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章 三月仲春

隆化五年(346),仲春時節。

洛水潺潺流淌着,滋潤着兩岸的農田、果園、草地。

邵勳坐在金門塢前的曬場上,一點沒有帝王的架子,語氣溫和地與所有人說着話。

「陛下,他說見過你哩。」鄉人們推出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人,說道。

農人低着頭,看着有五六十了,但真實年齡興許還沒滿五十,他嘿了兩句,說道:「昔年在爺孃懷中,遠遠見過陛下,還吃過陛下給的肉脯。」

邵勳高興地說道:「宜陽三塢遷過兩次住戶,你家都沒走嗎?」

「沒走。」農人說道:「堡下就有田,在家裡能看到,安心,便不走了。」

「也好,時日久了,總有感情。」邵勳笑道。

農人嗯了一聲,又低下頭不說話了,眼珠子微微轉了轉,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邵勳嗮然一笑,讓邵貞取來兩匹白麻布,遞給農人,道:「拿去吧,回家扯兩身衣服農人欣喜地接過,千恩萬謝離開。

走出去十幾步後,他忍不住停了下來,扭頭回望。

天子又坐回了胡牀上,眼晴似乎閉上了,右手有節奏地輕拍着一旁的案几,好像在品味着什麼。

農人有些疑惑。

在金門塢住了幾十年了,這裡最多的便是嘈雜聲、土腥氣,以及燒炭、制墨產生的煙火氣。如果時候不對,當鄉人們攪拌堆放了許久的糞堆時,還有濃烈的臭味。

難道比洛陽、汴梁的皇宮還好。

眼見着親兵們都向他這邊看了過來,農人趕緊加快腳步,捧着麻布走了。

其餘塢堡民們漸漸散了,場中一時間安靜了下來。

「朕所以成事,皆賴宜陽三塢。」邵勳閉着眼晴,輕聲說道。

邵貞侍立於側,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

邵勳不以爲意。

他想起了當年一手一腳搭建塢堡的歷程,想起了在這收攏流民、平整田地的艱辛?

而今名滿天下的張碩小時候就在這住了很長時間。

五戶塢堡民養一位銀槍軍士卒,幾乎擠出了所有資源,最終有了崛起之機。

一切脈絡可尋,一切皆有緣由。

仲春的陽光和煦無比,春風拂在臉上,輕柔無比。

耳邊傳來了綿羊亂叫的聲響,難道塢堡旁邊的那條水溝還沒有被填平?以往一到冬天,就見到髒兮兮的羊在水溝積雪下翻找草根。

金門塢多了兩臺羊毛紡機,那些毛應該能利用上了吧遠處隱有「」伐樹聲。

一棵棵松木被砍倒,製成優質的墨水,這是雕版印刷的必備之物。往常是金門塢的專利,現在已擴散到宜陽三塢乃至更多的地方。

聞着順風飄來的煙味,邵勳竟然異樣地安心,蓋因這意味着金門塢又多了一些收入,

百姓們的日子能過得更好。

洛水河面上似乎響起了船伕嘹亮的號子聲。

曾幾何時,這條大河曾經斷流,河谷赤地千里,百姓待哺。到了隆化五年的今天,春水大漲之下,木排、小船往來如織,給兩岸數百里的百姓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通過這條河,他們直接溝通上了洛陽。

