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

渭水下游與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河段,都是足夠寬闊的,河水也較深,非常適宜船隻的通行,但也有部分危險河段,水流特別湍急,對行船的安全航行造成了很大威脅。

在安全的平緩河段,所有船隻都是依次航行,而一旦遇到水流湍急的危險河段,則要將多艘船隻綁在一起,以巨大的船身對抗湍急的河流,從而渡過難關。

不過,總體來說,危險的河段畢竟是少數,走水路的人馬,有船隻作爲依託,比起走陸地的人馬,還是舒服不少的,至少,安然坐在船艙裡,比騎馬和步行更能節省體力。而且,有船艙作爲休息的場所,省去了紮營和拔營的麻煩,在船隻緩慢行駛的時候,一些將士,還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捕捉河裡的各種魚類,並豐富了自身的伙食。

船隊從長安附近的碼頭出發,沿着渭水一路向東行進,華安與幾十名親兵,乘坐最大的三層樓船,行在隊伍的最前方,並沿途觀察兩側的風景。

華安站在樓船的最高處,單手扶着柵欄,時而看向微波盪漾的渭水,時而看向渭水兩側風景。

渭水看上去還算清澈,總體上呈現出綠中帶黃的顏色,甚至,偶爾可以看到河面下游動的魚兒,而渭水的兩岸,則大部分都是黃突突的,偶爾有一些綠色的樹木點綴其間,看上去頗爲孤單。

沿着渭水兩岸。分佈的城池和村鎮是非常多的,畢竟,靠近水源。人畜飲水都非常方便,而作物的灌溉也離不開黃河裡的水。

關中的環境,給華安的印象是荒涼中帶着些許大氣,這與江南鳥語花香的風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心胸頓時變得寬廣起來。

“大哥,船隊都出發好幾天了,怎麼還沒到潼關?”身旁的王三。開口問了一句。

華安看了看渭水兩側的地形地貌,輕聲道:“快了。最多明日船隊一定會抵達潼關的。”

王三點了點頭,又問道:“大哥,從長安前往潼關都需要這麼久,那若是從潼關前往洛陽。大概需要多久呢?”

華安聞言,沉吟了片刻,輕聲道:“大概需要兩倍的時間吧!這還是在沒有敵軍攔路的情況下,怎麼了,你有些等不及了。”說完看向王三。

王三笑着搖了搖頭,輕聲道:“不急,只是隨便問問,不過,自從剛剛進入軍營的時候。我們就嚷着要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的願望終於快要實現了,心裡有些激動罷了。”

“是啊!大哥的心裡也是非常的激動啊!枕戈待旦十餘載,功夫總算沒有白費,此次進兵中原,不收復失地。絕不返回關中。”華安正色說道。

“大哥放心,冉閔與慕容俊的主力人馬都在河北一帶。中原大片區域,大多都是趁機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根本不難對付,就憑我軍的實力,足以全面掌控中原區域。”王三肯定的說道。

華安笑了笑,輕聲道:“但願如此吧!我軍只要取得以洛陽爲中心的大片區域,便可以極大的威脅河北,從而儘快攻下河北之地,最終北上,拿下幽州、平州、遼東等全部失地,若是進一步開拓疆土就更好了。”說完看向王三。

“大哥放心,只要將士們同心協力,收復全部失地是早晚之事。”王三說道。

華安滿意的點了點頭,並擡頭看向渭水的北岸。

船隊又行進了一天,在第二日的正午,先是進入了黃河,而後便抵達了潼關附近,在船隊的南側是潼關,而北側則是通往河東郡的渡口,謝艾所率領的近十萬人馬,便是從這個渡口,一路北上的。

由於船隊行進的速度與南岸的主力大軍一致,在華安率領的船隊抵達潼關北側時,鄧羌與諸葛雄的主力人馬則陸續抵達潼關,並從潼關通過,沿着黃河南岸,向洛陽方向進發。

而華安率領的船隊,則沿着黃河順流直下,並與陸路行進的主力大軍保持步調一致,以防止孤軍深入,遭遇不測。

陳破虜與陳滅胡率領的兩萬梁州軍,以及兩萬後備軍團人馬,則留在潼關附近,負責防守這個極其重要的關口。

華安的主力大軍從潼關出發沒多久,北線就傳來了好消息,謝艾率領的一支偏師,已經連續拿下河東、平陽二郡,並逼近幷州邊境,只需一兩日,便可以殺入幷州境內。

而此時,華安率領的主力大軍也是一路勢如破竹,沿途的湖縣等城池的少量豪強武裝,聽說大晉朝派遣王師收復中原,紛紛開門投降,並宣誓效忠。

對於投降自己的地主豪強,華安一概給予重用,並讓他們繼續守衛城池,從而節省自己的兵力。

當然,那些被胡人佔據的城池,都是拒絕投降華安的,但面對華安的十餘萬人馬,這些零散的胡人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擋,便只好放棄城池,逃往深山之中躲避。

