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

其實,北平行營能夠驅使大量民夫北上修繕驛道、擴建倉城,最主要的原因是遼東打起來了,且持續至今。

慕容皝似乎鐵了心一般,一定要先滅掉慕容仁,哪怕一時半會吞不了他的勢力,也要先解除後顧之憂,以便集中全力應付下一個方向。

從戰略上來說,這沒有錯。

三月十八日,就在燕王邵裕開始試探性北進,驅離敵軍遊騎,以便建設前線兵站的時候,數百里遼澤泥淖之中,慕容鮮卑的騎兵正在艱難跋涉。

隊伍一眼望不到頭,且看着頗是雜亂。

正午時分,慕容汗找了處乾燥的高地,略事休息。

這條路他已經走了很多遍了。

在衆兄弟中,他領兵打仗的才能並不突出,經常被安排轉輸的工作,因沒人願意幹這種髒活累活。

他曾經想過,如果三兄頂不住樑帝的壓力,必須遣使入質,如果捨不得世子,那多半就選他這個弟弟了。

不知道去中原的使者回來了沒有,要是能說服樑帝,消弭一場兵災也是好的。

平州的建設雖已有了二十年,但之前底子太差,這點時間遠遠不夠。

慕容汗無奈地搖了搖頭,沒辦法,兄長一定要打,他不便反對,也沒資格反對。

舉目四望了下,長長的驛道之上,所有騎兵幾乎都下了馬,時而在高處沼澤的地面上快速行進一段,時而沒入泥淖之中,甚至要趟水而行。

陷入淤泥之中難以自拔的人爲數不少,有人足夠幸運,被人救上來了,有人則淹沒在泥水之中,只留下幾個氣泡,讓人毛骨悚然。

他又仔細打量了下驛道,據聞是秦時修建的,前漢時稍稍加高了一些,但道路兩側仍是爛泥水泊。

後漢時就沒怎麼管了,曹魏時差不多,只偶爾修繕一下,直到司馬懿徵遼進行了一番徹底的整修,但時過境遷,而今又不行了。

沼澤之中矗立着許多地勢較高的沙洲,洲上多柳樹、蒲葦。

蘆葦是如此之多,以至於當風吹起之時,幾乎遮掩了行軍的聲音讓人心中不自覺地生出一股愴然之情,好像天地間就他們這一支人馬在孤獨地行軍一樣。

太慘了!

不知道爲什麼,慕容汗突然不想再休息了。他牽着馬,在親隨的簇擁下,又上了驛道。

“閃開!閃開!”道路不寬,親隨們厲聲呵斥着,將一些蹲在道旁晾曬衣物的丁壯推開。

丁壯跌跌撞撞,光着身子栽入了泥淖之中,凍得瑟瑟發抖。

前方路斷了,好像是春水化凍之後將路基沖毀了。又或者年久失修之下道路早就千瘡百孔,已然到了極限。

有人正在砍伐柳枝鋪墊路面,還有人等不及,乾脆將旱地行舟拖過來的簡易木船用上,放入水中,幾個幾個地渡到對岸。

戰馬嘶鳴着行走在幾乎沒到腹地的泥水中,笨拙得如同一頭老牛。

背上滿載行李的馱馬怎麼都不肯下水,被人連拉帶拽,才一點點向前。

“這還是春天啊……”慕容汗哀嘆一聲,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花費了許久,才通過繞行沼澤渡過了這條斷路。

冬春季節其實都是遼澤相對容易行走的時間段。

夏秋時節則多暴雨,水位暴漲,這個更加危險,而且還多“蛟”,不分晝夜,行人以衣包裹胸腹,無論多熱,人皆重裳而披衣,坐則蒿草薰煙,稍能免———不來到遼澤,你真的難以想象世上竟還有如此多的蚊蟲,幾乎能把人的血吸乾了。

當然,冬春季節所謂的易行也是相對的,下大暴雪怎麼辦?春天冰雪化凍,有時候其實也挺危險。

慕容汗一邊想,一邊往前走。

走到又一處泥淖時,他忍不住回頭張望:黑乎乎的人影、牛馬影子交織在一起,排出去老遠,直讓人分不清什麼是人,什麼又是牛馬。

穿過遼澤往前線運輸資糧,就是這麼困難。

不是不可以,但一定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瘋了不成?”旅順縣西海岸,一隊正在海邊打撈海草的黃頭軍士卒見了,有些無語。

一艘孤零零的船隻被大風吹拂着漂近了海岸。

船隻桅杆折斷,風帆不見了蹤影,這樣都沒沉,真的厲害,或者說運氣是真的好。

毫無疑問,這是一艘所謂的聯絡船了,即在大規模海運季節性停止以躲避惡劣天氣的情況下,這些船隻依然敢單船出海,儘可能維持青州與遼東之間的通信。

據他們所知,從去年冬天到這會,聯絡船沉了不止一艘,可依然有人敢冒險下海,該說他腦子缺根弦呢,還是財帛迷人眼?

