1)第220章 炸營 (1)第120章 摧枯 (2)第328章 誤判 (1)第37章 敲打 (2)第78章 落敗 (1)第343章 矛盾
第565章 突擊 (2)第476章 作亂第320章 決鬥 (2)第388章 軍閥第83章 脫身 (2)第338章 勸降第250章 入滇 (1)第506章 協議 (1)第537章 攔截 (2)第552章 勾心 (1)第275章 招搖 (2)第13章 交兵 (2)第149章 行軍 (2)第447章 北返第14章 死地 (1)第65章 罪行第554章 退縮 (1)第429章 自保 (2)第443章 武鬥第519章 假像 (2)第492章 前景第455章 選戰(下)第418章 委任第226章 默契 (1)第46章 戀情 (1)第285章 交鋒 (1)第256章 弱點 (2)第41章 疑雲 (2)第256章 弱點 (2)第211章 後事 (2)第362章 威脅第154章 對射 (1)第550章 走私 (1)第362章 威脅第233章 亂局 (2)第206章 戰後 (1)第370章 退意 (2)第528章 戰機 (1)第138章 安泰 (1)第281章 近戰 (2)第178章 彷徨 (1)第74章 兵賊第552章 勾心 (1)第251章 入滇 (2)第577章 淮安 (1)第421章 決心第454章 選戰(中)第348章 撈費第175章 新政 (2)第236章 潛流 (1)第540章 缺口 (1)第364章 尾隨第351章 末世第350章 遣散第220章 炸營 (1)第229章 交換 (2)第456章 知識第420章 同享第360章 守夜第378章 決裂 (1)第295章 敗像 (1)第439章 召集第343章 矛盾第484章 叛徒 (1)第265章 決心 (1)第269章 友軍 (1)第383章 忻州 (1)第29章 求親 (2)第554章 退縮 (1)第356章 南下第306章 進步 (2)第374章 改元第25章 世子 (2)第537章 攔截 (2)第86章 破滅第52章 將門 (2)第153章 針對 (2)第57章 誘惑 (1)第108章 實戰 (2)第334章 斷後第205章 反擊 (2)第498章 包抄第268章 賭博 (2)第122章 政務 (2)第50章 條例 (3)第297章 轉折 (1)第390章 對壘第567章 論述 (2)第580章 退位 (2)第237章 潛流 (2)第427章 忠良第515章 軍種 (2)第57章 誘惑 (1)第220章 炸營 (1)第120章 摧枯 (2)第328章 誤判 (1)第37章 敲打 (2)第78章 落敗 (1)第343章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