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黃雀(四)

這番話之中很多都是書上有過記載的陳詞濫調,但從宋正本嘴裡說出來,卻變得如此生動真實。聯想到過去高士達、張金稱等人迅速敗亡的事實,竇建德心裡翻起一陣陣驚濤駭浪。而程名振則想起了自己這些年在戰鬥中的得失,心裡一時也是風起雲涌。

戰鬥轉入長時間的僵持,打的就是根基。也就是各自的家底和人心。如果早聽聞宋正本這番教誨,他根本就不會與桑顯和硬撼。放棄清河、平恩兩縣,收縮兵力據險而守。只要堅持得時間稍長一點兒,桑顯和的補給定然出現困難。

如此,洺州的軍的實力將得到極大的保全,再也不會受到瓦崗軍王德仁部的要挾。

一時間,竇建德和程名振兩個都停止了說話,各自對着茶水,愣愣地出神。宋正本見狀,也將下面的話頭停住,端起茶盞來慢慢品味。

茶是地道的好茶,只是燒茶的人屬於門外漢,放了過多的香料,卻讓茶葉的本味迷失在佐料當中。眼前這兩個人何嘗不是如此,都堪稱良材美玉,卻又都在不斷變幻的世事中迷失了自身。如果可以令他們煥發出應有的光澤的話,宋正本不惜作一塊磨玉的青石。

過來好長之間,竇建德才像做夢般回過神來。長長地噓了口氣,以稍有的莊重口吻說道:“多謝先生指教,竇某感激不盡。如蒙先生不棄,軍中長史一職,將專爲先生而設!”

“已經說了這麼多了,宋某還在乎多說一些麼?主公,連日來怠慢之處,宋某這廂一併賠罪了!”宋正本戰起身,恭恭敬敬地向竇建德施了一禮。

“這話從何說來,這話從何說來!”竇建德立即從胡凳上跳起,雙手扶住宋正本。“只要先生言之有物,就是再給我些臉色看,竇某也不在乎。請坐,請坐,先生還有什麼高見,今日請一併教誨竇某知曉!”

“那可能就要浪費些功夫了!”宋正本面露出微笑。“我有一策,可替主公經營半個河北,不知道主公有興趣聽否?”

“有,有,肯定有!今天咱們三個不幹別的事情了,就聽你的謀劃!”竇建德連聲答應,表情是那樣的迫不及待。“先生上座,我命人準備些酒菜。咱們晚飯就在這吃,邊吃邊聊!”

“還是上頓的剩飯麼?”宋正本笑着打趣。

“你們兩個吃新的,我拿上頓的對付一口……”竇建德沒聽出宋正本話裡的玩笑意味,信口迴應。說到一半,才感覺自己有些過於隨便了。自我解嘲地笑了笑,大聲補充,“咱們三個今天誰都不吃剩飯了。拿剩飯去餵馬吧,奶奶的,今天的事情可喜可賀,老子也藉機奢侈他一回。”

程名振不知道這幾句的背景,瞪着眼睛發愣。竇建德回過頭來,訕笑着又向他解釋。“這不是因爲豆子崗地方窮,我得帶頭節儉麼?要不然,我天天大魚大肉,卻讓弟兄們吃糠咽菜,那豈不是會被大夥背後戳脊梁骨?”

“主公懂得與士卒同甘共苦,正是我輩之福!”宋正本由衷地稱讚了竇建德一句。自從深陷“匪巢”以來,他曾於多個角度觀察竇建德。非常驚愕的是,即便做了事實上的河北綠林總瓢把子,竇建德身上依舊保持着質樸本色。對於被他攜裹入夥的讀書人,如凌敬和孔德紹等,竇建德給的待遇優厚有加。但他自己和妻子兒女,卻厲行節儉,絕對可以用“食不重葷”四個字來形容。

程名振得知真相,對竇建德愈發感到佩服。想了想,笑着建議:“主公也別太苛待自己了。否則讓我們這些做屬下的也食不下咽。我手裡餘糧和乾肉都有些,這就命等在帳外的弟兄們回去拿,晚上就可以送到中軍入庫!”

