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被逼稱王

在鄴城的蔣幹軍大營,主將蔣幹在收到臨水城將領送來的緊急情報後,顯得異常的焦慮,這些日子,他目睹了鄴城晉軍的軍心渙散,卻沒有想到臨水城的晉軍更是一度出現了譁變的情況,並正在向鄴城方向撤退。

而如此一來,他麾下的兩萬大軍面臨的壓力就非常的巨大了,一旦燕軍主力發起進攻,後果不堪設想。

爲此,蔣幹當機立斷,派遣心腹親兵傳令,讓臨水城的兩萬主力大軍立即撤回鄴城,僅留下五百輕騎虛守城池。

在中軍大帳之中,蔣幹剛剛下完命令,又一名斥候送來了晉軍鄧羌軍團,離開林慮城,正向鄴城快速行進的消息。

蔣幹聞言更是大驚,這樣一來,晉軍十一萬大軍就將齊聚鄴城,對於晉軍十一萬兵馬向鄴城齊聚的企圖,蔣幹自然可以猜出個大概,那便是向主將華安請命,對大晉朝廷施加壓力,奪回屬於自己的利益。

此時,魏國勢力在逐步萎縮,並不得不向大晉朝廷稱臣,蔣幹突然覺得,若是華安與麾下的主力大軍,全面與大晉朝廷決裂,對大魏國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只要大晉內部發生王敦、蘇峻這樣的動亂,大魏國便有機會出兵南方,佔領南方的土地,從而掉過頭來與燕代聯軍對抗,進而統一天下,實現冉閔未曾實現的願望。

爲此,蔣幹決定攜麾下五萬大軍。全面支持華安的反叛,並親自前往華安的中軍大帳,遊說華安反叛大晉朝廷。

一日後。駐守臨水城的六萬晉軍,與駐守林慮城三萬騎兵,幾乎同時抵達鄴城,並在鄴城的郊外紮下大營。

鄧羌與麾下部將,立即前往陳破虜、陳滅胡的大營,並坐在一起商議擁立華安的事情,而王猛則立即進入鄴城。準備勸說華安脫離大晉的控制。

由於華安平時很善待士卒,並且賞罰分明。因此,當鄧羌提出擁立華安爲君的建議後,陳破虜與麾下的將領全都沒有異議,並同意了鄧羌的提議。決定立即聯合起來,儘快擁立華安。

王猛在進入鄴城之後,便直奔華安的中軍大帳而去,而此刻,華安正在中軍大帳之中,聽取心腹斥候的秘密彙報。

此時,華安雖然身處中軍大帳之中,但對於麾下將士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的清楚,並得知了他們的企圖。

雖然麾下的將士皆是一片良苦用心。但華安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他不但要考慮大晉朝廷的態度,同時也要考慮燕國的威脅。以及代國、涼國可能做出的反應,因此,內心有些七上八下的。

“將軍,王將軍已經到了轅門。”就在這時,王猛已經到了華安的大營。

華安自然得知了王猛離開長安的消息,於是使了個眼色讓斥候立即離開。並背身負手而立,等待王猛的到來。

王猛在進入華安的大營之後。立即下馬步行,並大步走向華安的中軍大帳,見一名士兵低着頭走了出來,不免多看了幾眼。

“將軍。”王猛進入中軍大帳,抱拳打了聲招呼。

華安連忙轉過身來,故作驚訝的看向王猛,吃驚道:“王將軍,你怎麼來了,快,請坐。”說着示意王猛坐下。

王猛擺了擺手,抱拳道:“將軍,屬下急着前來鄴城,是有急事要面見將軍,就不坐了。”

華安自然知道王猛所說的急事是什麼,於是也不勉強。

“將軍,如今朝廷先是貶去了將軍都督益州和梁州的軍務,緊接着便派遣大量的官員,排擠將軍扶持的親信,並大肆兼併百姓的將士們的良田,將我們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關中,搞的一團糟,這些將軍可曾知曉?”王猛看向華安,輕聲問道。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回道:“這些情況,本將豈能不知,鄧羌與陳破虜等人都率軍抵達鄴城了,只怕要威逼本將反對朝廷啊!”

王猛見華安已經得知,便接着說道:“將軍既然已經得知這些情況,不知有何打算。”

華安搖了搖頭,輕聲道:“如今燕代聯軍實力強悍,而朝廷又如此行事,託了我軍的後退,本將這心裡也是很着急啊!不過,只要本將有所動作,便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會撼動這個大晉,甚至改變天下的格局,不得不慎之又慎。”

王猛聞言,抱拳道:“既然將軍已經考慮到這一點,那麼末將也就直言了,大晉朝廷以士族掌控朝政,終難以成就大事,此次,朝廷官員大肆侵吞百姓和將士們的田地,已經引得天怒人怨,將軍完全可以藉此良機,據地自立,徹底擺脫大晉朝廷的控制,如此,方能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將軍千萬不可錯失良機,以免抱憾終身。”

“看來,王將軍與衆將領已經商量好了,否則也不會說的這麼理直氣壯。”華安大聲說道。

王猛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末將與諸位將軍已經商議好了,要藉此機會擁立將軍爲君,據關中自立。”