商業的繁榮,是鄉村經濟提升的標誌,原來大家的日子都好起來了啊。

更遠處似乎還有琅琅書聲。

作爲邵勳起家的地方,每一座塢堡都有官員管理一一比如管理金門塢的就是雲中尉,

相當於縣尉一一樑縣武學定期派學生過來教授孩童讀書識字,算是一項福利。

塢堡民們一開始有些不情願。

哪怕只是一個小孩,也能放羊、割草、撿樹枝、澆菜園、採桑葉等等,可以幫家裡不少忙,做很多瑣事,一旦去讀書,家裡活就沒人幹了。

不過塢堡到底是軍事化的管理體制,強制執行之後,人們倒也慢慢習慣了。

在第一個人進武學並當上官之後,最後的阻礙也消失了。

就這樣,邵勳感受着市井百態的聲音,心情反而愈發平靜,睏意漸漸上涌。

曾經有那麼些年,他就想着在一個溫暖的午後,一個人靜靜躺在田邊、林下,感受着一切與他記憶關聯的熟悉事物,優哉遊哉一天就過去了。

他曾經以爲這樣很簡單,很容易,畢竟他已是皇帝,但讓他始料未及的是,看似簡單的心願卻充滿着各種現實阻礙,直到今天才達成。

夠了,滿足了。

******

「陛下,陛下—————」耳畔傳來了幾聲輕呼。

邵勳醒了過來,睜開眼睛,看着蓋在身上的毛毯。

「陛下,太陽要落山了。」邵貞提醒道。

邵勳聽完,笑了笑,道:「竟然睡了一個半時辰,唉,從未有過之事。」

「陛下累了。」邵貞說道。

「哦?」邵勳看向他,說道:「我一不上陣廝殺,二不躬耕壟畝,何言累也?」

「陛下心中裝着事。」邵貞正色道:「雖無筋骨之勞,然心神耗費極多。」

「什麼事都瞞不過你。」邵勳輕笑一聲,站起了身,看着漸漸爲暮色籠罩的山林,

道:「還有何事?方纔半夢半醒間,聽到馬蹄陣陣,隱有呼喝交談之聲。」

邵貞讓人取來一份奏疏,稟道:「韓王自河北迴來了,漳水、白溝河盡數疏浚完畢。」

「春郎啊,他確實辛苦了,這些年領了一個又一個使職,不是查這個就是督辦那個。」邵勳朝金門塢堡牆內行去,說道:「我待會寫封信,你遣人發走。春郎也該好好休息下了。」

「是。」邵貞應道。

邵勳遂不再多話。

老五是個要強的性子,這些年經過自己開解,他已慢慢放平了心態,減少內耗,與自已和解,不再像以前那麼拼了一一大夏天的,直接掛個蚊帳睡在武庫門口,簡直不是一個皇子能做出來的事情。

現在的他已經三十一歲了,做出了不少成績,再也沒人在暗地裡嘲笑、譏諷。甚至於,畏懼他的人非常多,因爲老五出了名地不好說話,不講情面,讓人咬牙切齒的同時,

又下意識不想招惹他。

他算是爲自己闖出了一片天,三弟邵很喜歡他,說將來可讓春郎接任黃沙御史一職,繼續爲邵樑王朝謀福祉。

收回思緒後,邵勳來到了熟悉的那個小院,進了房間,推開最後面的窗戶。

可惜,因爲擔心樂嵐姬舟車勞頓,沒帶她來這邊,

晚風吹進了房間內,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邵勳竟然感受到了些許琴聲。

天已經完全暗了下來,滿天星河與四十年前幾乎一模一樣。

洛水也安靜了下來,靜謐之中帶着點潮聲。

邵勳輕拍着堅實的窗臺,無聲地笑了。

他在這裡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歷程,仔細回想起來,餘味悠長。

有些記憶,平日裡隱藏在深處,你本以爲已經忘了,可一旦想起,卻出乎意料地清晰邵勳離開窗臺,又看了看屋內。

昏黃的燈光中,牆上的弓梢、刀鞘異常顯眼。靠牆的書櫃中,依然擺放着當年留下來的一些檔籍。

邵勳隨手翻閱了下,這是《農事輯要》的早期版本,彙集了從各個世家大族手裡漏出來的農業技術,彙總成冊。

當然,他自己的功勞也有,比如用河底淤泥攪拌糞便堆肥。

這項技術不起眼,或許前人早已做過,但正經強制推廣卻是由他邵某人完成的。

到了現在,不光這種了,就是羊圈、牛棚、豬窩之中,都會經常鋪上一層細土,時時清掃。

充滿肥力的泥土一層層撒在農田裡,爲北方兩年三熟制農業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原來,自己早年也做過這麼多事情啊。

