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訴苦

擺在黃乃明面前的是來自福建的急件。

根據南明現有制度上、從技術角度講,卿院有監督的軍隊的職責和權利,至於安慶附近的戰場協議,得到了之前明軍戰地指揮官的首肯,黃乃明看到過關於這個協議的報告同樣予以同意。

還是從技術上講,卿院可以彈劾軍人,現在沒有國卿院比較麻煩,但是卿院和各省總督府仍有拒絕某個將領指揮本省軍隊的權利。不過無論是浙江臨時卿院,還是江西卿院和總督府,他們都沒有選擇彈劾或是聲討,而是紛紛向齊國公府上書,希望齊國公府能夠從中調解。

結果就有了擺在黃乃明桌面上的這封信——兩天前黃石發來這封信要黃乃明斟酌浙江卿院關心的監督問題和江西卿院和總督府在意的安慶事件。信的內容就這麼一點,黃石沒有給兒子任何處理意見或指示,這封信黃乃明翻來覆去品了幾遍也沒能從中讀出父親的傾向性。

今天收到的信就更有意思了,是黃乃明嫡母瞞着父親寫來的,消息靈通的軍情司負責人知曉了江西卿院和總督府對他兒子的不滿,他的夫人就跑去找自己的妹妹說情。江西方面希望軍方能夠調走李上校,或者給一個通報批評,至少給一個書面的斥責,讓江西方面能夠贏得一些尊敬。

但是李上校這個職務本來就是黃乃明有意安排的,這並不是嫡母第一次給他寫信,出征前嫡母就說過希望他能照顧一下近親。戰事進展順利後,黃乃明覺得安慶作爲次要戰場,難度不大李家孩子完全可以勝任而且還可以贏得攻克堅城的功績就派他去負責圍城。父親的態度非常不明確,核心就是一個意思:按照你認爲對的辦法去處理。

“現在侯爺處於兩難之間,”被找來商議的智囊領袖趙慢熊看完兩封信後,胸有成竹地給黃乃明解釋道:“國公心裡當然是偏向李家的,可是之前國公已經答應卿院很多了,現在國公總不好出爾反爾吧。所以只好給公子來這封信,好堵住那些大夫們的嘴。”

“嗯。”黃乃明點點頭,他不是沒有類似的懷疑,只是這次出兵之後,父親的指示統統消失不見了,不再像之前對自己吐露出明確的目的:“爲何家嚴不在信裡暗示一下呢?”

“公子,”趙慢熊不禁莞爾:“三十而立,公子雖然還差幾年但也快了,國公在公子這個年紀時那已經是獨當一面,殺伐果斷了。”

“哦,趙叔叔的意思是,父親需要我替他分憂。”黃乃明猛然意識到,父親可能是需要一個唱黑臉的角色配合他,如果身在戰場的統帥反駁卿院,那麼卿院就無話可話說了。

“一方面而已,另一方面,這次北伐國公讓公子領軍也是爲了幫公子掌握軍心,樹立威望,就好比這兩件事的處理。如果國公明確說:不罰,以軍隊爲重;然後公子遵命而行。如此當然比不上國公不置一詞,公子頂住卿院的囉嗦以大局爲重,對吧?”在趙慢熊的分析中,他把黃石此舉解釋爲騎上馬、送一程:“國公在軍中的威望已經夠高了,但公子還不夠。在卿院那邊,是國公唱紅臉,公子唱黑臉;而軍中則是反過來。”

“嗯。”黃乃明點點頭。

北伐軍統帥部斷然拒絕了卿院的要求,責備浙江卿院有小人無事生非,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而背後有嘴傷人。至於江西總督府和卿院都竭力隱瞞不欲擴大的安慶事件——卿院擔心會影響團結的形象,北伐軍統帥部則予以通報嘉獎,稱安慶明軍積極主動,爲即將發起的對南京周邊的主要攻勢分擔了壓力,創造了機會。安慶圍攻部隊指揮官和執行命令的艦長均頒發勳章並記功。

明軍主力沒有直接攻擊順軍重點設防的常州府一線,而是試圖首先進抵長江,然後水陸並進。經過激烈戰鬥後,順軍於十月末放棄蘇州,明軍隨機進駐。蘇州府和松江府兩地來不及撤退而被俘的順軍高達兩萬人。

黃乃明來到蘇州時,已經有大批縉紳雲集於此處,爲首者正是東林領袖錢謙益。見到齊國公世子後,士人們先是歡呼雀躍,然後紛紛伏地大哭:

“盼王師久矣,今日總算是得償所願。”

錢謙益代表士人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齊公輔國中興,功當封王!”

