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故人(四)

對於親家公的選擇,程母也覺得很突兀。但老人這輩子遭遇的突兀事情實在太多了,因此話說得很有分寸,“其實呢,這樣也好。至少能跟你五叔倆做個伴。否則,你們又要擔心郝五叔,又要擔心親家公,兩頭忙,兩頭也許都顧不周全。況且親家公是個實在人,整天在官場上迎來送往,估計心裡邊更累。到了山裡頭,天天看着青山綠水,沒那麼多操心事兒,對自家身子骨反倒有好處。我也就是年齡太大了,不想再給你們兩個多添麻煩了。否則我也想找個僻靜地尼姑庵去吃幾天長齋,給你們這些小輩祈祈福,也順便請菩薩照顧照顧我們那輩兒的老姐妹!”

“娘要是想做道場,我請大師到家中來做便是。東門外那個寶相寺的主持,據說佛法領悟得很透!”程名振怕孃親提起小杏花已經亡故的父母,笑着開口打斷。

“收人錢財的和尚,佛法悟得再透還能透到哪去?!”程朱氏笑着搖了搖頭,“我也就那麼一說罷了。哪能想起一出是一出?倒是五叔和親家公那邊,你不妨託人照看一二。眼下雖然世道日漸太平,可畢竟他們兩個已經老了,胳膊腿都不比當年!”

“我正打算託王君廓將軍幫忙!他是河內大總管,隨便在山外建個臨時兵營,就能讓賊寇躲得遠遠的!”程名振點點頭,笑着答應。“只是鵑子怕太麻煩人家,不願欠那個人情!”

“那要看什麼人情。這種人情,欠些也值得。”程朱氏瞪了兒子一眼,低聲教誨,“官場上的道理你比我懂得多。但人和人之間卻不全是利益糾葛。平素有來有往互相幫個小忙,一點點處下來,時間久了,反而比利益相關的人交情厚!”

“婆婆說得對,是我想多了!”杜鵑聞聽,笑着點頭承認。

“你也是爲了小九好!”程朱氏非常幸福地笑了笑,繼續說道:“一家人互相扶持,互相提醒着,日子才能越過越順當。我跟小九他阿爺福薄,只生下了這麼一個兒子。但你和小九都是有福之人,將來子孫滿堂,一定要教導他們互相謙讓扶持。切不可爲了雞零狗碎的東西互相算計,讓外人看了笑話!”

“嗯!”杜鵑和程名振互相看了看,笑呵呵地答應。夫妻兩個都知道孃親是借題發揮,想給小杏花做人情。但有些原則上的東西,卻不能因爲孃親幾句話便做出改變。

程朱氏猜到兒子跟媳婦不會輕易把過去的一段恩怨揭開,也不再多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時間。老人家經歷得多,最不怕的事情便是等待。笑着吃了幾口茶,她又將話頭岔到了兒子跟兒媳的沿途見聞上。程名振和杜鵑有意討孃親歡心,把山裡的和尚如何勢利,臨近的官員如何緊張,以及沿途聽說的一些奇聞異事添油加醋地講述了一番。老人家笑呵呵聽着,不時插嘴點評幾句,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小杏花母子三人在旁邊插不上嘴,只能靜靜地抿茶。坐了片刻,兩個頑童就又覺得無聊起來,嘟嘟囔囔地跟自家孃親叫肚子餓。程朱氏聞聽,笑着提議道:“天色不早了,就在我這裡吃了吧。二毛成親那天,我在他家看上了一張西域胡人用的大方桌,隨口讚了幾句。他媳婦記性好,前幾天讓人用檀木打了一個,派人給我送了過來。我一直犯愁沒機會用,今天正好,咱們一家湊一整桌,熱熱鬧鬧。”

既然老太太已經開了口,程名振和杜鵑也不好出言反對。笑着答應了一聲,起身到外邊吩咐僕人準備晚飯。片刻後,蓮嫂指揮着僕人擡進一張巨大的飯桌,還有幾個帶靠背的雕花胡凳,圍着桌子的四面一一擺好。然後又拿出幾套越州細瓷碗碟,配上鬱林郡特產的象牙筷。白白淨淨,甚是稀罕。

