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天平 (1)

“貧道不是很懂軍務,不過在許將軍的營中呆久了,倒是知道了一些,”清治道士聽說許平打算只帶一個翼去增援李自成,不急不忙地說道:“據貧道所知,鎮東侯便是一人,也能取上將首級於萬軍之中,這次多半還不是孤身前來。”

“其他各軍都需要休整,一個翼總比沒有強。”

許平說完後,清治輕擺下拂塵,沒有應聲。

“唉,”見狀許平長嘆口氣,闖軍實質上是各大山頭的聯盟,這個曾讓許平沾光不少,但現在弊端也慢慢浮現,任何利益都要與同盟分享,比如建立新的野戰營;如果介入其他將領的領地,就需要利益交換,比如組建騎兵營,許平必須要事先想好一個能讓各方都滿意的方案,其他人都盯着他的一舉一動:“也不用和大師隱瞞,曾有人和我說過,只要採用徹底的儒家來治國,就能讓中華長治久安,避開戰亂。”

“又是浪裡白條說的?又是爲了治亂循環。”

“是啊,我現在很迷惑”許平把孫可望的對話和清治說一二,剛纔對心腹才稍稍提了一點這個構思,他們就變得非常興奮:“若是闖王得知此事,肯定會非常不滿,牛軍師更會異常惱怒,可是每個人都想保護自己,不是麼?孫將軍他們有這樣的念頭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行不通而已。”

“許將軍認爲這套行不通?”

“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統,我剛纔仔細想了想,恐怕就是孫將軍說的這個道理,純粹的儒家,認爲可以讓治國者做到無事不可對人言,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天子和諸侯互相畏懼,只要諸侯還手握兵權,天子就寢食難安,希望能大權獨攬;而諸侯整天擔心天子對自己不利,更要拼命地抓住兵權,而解決之道就是推翻天子,自己去做大權獨攬的天子。”許平覺得分封制或許只是把內鬥推遲或者說公開化了:“看看這亂世吧,天下可能有上百萬生靈餓死,而死於戰亂的更是不計其數,雖然我因爲亂世而出人頭地,可我並不會因此而喜悅,更不會認爲這是種幸運,連能老死在牀上都像是種奢望了。”

“許將軍想得太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清治寬慰道,同時也是提醒:“再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貧道記得許將軍曾經說過、發誓再不重蹈覆轍,難道許將軍你忘記了嗎?”

逃到闖營後,許平曾總結經驗教訓,認爲自己好多管閒事是一個很大的弱點,私下裡曾對清治說過狠話,表示再不會嘗試去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但那也就是一句氣話,許平在自己的軍隊中,仍然鼓勵軍官積極主動,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就我所知,侯爺組建的長生軍,並不是現在的這支新軍,長生軍的官兵對勝利有一種熱望,一種讓我敬仰而且激動不已的熱情,而侯爺本人更是如此。就我的理解,侯爺和他長生軍,總是會問自己:我能爲勝利做什麼,而不不會問,我能不做什麼。自從我加入新軍的那一天起,這就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同僚們看不慣我,我最尊敬的長官,也常常指點我要和同僚好好相處,不要讓別人難堪。可我認爲這是不對的。”鎮東侯徵求士兵的意見,沒有人敢說話,作爲一個小兵的許平就要把看到的不足指出來,以後更是變本加厲,只要許平覺得某種情況可能是不足,他就要毫不客氣的上報,讓更高級的指揮官定奪:“如果看到了事情不去做,那就是對同僚和士兵的生命不負責,兵兇戰危,這本來就不是顧惜顏面的地方,山東更改推演結果一事,”這件事許平始終耿耿於懷:“要是我做的不對,張大人可以駁回,金求德也可以駁回,但如果我覺得不妥,擔心被人說狂妄就閉口不言,那就是失職。”

“可是許將軍因此被排擠、摸黑,現在許將軍又要把不歸自己管的事情硬攬到自己身上,和那次一樣,成功了會削同僚的臉面,失敗了會成爲替罪羊,許將軍還是要去做麼?”清治嘆了口氣:“貧道久聞長生軍的赫赫威名,想不到竟然會墮落如此。”

