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飄絮(一上)

收到元寶藏的信之時,竇建德正在行軍途中。他大驚失色。皺着眉頭向程名振追問:“信什麼時候送來的,怎麼會送到你的手裡?”

“末將麾下一名姓鮑的兄弟被元寶藏所擒,元寶藏讓他帶信給末將,他不得不從。給主公的信就夾在同一個信囊裡,末將不敢隱瞞,趕緊給主公送了過來!”程名振心裡好生沮喪,拱拱手,低聲迴應。

“哦,原來如此。這個老奸巨猾的傢伙。”竇建德聞言,先是楞了楞,然後恍然大悟。元寶藏把信加在給程名振的信中,以程名振於竇家軍內初來乍到的身份,定然不敢將信吞沒。如此,自己便不能推拖沒接到元寶藏的信,繼續攻打已經變成瓦崗軍屬地的武陽郡。可被對方一封信就嚇得中途撤軍,自己這個大當家也做的太令弟兄們失望了。以後若是跟瓦崗軍爭奪天下,大夥誰還能提得起信心和勇氣。

想到這層,竇建德放鬆了語氣,笑着問道:“那位鮑兄弟在哪,他……,呵呵,程將軍爲人仔細,想必已經問過他的話了!”

“屬下已經問過了,主公如果需要,現在就可以把他叫過來!”程名振輕輕點頭,迴應得沒精打采。他倒不是因爲竇建德說話時小心翼翼而沮喪,畢竟雙方剛剛走到一起,還需要時間來適應彼此的習慣。他之所以覺得晦氣是因爲此事又牽扯上了瓦崗軍。以自身的經驗來看,凡事與瓦崗軍、李密扯上瓜葛的,就沒一件令人順心的。王德仁剛剛背後捅過自己一刀,轉過頭來,卻又變成了江湖同道,擋着自己不得向武陽郡上下尋仇。

“不必!”竇建德輕輕擺手,“你做事一向令人放心。如今,武陽郡還剩多少殘兵?士氣如何?”

“六百出頭,士氣低落!”程名振不假思索,快速報出竇建德需要的數據。“我軍若揮師攻城,一鼓便可破之!”

六百殘兵,即便是六千人,以竇家軍現在的實力,也有足夠的把握攻破武陽。但瓦崗軍的存在令此戰變得驟然複雜起來。聽從宋正本的勸告,眼下竇建德打的是天下豪傑攜手推翻暴隋旗號。正是憑着這面大旗,他才能順利地將河北各地的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山寨、綹子逐一收攏於麾下。如果這個時候就跟瓦崗軍反目,難免不落人出爾反爾的口實。即便武陽郡的實力再弱,戰事進展再順利,底下也會有人議論紛紛。

可放着武陽郡不打,對竇家軍的發展又極爲不利。此郡的位置不偏不倚,恰恰卡在河北道中間偏上位置,如一個水閘般,把東側的平原、渤海兩郡與西側的清河、武安等地截斷開來。日後如果竇家軍與瓦崗寨有了齷齪,瓦崗軍只要向北方稍一伸展,就能把竇家軍的勢力切成完全獨立的兩段,首尾難顧。

除此之外,洺州營諸位弟兄的感受竇建德也不得不考慮。武陽郡三番五次地主動向洺州營尋釁,洺州營早就準備下重手討還血債。如果他出言阻攔,身爲主將程名振可能不會抗命,但底下那些都尉、校尉、寨主、堂主們會是什麼反應就不好說了。稍微處理不妥,很容易亂了軍心。導致剛剛歸附於旗下的洺州衆分崩離析。

想了一路,竇建德也沒下定決心到底該怎樣做。堪堪天色將晚,他命令大夥提前結束行軍。在運河東岸紮下大營,一邊讓士卒們有充足時間休整,一邊召集心腹將領商量怎麼應對新的形式變化。

同樣的問題落到宋正本眼睛裡,就完全沒有了難度。“武陽郡我軍必須拿在手裡,否則日後肯定要受其擎肘。此乃問題的關鍵所在。至於元務本的信,誰能證明已經交到了主公手上?”