“你還有弟兄等在外邊?”竇建德楞了楞,霍然想起自己接上程名振時,曾經看到幾個來自洺州營的陌生面孔。“壞了,壞了,咱們這裡邊聊得高興,可是讓他們在外邊久等了。來人,趕緊準備一桌酒菜,讓洺州營的弟兄們添添肚子!”

“不必,他們只是跟我來拜謝主公,順便請纓攻城而已。既然主公已經有了破敵之策,就讓他們先回去待命吧!”程名振擺擺手,笑着替弟兄們拒絕了竇建德的好意。竇家軍的日子過得實在是緊巴巴,他沒必要再給人添麻煩。否則初來乍到就被人看見開小竈,很容易引起同僚的排斥。

見程名振執意如此,竇建德也不多客氣,“那也行!我這邊其實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吃食,未必如你那邊伙食好。糧食你就不必給我送了,營裡的存糧夠我支持兩個月。乾肉、乾菜什麼的,你多少勻給我點兒。打起仗來難免有彩號,給大夥熬湯補補,恢復得也會快些!”

程名振拱手領命。轉身出帳吩咐人去執行。將王二毛等人送走後,他又趕緊轉了回來,洗耳恭聽宋正本的教導。竇建德“賜”下的酒宴果真如他事先說的一樣簡單,不過是兩葷兩素,外加一罈子濁酒而已。饒是如此,依舊讓三人吃得大快耳頤。

“如果能儘早結束北面的戰事就好了。我現在一佔據了兩個半郡,學着程兄弟的樣子屯田,日子很快就會寬裕起來。豆子崗中許多已經掄不動刀槍的老兵,當年都是種地的一把好手!原來是沒地可種,現在是有的是荒地了,卻沒時間去種,唉!”一邊吃,竇建德一邊暢想未來。

“時間很快就會有的,只要主公謀劃的仔細些。”宋正本喝了口酒,慢慢說出自己對竇家軍短時間內的發展規劃。“主公現在所據之地,東臨大海,西靠太行,這兩側短時間內都不會有什麼威脅。太行山那邊,曲突通和堯君素兩都忙着防備李淵南下,也無暇東顧。正北邊河間郡的郡守王琮年事已高,自保都困難,當然更不會找主公的麻煩。至於博陵六郡,就像屬下剛纔所言,咱們雪中送炭過去,日後彼此之間非常容易相處。屬下以爲,於今之計,竇家軍並不急於把地盤擴得太大,而是首先應該把河北南部這幾個郡真正聯結在一起。重新溝通馳道,整肅地方。讓商旅能夜宿於野,百姓能聞犬聲不驚……”

他的想法很系統。首先,竇建德需要做幾件有影響力的事情,證明自己真的與其他打家劫舍的綠林豪傑有所不同。這其中最好的機會就是發生於幽州與博陵六郡之間的戰爭。幽州大總管羅藝同室操戈,趁亂伐喪,是非常讓人不齒之舉。而竇建德只要給予李仲堅遺孀以少量物資上的支持,就可以博得義士的美譽。

其次,宋正本建議竇建德暫時放緩地盤的擴張,以避免跟其他強大的地方勢力發生接觸。北邊的河間郡夾在羅藝和李家兩大勢力之間,雖然其主人王琮無力自保,竇家軍卻沒有必要代替王琮去做那個餃子餡。留着河間做爲緩衝地帶,可以大幅減少與羅藝發生戰爭的機會。而在攻下清河郡後,竇家軍應該立刻轉頭南下,將臨近清河的武陽郡、臨近平恩縣的魏郡,還有大隋屯糧重地汲郡控制在手。這樣,竇家軍便擁有了一塊東臨大海,背靠太行的完整地盤,防禦起來相對容易得多,戰略縱深也比原來大得多,不會輕易再出現偶爾失敗,立刻一蹶不振的境地。

