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講理

鎮東侯看到金求德還面有不滿之色,便道:“金兄弟,這裡只有三個人,你想說什麼就說吧。”

“大人,屬下從來沒有質疑過您的決定,”這話一出口金求德覺得說的太滿,連忙修正道:“大人,屬下或許有過疑惑,但是最終大人無論打定什麼主意,屬下都會堅決去做,就是不明白也會堅決地去做。”

“我現在要求金兄弟繼續這麼做。”

“但這次屬下希望大人能夠開誠佈公地告訴屬下,大人究竟打算做什麼?”金求德始終認爲造反不是一件難事,尤其是處於鎮東侯這種地位,以他手中掌握的資源造反對他不應該是一件太難的事。

“我知道金兄弟希望成爲開國功臣。”鎮東侯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是的,對此屬下毫不諱言。”這個念頭是金求德最大的執念,幾十年來魂牽夢縈不能釋懷。

“我一定會讓金兄弟如願。”鎮東侯很清楚金求德的想法,知道他想鼓搗自己效法五代隋唐,以兵威懾服天下:“但我的野心比金兄弟你想象的還要大,我要建立一個永垂不朽的王朝,一個真正能與日月同輝、山河同在的王朝。金兄弟,難道你不想永遠作爲本朝的開國功臣而存在麼?”

金求德先是顯得有些激動,但隨後又顯得氣餒,浮出一個苦笑:“大人,屬下覺得能有兩百年國祚就很好了,三百年一大劫,這是天數,非人力能夠扭轉。”

“我不這麼看,我覺得治亂循環並非不能跳出。”鎮東侯記得他曾聽說過另外兩個人關於治亂循環的討論,而其中一個似乎也對如何跳出這個循環心知肚明:“所謂治亂循環,其實就是官府從有所不爲到無所不爲的過程,百姓從忍氣吞聲到忍無可忍的過程。”

“大人說的是。”趙慢熊插嘴道:“但是這循環是不可逆轉的,無論大人制定下什麼嚴格的制度,都遲早有徹底的一天,在這條路上走得再慢也遲早有走到頭的一天。”一朝的輪迴,從官員自律、到需要上級官員監督、到需要御史監督、到御史系統徹底需要太監監督,直到最後一個環節都後,王朝就會轟然倒塌。

“首先當然是監督,讓百姓監督官員。”

“明太祖那一套?”金求德試探地問道,當初朱元璋訂下規矩,若是縣官貪腐,百姓可以自行把官員綁起來送到京師領賞,這事還真發生過,而且朱元璋還真的賞賜了把貪官綁去見他的百姓:“屬下覺得行不通。”

“明太祖那一套確實行不同,因爲歸根到底是要由天子來主持公道,所以行不通。”鎮東侯認爲只要還是由皇帝來當這個最終裁判者,那麼監督就只能自上而下,而不可能自下而上,朱元璋那套和天啓派東廠監督官員沒有本質的區別:“我要給一個百姓能夠和官員講理的地方,在我的王朝,百姓永遠會有地方講理,他們不需要揭竿而起,不用拼命就能討還公道——至少大部分人可以,這樣官員就會有所顧忌,百姓也不必鋌而走險。”

“從來沒聽說過。”金求德和趙慢熊一起搖頭。

“是的,你們從來沒有,”鎮東侯毫不猶豫地把這個穿越奇蹟歸功於自己:“我打算稱這種體制爲法治。”

“法家?”聽到這話,就連金求德這個忠實的法家信徒都搖頭了:“法家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治天下。”

“也不一定不能治,只是看你想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鎮東侯一直覺得自己那個世界裡的滿清前期就挺符合法家的理想,大興文字獄,鉗制思想,大力推廣愚民統治、摧毀工商,韓非子要是有機會看到滿清前期一定會有知己之感,不過一個本民族的君王很難下這樣的決心罷了:“但法制不是法家,恰好反其道而行之,即使是平頭百姓,在國法面前也是和帝王平等的。”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金求德又問道:“屬下覺得那不可能,而且行不通。”

“不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鎮東侯覺得那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是在帝王這個奴隸主面前,其他人包括王子都是奴隸:“帝王不再出口成憲,而是在國法之下,當然會有,但在國法說法上帝王和百姓是一樣的,起碼百姓有講理的餘地,不必揭竿而起用刀槍來和帝王理論。”