“這……”頭一次見到文人耍無賴,竇建德有些不適應,“這豈不是要陷程兄弟於不義?明眼人都知道,他根本不可能欺騙於我!”

“只要主公心裡明白,末將不在乎外人說三道四!”程名振趕緊表白,對宋正本的機智深表佩服。一句沒收到信,責任就可以推得乾乾淨淨。反正竇家軍又不是瓦崗寨別部,李密的實力再強橫,難道還敢到竇建德的老營來追究不成?

“對,咱們給他個一推二五六!”曹旦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性格,站在程名振身邊煽風點火。“便宜不能都讓他瓦崗寨佔了,咱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憑什麼被他從中隔一檔子?”

其他人見曹旦帶頭,也紛紛鼓譟起來。都覺得沒必要給瓦崗軍什麼面子,先把眼前的實惠撈到手纔是正經。竇建德見羣情激盪,很無奈地壓了壓手,儘量婉轉地解釋道:“我是說,我是說宋先生的理由經不住推敲!元寶藏既然敢送信給我,肯定已經料定了程將軍不會私吞信件這一層。況且以我軍目前的實力,暫時還不宜與瓦崗軍結仇!”

後半句話纔是他心裡最主要的矛盾。瓦崗軍縱橫河南多年,旗下兵多將廣。最近都又收降了裴仁基、秦叔寶、羅士信等勇將,實力可謂如日中天。而竇家軍卻是剛剛形成規模,內部自身整合還不徹底,戰鬥力無法保障。貿然與瓦崗軍開戰,肯定是敗多勝少。

綠林道上向來講究誰拳頭硬誰有理。大夥聽了竇建德的言語,心裡雖然憤憤不平,表面上卻不得不暫且安靜下來。收拾掉元寶藏,隨便一支隊伍出去都綽綽有餘。可一旦徐茂公、程知節這些人領軍北上尋仇,任誰都得仔細掂量一二。

見大夥士氣稍沮,宋正本忍不住搖頭。“主公之言大謬。我軍與瓦崗寨之間也早晚必有一戰,與取不取武陽郡無關。李密志在天下,豈容我等在其身側徐圖發展?還不如早展露出些實力出來,讓其不敢輕舉妄動。”

竇建德本來就不甘心退讓,聽了宋正本的話,眼神立刻一亮。“先生請明言?”向對方深施一禮,他很恭敬地請求,根本沒在乎後者說話的語氣對自己有多不禮貌。

“很簡單,就像羣狼瓜分地盤,實力相近反而相安無事。”宋正本笑了笑,毫不客氣地指出問題的關鍵。“主公今日若做退讓,李密和他麾下將士必然會覺得主公軟弱可欺。天下綠林同道也會覺得主公實力太弱,不值得追隨。如果這次先給瓦崗軍以顏色,李密吃痛,必然會重視我等。他現在志在攻取東都洛陽,在目的達成之前,輕易不會做出對自家實力損耗過大的舉動。而待他攻下洛陽之後,即便我等沒招惹他,他也將取河北之地以爲大業之基!而那個時候,我等亦不可能束手待斃!”

一番話,說得衆人都連連點頭。竇建德仔細想了想,覺得的確是這樣一個道理。爭天下裝不得斯文,該動手時絕不能瞻前顧後。可自己先前那些承諾怎麼辦呢?他又搖了搖頭,低聲說道:“按道理,瓦崗軍這個時候插手河北,已經是不義在先。但天下豪傑卻未必都看得清楚,我等的事業剛剛起步,實在不宜,實在不宜言而無信!”

“又怎麼言而無信了!”宋正本沒想到竇建德身爲綠林豪傑,拘束比自己這個讀書人半點兒都不少。白了他一眼,大聲反駁,“主公先前說天下綠林攜手抗暴,關他元寶藏什麼事?他先是勾結桑顯和陷害程將軍,然後又不肯爲大隋盡守土之責,見事不妙立刻改換門庭。這種首鼠兩端之輩,算得上哪門子英雄豪傑?”