當擁有了一塊相對完整的根據地後,接下來,如何經營發展便成爲重中之重。除了已經被程名振和李仲堅二人驗證有效的屯田策略外,宋正本又補充了整修運河、連接水道和重新打通大隋建國初期通往各地馳道的建議。這樣,既能保證竇建德發出的政令能夠儘快落實到治下各地,同時,又能保證軍隊和物資的快速移動。在溝通道路的同時,宋正本建議竇建德對盤踞在各地,至今未響應竇家軍號令的山寨,村堡,莊子痛下殺手。剷平那些盤踞在鄉間的各類勢力,保證地方的治安和商旅的安全……

此外,既然要重建秩序,就應該摒棄原來的那些綠林稱呼。該設官位的設官位,該設武將勳的設武勳,由上到下,形成一套完整的治政體系。

“大隋之敗,其實並非完全由於徵遼所致,而是多年積弊,在徵遼未果後一併爆發。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豪門權重,把持朝政,劫持察舉。使得朝中官吏盡出於豪門大姓,朝廷所定之策皆有利於鐘鼎之家,而無視於小民。換句話說,從朝廷到地方,都在劫貧濟富,爲政者卻絲毫不知收斂。長此以往,使得貧者無法安生,而富貴者愈發驕奢。就像沙基金塔,表面上光鮮無比,上層卻慢慢把自己的根基壓塌了。”說起大隋的敗亡,宋正本的話語裡邊依舊充滿了惋惜的味道。

“是這麼個理兒。當年我還算個小吏呢,都被逼得沒法活下去了。普通百姓更是除了造反之外只剩下死路一條!”竇建德點點頭,低聲贊同。

“古往今來,所有造反者都是不得已而爲之。但造反之後該怎麼辦,卻至關重要。古之舉義者,行事多有不成。比如陳勝吳廣,推翻暴秦,功當居首。最後卻都落得身死名喪的下場,何也?宋某以爲,非陳勝、吳廣行事違背了天命,而是其造反之初,缺乏一個長遠打算!”宋正本笑了笑,慢慢將話頭向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上引。

“主公所行,乃湯、武鼎革之事,所謀必須長遠。使得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食,此乃第一要務。第二,便是改變人才選拔制度,使得無論寒門庶族,還是親信貴胄,皆有人位列朝堂。無論富貴貧賤,其言皆可入上位者之耳。第三,革除大隋積弊,輕賦稅,少徭役,體恤民力。第四……”

“有些事可以現在就着手做起來,有些事情可以先做一部分,待將來時機成熟再慢慢完善。但整體的目標和施政原則不能變,徐徐圖之,以恆持之。古人雖然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可如果朝令夕改的話,就如同烹魚之時不停翻鍋,沒等魚做熟了,骨頭架子已經被折騰散了。屬下這些天通過親眼觀察,有一些初步的想法,若有缺失之處,還請主公和程將軍指教。”

對於一些策略的具體實施步驟,宋正本也有相對成熟的方案。一部分是借鑑於大隋開國之初沒有堅持到底的善政,另外一部分是他多年治理地方經驗的自我總結。竇建德現在最急需的就是經濟之道,不禁聽得如醉如癡。程名振的治政經驗比竇建德略多些,卻從沒成體系的總結過,因此在旁邊也受益匪淺。賓主三人一一言,我一語,不懂就問,有問必答,談談說說,酒喝了一罈又一罈,一直喝到後半夜方纔盡興而散。

程名振酒量本來還算可以,但一天之中接觸的新東西太多,想得太多,頭不僅也有些暈了。“如果竇天王真的能將宋先生所言之策都逐步落實下去,未嘗不能成就王霸之業。嘿嘿,湯武鼎革,湯武鼎革。屆時程某也少不了雲臺拜將,嘿嘿……”

步履蹣跚出了中軍,接過親兵遞過來的繮繩正欲上馬,心頭警兆忽起,猛然回頭,月光下恰恰掃見了幾道晃動的黑影。

“誰在那?”程本能地握住腰間橫刀,低聲斷喝。竇建德的隊伍擴張過快,其中難免魚龍混雜。若是某個人對竇建德圖謀不軌的話,今天剛剛看到的希望可是又要化爲泡影了。

“我,當然是我了!程將軍麼?你今天跟老竇喝得真夠痛快的!”來人躲避不及,只好笑呵呵地走了出來。“我剛纔想過來看看老竇,見你們喝得正高興,就沒進去。呵呵,老竇今天肯定得趴下,他可是有段時間沒這麼喝酒了!”