船上傳來了一陣大呼小叫,好像擱淺了,船底似乎還在漏水,只一會就有點傾斜了。

船工們放棄了搶救貨物的努力,只帶上了緊要的書信,然後放下小船,一一跳下去之後,奮力划向岸邊。

黃頭軍士卒們趕緊跑了過來,接應他們上岸。

“謝了,兄弟。”一名年歲較長的船工操着濃重的峽內(三巴地區)口音,深一腳淺一腳地上了岸。

“遼東怎樣了?”扭頭看了眼正在緩緩沉沒的船隻後,此人重重嘆了口氣問道。

“那邊不就是了?”一名黃頭軍士卒遙指不遠處的山丘,說道:“山上剛安置了兩千多人,佟家兄弟帶來的,一夥喪家之犬。”

“佟家兄弟”指佟壽、佟利二人。佟壽是平郭人,原爲慕容仁的司馬,後被調入棘城爲官,隨軍征討慕容仁時被俘,遂降。

這兩人上個月在安市城一帶被慕容皝的部隊擊敗,一路潰逃至平郭,發現又有慕容皝的騎兵遠遠窺伺劫掠時,連平郭也不敢待了,帶着宗族部曲一路南下,奔馬石津而來,被水軍都督楊寶安置在沓縣故城附近的山上,立寨戍守。

兩兄弟背叛過慕容皝,肯定不敢再降他了,除非奔高句麗不然就只能來旅順投靠樑人了。

“佟家兄弟土族耶?”船工問道。

“你真會說笑,我等來了一年了,聽聞原本平郭都沒幾個人,慕容仁不來,真就一片荒蕪。”黃頭軍士卒說道:“走吧,帶你去見幢主。”

從船上下來的十餘人驚魂未定,身上也溼漉漉的,早春的寒風一吹,個個嘴脣發青,於是連連點頭,催促着去營地烤火。

“聽官人說,司馬懿屠遼後,沓縣百姓被趕上船,去了青州的故反蹤城,以爲新沓縣。汶、北豐二縣的百姓被裝船送到了齊郡的西安、臨淄二縣,遼東郡南邊這幾個縣卻沒土人了。”

“司馬懿這賤人,唉。”

“你若願住在遼東,那你也是土人了。”

“你們住了一個冬天了,如何?冷嗎?”

“和東萊郡北邊差不多,興許稍冷一些,但冷不到哪去。 ”

“看來遼東郡不太一樣,沒那麼苦寒。”

“若無毛衣、皮裘,還是挺冷的。”黃頭軍士卒一邊走,一邊說道:“出門要往臉上塗油,最好戴皮手衣,這是從鮮卑人那學來的。其實馬石津這邊不塗油、不戴手衣也行,但去到襄平可能就要了。我以前是高陽人,就住在易水邊上,感覺馬石津也就比幽州稍冷一點點。”

船工點了點頭。

高陽人這麼說他信,人家兩個地方都住過,必然清楚。而且這個“稍冷”很可能還是因爲馬石津地處海邊,冬天有些陰冷潮溼了。

一羣人邊走邊說,很快抵達了一處離海邊不遠的營寨。

寨子當道而設,挖了壕溝,築了土牆,左邊是山,右邊是一處樹林,看樣子是防備騎兵直衝的———僅僅只是防騎兵直衝而已,如果迂迴繞道,賊騎還是可以跨過溪流、農田、丘陵的,但馬車、牛車不行,這或許便是這個寨子存在的意義。

一行人抵達寨子時,壕溝上的木橋轟然放下,一隊騎兵依次通過木橋,向北進發,很快消失在了茫茫天邊。

“左飛龍衛的人。”有人解釋道:“可能是去救平郭了。我們還有幾千人屯於城下呢,月初還在,這個月卻不知如何了。打仗沒死多少人,冬天也沒凍死幾個,開春後卻有許多人病倒了,奇哉怪也。”

待左飛龍衛的騎士盡數離開後,一羣人通過吊橋,入了營寨之中。

幢主曾易正坐在一輛損壞的驢車上,與人爭執不休。

“曾將軍,你也是冀人,爲何如此不講情面?”一身穿戎服之人抗聲道:“我宗黨部曲不過千餘,飢腸轆轆,士氣全無,如何能再戰?且讓我等去馬石津,吃上幾頓飽飯,整訓一番,方能再戰啊。”

“君乃廣平遊氏嫡脈子弟,郡中知名,又爲慕容仁僚

佐,南逃至此本就不應該,還要這要那的,真是豈有此理。”曾易冷哼一聲,道:“你若敢擅自南撤,我便將你家宗黨盡數屠了,一個不留,說到做到。

“都是中夏子民,你好狠的心。”

“昔年河北大亂,你等帶着鄉里先奔幽州,復逃平州,當時怎不留下來抗敵?”

