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

見李世民如此言語,殷開山言道:“秦公說笑了,唐公不是意屬那柴紹麼?”

李世民聞言言道:“柴紹是上上之選,無論人才武功,都是上佳,父王確實意屬於他,只是三孃的脾氣我知道,下了決定的事情,絕不更改。否則今ri柴紹與三娘早就成婚了。

殷開山想起,李世民在秦公府說的那一席話,不由動了心思,記得當心說柴紹已沒希望時,還暗自高興,心道無人與他競爭了。

故而今ri來七千寨,見了李芷婉後,發覺對方對自己十分冷淡,當下如冬天裡一盆涼水從頭澆下。

殷開山深思了一會,臉上失落之情漸漸而去。

糊塗,我是來做大事的人,怎麼可以被兒女情長牽絆,實爲不智。殷開山想到這裡,當下輕輕冷哼一聲。

心道幽州之流,不過跳樑小醜,李重九所遇的不過劉武周這等草寇,羅藝這般兵大頭,欺負欺負番人罷了。唐王大勢已起,就算李密亦不能爭鋒,可笑李重九一介寒門也想火中取栗分一羹,不過討死而已。

當初我能碾平你的山寨,ri後一樣遇上了我,定叫你死無葬身之地,哼,到時讓芷婉妹妹看看到底誰,纔是她值得傾心的男人。

殷開山想到這裡,繼續寒笑幾聲,當下袖袍一揮言道:“走,回晉陽!”

“諾。”屬下一併領命。

“放一把火,將這裡通通燒個乾淨,見得心煩。還有附近閒雜之人,一律拿了,以亂賊之罪充軍。”

“諾。”

殷開山雙眼一眯,此純乃是遷怒之舉。

Www★ttKan★¢ O

彭城。

小火舔着黑邊鍋底,一股刺鼻的草藥味在屋裡彌散開來,拂衣拿着手絹一面遮着鼻子,一面扇火。

拂衣揭開蓋子,鍋裡藥渣正不斷沸騰翻滾着。拂衣默唸了一會,拿出一碗來,從懷中掏出絹布拭了又拭,之後用麻布將鍋耳擰起,倒了半碗藥。

拂衣端着藥來到牀榻邊言道:“公主殿下,該喝藥了。”

楊娥皇點了點頭言道:“扶我起來。”

拂衣當下將公主扶起,言道:“公主,良藥苦口。”

楊娥皇點點頭,但聞到那藥味仍是眉頭微皺,只能強自將嘴脣湊在碗邊。

待將藥喝完,拂衣言道:“公主,這是蜜棗,今天隔壁大娘送的,壓壓苦味。”

楊娥皇見蜜棗不由言道:“你又幫隔壁大娘繡錦了。”

拂衣呵呵地笑着言道:“沒什麼,反正繡繡也好,免得宮裡的手藝落下了。”

楊娥皇搖了搖頭,言道:“都怪我沒用,這身子好容易從吳將軍那脫出虎口,一路每ri每夜的向北趕路,結果受不了這奔波病倒了。”

正說話之間,大門噗地一聲打開,二人看清來人後,皆是喜道。

“二兄!”

“齊王殿下!”

楊暕將門合上,擺了擺手,言道:“都什麼ri子了,還叫什麼齊王。”

拂衣笑了笑言道:“是,二郎君,換到米了嗎?”

楊暕嘆了口氣,言道:“外面兵荒馬亂的,哪裡有那麼好換米,和闐國進貢的這上好的崑山玉,也不過才當了二十鬥米。”

“才二十鬥米!”拂衣睜開了眼睛。

楊暕見對方這態度,當下惱了言道:“怎麼不滿意,你去換啊,一個賤僕敢如此與我說話。”

拂衣聽了慌忙噗通跪下。

“二兄!”正在病榻之上的楊娥皇陡然坐起,言道,“二兄,我說了多少次,今ri落難,沒有王公子弟,拂衣從今以後就是我們的家人,你再敢這麼說,我們從此分道揚鑣。”

眼見一貫好脾氣的楊娥皇動怒,楊暕也有幾分畏懼,當下言道:“好了,好了,是我言語了重了點,孤賠禮道歉行了吧。”

“奴婢不敢。”拂衣連忙上前給楊娥皇蓋好被子。

楊暕言道:“你們不知道,宇文化及這逆賊,在彭城四處從民間蒐羅糧草,似準備進攻東都。”

聽宇文化及的名字,楊娥皇目光中露出一絲恨sè,她自小生於皇室,養尊處優,自不會有人會得罪她,她也不會有人去恨。以往義軍作亂,楊娥皇認爲他們逼不得已,卻並非真心反對大隋,故而也是帶了寬容之意。

但宇文化及殺了天子,擄走她的母后,將大隋宗室屠殺殆盡,楊娥皇從未感到自己會這般恨一個人。

拂衣看見楊娥皇的神情,言道:“東都城池高厚,李密尚且攻不下,宇文化及那逆賊,定然也鎩羽而歸。”