藉助頭頂上的皓月,程名振認出了此人乃竇建德的左右臂膀之一,天公將軍曹旦。趕緊收起戒備,陪了個笑臉說道:“其實也沒怎麼多喝。主要是竇天王問起一些今後的方略,宋先生說得非常精闢,所以散得就有些晚了。怎麼樣,曹將軍現在還沒睡?”

“姓宋的?那酸丁除了損人外,嘴裡還能放出什麼好屁?!”曹旦皺了皺眉頭,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宋正本的厭惡。“讀書人沒幾個有好心眼的。嘴裡說的是一套,做起來肯定又是另外一套。他想偷驢,就忽悠着你上前拔橛子。萬一出了事情,就將責任一推二五六。老竇也是,總想着拿這幫傢伙充門面,說什麼更容易安頓地方。卻不仔細琢磨琢磨,那些傢伙怎可能跟咱一條心!”

程名振無法苟同對方的意見,只好微笑不語。“我可不是說你。程兄弟你雖然也讀過書,但屬於沒把良心讀黑的那個!”曹旦是個自來熟,笑呵呵地靠了上來。“怎麼着,程將軍喝盡興了麼?如果沒盡興,可以到我帳裡再整點兒。我那倒有幾罈子好酒,一直沒捨得開封。你若肯來,我打開了招待你!”

“多謝!”程名振笑着拱手,“還是改日吧。明天還要攻城呢,你我若是喝個爛醉,恐怕會讓竇天王難做!”

“那倒也是!”曹旦晃晃腦袋,表示理解。“我留着,你隨時都可以到我帳裡痛飲。你程兄弟的本事,我老曹是佩服的,值得一交。”

“久聞將軍大名,今日能得追隨左右,實在是程某之幸!”程名振點點頭,嘴上的話愈發文質彬彬。

斯文與禮貌對他來說,相當於另外一層鎧甲。只可惜曹旦根本感覺不到這層“鎧甲”中所包藏的拒絕意味。笑了笑,繼續出言拉攏:“我跟伏寶也是近親。你既然已經跟他拜了把子,今後就是我曹旦的好兄弟。將來如果哪個不開眼的傢伙惹了你,儘管前來找我,管教他吃不了兜着走。對了,姓宋的剛纔跟老竇說明天誰打主攻了麼?本來我跟老竇已經商量好的事情,這酸丁非要從中插一腳!”

“宋先生說的全是今後的規劃,沒有涉及明天的戰事!”程名振心裡越發不痛快,連帶剛纔跟竇建德交談時帶來的興奮感都慢慢變冷。“他說他是文官,不會輕易言及武事。我的明天的任務倒是定了下來。因爲我初來乍到,竇天王意思是讓我先帶人給大夥先打打下手,運個糧草,擡個傷員什麼的……”

幾句話,他替自己和宋正本撇得清清楚楚。曹旦聞此,心裡稍微安穩了些,很不見外地說道:“嗯。你剛來,對咱們竇家軍的情況肯定是兩眼一抹黑。先在旁邊觀戰也好。雖然你程兄弟在河北也是個響噹噹的角色,但畢竟沒攻過城,不知道其中關竅。嗯嗯,明天如果能抓到楊善會,我肯定把最後一刀留給你,讓你替張大當家完成了心願!如何?”