不等黃乃明推辭,就有無數人呈上他們給仍是幼童的監國太子的奏章,衆口一詞地要求加封大功臣黃石爲王,甚至是開國元勳都沒有的一字王。這些奏章如果黃乃明肯代爲向監國陛下呈遞當然最好,如果齊公一定要推辭的話,他們也不介意自行上書。

負責善後的樑將軍原本就是新軍營官之一,此番他連甄別也懶的做下令將順軍俘虜一併帶到郊外,強迫俘虜們自己挖坑,然後把所有俘虜不分老少一併屠殺然後埋進他們自己剛挖好的坑裡。

“先帝聖明天子,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偏偏有這些狼子野心的狂徒,起來擾亂了太平天下,以致先帝蒙塵,生靈塗炭。這些賊子完全不可理喻,犯上作亂成癖,唯有殺了才能保住這天下平安。”

下令把順軍俘虜全部殺光後仍不解恨,樑將軍對同僚和其他齊國公集團的成員講道:“本來我在北京有家有業,咱爲國廝殺了半輩子也該享享福了吧?結果這幫盜賊一來就什麼都沒有了,還殺了咱們那麼多老兄弟,後生子弟!我真恨不得殺盡這天下的亂臣賊子,斬盡誅絕!”

樑將軍的話引起了普遍的共鳴,順軍襲來,北方的莊園和家產全都化爲飛灰,而且隨後順軍還一直追擊到江南,在南京、浙江把福寧軍、肇慶軍又打得一敗塗地,回想起當時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像畢生的榮華富貴隨時都會化爲烏有,齊國公集團的成員至今仍不寒而慄。現在南方產力充沛,看到他們曾經最恐懼的敵人在明軍壓倒性的優勢下落荒而逃,毫無還手之力,昔日的恐懼頓時統統化作憎恨。

被坑殺的順軍俘虜中大多都是本地人,消息傳出後明軍大批將領紛紛喝彩叫好:

“樑將軍殺得好!”

“樑將軍殺得痛快!”

“樑將軍真是個血性男兒!”

連剛剛投到黃乃明軍前的東林人士也異口同聲地爲此處剿滅叛賊的行爲叫好。

“這幫無君無父的叛賊,不千刀萬剮真是便宜他們了。”

“先帝那麼聖明,他們還要造反,這都是畜類。”

“將來光復南京,要築京觀以震懾天下,爲後世亂臣賊子戒。”

這次向齊國公府抗議的是國民黨和工黨兩黨,互相仇視的兩黨黨魁罕見地一起前去拜訪齊國公。

“當初國公建卿院,就是爲了籌措軍費,號召他們捐金助餉。”趙慢熊給黃乃明解釋道:“但現在卿院已經有尾大不掉之勢,他們公然插手軍務,霸着地方政務不撒手。”

“從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公子說得太對了,他們已經嚐到了甜頭,就不願意往外吐了,可這天下,總歸不是他們的啊。”和其他齊國公集團的人一樣,趙慢熊感到卿院已經越來越討厭了,眼下大順的軍力不足爲慮,唯一要擔憂的就是卿院拖後腿,甚至將來不肯老老實實還政給齊公:“國公領着我們打了幾十年的仗,今天大夥兒的地位是多少弟兄流血犧牲、拿幾十萬條性命換來的,豈能便宜了那幫什麼都不做、只會躲在後面的小人?弟兄們是絕不會答應的。”

“父親和我也是不會答應的。”黃乃明點頭道:“誰想從我們手裡把國家拿走,也得拿幾十萬條命來換。”

北伐軍統帥部嚴厲指責卿院干涉軍務,無尊卑體統,強調說軍方的將領有權利在戰場上採用任何他認爲有必要的行動。對於樑將軍的行爲,北伐軍統帥部不認爲有任何失誤,至於什麼會堅定敵軍抵抗鬥志一說更是無稽之談,統帥部表示明軍上下都堅信他們能夠輕易摧毀闖賊的任何頑抗。

“國公,您曾經答應過的。”呂大夫和繆大夫再次來拜訪黃石,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進攻浙江、南京之前,國公您答應過光復區都會建立卿院,而且和現有地區一般無二,”繆大夫秘密聯繫了不少順軍佔領區的故舊,並動員工黨全黨去尋找協作者,許諾的就是未來的政治權利:“他們努力爲國效力,齊公難道沒有看見麼?”