按照中原的規矩,宴客向來是分席而坐。只有河東、河北兩道的北部,受胡風影響重的粗鄙人家纔會擺開一張大桌子,團團坐着開飯。但在程朱氏眼裡,小杏花不是外人,所以同桌圍座也不算慢待。況且一家人般熱熱鬧鬧地坐在一起吃上幾頓,也許昔日的恩怨也就淡忘了去,誰也不會再刻意銘記在心。

猜出姑母的用意,小杏花不勝感激。席間不住地給老太太倒水佈菜,比照顧自己的兩個孩子還要周到。程名振和杜鵑兩個見她如此小心翼翼,心裡邊的疏離之意便不那麼濃了。爲了照顧老太太的情緒,偶爾也主動跟小杏花交談幾句,都是淺淺而止,儘量不問對方的來意和底細。

即便如此,已經讓小杏花感覺舒服了許多。藉着給衆人倒酒的機會,低聲搭訕道:“表哥最近公務很忙吧?我聽說北邊一直打得很激烈!”

“不忙,不忙。我只負責看護糧草,是個極其輕鬆的活。其實那些事情根本不用人管,手底下用的都是秦王府的老人,隨便拉一個出來對公務都比我熟悉!”程名振笑了笑,顧左右兒言他。

“近二十萬人的吃穿呢,怎可能輕鬆得了!”小杏花笑了笑,將程名振身前的酒盞慢慢添滿,“也就是表哥,若換了別人……”

“你表哥其實就是個擺設!”杜鵑笑着站起身,接過小杏花手中的白玉酒壺,“太子殿下和秦王手中能人一劃拉一大把,根本不需要勞煩你表哥。這不,我看他閒的無聊,才拉着他出去探望我阿爺。行了,行了,我一個人來就行了。你別忙活了。你是遠客,能照顧好兩個小外甥就行了。蓮嫂,幫忙再弄些酸梅汁給兩個表少爺。天熱,別讓他們中了暑!”

“哎!”在外邊伺候的蓮嫂愉快地答應一聲,笑着上前,端走兩個孩子喝空的瓷甑。轉身之際,還不忘了向小杏花笑笑,彷彿是在示好,又彷彿是在提醒她好自爲之。

對於兒媳和侄女之間發生的暗戰,程朱氏一一都看在了眼裡。老太太無法偏袒任何一方,只好笑了笑,低聲說道,“好了,都坐下吃吧。別喝太多的酒。小九子畢竟還掛着軍職,萬一臨時被點了將,渾身酒氣實在不好交代。也別給孩子喝太多的酸梅湯,那東西雖然好喝,卻不能頂飽,多了反而傷胃!”

“嗯!”杜鵑和小杏花點點頭,齊聲答應。兩個頑童卻不知道大人的心事,聽說不給喝酸梅湯了,立刻嘟嘟囔囔地抗議起來,“姑姥我要喝!天熱,中暑!”

“別調皮,聽話!好好吃飯!”小杏花低下頭,衝着兩個孩子命令。

“我就要喝麼?”“我吃飽了!口渴!”兩個頑童根本不把孃親的威儀放在眼裡,在胡凳上伸胳膊蹬腿。

“吃完了這碗飯才能喝!”小杏花抓住其中一個的胳膊,把筷子強行塞到對方手裡。然後又將頭轉向另外一個,低聲喝道:“飽了也得吃完了這碗飯。浪費多少糧食,夜裡都變成蟲子啃你!”

這種威脅當然不具備任何效力,兩個頑童一左一右,交替着發出抗議的聲音和動作,將小杏花弄得手忙腳亂。程名振看着有趣,低下頭暗中偷笑。杜鵑卻喜歡調皮孩子,笑着替對方向程母求肯道:“少喝一點兒沒事吧。蓮嫂仔細,肯定不會往酸梅湯裡邊加太多冰!”

“跟小九小時候一個德行!”程朱氏搖頭而笑。“讓他倆吃完了飯再喝吧。每人只准再喝一碗!”

“謝謝姑姥!”“姑姥是大好人!”沒等小杏花改口,兩個頑童立刻發出了歡呼。緊跟着,抄起筷子,三下兩下將碗裡的飯收拾了乾乾淨淨。

“姑姑……”小杏花回過頭來嗔怪,依稀有幾分當年嬌憨模樣。

“誰家孩子小時候不是這樣。你跟小九當年,可比這淘得多!”程朱氏笑了笑,慈愛地迴應。“你們都不記得了,我可都記在心裡呢。尤其是你,根本沒有女孩子模樣!”

