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偉人 (3)

在內閣緊鑼密鼓地研究新一輪北伐的同時,齊國公黃石正在偷偷地匿名寫一本新書,這本書並不是有關社會科學或是自然科學,而是一本有關鍊金術的著作,而且寫這本書還不是最麻煩的事情,而是如何把一些化學實驗僞裝成古代鍊金術秘笈,並且將它翻印成英文再送去歐洲。尤其麻煩的是,黃石已經把化學忘得差不多了,他連三酸兩鹼都造不出來,所以現在只能先把一些化學實驗器皿——諸如燒杯、燒瓶、酒精燈之類的東西託名爲神奇的鍊金工具。

有很多人能夠讓他們自己變得聞名,比如歷朝的開國太祖、形形色色的獨裁者和貪官污吏、嫵媚動人的交際花、一把菜刀砍出片江山的黑道老大、等等,在一段時間裡他們能讓人恐懼、羨慕、崇拜,癡迷。

有一些優秀的人給家庭和故鄉帶來光榮,比如教師,藝術家,哲人,對於這些人給予人類文明的貢獻、還有他們在人類文明延續上的意義,黃石總是懷有深深的敬意。

極少數的人可以成爲他的民族和祖國的驕傲,就像中國人口中的岳飛,美國人口中的華盛頓,黑人心目的馬丁路德金。每次讀岳飛的生平、讀他的詩詞,體會他的志向和勇氣時,都會讓黃石有一種激動:原來我們是一個這樣充滿勇氣和美德的民族,所以才能產生這樣的英雄。

在人類的歷史上,還有一些可以被稱爲偉人的天才,即使手無寸鐵、面對着強權在握的君王,黃石仍不會認爲自己在精神上處於劣勢,但對這些偉人中的兩、三個,黃石有種五體投地、匍匐崇拜的敬仰:長達一百五十億年之久的時間,浩瀚幾百億光年的宇宙,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恆星系,在這個恆星系的邊緣有顆無足重輕的小恆星,它一個質量只有幾萬分之一的小行星上,有一種從質量上看渺小得如同卑微的塵埃一般的物種,但這個物種卻能用幾公斤的大腦和幾十年的生命,去探索整個宇宙的起源,去預測這個宇宙的死亡,去理解這個宇宙運行的規則,去觀測數百億年的時光。與他們的智慧相比,散發無盡光熱的恆星顯得卑微,他們榮耀了我們的物種,榮耀了產生了這個物種的地球,也榮耀了哺育這樣了不起的物種的太陽,他們讓黃石意識到:原來我們人類竟然可以偉大到這個地步。

蒸汽機被賣給英國人和荷蘭人的消息黃石早就得知,對此他並沒有如何的阻止,反正他也不信技術能夠避免擴散,相對而言他倒是更關心中國科學院的建設。建設科學院的同時,從政務中清閒下來的黃石突然想到遠在西方的英國,現在中國的事情已經大局已定,或許他還可以做點更多的事情。

在黃石的印象裡,牛頓是個篤信鍊金術的人,而研究鍊金術需要很大一筆錢,就像爲了物理學發明微積分、爲了鑄幣發明機牀一樣,爲了籌措經費和其他的一些用途牛頓曾經去經商。事實證明牛頓是個精明和成功的商人,出身貧寒卻在商場所向披靡,很快就成爲了百萬富翁;除了科學、工業和商業上的才能外,牛頓看起來還有不錯的政治才能,以平民身份贏得了不知道多少人輾轉難求的貴族頭銜,還當選了一般貴族打破頭都搶不到的英國上議院院士。