“新軍不是長生軍,壓根就不是,我這支軍隊纔是,長生軍戰無不勝。”闖營中的種種潛流,讓許平變得非常不安,今天更是越想越不能釋然:“自古以來,多少叛軍都有始無終,或許不是因爲他們有多厲害,而是原來的王朝已經太衰落了、內鬥不休、人浮於事,但隨着叛軍不斷勝利,這個問題同樣會出現,到時候就不是一支新銳的軍隊同一支衰敗的軍隊交戰了,而是兩支衰敗的軍隊再比誰更不堪,而舊王朝在這種時候,往往能靠着地盤和人心上的優勢翻盤,我很擔心闖營也快到這個轉折點了。我學習侯爺的辦法,重建了戰無不勝的長生軍,和披着侯爺虎皮的新軍交戰固然能贏,但如果我失去了這股朝氣,如果我的軍隊變得和新軍一樣,那就是比誰的錢多、誰的火槍多、誰的大炮又多又厲害,我怎麼可能比得過新軍?”

聽許平慷慨激昂地說了這一通,清治知道他決心已定:“許將軍打算什麼時候出兵?”

“明天就出發,新軍是我的前車之鑑,我不能犯下和他們一樣的錯誤。”

聽說鎮東侯趕來山東後,李自成急忙派人多方打探到底有多少軍隊隨行,現在闖營勢成騎虎,雖然鎮東侯威名遠播,但總不能一聽說他前來就望風而逃,那樣不但會極其有害闖營的威望,而且以後這仗就沒法打了。

令牛金星等人慶幸的是,聽說鎮東侯只帶了很少的親衛趕來,新軍剛剛返回京師,無法在十天半個月內趕到山東,而且朝廷裡也不同意把這支軍隊派向山東——來自許平的威脅讓大明君臣如刺在背,開封隨時可能陷落,就是有這萬把新軍京師仍然是危機非常,還有人擔心鎮東侯見勢不妙會和其他將領一樣南逃,所以新軍更加不能派去山東。

此外,朝廷認爲就是山東丟失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季退思在山東大鬧多年,頂多是把漕運變成海運罷了。京師是腦袋,漕運是給腦袋供血的大動脈,動脈固然重要,但總不能爲了動脈把腦袋扔了,再說不是還有海運嘛。

而山東明顯堅持不到朝廷有確定的決議下來,李自成進兵神速,已經抵達曲阜周邊。和革左五營還有季退思不同,李自成沒有任何攻打曲阜的計劃,他還修書一封送到城裡,表示會嚴格控制軍隊,絕不會容忍姑息任何傷害孔府的人。