聽姑姑說起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小杏花臉色一紅,笑着不再說話。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誰說自己不記得呢?那時候的表哥就像個大人般,對自己有求必應。自己也曾經想過,一輩子就這樣,跟在表哥身後,做他的跟屁蟲,一輩子受他保護。可惜,造化弄人……..

想到這兒,她的臉色愈發紅了起來。心也慌慌的,彷彿所有秘密都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如果不是爲了兩個孩子,自己敢厚着臉皮再登表哥的家門麼?她捫心自問,鼻子裡邊突然一酸,眼淚緩緩地淌了出來。

“怎麼了?”程朱氏一愣,關切地問道。

“吃到了一口芥末!”小杏花指了指面前的涼菜,笑着回答。“我去漱漱口,馬上就回來!”說罷,抓着面前的酒盞,逃也般的走了。

恰巧蓮嫂捧着一甑酸梅湯走進,見客人跑得快,趕緊躲開了一條道路。待小杏花的身影在門口消失,程朱氏嘆了口氣,指了指兀自在搶酸梅湯喝的兩個孩子,低聲道:“你表妹一家怕是被逼到絕路上了。否則以她當年的臭脾氣,恐怕也不會低三下四地求到你頭上來。當年她們夫妻的確非常對不起你,可事情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沒必要把仇恨一直擱在心裡。否則,你自己累,我看着也累!”

“送走她的那天晚上,我已經不恨了!”程名振知道該來的事情終究要來,放下酒盞,低聲表態。“但她這次來,想求我做什麼事情,我還沒問清楚。況且娘您也知道,我這個侯爺雖然看起來挺威風的,實際上只是朝廷做給投奔者看的一種姿態,權力非常小,能說上話的地方也不多!”

“娘知道。娘這些天,也一直在想這件事!”程朱氏嘆了口氣,幽幽地道,“你跟鵑子能有今天不容易。娘也不是勉強要你一定幫她。娘只是希望,在力所能及情況下,你能伸把手就伸一把手。畢竟…….”

指指兩個無賴頑童,老人用非常淒涼的語氣強調,“畢竟他們是你表妹的孩子。雖然父親姓周,可身上還流着一半老朱家的血脈。你那不爭氣的舅舅死後,你表妹在這世上,除了咱們以外,也沒什麼親人了。”

“嗯,我明白了!”程名振不想讓孃親難過,輕輕點頭。“我先問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再做決定。如果實在太麻煩的話,表妹不妨在咱家多住幾天。躲過了風頭,再想辦法。”

“孃親知道她遇到了什麼事情麼?”對於小杏花的來意,杜鵑也覺得非常奇怪。看在兩個孩子的非常可愛的情況下,決定過問一次。

“你們夫妻沒回來之前,我怎麼能仔細問?!”老太太搖搖頭,笑得非常練達。“孃親雖然沒見過什麼世面,但你沒做決定之前,怎能胡亂答應人家?”

“表妹夫呢,他不是被授予了官職麼?孃親可知道什麼授了什麼官兒!”杜鵑想了想,繼續問道。

“好像是個郡丞吧。我沒記太清楚。小九呢,你也不知道麼?”程朱氏想了想,皺着眉頭回憶。

“這年頭天天都有新官上任,邸報上一寫一大堆,我哪能注意得到!”程名振搖頭苦笑。自從順利地接受了瓦崗軍殘部將士後,唐軍實力暴漲,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放眼整個天下,如今只要目光稍微清澈的,都能看出大唐一統中原已經勢不可擋。所以原先割地自重的“英雄豪傑”們紛紛降下旗幟,接受大唐約束,爭做開國元勳。每月從長安發出的官印都需要用車來裝,一車剛發放完畢,第二車已經走在了路上。

“挺熟悉的一個地方。好像離平恩不遠。哪裡來着…….”見兒子接不上茬,老太太繼續搜腸刮肚,“對了,好像是魯城,不對,是魯州…….”