華安佔據這些城池之後,便面臨兩難的選擇,若是留下少量兵力防守,一旦胡人兵馬返回,只怕難以守住,但若是留下足夠的兵馬,則又嚴重削弱自己的兵力,畢竟,沿途的城池實在是太多了,只要不是重要的戰略城池,華安是不願意讓自己的主力大軍在此留守的。

思來想去,華安最終決定,留下十人左右的小部隊,負責組織和訓練城中的青壯年百姓,並鼓勵城內的豪強地主,率領屬下的人馬,加入到守衛城池之中。

這樣一來,華安便不需要留下大量的兵力,從而避免了主力人馬的逐漸削弱,而讓城內的當地人負責防守城池,守衛自己的家園,更能激發他們的守城熱情,華安同時又根據城內豪強地主的威信,讓一些德高望重的豪強,負責管理城池,以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在華安率領大軍抵達弘農郡的首府弘農城的時候,爲了讓隊伍休整一下,華安下令停止前進,並帶了一衆部將進入弘農城歇息。

弘農城是華安兵出潼關之後,佔領的第一座郡城,這是一座極其重要的戰略城池,爲此,華安裡裡外外的將弘農城整個視察了一遍,並決定留下兩千人馬的後備軍團,負責守衛這座城池,並保護大軍的糧道。

#####

就在華安還在弘農城歇息的時候,在河北的魯口方向,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魏國大將王午率領三萬人馬防守魯口,而魯口北面,慕容恪的十萬大軍已經集結完畢,並做好了攻打魯口的準備。

魯口兩面臨水,地勢險要,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面對慕容恪的十萬精銳,魏國守將王午絲毫不懼,並決心誓死守衛魯口,並給予慕容恪以沉重的教訓。

在魯口城東北方向的淪水南岸,魏國大將王午親自率領一萬人馬,沿河佈防,大有將慕容恪大軍阻擋在淪水北岸的打算。

在王午看來,慕容恪若要進攻魯口,多半會從此處進攻,畢竟,若是走西北方向,則必須連續渡過淪水上游的兩條河流,攻打魯口的難度更大。

爲了防止燕軍繞到魯口的南部,王午留下了兩萬人馬防守城池,以確保萬無一失。

在淪水的北岸,慕容恪與慕容霸率領近百名騎兵,策馬沿着淪水而走,以偵查淪水南岸的情況,見王午在淪水南岸的最佳渡河位置,佈置了大量防守的兵力,慕容恪暗歎魏國人才不少,像王午這樣有勇有謀的將領,堪稱魏國的名將,若是魏國有大量的名將存在,燕國大軍南下的壓力就比較大了。

“四哥,王午在南岸佈置了大量的防守兵力,看來這裡是無法順利渡河了。”慕容霸指着南岸的大量魏國大軍,正色說道。

慕容恪點了點頭,輕聲道:“是啊!魏軍的箭塔都建起來了,若是我軍從此處強行渡河,一定會損失慘重的。”

“四哥,既然此處無法渡河,我們走西側進攻如何?”慕容霸建議道。

慕容恪聞言,搖了搖頭,輕聲道:“不行,西側是淪水的兩條支流,也就是我軍要連續渡過兩條河流,方可抵達魯口城下,我軍都是騎兵,渡河甚爲不便,連渡兩條河流,一旦在渡河的過程中遭受魏軍的偷襲,我軍分成三段,彼此無法接應,損失一定不會小啊!”

慕容霸聞言,點了點頭,再次建議道:“既然這也不行,那我軍就只有從東側的淪水下游秘密渡河,而後繞道偷襲魯口城,如此,一定可以出其不意的攻下魯口。”

慕容恪笑了笑,正色道:“五弟,你只說對了一半,我軍的確要從淪水的下游秘密渡河,但不是直接進攻魯口,而是進攻防守淪水的魏國大軍,以接應主力大軍過河,而後,集結全部兵馬,方可對魯口城發起進攻。”

“四哥,爲何要如此麻煩,直接攻下魯口,豈不是更方便。”慕容霸說道。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孱弱的皇帝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攻破華氏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遷都洛陽城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七百零七章 交出玉璽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生張育第五十二章 月下憶往第六百三十章 進軍龍山第六百七十二章 冉閔設伏第一百三十一章 援兵合圍敵軍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二百七十六章 雪地伏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陰謀泄露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零二章 叛軍的三條道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城尋找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笈多二世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戰術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四百章 攻下劍閣第九百二十二章 精銳戰車大展神威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九百五十一章 慕容俊很失望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面攻城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燕軍夜攻扶余王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詐降嗎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四十一章 兄弟相認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白馬關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祚被殺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燕軍攻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孱弱的皇帝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攻破華氏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遷都洛陽城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七百零七章 交出玉璽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計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生張育第五十二章 月下憶往第六百三十章 進軍龍山第六百七十二章 冉閔設伏第一百三十一章 援兵合圍敵軍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二百七十六章 雪地伏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陰謀泄露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零二章 叛軍的三條道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城尋找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笈多二世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戰術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四百章 攻下劍閣第九百二十二章 精銳戰車大展神威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九百五十一章 慕容俊很失望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面攻城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燕軍夜攻扶余王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詐降嗎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四十一章 兄弟相認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白馬關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祚被殺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燕軍攻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