一般人篤信封建迷信是因爲能力不足而不是過於充足,比如經商能力不足所以求神拜佛;仕途坎坷不平所以拜託風水;因爲無知所以迷信。可牛頓恰好相反,研究科學規律、發展工業技術、經商、從政,無論哪一項對別人來說都是一生的事業,但是牛頓都做得很成功,當解決了那個時代所有的科學難題,發明了數百年後人類還在使用的工業技術,成爲百萬富翁和上議院議員後,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牛頓爵士就只剩下去攀登封建迷信這座珠穆朗瑪峰了,在其他事業都變得沒有挑戰性後他就把後半輩子的時光都消磨在死路一條的鍊金術和神學上。

因此黃石就琢磨着要給牛頓找點事情做,並認真考慮設法捐獻一大筆錢給未來的牛頓爵士,這樣對方要是需要用錢就不需要去經商了,就是還想成爲貴族和從政也不必擔憂經濟問題。在黃石看來對方的那顆頭腦是屬於人類的財富,最好統統花在科學探索上,而不該用來x經商、從政尤其是不能浪費在該死的鍊金術上。

黃石還記得他曾看過的一段名人軼事:牛津大學的幾何教授、與牛頓同時代的著名天文學家哈雷,在發現一顆彗星(哈雷彗星)後曾帶着一些觀測結果去拜訪正在鑽研鍊金術的牛頓。聽完哈雷的數據後,牛頓不假思索地說道:“這顆星的軌跡會是一個橢圓,好了,你趕快走吧別打擾我了。”說完就繼續專心地從事他把鉛煉成金子的嘗試。

因此給牛頓找一般的事是不行的,花不了太多心思就解決的問題不可能把他從鍊金術的泥潭裡拉出來的,黃石需要給他另外找一座足夠有挑戰性的高峰去攀登。既然山不能來就人,那人就得去就山,黃石打算把他還記得的一些亂七八糟的化學東西化妝成鍊金術,放在別人他沒信心,但是牛頓若能用後半輩子來研究這東西,那很可能就提前把化學給發展出來了。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工具問題,黃石曾經讀過著名的牛頓環實驗,他知道這是被牛頓發現的光的干涉現象,也被認爲是光是一種波的鐵證,但是牛頓作爲這個現象的發現人,卻依然堅稱光不是一種波而是一種高速運動的粒子。根據一貫的老習慣,在現有工具不趁手時,牛頓就會創造一種新工具來繼續前進,在牛頓環實驗的總結中,牛頓認爲光粒子會發生一種奇妙的振動,呈週期性的時而表現出透射性、時而表現出反射性,不同的單色光具有不同但是穩定的週期律(黃石覺得這就是放着現成同義詞“波長”不用,非要生造詞彙。)。對這個週期牛頓還進行了精確的定量測定,並認爲這個可以成爲檢驗光學元件的有效方法——直到今天也就是三百年後牛頓環實驗還是用來檢驗光學元件的有效和常用手段。

但是牛頓承認他不能繼續對光微粒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特性繼續進行探討和研究,後來波動學說就直接把牛頓的週期性改爲波長,每種光波長的定量測定牛頓都做得非常精確,拿過來直接就可以用。在這個問題上,牛頓做得無疑不符合科學精神,他在沒有科學根據的情況下,違背了奧姆巴剃刀原則生造出一種理論來維護他關於光粒子性的直覺——如果對牛頓爵士和僞科學大師採用統一標準的話,這種行爲黃石覺得就是、或者很接近僞科學的神棍行爲。

作爲幾百年後的人,黃石認爲牛頓這個不科學的直覺:“光是具有一種特異屬性(這個他自己也承認無法繼續研究和探討)的高速粒子,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會表現出類似波的衍射效果。”已經摸到了光波粒二象性的大門口,只是當時的實驗工具遠遠不足以支持牛頓證實或修正自己的直覺。黃石突然又發現牛頓還達成了一項事業,除了科學、工業、商業和仕途外,他還用一種明顯不科學的理論唬住了身後一百多年的科學家們,硬是把一種不科學的直覺變成了說服力足以迷惑無數科學巨匠的理論,讓無數敢於反對至高神權的人不敢冒犯他的權威——這真該讓那些博大精深的神學工作者們和僞科學大師們淚流滿面。