說罷,得意洋洋地看着程名振,靜待對方答謝自己的人情。

“我跟楊善會其實並沒有什麼私仇。他是官,我是綠林,相互之間廝殺都是不得已而爲之。”程名振後退半步,儘量跟曹旦保持一點兒距離。“竇天王剛纔開導過我,說成大事者不能老把個人恩怨放在心上。楊善會在清河郡很得民心……”

“奶奶的,他的民心還不是靠咱們弟兄的腦袋瓜子堆出來的。”曹旦不管不顧地大罵。“他是好官!盡職盡責地殺光了境內的綠林豪傑。咱們就活該倒黴了,打輸了要被他殺。打贏了還是拿他當爺爺供起來!奶奶的,不行,我得跟老竇說說去!”

程名振嚇了一跳,趕緊伸手扯住曹旦的衣袖。“這麼晚了,還是別打攪竇天王休息了吧?再說,咱們私底下議論的事情,怎好拿去驚動他老人家?”

曹旦涅斜這眼回頭,滿臉都是不在乎,“這些話,總得有人說吧?你們讀書人還講究個直言敢諫呢?你放心好了,我不會說是跟你打聽出來的。”

程名振大窘,紅着臉把手縮了回來。“我不是那個意思!”他急得聲音依舊有些變了調,卻不知道該怎樣跟曹旦解釋明白。人家是竇建德的大舅哥,可能什麼話都可以直來直去。而自己畢竟是個新來的外人,牽扯得越深麻煩越大。

正惶急間,曹旦突然又笑了起來,“算了,你說不去就不去吧!老竇那人,年齡越大心腸越軟,過幾天,說不定就給弟兄們每人發一本佛經了。走吧,咱們兩個找地方喝幾盞去,別在這大月亮地上乾站着!”

這已經是他今夜的第二度提議,令程名振非常難以拒絕。有心不答應,卻怕惱了曹旦這廝,日後被他尋小鞋穿。如果答應了,又實在難以預料跟對方混熟後,還會生出什麼是非來。

就在此時,遠處又慢慢走過來兩個高大的黑影。一左一右護住程名振,悶聲悶氣地稟告,“程將軍,夫人派我們來接你。問你今晚還回不回營安歇!”

“曹將軍,您看,我這……”程名振趕緊抓住這把救命稻草,愁眉苦臉地向曹旦請示。

“誰家婆娘這麼大膽,竟然管起男人的事來!”曹旦眼睛一豎,大聲替程名振抱打不平。猛然想到一件事,又忍不住搖頭苦笑,“誰要你娶了杜疤瘌了女兒,自作自受了吧!呵呵,小兩口的家務事,老曹可管不得。你自己解決吧,咱們改天再聊!”

“那我就不多打擾您了!”程名振如蒙大赦,趕緊順坡下驢。跟着雄闊海和伍天錫二人走出老遠,才慢下腳步,低聲問道:“你們兩個怎麼來了?營中有事情發生麼?”

“沒有,只是大夥不放心你。所以派我們兩個過來看看!”伍天錫拍拍腰間橫刀,非常自信地迴應。剛纔如果真的有個三長兩短,他和雄闊海二人憑着勇力也能殺進去,舍了命也要救程名振出來。

“竇天王不會擺鴻門宴!”程名振長長地鬆了口氣,背上浮起了一層層涼意。“總體上說,他還過得去!唉!”