“齊州總管王薄!不是河北魯城,是河南魯郡。他是知世郎王薄的心腹!”程名振騰地一下站了起來,手中酒盞晃了晃,酒水灑了滿襟。

第1章 賭局(四)第3章 飄絮(一)第4章 浮沉(四)第3章 賭局(四)第3章 折柳(四)第4章 恩仇(四)第2章 紫騮(一)第3章 東門(八)第4章 恩仇(七)第2章 黃雀(一)第3章 折柳(四)第2章 紫騮(二)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恩仇(二)第1章 城南(四)第3章 朝露(三)第4章 恩仇(二)第4章 采薇(二)第4章 浮沉(三)第4章 功賊(一)第2章 紫騮(六)第3章 朝露(十)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城南(七)第4章 功賊(一)第3章 飄絮(五)第1章 冬至(一)第3章 朝露(七)第1章 秋分(六)第3章 朝露(六)第3章 飄絮(八)第2章 崢嶸(二)第2章 西顧(四)第3章 東門(四)第1章 問鼎(六)第1章 問鼎(七)第1章 賭局(七)第2章 黃雀(七)第1章 城南(十)第4章 恩仇(七)第3章 浮華(六)第1章 問鼎(二)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折柳(二)第4章 浮沉(五)第1章 賭局(八)第4章 紅塵(二)第2章 崢嶸(四)第1章 賭局(七)第4章 騰淵(八)第2章 西顧第3章 折柳(六)第4章 騰淵(三)第3章 賭局 五(下)第2章 紫騮(二)第3章 東門(五)第2章 鶯柯(四)第5章 采薇(五)第3章 折柳(五)第2章 崢嶸(四)第1章 賭局(七)第3章 折柳(四)第3章 故人(三)第3章 朝露(七)第2章 黃雀(二)第4章 采薇(五)第2章 紫騮(七)第1章 故人(一)第4章 騰淵(五)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賭局(一)第3章 賭局(四)第3章 東門(八中)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西顧(四)第4章 采薇(四)第3章 朝露(五)第4章 采薇(一)第3章 東門(三)第4章 恩仇(三)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飄絮(五)第1章 賭局(一)第2章 鶯柯(一)第4章 紅塵(四)第2章 紫騮(七)第3章 飄絮(七)第3章 浮華(六)第4章 恩仇(四)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朝露(十一)第3章 折柳(一)第3章 浮華(三)第4章 騰淵(二)第1章 秋分(五)第3章 折柳(一)第4章 恩仇(五)第2章 逐鹿(五)第2章 紫騮(一)
第1章 賭局(四)第3章 飄絮(一)第4章 浮沉(四)第3章 賭局(四)第3章 折柳(四)第4章 恩仇(四)第2章 紫騮(一)第3章 東門(八)第4章 恩仇(七)第2章 黃雀(一)第3章 折柳(四)第2章 紫騮(二)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恩仇(二)第1章 城南(四)第3章 朝露(三)第4章 恩仇(二)第4章 采薇(二)第4章 浮沉(三)第4章 功賊(一)第2章 紫騮(六)第3章 朝露(十)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城南(七)第4章 功賊(一)第3章 飄絮(五)第1章 冬至(一)第3章 朝露(七)第1章 秋分(六)第3章 朝露(六)第3章 飄絮(八)第2章 崢嶸(二)第2章 西顧(四)第3章 東門(四)第1章 問鼎(六)第1章 問鼎(七)第1章 賭局(七)第2章 黃雀(七)第1章 城南(十)第4章 恩仇(七)第3章 浮華(六)第1章 問鼎(二)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折柳(二)第4章 浮沉(五)第1章 賭局(八)第4章 紅塵(二)第2章 崢嶸(四)第1章 賭局(七)第4章 騰淵(八)第2章 西顧第3章 折柳(六)第4章 騰淵(三)第3章 賭局 五(下)第2章 紫騮(二)第3章 東門(五)第2章 鶯柯(四)第5章 采薇(五)第3章 折柳(五)第2章 崢嶸(四)第1章 賭局(七)第3章 折柳(四)第3章 故人(三)第3章 朝露(七)第2章 黃雀(二)第4章 采薇(五)第2章 紫騮(七)第1章 故人(一)第4章 騰淵(五)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賭局(一)第3章 賭局(四)第3章 東門(八中)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西顧(四)第4章 采薇(四)第3章 朝露(五)第4章 采薇(一)第3章 東門(三)第4章 恩仇(三)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飄絮(五)第1章 賭局(一)第2章 鶯柯(一)第4章 紅塵(四)第2章 紫騮(七)第3章 飄絮(七)第3章 浮華(六)第4章 恩仇(四)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朝露(十一)第3章 折柳(一)第3章 浮華(三)第4章 騰淵(二)第1章 秋分(五)第3章 折柳(一)第4章 恩仇(五)第2章 逐鹿(五)第2章 紫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