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

江南六月,yin雨成澇。

久雨之下,土地泥濘,道路邊上被馬蹄踏成的爛坑,以及倒伏的屍體,隨處可見。

自上個月,天子被弒後,兵荒馬亂之勢愈來愈盛。

武康人沈法興,以爲天子報仇,討伐宇文化及爲名,於東陽起兵。

沈氏乃是江南會稽大族,宗族有數千家之數,爲遠近所服,故而沈法興從丹陽起兵之後,不久就得衆六萬,逼近江都。毘陵通守路道德率兵抗拒,沈法興襲殺路道德,並據毘陵郡,之後平定了江表十餘州,自署江南道總管。

沈法興從江南起兵之後,加上驍果軍在江都附近燒殺劫掠,軍紀極差,頓時局面越來越亂。

道路上,冒雨往北而去的,都是逃避戰亂的難民。

在一羣難民之中,楊暕和楊娥皇二人,正穿着普通農家的衣服,混在人羣之中,向前行去。現在楊暕和楊娥皇的打算,是準備沿江尋船,經運河前往東都,投奔他們的侄兒越王楊侗。

正當他們來到渡口,卻看見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江。大江前還有一羣哭天喊地的難民。

“該死的啊,上江的船都截了,我們如何能渡過河去?”

“這殺千刀的宇文化及啊,這不是要絕我們的路嗎?”

難民們紛紛哭泣。

吳將軍五名從江都殺出來的侍衛,以及丫鬟拂衣,緊緊地護在楊暕和楊娥皇身旁,看着這一幕皆是滿臉沮喪之sè。

吳將軍親自差人去詢問後,才得知原來宇文化及聽聞,沈發興要來奪江都後,同時他又急yu率軍返回關中,故而無意逗留在此,與沈發興一戰。

於是宇文化及讓,左武衛將軍陳稜爲江都太守,綜領留事,自己卻派人奪江都人舟楫,準備取彭城水路西歸。

故而沿江之上,所有船隻都被宇文化及收羅走了,楊暕和楊娥皇二人這才無舟船過江。

楊暕倉皇無措,但面上卻強自鎮定地言道:“吳將軍,你可有辦法?”

吳將軍想了下言道:“殿下,我們沿江而上,可經丹陽,再尋船過江。”

“丹陽,好,就依吳將軍的意思,到東都,越王必然爲汝加官進爵。”楊暕拍了拍吳將軍的肩膀。

吳將軍低下頭言道:“多謝齊王。”

楊暕滿意地點了點頭,楊娥皇卻女人心思細膩一些,發覺這位吳將軍,臉上恭敬之情已是淡了幾分。

楊娥皇卻微微有幾分猶豫,丹陽乃是杜伏威的地盤,此人一向兇蠻,從他地盤經過,豈不是十分危險。

但楊娥皇見兄長,一副強自拿主意的樣子,卻不言語了。她雖有不同看法,但也知道,這時候兄長的威信最重要。

夜間,八人找了一間荒廟休息。

衆人皆是席地而臥。連ri奔波,衆人早是勞累不堪,草草吃了點乾糧後,就睡下。楊暕乃是金枝玉葉,何時吃過這樣的苦,一頭就枕了下去,就呼呼大睡。

拂衣則是盡心盡力,替楊娥皇在廟內一空地收拾了一番,垂下簾幕,在枕睡的地方多放一些稻草,這才抱歉地對楊娥皇言道:“公主殿下,出外從權,你就將就一下吧。”

楊娥皇點點頭坐在稻草上,言道:“無事,這道理我還怎麼不懂。”

說到這裡,她突然想起,當ri蕭皇后同她說的話來,萬一落難民間,遇到男子要叫郎君,遇到女子要叫娘子……云云。

回想起母親的叮嚀,楊娥皇差一點又目眶泛紅,眼下她正身陷逆賊之手,隨即又想到宇文化及這逆賊,他還害死自己父親,還有爲楊家復仇這樣云云。長樂公主身在亂中,不免心思凌亂,拂衣自小與公主貼心,當下又低聲說了些安慰的話,好容易楊娥皇這才心情稍好。

於是拂衣替楊娥皇用帕沾水,細細擦勻長髮,之後準備入睡。

主僕二人躺下,楊娥皇稍稍閤眼不久,即被一輕微的腳步聲驚醒。她打小本就睡得很淺,加之奔波在外,儘管勞累,心底擔驚受怕下,卻十分敏感而jing覺。

楊娥皇聽到腳步聲,就坐起身來,似乎有二名士卒走到廟門外,細細說話。當下楊娥皇就留了神,沒有叫醒拂衣,自己悄悄走到牆邊。

兩名士卒的話,從模糊到清晰,你一言我一句的傳到耳底。

“趙榔頭,你說的我想再斟酌,斟酌?”