“對,他是大隋郡守,怎麼可能算我等的同道呢?”衆人鬨笑,七嘴八舌地附和。

“況且誰也沒見到信使回到我軍大營。程將軍都未必收到了元寶藏的信,又怎可能把信中之信轉給主公。而我軍堪堪兵臨城下,元寶藏卻突然挑起瓦崗旗號,誰能確定他不是在假冒瓦崗之名?”

“對啊!誰看到他跟李密有來往了,不全憑他自己空口白牙地說吧?”衆豪傑樂得直跺腳,滿軍帳都響起了甲冑碰撞之聲。

太開眼了,今天真是太開眼了。讀書人不講起理來,可比江湖豪傑無賴得多。按照宋正本的提法,非但程名振不必擔什麼欺主的惡名,連黃牙鮑本人,都可以算是半途迷了路,未能及時與大軍匯合。反正他耽誤了信,壞的是瓦崗軍的大事,與竇家軍這邊根本沒什麼牽扯。

“先生之言的確有理!”竇建德捋了下自己的胸口,好不容易纔把笑岔的氣兒給喘過來。元寶藏可謂機關算盡,只是遇到了宋正本這曠世奇才,其所有謀劃便全都打了水漂兒。“元寶藏信中曾經明言,瓦崗軍王德仁部已經進入了武陽。如果遇到他,我等該如何應對?”

“信使什麼時候離開的武陽?路上可曾耽擱?他離開時王德仁可曾入城?”宋正本略作沉吟,立刻出言反問。

看到竇建德將目光轉向自己,程名振立刻出言迴應:“昨天下午離開的武陽,當時還沒看到瓦崗軍的影子。鮑兄弟是個警醒人兒,信沒送到之前,再勞累也不會停下來休息!”

“單人獨騎肯定比大軍移動要快。王德仁只有一日一夜時間,未必能進得了城。主公可以派遣一支輕騎,在半路上纏住他。然後揮師直取武陽。如果他尚未入城,此戰便於瓦崗軍無關。如果他已經入城麼?”宋正本眉頭輕索,眼中閃出一道寒光。“便不要讓他白跑一趟了。當日他勾結桑顯和陷害程將軍的帳,剛好一併算清!”

老辣,果斷,做事主次分明,決不糾纏無關枝節。更難得是將爭地盤搶好處的舉動說得如此大義凜然,彷彿把道理佔了十足十。到了此刻,程名振看向宋正本的目光裡只有佩服二字,再無其他想法。其他人大抵也是如此,除了喝彩之外,說不出任何質疑的話來。

給下一步行動指明瞭方向後,接下來的事情宋正本便不想多操心了。捧了盞熱茶,在一旁細細品味。竇建德命人支開輿圖,立刻開始調兵遣將。將敵我雙方可能出現的情況都標清楚後,用手向武陽郡城所在一指,大聲命令:“鎮遠,你部吃過晚飯後立刻拔營啓程,直接殺到武陽城下。不用管城上是誰的旗號,到了後,隨即伐木做雲梯,連夜攻城。只要雙方一交上手,即便元寶藏把主公老子搬出來,咱們也不買他的帳!”

“得令來!”曹旦早就憋着要搶功,聽見竇建德一上來就點自己的將,高興得話都不利落了,聲音拖得老長。

竇建德白了他一眼,繼續叮囑:“但是也別拿弟兄們的性命不當回事兒。能打元寶藏個措手不及,就打他個措手不及。如果實在打不下來,就緩上一夜,等明天早晨大軍到齊了後再四面環攻。”

“諾!”曹旦笑嘻嘻地拱了拱手,領命而出。

不待他去遠,竇建德已經將目光轉向王伏寶,“你帶着所部騎兵迅速南下,從武陽城西側繞着過去,儘量別驚動城裡的人。如果能把王德仁攔在半路上,就纏住他不放。如果已經攔他不住,就給我封死了他的退路!”