首先黃石不在英國,其次就是他在也無法和牛頓討論任何科學問題,只要幾句話下來黃石估計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面貌就會原形畢露(就比如光的波粒二相性,黃石只知道結果但是不知道證明過程,不知道相關公式,也不知道面對質問時該如何反駁,就是牛頓的力學,黃石覺得自己都沒法和對方進行探討。),不過他考慮或許可以在改良實驗工具上下一番功夫。黃石覺得如果自己認真回憶的話,應該能夠記起來不少物理實驗室的未來工具,這些工具對黃石沒啥用處,但是對真正的物理大師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一邊寫着披着鍊金術皮的化學實驗手冊——黃石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這麼說,裡面大多數實驗的實驗條件、材料、工具他都不記得了,只能強行把亂七八糟的記憶碎片強行堆在一起;一邊黃石又拼命回憶各種物理實驗工具,讓人去設法制作——反正現在黃石既有錢又有閒。

寫着、寫着,黃石還把皮毛和橡膠摩擦會放電寫到了鍊金術手冊裡,說不定這個能激發牛頓爵士對電學的靈感。

這些手冊和工具,黃石打算未來找個可靠的途徑送去英國牛津,作爲一箇中國人,穿越到明末如果不抵抗後金黃石認爲是種犯罪;同樣作爲一個人類,如果看着牛頓把時間浪費在真正的鍊金術而不是僞裝成它的化學和物理學上的話,黃石覺得這簡直是在對人類犯罪。科學的進步能讓整個人類受益,幫助科學就是向整個物種進行貢獻,增添全人類的財富,再也不會有這樣小的投資,有可能換取那麼大的回報。

黃石並不打算進行任何嘗試讓牛頓爵士離開英國,萬一他在旅途上有個頭疼腦熱,或是遭遇風暴,那黃石不會絕對原諒自己對人類犯下的罪行,尤其是因爲他的到來,另外那個讓黃石有類似崇拜感的偉人會不會出現在這個地球上還是未知數——如果黃石知道牛津的校長接住了那個蘋果的話,出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他肯定會僱傭人不遠萬里專程去英國用蘋果襲擊牛頓以確保萬無一失。(筆者按:根據曹天元先生的考證,牛頓受蘋果啓發可能僅僅是個美談,沒有足夠的事實根據。)

