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退縮 (2)

李自成不得不承認牛金星說的很有道理,但想了片刻後他無力地把奏章扔到一邊:“既然大將軍一定要保,那寡人就不追究此事了。”

“臣還有一事”最近工部和戶部又大鬧丞相府,因爲許平居然向丞相府要求由軍隊出資購買走私機器,工部雖然對許平一直不滿,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看着兵部那幫同僚的寒酸樣,他們心裡還是很高興的——至少許平是要武器而不是要銀子自己造;而戶部情況也類似。但這次許平提議動用軍費購買武器後,工部立刻一蹦三尺高,堅稱此例不可開,戶部也和兵部一起到牛金星面前嚷嚷,說許平一天到晚喊窮,但現在居然有餘錢高價買走私貨,既然如此的話就應該少撥軍費,畢竟國家到處都要用錢,兵部也說不但湖廣需要更多的補充,現在雲南戰事也愈加糟糕,明軍已經包圍昆明瞭更是需要大量的兵力和軍費去支援——如果許平不要走那麼多的話,兵部說他們還是能拼湊出援軍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對西南戰事無所作爲。

“許平這是要幹什麼?”李自成沒搞懂裡面的關係,而且許平奏章裡說要仿製這種機器去製造軍火。

而牛金星的解釋,也就是他從戶部和工部那邊聽來的消息是:許平打算辦一些工廠掙錢,而且和地方上的一些商人已經達成協議。

“軍隊當然是吃皇糧,怎麼可以自己掙錢?”李自成叫起來,大順總結前明的教訓時,其中有一條就是軍隊從事生產所以養了大批毫無戰鬥力的軍鎮,因此大順將主要前宋的軍制,至少讓中央部隊和邊防軍脫產化:“而且戰事這麼緊急,許平不想如何打仗,怎麼光在動掙錢的念頭?”

結果自然是否決了許平的建議,而且李自成還同意丞相府派出專員徹查江淮戰場的兵員和軍餉發放情況。既然江淮順軍已經到如此地步,牛金星覺得朝廷可以對他們硬氣一些,他懷疑軍中很多士兵和軍官已經對貪墨的許平大爲不滿,朝廷作出這樣的姿態有助於平息他們心中的怨氣同時從許平手中奪走他們的好感;此外,即便是江淮順軍,也有大量的闖營舊部,純而又純的許平嫡系只有近衛、裝甲兩營,而裝甲營多年來還一直在李來亨的手下。

雖然有這些依靠,但牛金星當然不會願意和許平翻臉,因此他打算以敲打爲主,只要許平收斂氣焰、重新老老實實地爲國效力,牛金星也不打算做得太過分,至於各種劣跡他也打算含糊過去,不追究許平本人的責任。心裡琢磨着這些事情,牛金星就向李自成叩首領旨,退出宮殿去了。

這次李自成沒有把那封彈劾周洞天強搶民女的奏章還給牛金星,而後者匆匆離開時也沒有再惦記着這樁小事,回到後殿後,李自成再把這份奏章從頭到尾地看了一遍,其上滿是無辜百姓的血淚,還有許平那龍飛鳳舞的兩個大字。

“爲了大局,寡人是昧着良心了。”李自成突然大喝一聲:“可許平你難道忘記了我們曾擊掌爲誓了嗎?忘記了你當初爲萬民開創太平之世的志向了嗎?”

“當今之策,唯有讓王太孫回京爲大將軍辯解。”面對一輪又一輪的兵員與軍費覈查,周洞天對許平建議道,另外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劉宗敏半年前已經因爲受傷而返回北京,暫時是指望不上了。

這種覈查讓許平不勝其煩,丞相府在李自成的支持下減少了給江淮順軍的撥款,並宣稱在覈查清楚前不會恢復,許平沒有理由拒絕這種覈查,而且他一開始也根本不怕這種覈查。

但是事情很快就演變得超出許平的控制,兵部的官員雞蛋裡挑骨頭一般地給江淮順軍找茬,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許平不得不爲他們發現的每一個問題辯解。雖然每一個問題都被證明是小題大做或是無中生有,但是這浪費他極大的精力。

更大的浪費是時間,李定國偵查到湖南的明軍實力正在加強,他判斷明軍下一次大規模攻擊就近在眼前,而且此時明軍對揚州的壓力也不斷增加,許平不但需要考慮如何防守江淮,還需要考慮如何牽制明軍爲湖廣戰場減輕壓力。這都需要許平調動更多的軍隊,訓練更多的新兵併爲他的軍隊補充更多的裝備,但這些急需進行的工作卻被覈查拖延了。