“諾!”王伏寶肅立拱手,然後上前接過令箭。

第三道軍令發給了楊公卿,除了王伏寶所部之外,此人麾下戰馬最多,行軍速度最快。“有勞楊寨主也走一趟,從東側野地裡繞過武陽,插到博望山下去。如果王德仁肯聽勸,不跟咱們動手,你就按兵不動。如果王德仁不識擡舉,仗着有瓦崗山撐腰非跟咱們較個高低,你就直接把他在博望山的老巢給我端下來!”

“您就等我的好消息吧!”楊公卿笑了笑,上前接過這個不錯的肥差。他巴不得王德仁不聽勸,因爲後者急匆匆趕往武陽給元寶藏助拳,老窩裡的輜重細軟肯定來不及全帶走。到時候只要雙方在前方一交手,他立刻給王德仁的老窩來個大清洗,保管什麼都不會給對方剩下。

竇建德的眼皮以別人難以察覺的細微程度跳了一下,旋即恢復了平靜。抽出剩餘的令箭,他將會向將領和前來投奔的各路豪傑分頭派了了出去。直到剩下最後一支,纔拿起來,笑呵呵地交給程名振:“入城後維護治安和安撫百姓的事情,還是要煩勞程將軍。我知道,城中的士紳百姓個個都欠了你一大筆錢。入城後,開了府庫,可以優先補充洺州營!”

“本來就是嚇唬人的話,主公不必掛懷!”程名振笑了笑,鄭重接過令箭,“只要不誤了主公的事情就好。至於錢財細軟,還是統一由主公分派爲妙!”

竇建德就是欣賞他這種斯文有禮的態度,點點頭,笑着道:“元寶藏以前欠你的債,我估計把武陽郡刮地三尺也還不起了。不過也不能太虧了你,這麼着吧,官庫裡的糧草充公,市署衙門裡的錢財歸洺州營獨享。洺州營這幾個月一直在打仗,損失頗重,的確也應該大力擴充一下!”

“如果只是替主公維持地方的話,三五千人已經足夠了!”程名振略一猶豫,低聲回稟。此刻軍帳中已經沒幾個人,並且都是竇建德的心腹,所以他的聲音雖然不高,話卻說得很開,“主公要成大事,早晚得統一號令。所以即便擴編,也從中軍開始,末將不能,也不應該搶先。”

竇建德的目光又是一亮,裡邊充滿了讚賞之意思。比起曹旦的大大咧咧,楊公卿的驕橫跋扈,程名振可謂最對他的心。“你說多少人夠就招多少人。我替你下一道令,讓你有個名頭,不招別人非議就是!至於整軍,宋先生也提醒我過我,但最近太忙,我還沒顧得上細想。如果你有什麼好主意,現在就不妨說出來!”

程名振本想請竇建德參照大隋府兵舊制,將麾下所有兵馬整編爲一體,以便形成更強的戰鬥力。但又不願因此得罪同僚,猶豫了片刻,笑着迴應,“此等大事,末將萬萬不敢胡亂出主意。還是找機會將大夥聚集到一起,共同商議爲好。無論漢制、隋制、還是高氏鮮卑的軍制,都有可取之處。主公跟宋先生不妨拿來參詳,去蕪存菁。”

“你這小子!”竇建德笑着搖頭,“得了,我不難爲你。還是讓宋先生先拿個方案出來,待打下武陽後,大夥共同商議吧。今晚你不必趕着行軍,明天一早,咱們一道入城!”