闖營得知鎮東侯孤家寡人前來山東後,牛金星就極力繼續進兵奪取山東,和之前季退思不同,牛金星已經制定了在山東建立全面統治的計劃。

第175章 新政 (2)第564章 突擊 (1)第26章 遺物 (1)第409章 詔獄第457章 班師第348章 撈費第4章 自薦 (2)第550章 走私 (1)第152章 針對 (1)第342章 遺產 (2)第503章 義釋 (2)第313章 犧牲 (1)第451章 期望第416章 吸納第529章 戰機 (2)第217章 劫營 (2)第502章 義釋 (1)第450章 承諾第132章 爭奪 (1)第545章 口實 (2)第538章 逃竄 (1)第550章 走私 (1)第326章 投效 (1)第229章 交換 (2)第338章 勸降第413章 烈皇 (2)第182章 擾亂 (1)第565章 突擊 (2)第337章 政治 (2)第490章 競爭第103章 紛爭 (1)第133章 爭奪 (2)第53章 離別 (1)第310章 等待 (2)第555章 退縮 (2)第229章 交換 (2)第92章 賊x民 (2)第273章 相對第291章 退卻 (1)第51章 將門 (1)第266章 決心 (2)第44章 迷惑 (1)第537章 攔截 (2)第376章 攤牌 (1)第225章 戰俘 (2)第401章 勸降 (1)第132章 爭奪 (1)第581章 退位 (3)第279章 對決 (2)第354章 帝國第429章 自保 (2)第465章 知恥第315章 衝鋒 (1)第76章 斷後第39章 邀請 (2)第364章 尾隨第142章 醞釀 (1)第537章 攔截 (2)第426章 遺詔第149章 行軍 (2)第83章 脫身 (2)第420章 同享第410章 破城第116章 閱兵 (2)第304章 保守 (2)第577章 淮安 (1)第380章 交易第499章 棄守 (1)第460章 審判第281章 近戰 (2)第253章 軍法 (2)第411章 叛離第576章 偉人 (3)第452章 導遊第70章 意外 (2)第353章 縉紳第142章 醞釀 (1)第501章 絕境第459章 兄弟第382章 疑案 (2)第573章 返京 (2)第247章 爭鬥 (2)第148章 行軍 (1)第337章 政治 (2)第244章 內憂 (1)第374章 改元第33章 前程 (2)第387章 民心 (2)第538章 逃竄 (1)第393章 靜坐第114章 借兵 (2)第33章 前程 (2)第108章 實戰 (2)第21章 軍法 (2)第5章 自薦 (3)第21章 軍法 (2)第413章 烈皇 (2)第185章 心路 (2)第176章 啓蒙 (1)第483章 訴苦
第175章 新政 (2)第564章 突擊 (1)第26章 遺物 (1)第409章 詔獄第457章 班師第348章 撈費第4章 自薦 (2)第550章 走私 (1)第152章 針對 (1)第342章 遺產 (2)第503章 義釋 (2)第313章 犧牲 (1)第451章 期望第416章 吸納第529章 戰機 (2)第217章 劫營 (2)第502章 義釋 (1)第450章 承諾第132章 爭奪 (1)第545章 口實 (2)第538章 逃竄 (1)第550章 走私 (1)第326章 投效 (1)第229章 交換 (2)第338章 勸降第413章 烈皇 (2)第182章 擾亂 (1)第565章 突擊 (2)第337章 政治 (2)第490章 競爭第103章 紛爭 (1)第133章 爭奪 (2)第53章 離別 (1)第310章 等待 (2)第555章 退縮 (2)第229章 交換 (2)第92章 賊x民 (2)第273章 相對第291章 退卻 (1)第51章 將門 (1)第266章 決心 (2)第44章 迷惑 (1)第537章 攔截 (2)第376章 攤牌 (1)第225章 戰俘 (2)第401章 勸降 (1)第132章 爭奪 (1)第581章 退位 (3)第279章 對決 (2)第354章 帝國第429章 自保 (2)第465章 知恥第315章 衝鋒 (1)第76章 斷後第39章 邀請 (2)第364章 尾隨第142章 醞釀 (1)第537章 攔截 (2)第426章 遺詔第149章 行軍 (2)第83章 脫身 (2)第420章 同享第410章 破城第116章 閱兵 (2)第304章 保守 (2)第577章 淮安 (1)第380章 交易第499章 棄守 (1)第460章 審判第281章 近戰 (2)第253章 軍法 (2)第411章 叛離第576章 偉人 (3)第452章 導遊第70章 意外 (2)第353章 縉紳第142章 醞釀 (1)第501章 絕境第459章 兄弟第382章 疑案 (2)第573章 返京 (2)第247章 爭鬥 (2)第148章 行軍 (1)第337章 政治 (2)第244章 內憂 (1)第374章 改元第33章 前程 (2)第387章 民心 (2)第538章 逃竄 (1)第393章 靜坐第114章 借兵 (2)第33章 前程 (2)第108章 實戰 (2)第21章 軍法 (2)第5章 自薦 (3)第21章 軍法 (2)第413章 烈皇 (2)第185章 心路 (2)第176章 啓蒙 (1)第483章 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