接下來的話,他不知道該怎麼說。竇家軍裡,總是有無數驚喜在等着他,同時也有無數的失望!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章 騰淵(一)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恩仇(七)第4章 騰淵(一)第2章 紫騮(二)第4章 采薇(三)第1章 故人(二)第4章 騰淵(二)第2章 鶯柯(八)第3章 東門(一)第3章 朝露(十一)第2章 黃雀(三)第3章 賭局(三)第1章 冬至(三)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飄絮(七)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朝露(四)第3章 折柳(六)第3章 朝露(四)第2章 崢嶸(二)第3章 朝露(六)第4章 恩仇(六)第2章 紫騮(四)第4章 騰淵(八)第1章 冬至(二)第1章 冬至(六中)第2章 逐鹿(三)第3章 朝露(四)第3章 朝露(八)第1章 冬至(七)第3章 東門(二)第1章 冬至(五)第3章 東門(九)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紫騮(七)第4章 騰淵(六)第4章 恩仇(八)第3章 朝露(七)第3章 折柳(一)第3章 賭局(四)第4章 賭局(七)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折柳(四)第5章 功賊(五)第3章 朝露(八)第2章 鶯柯(三)第3章 浮華(三)第1章 冬至(一)第4章 恩仇(四)第4章 紅塵(一)第1章 問鼎(三)第4章 紅塵(五)第1章 秋分(五)第1章 城南(三)第3章 東門(十)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折柳(六)第1章 問鼎(九)第4章 騰淵(七)第1章 秋分(七)第1章 秋分(一)第3章 折柳(六)第3章 朝露(五)第3章 朝露(三)第2章 崢嶸(四)第2章 紫騮(二)第1章 秋分(四)第1章 賭局(五)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飄絮(八)第2章 鶯柯(四)第2章 黃雀(五)第4章 騰淵(三)第2章 崢嶸(二)第1章 冬至(六上)第2章 黃雀(三)第2章 逐鹿(四)第3章 朝露(十)第3章 朝露(四)第1章 秋分(三)第4章 恩仇(二)第1章 秋分(六)第4章 騰淵(八)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崢嶸(三)第2章 西顧第3章 浮華(一)第3章 浮華(三)第4章 采薇(四)第1章 賭局(三)第3章 折柳(四)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故人(二)第4章 騰淵(一)第2章 朝露(二)第4章 故人(四)第3章 折柳(五)第2章 黃雀(七)
第4章 騰淵(一)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恩仇(七)第4章 騰淵(一)第2章 紫騮(二)第4章 采薇(三)第1章 故人(二)第4章 騰淵(二)第2章 鶯柯(八)第3章 東門(一)第3章 朝露(十一)第2章 黃雀(三)第3章 賭局(三)第1章 冬至(三)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飄絮(七)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朝露(四)第3章 折柳(六)第3章 朝露(四)第2章 崢嶸(二)第3章 朝露(六)第4章 恩仇(六)第2章 紫騮(四)第4章 騰淵(八)第1章 冬至(二)第1章 冬至(六中)第2章 逐鹿(三)第3章 朝露(四)第3章 朝露(八)第1章 冬至(七)第3章 東門(二)第1章 冬至(五)第3章 東門(九)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紫騮(七)第4章 騰淵(六)第4章 恩仇(八)第3章 朝露(七)第3章 折柳(一)第3章 賭局(四)第4章 賭局(七)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折柳(四)第5章 功賊(五)第3章 朝露(八)第2章 鶯柯(三)第3章 浮華(三)第1章 冬至(一)第4章 恩仇(四)第4章 紅塵(一)第1章 問鼎(三)第4章 紅塵(五)第1章 秋分(五)第1章 城南(三)第3章 東門(十)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折柳(六)第1章 問鼎(九)第4章 騰淵(七)第1章 秋分(七)第1章 秋分(一)第3章 折柳(六)第3章 朝露(五)第3章 朝露(三)第2章 崢嶸(四)第2章 紫騮(二)第1章 秋分(四)第1章 賭局(五)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飄絮(八)第2章 鶯柯(四)第2章 黃雀(五)第4章 騰淵(三)第2章 崢嶸(二)第1章 冬至(六上)第2章 黃雀(三)第2章 逐鹿(四)第3章 朝露(十)第3章 朝露(四)第1章 秋分(三)第4章 恩仇(二)第1章 秋分(六)第4章 騰淵(八)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崢嶸(三)第2章 西顧第3章 浮華(一)第3章 浮華(三)第4章 采薇(四)第1章 賭局(三)第3章 折柳(四)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故人(二)第4章 騰淵(一)第2章 朝露(二)第4章 故人(四)第3章 折柳(五)第2章 黃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