“擁立本將爲君,據關中自立。”華安聞言故作驚訝,大聲道:“你們想過沒有,一旦擁立本將爲君,會產生什麼後果,只怕本將會成爲衆矢之的,大晉、燕國、代國、涼國都會向本將發起進攻,本將以一己之力,如何抵擋如此多的進攻。”

王猛思索了片刻,抱拳道:“回將軍,這個後果,末將在長安的時候,已經想過無數遍了,但我軍有關中作爲依託,一旦情況向最壞的方向發展,我軍主力完全可以暫時放棄中原,撤回關中休整,做多三五年,末將便可訓練出足以匹敵天下的雄師,到時候,便可逐步吞併天下,讓天下再次一統,並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撤回關中,司州和幷州是我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難道就不要了嗎?只要我軍放棄,司州和幷州必被燕代兩國佔據,本將不甘心。”華安開口表示反對。

見華安有如此顧慮,王猛思慮片刻,抱拳道:“若將軍仍舊下不了決心,那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向大晉朝廷自請稱王,如此,既可以給大晉朝廷一個警告,表明將軍的態度,同時,也不至於撕破臉皮,讓將軍承受大晉、燕國、涼國、代國等多面的壓力,只是,這隻能是權宜之計,並不能長久。”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輕聲道:“本將一心效忠大晉朝廷,並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幫助大晉朝廷收回所有的失地,然朝廷官員不能相容,並極力掣肘本將,讓我主力大軍軍心渙散,本將不得已,也只好採取一些雷霆手段,以表面態度了。”

“若將軍已經下定決心,首先要做的,便是以擾亂軍心爲藉口,將朝廷派遣至關中和司州的官員,全部逮捕治罪,只好能以軍法殺掉一批,以警告朝堂上企圖對將軍有所掣肘的官員,而後,便可以士卒譁變,軍心渙散爲藉口,要求朝廷封王,以穩定軍心。”王猛正色說道。

見王猛說的很有道理,華安認可的點了點頭,並大聲道:“這些官員以整頓吏治爲藉口,大肆兼併老百姓和將士們的土地,的確極爲可惡,必須嚴加懲戒,以安定軍心和民心,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了,記住,儘量不要殺人,本將還不想全面得罪大晉的士族,以免受到太大的阻力。”

王猛聞言,點了點頭,抱拳道:“將軍放心,末將心中有數。”說完走出了中軍大帳。

在王猛走出中軍大帳之後,華安開始思考如何上書大晉朝廷,畢竟,自薦稱王是屬於叛逆的行爲,言辭如何拿捏,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一個詞語用的不準確,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華安的目的,既要體現自己稱王是受將士們的脅迫,是迫不得已的,否則軍心就全面動搖了,其次,還要有些許威脅的味道,讓大晉朝廷的官員,知道自己不是軟柿子,被貶下益州和梁州已經算是底線了,若是再有所舉動,便是觸碰自己的核心利益了。

雖然華安經常上書朝廷,但此次與往日大不一樣,因此,華安必須斟酌再三,並仔細修改每一個字詞,以起到最佳的效果,爲了短短的數百字,華安忙了一個時辰,仍舊沒有寫好。

“啓稟將軍,蔣將軍帳外求見。”就在華安拿着毛筆塗塗抹抹的時候,傳來了蔣幹求見的消息。

“蔣幹,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來幹什麼。”華安微微有些驚訝,連忙收起自己所寫的草稿,並大聲道:“快請。”說完從尊位上站了起來。

“末將蔣幹,拜見華將軍。”蔣幹抱拳向華安行禮,畢竟蔣幹是大晉冊封的平北將軍,而華安卻是更高一級的徵北將軍,因此,蔣幹見了華安還是應該行禮的。

“蔣將軍不必行禮,快快請起。”華安連忙上前扶起蔣幹,並問道:“蔣將軍前來本將大帳,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七十五章 屋頂談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七百八十三章 代軍後撤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七百八十三章 代軍後撤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六大勢力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王猛增援魯口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三百二十五章 退兵回京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二波進攻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六百四十六章 魏將降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蘭兒聽話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八百九十五章 替身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九百二十二章 精銳戰車大展神威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陵之戰第八百四十一章 華安身份可疑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不血刃拿下長安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七百九十四章 王猛增援魯口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七十八章 慕容恪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九百三十章 補償燕妃第一百四十八章 萬旦軍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渡口殺敵第六百二十六章 軍閥氾濫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八百一十四章 木船搭橋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面攻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成都失守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牀弩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七十五章 屋頂談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七百八十三章 代軍後撤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七百八十三章 代軍後撤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六大勢力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王猛增援魯口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三百二十五章 退兵回京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二波進攻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六百四十六章 魏將降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蘭兒聽話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八百九十五章 替身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九百二十二章 精銳戰車大展神威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陵之戰第八百四十一章 華安身份可疑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不血刃拿下長安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七百九十四章 王猛增援魯口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七十八章 慕容恪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九百三十章 補償燕妃第一百四十八章 萬旦軍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渡口殺敵第六百二十六章 軍閥氾濫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四百零九章 綿竹城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八百一十四章 木船搭橋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面攻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成都失守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牀弩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