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北伐部署

自古以來限制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無非就是戰爭、疾病和災荒,戰爭的本身會損失大量的人口,同時,還會讓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而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無法正常的耕種,進而會引起餓殍,大量的人口會活活餓死,疾病更是掠奪百姓生命的劊子手,有太多的百姓因爲生病得不到救治而死去,災荒就更不用說了,民以食爲天,災荒的年歲沒有糧食,大量的百姓只有沿路乞討或者活活餓死。

對於戰爭來說,是可以控制的,以儘量減少對百姓的影響,而對於疾病和災荒,自然也是可以預防和應對的。

華安讓李疏渠和皇甫醫前來,就是讓他們幫助自己解決疾病和災荒的問題,從而讓人口可以快速的增長。

“生病的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飢餓的人沒有食物充飢,會怎麼樣?”華安看向二人,正色問道。

二人聞言,略微思索了片刻,皆有些恍然大悟,他們終於聽懂了,華安的意圖是讓他們解決疾病和飢餓的問題。

“王上的意思,是繼續擴大水利和醫館的建設?”李疏渠開口問道。

華安笑了笑,點頭道:“不錯,本王就是這個打算,不僅如此,本王希望你們能夠多培養一些人才,將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的交給更多的人,以讓我大晉可以有更多的醫學和水利人才,從而造福社稷和百姓,二位意下如何?”

顯然,在這個時代,很多知識都是父子家族相承的。一些有本領的人,不願意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傳給不相干的人,以免讓徒弟掌握自己之後,威脅自己家族的利益,這也是爲何士族能夠長盛不衰的最大原因。因爲,他們對知識進行了壟斷,除了他們家族的子弟,別人學不到這些東西,爲此,自然不具備某些能力。

“王上放心。只要遇到有資質的人才,屬下一定將畢生所學傾囊所受,以造福社稷和百姓。”皇甫醫正色應道。

“王上,屬下遇到得意弟子,也是不會藏私的。”李疏渠正色說道。

顯然。他們二人說的話都有些模棱兩可,遇到得意的弟子會傾囊相授,那若是一直遇不到資質好的得意弟子,豈不是要將最核心的能力保留了,不過,很多核心的能力都在他們的心裡,只要他們二人不願意,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將其拿走和分享。所以,這件事必須循循善誘,而不能過分強迫。以免適得其反。

華安看向二人,高興的說道:“我大晉能有二位大才,真是社稷之幸啊!本王已經決定,將洛陽城的學館大規模的擴建,並從全國召集人才,讓他們前來洛陽城學習。不過,這樣一來二位就辛苦了。”

“不辛苦。爲王上分憂是我們應該做的。”李疏渠和皇甫醫異口同聲的說道。

華安高興的點了點頭,接着說道:“二位大才爲了大晉的社稷。如此辛勞,本王豈能虧欠你們,本王已經決定,要在洛陽城的學堂爲你們二人建立石碑,並永久爲後世敬仰。”

李疏渠和皇甫醫聞言,皆有些詫異,他們完全沒有料到,華安居然會給他們這麼高的待遇,在都城建立雕像,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擁有的殊榮,二位頓時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王上,李疏渠何德何能,不值得王上這麼做。”

“王上已經給我皇甫家先祖立了雕像,我的雕像就免了吧!”

李疏渠和皇甫醫皆開口拒絕華安的好意。

華安笑了笑,正色道:“二位都是我大晉不可多得的人才,本王爲你們立雕像,是爲了表彰你們傳授知識的功勞,若是你們覺得愧疚,那便可以更多的傳授你們的知識,讓大晉有更多像你們一樣的人才,哈哈!就這麼定了,本王下午就讓人給你們畫像,而你們日後只需要呆在洛陽城,教授知識就可以了。”

顯然,華安已經下定決心,不容二人反駁,畢竟,只要通過這種恩惠的方式,才能讓他們更加心甘情願的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從而讓整個大晉有更多的人才。

而人才是國家富強最重要的資源,只有擁有足夠的人才,才能讓大晉變得更加強大,醫學和水利人才,看似非常不起眼,但卻對國力的強弱起到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畢竟,國力的強弱與人口有很大的關係,而醫學和水利的快速發展,必將促使人口大規模增長,從而可以更快速的增強國力。