陳哲和周洞天都曾勸許平行賄了事,他們都指出這根本就是多年來朝廷中各部官員對許平的怨氣總爆發——之前因爲許平連續的勝利這些不滿都被壓住了,隨着江南的失守,原本被許平威望所鎮壓的怨氣開始突破牢籠,能夠光明正大地講出口,終於匯聚成這股洪流。

但許平堅守陣地,並對他部下們解釋說:若是這次遂了他們的心願,那麼日後朝官就會得寸進尺;而如果這次頂過去的話,許平認爲他們就會明白自己的堅定立場,也就不會再嘗試這種無用功了;最關鍵的是,許平認爲這是根本不需要考慮的原則問題:“前線將士浴血奮戰尚且缺衣少食,豈能把這些東西給了後方的貪官?”

許平堅持不懈地爲自己上書辯解,在給順王的奏章上與丞相府針鋒相對,稱自己完全不反對覈查,但是這種存心刁難的核查只會對國家有害,對一線的十幾萬將士有害。爲了這種言論,許平又撈到了一堆“挾持君父”或是“要挾朝廷”的彈劾。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明軍對江淮和湖北的進攻看起來已經是迫在眉睫,可是許平依舊沒有做好打退敵軍進攻的準備,忍無可忍之餘許平放言把朝廷大罵了一頓,當然又爲此撈到了一個“跋扈”的名聲。

聽到周洞天要李來亨回京爲自己解釋的提議後,許平猶豫了一下,還是想反對:“揚州重地,臨陣換帥”

“大人快別想軍事上的問題了,”周洞天忙不迭地打斷了許平的思路:“如果不能和主上解釋清楚,大人就離風波亭不遠了。”

此時帳內沒有其他人,許平聞言長嘆一口氣,並沒有絲毫責怪周洞天妄議的意思。

周洞天小心地觀察了一會兒許平的臉色,以前他曾鼓動許平自立,不過遭到了斬釘截鐵的反對,這次他想了一想,小聲說道:“大人有沒有考慮過嗯,勸主上禪讓?”

“禪讓?”

“嗯,是的,請主上禪讓,不是給太子而是直接禪位給太孫。”周洞天說道:“大順精銳盡在大人掌握,如果王太孫也有此意的話,京畿地區也可以裡應外合,等我們先清除了朝中那些小人鼠輩,然後再和南明決一雌雄也就後顧無憂了。”

要是不把李來亨拉進來,周洞天擔心還沒有成功返回北京,江淮順軍就得打個稀里嘩啦,而且劉宗敏等人肯定不服,藩王們也難免起異心。

許平苦笑起來,連連搖頭:“這是造反,周老弟啊,虧了我不算是個忠臣,否則你早就人頭不保了。”

“如果任由這些小人這樣折騰下去,我們遲早都得做南明的俘虜,”周洞天有些激動起來:“左右都是一死,還不如拼死一搏,保着王太孫登基!”

“剛纔你說到風波亭,我一直在想,如果當初嶽王不顧大局,率軍回師京城和趙構殺個你死我活,那還會有南宋漢家二百載河山嗎?崖山之恨、神州陸沉只怕是要立刻成真了吧?”許平嚴肅地搖搖頭:“有什麼事,都要等擊敗明軍以後再說,現在大局爲重,不是窩裡斗的良機。”

否決了周洞天的這個建議後,許平開始認真考慮,並且把這個念頭分享給周洞天:“若是能再打一場大捷,類似安慶那樣的,或許我們就該考慮和齊公和談了,嗯,若是再有一場大捷,我就擺出重兵臨江,壓迫齊公和談,以長江爲界,你覺得可能嗎?”