“還是讓程將軍先走一步,免得曹將軍殺得一時興起!”聽竇建德要把程名振留做後隊,宋正本趕緊出言阻攔。

竇建德一愣,隨後想起曹旦的魯莽性子,苦笑着點頭,“先生說得極是。程將軍還是緊跟着曹旦那廝爲好,那廝,唉!那廝從來就沒讓我省過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3章 浮華(三)第1章 問鼎(四)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朝露(五)第2章 鶯柯(六)第2章 黃雀(三)第4章 騰淵(六)第2章 鶯柯(六)第3章 東門(七)第6章 功賊(六)第2章 故人(二)第4章 賭局(七)第1章 冬至(二)第2章 鶯柯(一)第3章 飄絮(八)第3章 朝露(十一)第2章 西顧第1章 賭局(二)第1章 賭局(六)第3章 故人(三)第3章 朝露(十一)第3章 飄絮(四)引子第2章 黃雀(五)第3章 東門(七)第4章 騰淵(六)第3章 飄絮(六)第4章 恩仇(二)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恩仇(五)第2章 鶯柯(七)第2章 黃雀(四)第4章 騰淵(五)第4章 紅塵(四)第5章 功賊(五)第3章 折柳(六)第1章 城南(四)第1章 城南(五)第1章 秋分(一)第1章 問鼎(九)第2章 黃雀(一)第1章 秋分(二)第4章 浮沉(三)第5章 采薇(六)第3章 東門(九)第4章 騰淵(四)第1章 問鼎(八)第1章 問鼎(七)第4章 浮沉(四)第4章 紅塵(一)第1章 冬至(五)第3章 浮華(六)第2章 黃雀(二)第1章 城南(七)第4章 騰淵(七)第2章 鶯柯(四)第1章 城南(九)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賭局(四)第1章 秋分(四)第4章 浮沉(四)第1章 秋分(四)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西顧第1章 冬至(二)第4章 浮沉(四)第4章 紅塵(五)第3章 飄絮(六)第1章 問鼎(五)第3章 飄絮(四)第1章 城南(五)第4章 騰淵(四)第1章 故人(一)第3章 飄絮(六)第1章 問鼎(五)第4章 賭局(七)第3章 浮華(五)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折柳(四)第2章 黃雀(七)第1章 城南(八)第4章 浮沉(四)第4章 恩仇(二)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飄絮(八)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朝露(九)第4章 采薇(三)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朝露(十)第1章 賭局(三)第2章 西顧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崢嶸(一)第1章 秋分(七)第4章 騰淵(三)第2章 西顧
第3章 浮華(三)第1章 問鼎(四)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朝露(五)第2章 鶯柯(六)第2章 黃雀(三)第4章 騰淵(六)第2章 鶯柯(六)第3章 東門(七)第6章 功賊(六)第2章 故人(二)第4章 賭局(七)第1章 冬至(二)第2章 鶯柯(一)第3章 飄絮(八)第3章 朝露(十一)第2章 西顧第1章 賭局(二)第1章 賭局(六)第3章 故人(三)第3章 朝露(十一)第3章 飄絮(四)引子第2章 黃雀(五)第3章 東門(七)第4章 騰淵(六)第3章 飄絮(六)第4章 恩仇(二)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恩仇(五)第2章 鶯柯(七)第2章 黃雀(四)第4章 騰淵(五)第4章 紅塵(四)第5章 功賊(五)第3章 折柳(六)第1章 城南(四)第1章 城南(五)第1章 秋分(一)第1章 問鼎(九)第2章 黃雀(一)第1章 秋分(二)第4章 浮沉(三)第5章 采薇(六)第3章 東門(九)第4章 騰淵(四)第1章 問鼎(八)第1章 問鼎(七)第4章 浮沉(四)第4章 紅塵(一)第1章 冬至(五)第3章 浮華(六)第2章 黃雀(二)第1章 城南(七)第4章 騰淵(七)第2章 鶯柯(四)第1章 城南(九)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賭局(四)第1章 秋分(四)第4章 浮沉(四)第1章 秋分(四)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西顧第1章 冬至(二)第4章 浮沉(四)第4章 紅塵(五)第3章 飄絮(六)第1章 問鼎(五)第3章 飄絮(四)第1章 城南(五)第4章 騰淵(四)第1章 故人(一)第3章 飄絮(六)第1章 問鼎(五)第4章 賭局(七)第3章 浮華(五)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折柳(四)第2章 黃雀(七)第1章 城南(八)第4章 浮沉(四)第4章 恩仇(二)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飄絮(八)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朝露(九)第4章 采薇(三)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朝露(十)第1章 賭局(三)第2章 西顧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崢嶸(一)第1章 秋分(七)第4章 騰淵(三)第2章 西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