見華安已經下定決心,李疏渠和皇甫醫只得同意,不過,他們心中原本存在的一點私心,也被華安的恩惠完全融合掉了,他們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爲大晉培養出最多的人才,以報答華安的知遇之恩。

安排好李疏渠和皇甫醫之後,華安便召集麾下的部將,在大殿之中商討北伐燕國的各種策略。

在決定北伐燕國之時,華安就已經想好了很多策略,並已經瞭解了燕國境內的大體狀況,就連幽州和平州的地形都探查的*不離十了,並已經制作成了非常直觀的沙盤模型。

華安站在沙盤模型之前,指着幽州和平州的各處位置,簡單的講解了起來。

“此次北伐燕國,我大晉將出兵的規模超過五十萬,其中主力兵馬從冀州北上,直接向燕國的都城薊城方向發起進攻,而另一路偏師則從遼東北上,威脅燕國的背後,從而對燕國形成兩面夾擊之勢,主力兵團足有四十萬兵馬,其中包括即將北上的十萬荊州軍,遼東的偏師,除了王午將軍麾下的不足十萬大軍之外,還有增援的五萬揚州軍團水軍,我大晉兩路出擊,料想燕國應該無力抵擋。不過,本王非常擔憂代國、高句麗、三韓、扶余等兵馬會增援燕國,若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我北伐大軍就非常不利了。”華安說着看向麾下部將。

“王上不必擔心,除了代國是燕國的鐵桿盟友之外。其餘小國皆受到燕國的欺壓,只要我們許以厚利,並表示不會侵佔他們的土地,屬下相信,這些小國一定會站在我大晉這一邊的。”王猛正色說道。

“是啊!王上,只要我們給出的條件足夠優厚。高句麗等國一定會動心的,到時候,只怕他們會與我大晉聯合,從而共同討伐燕國。”諸葛雄大聲說道。

華安點頭道:“但願如此,不過我們還是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纔是。這樣,當情況不像我們預測的那樣,我們也好應變。”

“王上,末將建議西攻東守,四十餘萬主力大軍在冀州方向發起進攻,而遼東的十餘萬兵馬則謹慎出擊,主要採取守勢,以牽制燕國的前線兵力。讓燕國不能傾盡全力的在西線防禦我軍主力的進攻。”王三大聲建議道。

“王將軍說的有些道理,不過,還是要相機而動。若是燕國將全部主力兵馬全部投入西線,東線異常空虛,則我遼東的十餘萬兵馬,應當立即主動出擊,將平州完全攻下,並與冀州的兵馬遙相呼應。以夾擊燕國主力大軍。”諸葛雄說道。

“是啊!是啊!還是諸葛將軍說的對,凡事要看具體的情況。大軍應該相機而動,能攻則攻。能守則守,如此,我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幾名將領附和道。

“王上,冀州的四十萬主力兵馬,由謝安將軍統領,應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遼東的兵馬與冀州之間隔着北海,命令的傳達一定不會很及時,遼東必須有一名德高望重的將領統一指揮,王上是打算讓王午將軍指揮,還是讓揚州軍團的韓勇指揮呢?”王猛大聲說道。

華安聞言,點頭道:“王將軍說的很有道理,遼東距離冀州比較遠,若是讓謝艾將軍統領,則遼東的兵馬很難能夠及時接到命令,但不論王午將軍還是韓勇將軍都讓本王非常不放心啊!畢竟,遼東的兵馬是背水一戰,一旦高句麗等小國與燕國結盟,極有可能會向遼東發起進攻,而此次北伐燕國是我大晉極其重要的一次軍事行動,是不可以失敗的。”說完看向王猛。

“王上,末將願意前往遼東,負責指揮遼東的偏師,請王上恩准。”王猛大聲請命道。

此次北伐燕國是極其重要的行動,不允許有絲毫的失誤,爲此,華安不但仔細的考慮了幾乎所有的細節,而且,對將領的任命也非常慎重,凡是調往前線的將領,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冀州方向有謝艾負責指揮,華安自然不需要過多的憂慮,而遼東方向的偏師負責從側面牽制燕國,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王午的能力明顯不如燕國的慕容恪,所以,華安非常擔憂遼東的兵馬會首先被慕容恪一口吃掉,不過,一想到揚州的五萬水軍會立即增援遼東,華安又放心了不少。