“你……”

曾易擺了擺手,向剛進來的一行人走來,問明情況後,直接和那位年紀最長的船工說道:“我送你去旅順縣城。”

說罷,尋來一輛騾車,拉着船工坐了上去,直接離開了。

******

旅順縣城已經停止了營建。

水軍都督楊寶收到信件後,立刻鋪開地圖,仔細看着。

北平行營要行動了,但不是本月,也不是四月,可能要等到五月,因爲他們要與拓跋氏、宇文氏的騎兵一起行動,不然聲勢大減,配合也不會很順利。

分進合擊,說得容易,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

按照信上所說,最早四月中旬會有一批船隻自蓬萊出海,輸送一批資糧、器械過來。

至於剩下的部隊,大概要到五六月間才能渡海了,那時候相對安全一些。

但慕容仁能堅持到那時候麼?

他或許能在黃頭軍、左飛龍衛的支持下守住平郭城,但也只是保城而已。

事實上月初慕容仁剛與慕容皝野戰打過一場,據說殺傷賊人甚衆,但慕容仁還是敗了。

左飛龍衛數千人與慕容鮮卑正面硬撼,賊騎不敢衝

陣,但死盯着他們不讓撤離,最後還是趁夜溜走,還損失了不少馬匹。

缺少偏廂車啊!如果車輛足夠,何至於如此被動?

去年他已經請求調撥大量工匠至此,伐木製車,又或者乾脆運一批偏廂車過來,行營招討使徐朗應允了,但最快也得四月下旬,興許五月才能到。

如果慕容仁僅僅只是困守孤城,那麼他的價值就不大了,因爲慕容皝可以從容抄掠遼東諸縣,讓慕容仁不敗而敗。

截至今日(三月二十),慕容仁的司馬佟壽南逃旅順,居就令遊毅與其前後腳奔逃而來。

這兩人都是帶着鄉黨部曲的,卻連戰連敗,士氣低落。

聽聞襄平令王冰還被圍在安市城內,生死不知。

遼東相龐鑑(原平州別駕)與慕容幼被困於汶城。

遼東郡諸縣已然孤立了,都不敢野戰,只能坐視慕容皝劫掠……

楊寶看完後,覺得不該坐以待斃,或許該提前渡海北上,不然局勢真的危殆。

第990章 面見(上)第六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六十九章 敗勢難止第1069章 賭得起!第1372章 近鄉第1119章 晉祠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十章 亂兵第一章 縣令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1007章 只要堅守,就有希望第1385章 打窩第二章 消化(下)第四十一章 拜訪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1152章 圍獵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1372章 近鄉第1200章 祖制第944章 祖、王第十七章 變化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1353章 直插到底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六十章 勝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982章 王府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837章 代公但內裡坐第六十章 勝敗第1326章 將若之何?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850章 失敗者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1088章 預演第1346章 狼狽第二百章 蛻變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1324章 瓜熟蒂落第961章 新官上任(下)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二十章 一門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八章 同化之法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862章 衝擊波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942章 談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正奇草原、中原兵制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1301章 控制第825章 着手準備第1041章 定調與期望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七十六章 怎麼辦第二十六章 讖緯劉裕滅南燕之戰第969章 王政(上)第1368章 釋兵權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1172章 突發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1398章 清明(上)第979章 就職演說(爲盟主清風伴雲月朗星稀加更)第1079章 丟下第1248章 自家事與別人家事第1434章 新家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829章 人心與戰術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二十三章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980章 冊封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935章 入城(下)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847章 破壞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1349章 處置第1256章 行田(上)
第990章 面見(上)第六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六十九章 敗勢難止第1069章 賭得起!第1372章 近鄉第1119章 晉祠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十章 亂兵第一章 縣令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1007章 只要堅守,就有希望第1385章 打窩第二章 消化(下)第四十一章 拜訪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1152章 圍獵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1372章 近鄉第1200章 祖制第944章 祖、王第十七章 變化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1353章 直插到底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六十章 勝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982章 王府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837章 代公但內裡坐第六十章 勝敗第1326章 將若之何?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850章 失敗者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1088章 預演第1346章 狼狽第二百章 蛻變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1324章 瓜熟蒂落第961章 新官上任(下)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二十章 一門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八章 同化之法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862章 衝擊波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942章 談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正奇草原、中原兵制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1301章 控制第825章 着手準備第1041章 定調與期望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七十六章 怎麼辦第二十六章 讖緯劉裕滅南燕之戰第969章 王政(上)第1368章 釋兵權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1172章 突發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1398章 清明(上)第979章 就職演說(爲盟主清風伴雲月朗星稀加更)第1079章 丟下第1248章 自家事與別人家事第1434章 新家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829章 人心與戰術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二十三章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980章 冊封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935章 入城(下)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847章 破壞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1349章 處置第1256章 行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