第295章 敗像 (1)第517章 調任 (2)第486章 觀察第169章 歸德 (2)第113章 借兵 (1)第421章 決心第209章 大勢 (2)第144章 應對 (1)第63章 貪生 (1)第247章 爭鬥 (2)第436章 儲備 (2)第546章 軍歌 (1)第342章 遺產 (2)第512章 家書 (1)第251章 入滇 (2)第477章 隱情第275章 招搖 (2)第55章 奪印 (1)第419章 名臣第552章 勾心 (1)第235章 前路 (2)第281章 近戰 (2)第262章 密鼓 (2)第63章 貪生 (1)第447章 北返第473章 輪迴 (1)第141章 交易 (2)第580章 退位 (2)第152章 針對 (1)第168章 歸德 (1)第432章 官司 (2)第148章 行軍 (1)第36章 敲打 (1)第559章 上院 (2)第17章 轉折 (2)第363章 影響第52章 將門 (2)第325章 天平 (2)第437章 內憂第70章 意外 (2)第551章 走私 (2)第504章 道義 (1)第347章 決口第335章 對話第543章 大捷 (2)第87章 決裂第77章 遇敵第273章 相對第119章 摧枯 (1)第222章 善後 (1)第15章 死地 (2)第49章 條例 (2)第541章 缺口 (2)第427章 忠良第74章 兵賊第82章 脫身 (1)第295章 敗像 (1)第249章 內訌 (2)第350章 遣散第246章 爭鬥 (1)第294章 紕漏 (2)第280章 近戰 (1)第253章 軍法 (2)第55章 奪印 (1)第552章 勾心 (1)第151章 拖延 (2)第422章 杭州第382章 疑案 (2)第448章 定策第181章 司獄 (2)第562章 黨務 (1)第358章 父子第568章 腐敗 (1)第324章 天平 (1)第537章 攔截 (2)第20章 軍法 (1)第70章 意外 (2)第276章 朝堂 (1)第107章 實戰 (1)第98章 兵權 (2)第36章 敲打 (1)第16章 轉折 (1)第108章 實戰 (2)第142章 醞釀 (1)第155章 對射 (2)第429章 自保 (2)第310章 等待 (2)第189章 清野 (2)第6章 變故 (1)第48章 條例 (1)第105章 孤軍 (1)第90章 三入第265章 決心 (1)第45章 迷惑 (2)第168章 歸德 (1)第564章 突擊 (1)第367章 棄軍第388章 軍閥第547章 軍歌 (2)第317章 失敗 (1)
第295章 敗像 (1)第517章 調任 (2)第486章 觀察第169章 歸德 (2)第113章 借兵 (1)第421章 決心第209章 大勢 (2)第144章 應對 (1)第63章 貪生 (1)第247章 爭鬥 (2)第436章 儲備 (2)第546章 軍歌 (1)第342章 遺產 (2)第512章 家書 (1)第251章 入滇 (2)第477章 隱情第275章 招搖 (2)第55章 奪印 (1)第419章 名臣第552章 勾心 (1)第235章 前路 (2)第281章 近戰 (2)第262章 密鼓 (2)第63章 貪生 (1)第447章 北返第473章 輪迴 (1)第141章 交易 (2)第580章 退位 (2)第152章 針對 (1)第168章 歸德 (1)第432章 官司 (2)第148章 行軍 (1)第36章 敲打 (1)第559章 上院 (2)第17章 轉折 (2)第363章 影響第52章 將門 (2)第325章 天平 (2)第437章 內憂第70章 意外 (2)第551章 走私 (2)第504章 道義 (1)第347章 決口第335章 對話第543章 大捷 (2)第87章 決裂第77章 遇敵第273章 相對第119章 摧枯 (1)第222章 善後 (1)第15章 死地 (2)第49章 條例 (2)第541章 缺口 (2)第427章 忠良第74章 兵賊第82章 脫身 (1)第295章 敗像 (1)第249章 內訌 (2)第350章 遣散第246章 爭鬥 (1)第294章 紕漏 (2)第280章 近戰 (1)第253章 軍法 (2)第55章 奪印 (1)第552章 勾心 (1)第151章 拖延 (2)第422章 杭州第382章 疑案 (2)第448章 定策第181章 司獄 (2)第562章 黨務 (1)第358章 父子第568章 腐敗 (1)第324章 天平 (1)第537章 攔截 (2)第20章 軍法 (1)第70章 意外 (2)第276章 朝堂 (1)第107章 實戰 (1)第98章 兵權 (2)第36章 敲打 (1)第16章 轉折 (1)第108章 實戰 (2)第142章 醞釀 (1)第155章 對射 (2)第429章 自保 (2)第310章 等待 (2)第189章 清野 (2)第6章 變故 (1)第48章 條例 (1)第105章 孤軍 (1)第90章 三入第265章 決心 (1)第45章 迷惑 (2)第168章 歸德 (1)第564章 突擊 (1)第367章 棄軍第388章 軍閥第547章 軍歌 (2)第317章 失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