二二二九年,南京

陳計訟師行是中國最大的訟師行之一,生意遍佈全國、京師、北京、南京都有他們的分行。

陳老闆對目前的生活非常滿意,在他還是個學徒的時候,訟師仍然是一種給人感覺近乎下九流的行業,要冒着被震怒的地官方打板子、關站籠的危險去打官司。掙不了幾個錢不說,還總會被人戳着脊樑骨罵,說他們是製造事端的罪魁元兇。

那還是在前朝大明,陳老闆的師傅因爲狀子寫得好、口才出衆,總會有不少貴客來照顧生意,直到有一次有個客人來找他師傅,請他去打一個官司——這個官司並不難:搶奪民田、傷害人命。

難的是陳老闆的師傅知道元兇是縣官座師的侄子,所以沒有其他訟師敢替這家苦主寫狀子,至今陳老闆仍然記得那個眼淚汪汪的苦主——是個本分老實的農民,苦主的父親被狗腿子打斷了脊樑骨,當晚就在痛苦中嚥氣了。

遲疑再三,師傅終於還是忍不住替這個苦主寫了狀子,升堂的當天,師傅就被地方官活活打死在堂上,地方官聲稱這與本案無關,只是看不慣這種一貫挑唆糾紛,趁機從中漁利的訟師鼠輩。而陳老闆還記得師傅鮮血淋漓的屍體被拋在大街上時,圍觀的人羣都紛紛唾棄,大聲咒罵着他們訟師這行都不得好死。

在家鄉混不下去後,陳老闆跟着一個師叔去了河南,上代陝王在歸德發表宣示,鼓勵訟師到闖營治下去辦案,抱着一絲希望抵達開封府後,陳老闆一行發現闖營對他們確實不錯,闖營大將軍和老陝王甚至接見過他們訟師的代表,他的師叔還被老陝王推薦到闖營大將軍那裡做了個管司獄的小官。

不過那時師叔仍然戰戰兢兢,常常對陳老闆說:若是闖營事敗自不必言,只有隱姓埋名逃亡一途,若是闖營真的奪取天下,日後重振朝綱,他們做訟師的仍然要過暗無天日的生活。“及早掙夠銀子吧,然後回鄉買幾畝地,送兒子去讀書,成爲縉紳。”這就是師叔一天到晚掛在嘴上的話,陳老闆那時也認爲這纔是人生的正途。

誰能想到今天?誰能想到我們訟師也會有今天!

齊王府頒佈的法令,讓陳老闆猛然醒悟,昔日的闖營大將軍真不愧是先王的大弟子,看來他學得不光是先王的兵法韜略,還有他對司法的理解。

現在,不要說讓訟師放下前程去做縉紳,最近這幾年來就是縉紳中也有不少紛紛送兒子去學司法,希望他們有朝一日能成爲訟師,若是功成名就不但能夠穿金戴銀,甚至有機會平步青雲,進入省卿院贏得榮華富貴。

一圈的訟師們圍着陳老闆面前的長桌而坐,擺在他們面前的都是名貴的茶葉,而陳老闆自己正在品嚐的是種海外來的黑色飲品,這飲品名叫咖啡。

坦率地說,陳老闆一點也不喜歡這種發苦的東西、以及它刺鼻的味道,尤其是它的顏色看上去還這麼醜陋,一點沒有茶水的那種清澈。不過對陳老闆來說這是身份的標誌,雖然坐在他面前的這些訟師都是行裡的精英,但沒有另外誰能承擔得起每日享用咖啡這種奢侈品——要知道,這還是多年前只有先王才能飲用到的王家之物。此物光從異域海運到中國據說就要好幾個月,自從先王說喝一杯可以提神醒腦後,咖啡就被哄傳爲海外仙丹,有益壽延年、返老還童之功效。

“啊,真是沁人心脾。”陳老闆抿了一口咖啡,帶着居高臨下的姿態環顧桌旁的衆人:“諸君,今日我們要說的這件官司,是和玉班有關的。”

底下的人頓時肅然起敬,陳老闆口中的玉班是一個大型的戲班,自齊王府責成國卿院頒佈版權法、廣告法等法律後,原本同樣是下九流的戲班也算是翻身了,十幾年來玉班推陳出新,經營範圍包括馬戲、相聲、評書,更在各種娛樂節目中植入廣告。現在雄跨長江兩岸,每歲據說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銀子入囊。

聽衆們的表情讓陳老闆很滿意,這種大客戶總是多多益善:“如果我們這次能替玉班脫困,他們以後所有的官司就都會交給我們打。”

聽衆們頓時人人振奮,但訟師們都知道天上不會掉肉包子,見陳老闆又開始品咖啡,已經有沉不住氣的人開始詢問:

“玉班逃稅了?”