“蘇州一戰”戰前呂大夫也發動國民黨作着和工黨一樣的工作,不僅僅是蘇州這裡,其他一些地區也有被國民黨拉攏的縉紳、商賈爲明軍刺探情報,希望能借此博取功勞和名望,在卿院謀取一席之地:“鄙黨的人號召蘇州府和松江府的順軍放下武器投降,很多父老相信了我黨成員的話,勸說他們的子弟不再爲李順拼命”

如果明軍按照卿院與這些合作者達成的協議辦事,那麼國民黨就可以贏得不少人望,在未來的地區競選中獲益,但是現在國民黨把事情搞砸了,成了騙子和幫兇。辛辛苦苦忙了半年,付出了犧牲和金錢,結果什麼都沒撈到還臭名遠揚,這當然把兩位黨魁氣得半死:“如此行事,吾恐以後沒人還信國公的話啊。”

“我記得你們有權”黃石說到一半搖搖頭:“算了,我再幫你們穿針引線最後一次,以後再有這種你們完全能自己解決的事情,我就真的不管了。”

齊國公府的衛兵向廣東總督李奉教舉槍敬禮,李總督進去以後,兩個衛兵忍不住偷偷議論道:“久聞廣東的李都督是年少得志,是個壯年總督,怎麼頭髮都白得這麼厲害了,難道是少白頭?”

“臉上全是皺紋,看着不像壯年啊,明明是個小老頭。”

“兩位弟兄,”剛進去的李奉教總督突然又竄了出來,他一邊向路邊張望,一邊語速飛快地問道:“本總督剛纔租的那輛馬車走了麼?”

“走了。”衛兵答道。

“哦,好,好。”李奉教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心事重重的廣東總督走進齊國公府時有點神不守舍,記不清是已經付清車費讓馬車離去還是沒付錢導致車伕誤會在外面等他。

廣東省卿院一天到晚雞蛋裡挑骨頭,敵對黨派固然是窮兇極惡,本黨也唯恐李奉教作出什麼會落人以口實、有害於黨派利益的事情來。

以往廣東卿院總是拒絕爲出差的總督府人員配專車,雖然總督出差未必不可,但李奉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也沒去請求——未必能夠許可,但冷嘲熱諷是一定少不了的。

車馬費雖然能報銷,但是如果讓馬車在外面等上半天,那多半卿院又會在全省媒體前大罵自己是擺譜、揮霍公帑;如果不想被罵那就只能自己掏腰包——無論哪種選擇都不是李奉教所願。

李奉教這位大明數百年來,最勤奮、儉樸也是捱罵捱得最多、被醜化得罪厲害的廣東封疆大吏,轉身再次走進齊國公府前,對門口的兩個衛兵釋疑道:

“我確實是年少得志,壯年就平布青雲當上一省總督,那個時候我頭髮是全黑的,臉上沒有皺紋,也沒有人覺得我像個小老頭。”

“國公閣下,末將參見。”

賀飛虎今天一到齊國公府就覺得氣氛有點異常,國民黨和工黨黨魁他都認識,除了這兩位外,還有福建省的總督,坐在福建總督邊上的是一個滿臉皺紋、年紀有些模糊的傢伙。

“這位是江西的於大夫,他代表江西卿院;這位是江西總督府首席軍事顧問,江西總督無法分身前來這位是廣西的白大夫,他代表廣西卿院;這位是廣西總督府首席軍事顧問”

黃石把在座衆人一一給賀飛虎,以前福建理事會的劉會長也在,還有廣東理事會的前會長。

“理事會不都是不做事了麼?”賀飛虎一面敬禮一面在心裡嘀咕着,最後黃石一伸手把正中的椅子示意給他:“賀將軍坐。”