邵勳暗暗感慨看,將檔籍放回原處。

金門塢的農田養護非常出色,一直是標杆之一,原因或許便在此間一一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每畝地每季可收六斛左右的小麥,大部分都被養護成了上田。

很多百姓不願離開這裡,不是沒有原因的。

邵勳的思緒繼續發散。

他想到了正在江南如火如茶推廣的稻麥輪作制度。速度或許算不上快,但不可抑制,

因爲所有人都看到了好處。

只要你提前育秧,打一個時間差,麥收後就能種上水稻,一年收兩茬主糧,兩年便是四茬,而北方大部分地區只有兩茬半。

這是他給江南百姓的禮物,只要持之以恆下去,不斷尋找養護農由的辦法,就能以更少的田地養活更多的人一一如果肥力實在跟不上,那就休耕一年或輪作其他作物。

農爲國家之本。

他建立的大梁朝,農業生產力應該是遠遠高於歷史同期的,長期積累之下,帶來了顯著的變化一一金門塢那成羣結隊、滿地亂跑的孩子就是明證。

人口的增加是幸福的煩惱,全看你如何處置了。

太子邵瑾已然認識到了戶口滋長所帶來的利弊。

他最初是通過左龍虎衛府兵家庭的狀況瞭解到這一點的,經歷了三年度田生涯後,他看到了部分人多地少區域的狀況一一穎川某些鄉里,一戶百姓耕作的田地已不足二十畝。

他將這些地方稱爲「狹鄉」,建議遷徙百姓至「寬鄉」。

雖然遷徙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貿然提出這個稍稍有些值得商榨,但他確實認識到了問題的本質,這就足夠了。

三月十九,邵勳離開了金門塢,直接翻越南側的山道,前往襄城、廣成澤。

第1471章 實操第二十一章 財富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852章 分化(上)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1299章 目的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914章 乖巧第1298章 故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831章 伏發第828章 偏師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984章 行爲藝術(上)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904章 亂戰(下)第1079章 丟下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二章 朝議第1375章 徐州地方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195章 新門路第1163章 收尾第三章 潘園第1009章 沒有選擇第874章 入場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832章 踏入雁門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947章 入宮(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軍神速(上)第802章 送行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406章 孫氏第968章 要臉不要臉第1465章 逼王第1217章 變天第833章 前進!第994章 重走宜陽路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二十四章 幫你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1414章 告狀第806章 汾水(下)第六章 裴氏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六十章 談妥第二百零二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上)第1398章 清明(上)第1396章 互助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對進(上)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818章 支持第1423章 告別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十四章 偉力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1283章 親情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八十二章 水與旱(上)第1474章 運費與收入第1292章 陪伴第1288章 新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1156章 就差四五里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1435章 劫難第1483章 窮山惡水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三十四章 勸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818章 支持
第1471章 實操第二十一章 財富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852章 分化(上)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1299章 目的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914章 乖巧第1298章 故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831章 伏發第828章 偏師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984章 行爲藝術(上)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904章 亂戰(下)第1079章 丟下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二章 朝議第1375章 徐州地方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195章 新門路第1163章 收尾第三章 潘園第1009章 沒有選擇第874章 入場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832章 踏入雁門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947章 入宮(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軍神速(上)第802章 送行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406章 孫氏第968章 要臉不要臉第1465章 逼王第1217章 變天第833章 前進!第994章 重走宜陽路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二十四章 幫你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1414章 告狀第806章 汾水(下)第六章 裴氏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六十章 談妥第二百零二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上)第1398章 清明(上)第1396章 互助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對進(上)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818章 支持第1423章 告別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十四章 偉力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1283章 親情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八十二章 水與旱(上)第1474章 運費與收入第1292章 陪伴第1288章 新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1156章 就差四五里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1435章 劫難第1483章 窮山惡水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三十四章 勸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818章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