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

鄧州,唐軍河南道行臺。

“河間王,這是天子的旨意,請你回長安一趟,而河南道行臺的人馬,暫時改有李靖節制,另有張公瑾輔之。”

殿中監陳福將聖旨交到了李孝恭的手中。

李孝恭呵呵一笑,臉上並沒有流露出絲毫失意之色道:“戎馬在外,老夫已是五年沒有回長安了,這一次回長安,終於有機會可以面見天子,敘敘舊了。”

李孝恭這麼說,下面將領卻是神色不一。

陳福連忙道:“郡王是國之重臣,這一次回長安,天子是有要事交託的,眼下大唐時局有變,哪裡少得了郡王這樣重臣在旁扶持。”

李孝恭笑着道:“我明白,請你轉告太子殿下,明日我就放下軍務,返回長安,你先去驛站下榻吧,我這裡還有軍務要交割。”

陳福聽對方不指陛下,而是談及太子殿下,當下臉上尷尬一笑道:“太子年輕,也少不了郡王幫着太子扶一把啊,那我先告退了。”

於是向李孝恭重新施禮後,這才退下。

陳福走後,帳內只餘下一系列大將站立,如龐玉,吳黑闥,張鎮周,盧祖尚臉上尚有不忿之色。

李孝恭笑着對諸人道:“各位,老夫行事半生,沒有做過半分虧心之事,看相的都說我是長命久祿之人,眼下歸去長安,也是保全富貴,你們何必憂愁。”

大將張鎮周道:“徐世績,單雄信大軍正在猛攻河南,天子,不,是秦王殿下,在這時候臨陣換將。豈非是動搖軍心。”

另一名大將吳黑闥也是道:“大帥,朝堂上的事情,某是粗人不懂。但是我軍不可一日無大帥啊,現在徐世績。單雄信氣勢洶洶,我們正準備與大帥一併好好打一戰,讓趙人知道我們唐軍的厲害,眼下這是怎麼回事,我們還怎麼打這個戰。”

說完吳黑闥氣呼呼地坐下。

李孝恭目光掃過衆將道:“你們不必說了,這一次不論是太子,還是天子的意思,老夫都不在乎。既是決定已回長安。老夫就不會婆婆媽媽的,至於下面如何對抗趙軍,我想藥師,弘慎二人足以擔之。”

一旁李靖,張公瑾二人聽到李孝恭提到他們,都是一併抱拳道:“大帥!”

李孝恭走到李靖面前,語重心長地道:“藥師,你之才具,遠勝某十倍,古往今來論爲將者。你不亞於孫武,姜尚之後,只……罷了沒什麼。”

李孝恭本要說‘人力有時盡’。但是最後一句他卻沒有道出。

“諸位,老夫此去長安,在此期間,你們謹聽李靖之命,不可違背,懂了嗎?”李孝恭說到這裡,目光掃過衆將。

“諾!”

下面衆將一併允命。

這時李孝恭將自己的蹀躞玉帶解下,交給李靖。

蹀躞帶是一種腰帶,是胡人傳給漢人一種風俗。腰帶上面懸掛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蹀躞帶乃不少權貴武官喜佩之物。大唐三品以上武官則可懸此玉帶。

而李孝恭將自己蹀躞帶交給李靖,顯然在衆將面前表示李靖以後就是主帥。爾等不可輕之。李靖雖是不世出的將才,但是卻資歷不夠。所以他要將自己的威望借給李靖,讓他來威懾諸將。至於自己恐怕日後是再也沒有重掌軍權之日了。

李孝恭事後,河內的李神通,李神符兄弟也被調入長安,大將之位由李世民心腹高甑生,程知節接替,負責河內防務。

而絳州總管襄武王李琛,也被掉入長安,總管由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擔當。

不過軍權移交也並非一帆風順,天策府衆將上位,令不少原先忠誠李建成,李元吉的餘黨深感不安。這邊李世民明裡暗裡的清算也是一直不停。李孝恭返回長安的同時,李唐的河南戰局,頓時崩壞。

駐守在汝南郡,原齊王護軍李思行率軍叛變,放趙軍進入汝南,汝陽,西平等汝南重鎮相繼失守。

李思行之後,東宮太子千牛李志安聚衆起事,李唐宗室長樂王李樂良率護軍叛變,李靖雖是撲滅了這兩場叛亂,但是由徐世績指揮的趙軍卻乘勢而入,令李唐在河南局勢陷入被動,李靖才接管河南佔據不過十日,河南就已是烽火一片。

淮南,汝南全郡失陷!

接着潁川郡唐軍被徐世績擊潰,唐軍五千人馬被殲滅!

李靖不得不從前線收縮兵力,謹保襄城,淮安一線,至此李唐已是丟失半個河南之地。

而關中一場疾風暴雨也是在醞釀之中。

在長安一間華屋之內,一名身着錦袍的中年男子,看着一文笑着自言自語道:“與王相失道,我問王所在,答曰汝即王也!哈哈,看來天命在我!”

說完一旁十幾名子弟皆是起身附和道:“既是天命在公子,我等願奉公子爲主,立即起事!”

而這名男子乃是李義立,乃是李唐義安王李孝常之子。而他左右的男子,也並非一般人物,如劉德裕曾任爲李建成府上左內率,長孫安業則是長孫無忌異母兄長,現任監門將軍,統軍元弘善,乃是北魏拓跋氏之後,其餘在屋中之人都並非一般人物,不是太子齊王餘黨,就是關隴子弟中的傑出人物。

李義餘負手成竹在胸道:“李世民能借南衙禁軍之助,兵諫成功,奪取東宮之位。我們爲何也不能效仿他成功呢?”

長孫安業道:“是啊,眼下李世民衆叛親離,連義安王在內的宗室都在反對他。眼下又有天命在公子身上,我們沒有理由不順天應時而爲,推翻李世民,迎新天子登基!”

長孫安業挑頭這麼說了,說起李世民他可沒有什麼好感,誰都知道他與長孫無忌,以及李世民妻子長孫無垢早就是鬧翻了。

“是啊!”

“正是如此!”

衆人紛紛說到。

明眼人看得出來,這一次密謀的叛亂,看似是李義立因讖言,而有天命在身,決定反叛。實際上卻是長安內太子,齊王餘黨,與不滿李世民薄待宗室子弟,重用天策府官員一次叛亂。

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三章 說客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章 遊獵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
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三章 說客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章 遊獵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