第8章 冒名 (1)第178章 彷徨 (1)第454章 選戰(中)第43章 長青 (2)第23章 懲罰 (2)第450章 承諾第116章 閱兵 (2)第385章 焚城第280章 近戰 (1)第149章 行軍 (2)第301章 覆滅 (1)第530章 纏鬥 (1)第227章 默契 (2)第515章 軍種 (2)第177章 啓蒙 (2)第450章 承諾第97章 兵權 (1)第166章 奔波 (1)第113章 借兵 (1)第521章 架空 (2)第341章 遺產 (1)第421章 決心第458章 風氣第469章 拆臺第193章 消耗 (1)第93章 救民 (1)第373章 西安第413章 烈皇 (2)第532章 落馬 (1)第18章 遲疑 (1)第535章 換帥 (2)第394章 決策第29章 求親 (2)第420章 同享第181章 司獄 (2)第99章 募兵 (1)第165章 轉變 (2)第309章 等待 (1)第555章 退縮 (2)第299章 拐點 (1)第355章 海盜第14章 死地 (1)第55章 奪印 (1)第455章 選戰(下)第205章 反擊 (2)第178章 彷徨 (1)第533章 落馬 (2)第175章 新政 (2)第302章 覆滅 (2)第137章 退兵 (2)第496章 闖關第429章 自保 (2)第524章 界限 (1)第493章 直覺第399章 懸念第512章 家書 (1)第298章 轉折 (2)第259章 志向 (1)第409章 詔獄第183章 擾亂 (2)第221章 炸營 (2)第573章 返京 (2)第107章 實戰 (1)第204章 反擊 (1)第82章 脫身 (1)第374章 改元第421章 決心第362章 威脅第542章 大捷 (1)第44章 迷惑 (1)第261章 密鼓 (1)第166章 奔波 (1)第305章 進步 (1)第328章 誤判 (1)第431章 官司 (1)第440章 問答 (1)第529章 戰機 (2)第334章 斷後第42章 長青 (1)第429章 自保 (2)第192章 抵抗 (2)第375章 東征第320章 決鬥 (2)第120章 摧枯 (2)第248章 內訌 (1)第372章 破關 (2)第149章 行軍 (2)第170章 攻城 (1)第137章 退兵 (2)第296章 敗像 (2)第135章 回憶 (2)第285章 交鋒 (1)第512章 家書 (1)第237章 潛流 (2)第95章 闖王 (1)第571章 辭職 (2)第186章 諒解 (1)第56章 奪印 (2)第238章 矛盾 (1)第396章 代價
第8章 冒名 (1)第178章 彷徨 (1)第454章 選戰(中)第43章 長青 (2)第23章 懲罰 (2)第450章 承諾第116章 閱兵 (2)第385章 焚城第280章 近戰 (1)第149章 行軍 (2)第301章 覆滅 (1)第530章 纏鬥 (1)第227章 默契 (2)第515章 軍種 (2)第177章 啓蒙 (2)第450章 承諾第97章 兵權 (1)第166章 奔波 (1)第113章 借兵 (1)第521章 架空 (2)第341章 遺產 (1)第421章 決心第458章 風氣第469章 拆臺第193章 消耗 (1)第93章 救民 (1)第373章 西安第413章 烈皇 (2)第532章 落馬 (1)第18章 遲疑 (1)第535章 換帥 (2)第394章 決策第29章 求親 (2)第420章 同享第181章 司獄 (2)第99章 募兵 (1)第165章 轉變 (2)第309章 等待 (1)第555章 退縮 (2)第299章 拐點 (1)第355章 海盜第14章 死地 (1)第55章 奪印 (1)第455章 選戰(下)第205章 反擊 (2)第178章 彷徨 (1)第533章 落馬 (2)第175章 新政 (2)第302章 覆滅 (2)第137章 退兵 (2)第496章 闖關第429章 自保 (2)第524章 界限 (1)第493章 直覺第399章 懸念第512章 家書 (1)第298章 轉折 (2)第259章 志向 (1)第409章 詔獄第183章 擾亂 (2)第221章 炸營 (2)第573章 返京 (2)第107章 實戰 (1)第204章 反擊 (1)第82章 脫身 (1)第374章 改元第421章 決心第362章 威脅第542章 大捷 (1)第44章 迷惑 (1)第261章 密鼓 (1)第166章 奔波 (1)第305章 進步 (1)第328章 誤判 (1)第431章 官司 (1)第440章 問答 (1)第529章 戰機 (2)第334章 斷後第42章 長青 (1)第429章 自保 (2)第192章 抵抗 (2)第375章 東征第320章 決鬥 (2)第120章 摧枯 (2)第248章 內訌 (1)第372章 破關 (2)第149章 行軍 (2)第170章 攻城 (1)第137章 退兵 (2)第296章 敗像 (2)第135章 回憶 (2)第285章 交鋒 (1)第512章 家書 (1)第237章 潛流 (2)第95章 闖王 (1)第571章 辭職 (2)第186章 諒解 (1)第56章 奪印 (2)第238章 矛盾 (1)第396章 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