“斟酌個屁啊,大隋完了,懂嗎?大隋完了,也就沒有王法,我們兄弟倆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趙榔頭,你瘋了嗎?他們可是王爺和公主啊。”

聽到這裡,楊娥皇頓時一驚,整個人身子貼在牆上,不能動彈。

“哈哈,”對方的笑聲,雖是壓低了聲音,但仍是傳來一股肆無忌憚之意。

“王爺和公主,說得好,就是王爺和公主。老子自這代起,打上往祖宗十八輩,還沒有上過一個公主呢。”

“你哪裡知道,只上過土窯子裡,粗腳大手的村婆子,呸,以前在官ji營裡,上過一個被罪官之女,你知道那滋味,嘖嘖,那後背,你不知道那感覺有多美妙,老子一夜七次,草得她下不了塌。而眼下是長樂公主,那臉蛋,老子夢裡都可以shè她兩次。”

另一人默然了一陣,言道:“不行,吳將軍對我大恩,我絕不做這種事,你也休想。”

“你……你若不是你對老子有救命之恩,老子一刀殺了你。”

“隨你做不做,不過你說的對,大隋完了,什麼嘮叨子公主,王爺算個屁,跟那兩個姓楊的沒前途,我索xing回關中,也不知我娘,我家裡幾畝地怎麼樣了。”

對方說完,一番收拾的聲音,似將包裹背在身上。然後此人又言道:“趙榔頭,老子也不管你,但老子知道什麼是良心,對不住,走了。”

“沒軟蛋的傢伙。”

說完一陣腳步聲,楊娥皇聽腳步聲漸漸遠去,頓鬆了口氣,正待心想要不要提醒吳將軍,將此心生邪心的士卒抓拿時。

噗哧,門外傳來一刀子入肉。

楊娥皇聽了心底一緊,不知是誰殺了誰,難道是哪個好心人嗎?不對他明明已走遠了。楊娥皇心道這時要不要大叫,叫醒吳將軍等人。

這時一個聲音傳來:“人各有志,我不怪你,但你打我老屋的主意,就不好了。你知道嗎?長樂公主,齊王,是我要帶到丹陽,獻給杜伏威的。你居然阻攔我的財路,就怪不得你了。”

說完又是噗哧一聲,刀子拔出,然後一個皮靴的聲音踏回了廟內。長樂公主強自鎮定下來,忙躺回稻草上,這時她的全身瑟瑟發抖。

幽州。

靈臺之上,一場隆重的法事,已是結束。

衆所周知,楊家父子二人都是崇信佛教,楊廣雖不如父親那麼虔誠,但亦是信徒。故而幽州爲楊廣發喪,以佛家禮儀來cāo辦的。民衆聽聞爲楊廣發喪,不免一併前來,對於這位譭譽參半的天子,衆民衆亦是心情複雜,不過畢竟人死爲大。

特別涿郡境內大小官吏,卻一同服白前來祭拜,甚至還不遠千里而來。

祭拜之人除了薊縣官僚,涿郡各縣,甚至上谷,安樂,遼西各郡亦來此,如遼西郡守楊林甫,以及雁門繁時縣縣令陳孝意,縣尉王智辨,皆是千里而來。

特別是繁時縣縣令陳孝意,更是哭倒在天子靈前,衆人攙扶這才勉強站立。

李重九在旁見之一幕,不敢喟然,深感楊家父子數十年,在民間還是頗有根基的。

之後薛家四子也是一併前來,祭奠楊廣。自李重九奪取薊縣後,這薛家四傑倒是一直在家當宅男,一直以是隋朝舊臣的理由,拒絕了李重九的徵辟,就是閉門不出。

這一次倒是出門來拜祭楊廣。

儀式過後,李重九當下見了陳孝意。

陳孝意悲容稍卻,見了李重九後,躬身一拜,言道:“見過李使君。”

李重九見陳孝意稱自己爲使君,不由點了點頭,當ri自己在繁時縣下時,可是吃了此人一老大的閉門羹。他當時言爲朝廷守節,絕不肯讓李重九這亂臣賊子,進入城門,否則從他屍體上踏過。

但是眼下得陳孝意這麼稱呼,顯然是對方已是認同了自己上谷郡郡守身份。

李重九言道:“陳明府,我年輕德薄,現需要有你這樣賢士相助,眼下幽州對我已是唾手可得,我馬上要設立幽州府,你就不要在一縣屈就了,來幽州幫我如何?”

陳孝意聞言言道:“使君,陳某是個直言之人,若是來幽州府上,恐怕言語中會頂撞了使君。”

李重九笑道:“還有什麼頂撞比得當時在縣城城門吃得閉門羹,說實話,現在幽州士族官吏,除了魏徵,還有溫彥博,我身旁沒有幾個人可以幫得上我的,所以我想請你來助我。”

陳孝意問道:“那李使君爲何又信得過我呢?”

李重九半開玩笑地言道:“陳明府的人品一貫是我敬重的,昔ri我還是你與王郎將的下屬,今**怎麼能不照拂我呢?”

陳孝意聽了哈哈大笑,當下站起身來向李重九作了一個大揖,然後揚長而去。

李重九見此不由大喜,心道終於又多了一位得力助手。

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九十章 內附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
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九十章 內附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