“玉班的廣告違法了?”

“都不是,”陳老闆放下咖啡,淡淡地說道:“玉班被人告上公堂,說他們違反鍾馗法。”

“啊。”臺下發出幾聲驚呼,鍾馗法是先王親自在國卿院發表演說得以通過的,宗旨就是禁止任何對有缺陷的人進行歧視的法案,比如前朝可以因爲品貌不端而拒絕一個士子當官,但在當今的中國,面貌醜陋不再成爲拒絕一個人出任公職的合理理由,鍾馗法也因此得名。這個法律對所有的行業都有效,邸報編輯不可以因爲一個人是侏儒而開除他;雙腿殘疾一樣可以成爲鐘錶匠,總之,若一個人的缺陷不是行業不可缺少的條件,老闆就不可以作爲開除這個殘疾人的理由。

頒佈這麼多年來,凡是正面對抗鍾馗法的官司一概以失敗告終,陳老闆告訴大家官司的起因,一個歪嘴駝背的人被玉班發現其實是正常人,因此玉班開除了他還扣掉了他的花紅。這個人承認他確實是正常人,之前裝出這樣一副面貌是爲了混進去討碗飯吃,而且他確實裝扮得很好,一開始玉班始終沒有發覺,觀衆也很喜歡他扮演的小丑,一度還成爲南京演出班裡的臺柱子。

“現在他想討回他的花紅,他請的訟師狀子上寫玉班違反了鍾馗法。”陳老闆介紹道:“因爲他容貌正常不影響他演戲,相對玉班招的那些歪眼、斜嘴、鬥雞眼,他正常的容貌是殘疾。”

“這是一樁小事,”一個訟師說道:“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玉班確實違反了鍾馗法,對嗎?”陳老闆說道。

“是的,”臺下的不少訟師們異口同聲地說道:“把花紅給他不就得了,又沒有幾個錢。”

“玉班找了很多訟師行,其他的訟師行都這麼說,而玉班的大當家不信,”陳老闆搖了搖頭:“玉班的大當家說了,他要把這個官司當一道考題,誰能打贏這個官司,誰就是南京最有本事的訟師行,他就會把以後的官司都交給這個行。”陳老闆放下咖啡正色說道:“我要你們打贏這個官司。”

“對抗鍾馗法?”幾乎所有訟師都立刻說道:“這是先王最看重的一個法案,執政王府一直關注所有涉及鍾馗法的案子。”雖然齊王府一般不干涉國卿院的決議,但鍾馗法已經是決議了,雖然齊王府一般不會干涉公堂的判決,但公堂也絕不會想和齊王府作對,尤其是明明原告佔理的官司。

“李訟師,”從始至終陳老闆一直在注意一個年輕訟師,一個他非常欣賞的新秀,陳老闆發現他沒有開口說話:“你怎麼說?”

“我可以打贏這個官司,”那個一直沉默的訟師緩緩開口:“我可以幫玉班勝訴。”

“很好,”陳老闆拍案叫道:“你打算怎麼說?”

另外有人則遲疑說道:“反對鍾馗法?齊王府不會同意的。”

“執政王說過公堂就是講理的地方,”李訟師說道:“只要理在我手,執政王又能奈我何?”