此時,王猛主動請纓,要求前去遼東統領這支偏師,華安自然非常的高興,並立即應道:“好,太好了,有王將軍前去遼東統領偏師,本王便可以高枕無憂了,王將軍可從洛陽城挑選三千精銳人馬一同前往。”

“是,王上,末將一定幸不辱命,早日爲王上攻下燕國。”王猛自信的說道。

“好好好。”華安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冀州有謝艾統領大軍,遼東有王猛的一支偏師,後方糧草軍械充足,洛陽城仍有四十萬後備兵馬,不論怎麼設想,此次北伐燕國都是勝利在望的,根本就不存在失敗的可能。

一想到很快就可以收復幽州和平州,華安的心頭便忍不住有些興奮,只要收復幽州和平州,大晉的所有失地就全都收復了,接下來,就是拓土開疆了。

“王上,荊州方向剛剛傳回消息,平東將軍桓衝已經集結十萬荊州大軍,兩日後就將向北進發。”一名心腹親兵,大聲彙報道。

華安和麾下的部將聞言,皆是大爲高興,荊州軍終於出動了,看來他們還是不敢違反聖旨。

“鄧羌、楊安,你二人立即回去準備,五日後統領十萬大軍北上孟津,並率先渡河,在黃河北岸等待荊州軍主力。”華安大聲下令道。

“是,王上,末將遵令。”鄧羌和楊安,正色領命道。

此時,一切全都準備就緒,只要進展順利,大晉王師收復幽州和平州,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而華安也只需在洛陽城等着勝利的消息就可以了。

不過,此時畢竟還沒有收復幽州和平州,所以,華安還是不敢馬虎大意,並時不時的在大殿之中,看着幽州和平州的沙盤模型,思考燕國大軍可能的防守策略,而且,還根據彼此的實力,估算此次北伐燕國可能遭受的損失,以及所需要消耗的糧草和軍用物資。

儘管華安已經想好了多條進攻燕國的路線,但華安還是將如何進攻燕國的主動權交給謝艾和王猛,因爲,他相信這兩位將領,一定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併成功的收復幽州和平州,至於進軍的路線是否與自己想的一致就不重要了,畢竟,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他們身處前線可以更好的發現敵情和戰機,並立即抓住戰機,對燕國大軍發起進攻。

前線作戰有麾下部將指揮,華安不需要操太多的心,但戰爭對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是非常龐大的,所以,人力和物力的多少,決定了日後大晉能夠擴張多遠,能夠將自己的旗幟,插到多遠的位置。

而人力和物力的多寡,關鍵取決於人口的規模,只有人口衆多,分工合理,纔可以產生龐大的人力和物力,從而讓大晉擁有龐大的實力,可以向遙遠的地域進行擴張。

因此,儘管北伐燕國對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非常龐大,但華安還是要抽出部分人力物力,擴建洛陽城的學館,培養醫學和水利人才,另外,水利建設還要繼續加強,以讓天地可以產生更多的產量。

第七百七十二章 涼州很重要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陰謀泄露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六百七十九章 廉臺之戰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車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四百四十四章 口含油紙送信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二百一十六章 預備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高元的心思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一千零九章 進展順利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迎接特使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一百五十五章 睡不着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城尋找第五十一章 山賊反撲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七百七十章 張罐稱王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三日之約第五百五十章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第六百三十四章 逼敵出戰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六百一十九章 鐵索騎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賁的戰術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第二百七十四章 慷慨捐軀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犍陀羅歸附大晉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二百五十二章 寒山破敵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仙翁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五百二十一章 強攻下辨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九百三十一章 擁美入眠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
第七百七十二章 涼州很重要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陰謀泄露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六百七十九章 廉臺之戰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車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四百四十四章 口含油紙送信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二百一十六章 預備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高元的心思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一千零九章 進展順利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迎接特使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一百五十五章 睡不着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城尋找第五十一章 山賊反撲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七百七十章 張罐稱王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三日之約第五百五十章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第六百三十四章 逼敵出戰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六百一十九章 鐵索騎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賁的戰術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第二百七十四章 慷慨捐軀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犍陀羅歸附大晉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二百五十二章 寒山破敵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仙翁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五百二十一章 強攻下辨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九百三十一章 擁美入眠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