楊暕聽了這話後,反是更怒,言道:“不說尚好,一說更怒,方纔我聽集市上的人,說了一耳朵,真是氣死我了,段達、元文都、皇甫無逸,獨孤機那般佞臣,竟然擁立楊侗爲天子,於東都稱帝,改元爲皇泰。他們難道不知我尚在嗎?大隋的帝位何嘗輪到他了。”

聽了楊暕之言,楊娥皇心底不由氣苦,大隋都到了這份上了,自己這位兄長,還在爭誰來當大隋天子,而不是報仇之事。

楊娥皇不由心底暗歎,父皇母后,你教我現在應該怎麼辦。

越王楊侗於東都稱帝,改元皇泰之事,亦傳到了幽州。

李重九手中拿到的,正是東都向天下公告的檄文。

檄文上言。

我大隋之有天下,於茲三十八載。高祖文皇帝聖略神功,載造區夏。世祖明皇帝則天法地,混一華戎。……至如宇文化及,世傳庸品。其父述,往屬時來,早沾厚遇,賜以婚媾,置之公輔,位尊九命,祿重萬鍾,禮極人臣,榮冠世表。…………但本xing兇狠,恣其貪穢,或交結惡黨,或侵掠貨財,事重刑篇,狀盈獄簡。…………化及梟獍爲心,禽獸不若,縱毒興禍,傾覆行宮。諸王兄弟,一時殘酷,痛暴行路,世不忍言。有窮之在夏時,犬戎之於周代,釁辱之極,亦未是過。

這檄文上兩層大義,一說天子雖在江都遇害,但隋德未衰,這天下者,乃是高祖時打下的天下,東都者,乃是世祖(注一)建立的東都。大隋沒有滅亡。

第二層意思是,我楊侗乃是聖德太子之子,繼承大隋的基業,名正言順,乃是正朔,而弒君宇文化及擁立乃是傀儡,對方是叛逆,號召天下共討之。

李重九看着這洋洋灑灑寫了上千字的檄文,臉sè輕鬆。

但一旁魏徵,溫彥博他們則並非如此。

魏徵上前言道:“上谷公,之前我們爲故天子發喪,故而幽州士族,官吏對上谷公,皆是十分敬佩,士民歸心,而眼下越王登大寶之位,我們幽州是應該承認,還是不承認呢?”

這就是一個手掌,兩面的問題。

正朔不是那麼好奉的,爲故天子發喪,說明心底對大隋還是親近的。

而眼下楊侗在東都即位,繼續以大隋的旗幟號令天下,其身份乃是名正言順,比之當年劉秀的身份,還要正宗。這點必然還是會令心向大隋的舊吏,遺老遺少們,重新燃起希望來。

現在若李重九對這檄文,置之不理,或者不起而響應,那麼必然會令那些剛剛對李重九有所改觀士族,官吏,大生失望,甚至會有虛僞之感。

故而魏徵擔心是如此,溫彥博亦是言道:“魏郡守所慮甚有道理,不知上谷公如何應對此檄文呢?”

李重九笑着言道:“對於此檄文,我們暫時拖一拖,可能不必有所動作,恐怕滎陽的魏公會先一步派人送信而來,教我們如此示下。”

聽了李重九之言,魏徵,溫彥博不由疑惑。

不過此議也是沒錯,眼下李重九聲言支持李密奪取天下,自是要與他保持進退一致,之前李重九私自替楊廣發喪,聽單雄信說已引得李密微微不快了。

果真不數ri,李密的使者來幽州刺史府,告訴他們一個天下人都不可能相信的消息。

李密居然向皇泰主楊侗,北面稱臣了。

聞之此消息,頓時幽州上下羣臣皆有一種不知所措之感,昨ri還是宿敵,正在交戰之兩人,今ri就和好了。

魏徵當時正在書房批改公文,聽說此事,二話不說,立即派人御車趕到刺史府上。

魏徵見李重九正在批改公文,言道:“原來上谷公早就預料了魏公會向東都稱臣,只是我不解,難道魏公真的捨得?還是說客,乃是蘇秦張儀復生?”

李重九擱筆笑着言道:“玄成,你在魏公麾下多年,難道還不瞭解魏公的xing格嗎?稱臣不過權宜之計,宇文化及在東,王世充在西,瓦崗軍不可能兩個拳頭打人,故而先向皇泰主稱臣,再全力對付宇文化及,以我預料不差,過幾ri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驍果軍必有一番血戰。”

魏徵聞言明白過來,長嘆言道:“可是瓦崗軍圍攻東都半年,士卒傷亡慘重,今朝說放棄就放棄,那些亡命於城下的士卒不久白白死了嗎?其餘士卒怎麼會不怨懟。”

李重九言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魏公當初執意要攻東都之時,就應該早就預料到此了,眼下一切就只有看他自身造化了。”

李重九心道,對於李密,自己也算仁至義盡,若是瓦崗軍仍不能避免走上歷史上的老路,他就要藉助單雄信,王君廓的力量,扭轉於此,絕不能瓦崗軍的名臣良將如歷史上那般投靠李唐。

注一:楊侗追封隋煬帝廟號爲世祖

第十章 搶婚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七章 遊獵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
第十章 搶婚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七章 遊獵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