黃石下定決心,他要全力完成自己穿越者的使命,爲牛頓爵士提供更優良的條件,一定要在他去攀爬鍊金術的高峰前把他的注意力引去更有意義的方向。

五十年以後,一團火球在北海上空沖天而起,發出比太陽還要明亮的光芒,以致半個英國的人都以爲日出提前了幾個小時。

第493章 直覺第158章 受降 (1)第568章 腐敗 (1)第437章 內憂第402章 勸降 (2)第393章 靜坐第318章 失敗 (2)第109章 許州 (1)第20章 軍法 (1)第73章 山口第277章 朝堂 (2)第195章 前沿第331章 重逢 (1)第566章 論述 (1)第143章 醞釀 (2)第517章 調任 (2)第46章 戀情 (1)第390章 對壘第584章 開始 (3)第149章 行軍 (2)第151章 拖延 (2)第241章 攻心 (2)第439章 召集第305章 進步 (1)第562章 黨務 (1)第196章 堅守 (1)第560章 組閣 (1)第101章 鷹營 (1)第376章 攤牌 (1)第71章 馳援第433章 糊塗 (1)第253章 軍法 (2)第189章 清野 (2)第484章 叛徒 (1)第292章 退卻 (2)第205章 反擊 (2)第126章 算盤 (2)第212章 譁變 (1)第66章 迷惑第43章 長青 (2)第122章 政務 (2)第39章 邀請 (2)第3章 自薦 (1)第373章 西安第212章 譁變 (1)第118章 交易 (2)第211章 後事 (2)第95章 闖王 (1)第514章 軍種 (1)第521章 架空 (2)第556章 亂麻 (1)第443章 武鬥第35章 失落 (2)第435章 儲備 (1)第462章 國卿第93章 救民 (1)第98章 兵權 (2)第17章 轉折 (2)第430章 主人第282章 應對 (1)第353章 縉紳第195章 前沿第55章 奪印 (1)第51章 將門 (1)第156章 頹勢 (1)第436章 儲備 (2)第7章 變故 (2)第49章 條例 (2)第139章 安泰 (2)第431章 官司 (1)第317章 失敗 (1)第59章 腐蝕 (1)第522章 見聞 (1)第190章 科學第383章 忻州 (1)第69章 意外 (1)第512章 家書 (1)第467章 陽光第130章 修正 (2)第358章 父子第120章 摧枯 (2)第94章 救民 (2)第37章 敲打 (2)第67章 自新第2章 序章 (2)第318章 失敗 (2)第311章 責任 (1)第506章 協議 (1)第408章 坦誠第122章 政務 (2)第9章 冒名 (2)第204章 反擊 (1)第35章 失落 (2)第17章 轉折 (2)第366章 詐敗第246章 爭鬥 (1)第120章 摧枯 (2)第439章 召集第163章 總結 (2)第243章 危難 (2)
第493章 直覺第158章 受降 (1)第568章 腐敗 (1)第437章 內憂第402章 勸降 (2)第393章 靜坐第318章 失敗 (2)第109章 許州 (1)第20章 軍法 (1)第73章 山口第277章 朝堂 (2)第195章 前沿第331章 重逢 (1)第566章 論述 (1)第143章 醞釀 (2)第517章 調任 (2)第46章 戀情 (1)第390章 對壘第584章 開始 (3)第149章 行軍 (2)第151章 拖延 (2)第241章 攻心 (2)第439章 召集第305章 進步 (1)第562章 黨務 (1)第196章 堅守 (1)第560章 組閣 (1)第101章 鷹營 (1)第376章 攤牌 (1)第71章 馳援第433章 糊塗 (1)第253章 軍法 (2)第189章 清野 (2)第484章 叛徒 (1)第292章 退卻 (2)第205章 反擊 (2)第126章 算盤 (2)第212章 譁變 (1)第66章 迷惑第43章 長青 (2)第122章 政務 (2)第39章 邀請 (2)第3章 自薦 (1)第373章 西安第212章 譁變 (1)第118章 交易 (2)第211章 後事 (2)第95章 闖王 (1)第514章 軍種 (1)第521章 架空 (2)第556章 亂麻 (1)第443章 武鬥第35章 失落 (2)第435章 儲備 (1)第462章 國卿第93章 救民 (1)第98章 兵權 (2)第17章 轉折 (2)第430章 主人第282章 應對 (1)第353章 縉紳第195章 前沿第55章 奪印 (1)第51章 將門 (1)第156章 頹勢 (1)第436章 儲備 (2)第7章 變故 (2)第49章 條例 (2)第139章 安泰 (2)第431章 官司 (1)第317章 失敗 (1)第59章 腐蝕 (1)第522章 見聞 (1)第190章 科學第383章 忻州 (1)第69章 意外 (1)第512章 家書 (1)第467章 陽光第130章 修正 (2)第358章 父子第120章 摧枯 (2)第94章 救民 (2)第37章 敲打 (2)第67章 自新第2章 序章 (2)第318章 失敗 (2)第311章 責任 (1)第506章 協議 (1)第408章 坦誠第122章 政務 (2)第9章 冒名 (2)第204章 反擊 (1)第35章 失落 (2)第17章 轉折 (2)第366章 詐敗第246章 爭鬥 (1)第120章 摧枯 (2)第439章 召集第163章 總結 (2)第243章 危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