第285章 交鋒 (1)第481章 曲終 (2)第501章 絕境第8章 冒名 (1)第525章 界限 (2)第356章 南下第348章 撈費第376章 攤牌 (1)第28章 求親 (1)第353章 縉紳第112章 困惑第107章 實戰 (1)第406章 收禮第329章 誤判 (2)第140章 交易 (1)第232章 亂局 (1)第391章 火線第385章 焚城第337章 政治 (2)第546章 軍歌 (1)第445章 倒戈第341章 遺產 (1)第52章 將門 (2)第515章 軍種 (2)第211章 後事 (2)第526章 迎擊 (1)第192章 抵抗 (2)第361章 剿匪第461章 矛盾第580章 退位 (2)第98章 兵權 (2)第443章 武鬥第292章 退卻 (2)第194章 消耗 (2)第516章 調任 (1)第321章 新仇第550章 走私 (1)第358章 父子第414章 相負第559章 上院 (2)第70章 意外 (2)第205章 反擊 (2)第175章 新政 (2)第429章 自保 (2)第284章 應對 (3)第82章 脫身 (1)第292章 退卻 (2)第23章 懲罰 (2)第280章 近戰 (1)第366章 詐敗第542章 大捷 (1)第328章 誤判 (1)第419章 名臣第297章 轉折 (1)第162章 總結 (1)第569章 腐敗 (2)第470章 人心第552章 勾心 (1)第135章 回憶 (2)第186章 諒解 (1)第305章 進步 (1)第428章 自保 (1)第534章 換帥 (1)第177章 啓蒙 (2)第117章 交易 (1)第484章 叛徒 (1)第16章 轉折 (1)第9章 冒名 (2)第110章 許州 (2)第59章 腐蝕 (1)第520章 架空 (1)第269章 友軍 (1)第366章 詐敗第546章 軍歌 (1)第172章 基業 (1)第235章 前路 (2)第361章 剿匪第43章 長青 (2)第495章 一伐 (2)第529章 戰機 (2)第436章 儲備 (2)第209章 大勢 (2)第228章 交換 (1)第40章 疑雲 (1)第91章 賊x民 (1)第343章 矛盾第336章 政治 (1)第250章 入滇 (1)第261章 密鼓 (1)第472章 建議第252章 軍法 (1)第146章 小將 (1)第126章 算盤 (2)第312章 責任 (2)第2章 序章 (2)第166章 奔波 (1)第536章 攔截 (1)第297章 轉折 (1)
第285章 交鋒 (1)第481章 曲終 (2)第501章 絕境第8章 冒名 (1)第525章 界限 (2)第356章 南下第348章 撈費第376章 攤牌 (1)第28章 求親 (1)第353章 縉紳第112章 困惑第107章 實戰 (1)第406章 收禮第329章 誤判 (2)第140章 交易 (1)第232章 亂局 (1)第391章 火線第385章 焚城第337章 政治 (2)第546章 軍歌 (1)第445章 倒戈第341章 遺產 (1)第52章 將門 (2)第515章 軍種 (2)第211章 後事 (2)第526章 迎擊 (1)第192章 抵抗 (2)第361章 剿匪第461章 矛盾第580章 退位 (2)第98章 兵權 (2)第443章 武鬥第292章 退卻 (2)第194章 消耗 (2)第516章 調任 (1)第321章 新仇第550章 走私 (1)第358章 父子第414章 相負第559章 上院 (2)第70章 意外 (2)第205章 反擊 (2)第175章 新政 (2)第429章 自保 (2)第284章 應對 (3)第82章 脫身 (1)第292章 退卻 (2)第23章 懲罰 (2)第280章 近戰 (1)第366章 詐敗第542章 大捷 (1)第328章 誤判 (1)第419章 名臣第297章 轉折 (1)第162章 總結 (1)第569章 腐敗 (2)第470章 人心第552章 勾心 (1)第135章 回憶 (2)第186章 諒解 (1)第305章 進步 (1)第428章 自保 (1)第534章 換帥 (1)第177章 啓蒙 (2)第117章 交易 (1)第484章 叛徒 (1)第16章 轉折 (1)第9章 冒名 (2)第110章 許州 (2)第59章 腐蝕 (1)第520章 架空 (1)第269章 友軍 (1)第366章 詐敗第546章 軍歌 (1)第172章 基業 (1)第235章 前路 (2)第361章 剿匪第43章 長青 (2)第495章 一伐 (2)第529章 戰機 (2)第436章 儲備 (2)第209章 大勢 (2)第228章 交換 (1)第40章 疑雲 (1)第91章 賊x民 (1)第343章 矛盾第336章 政治 (1)第250章 入滇 (1)第261章 密鼓 (1)第472章 建議第252章 軍法 (1)第146章 小將 (1)第126章 算盤 (2)第312章 責任 (2)第2章 序章 (2)第166章 奔波 (1)第536章 攔截 (1)第297章 轉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