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浮華(六)

正如右僕射裴寂所料,剛剛奉命收攏兵馬回到洛陽城內,程名振立刻去面見李世民,爲自己當日在竇家軍旗下的故交尋找生路。

但他之所以這樣做,卻不完全是因爲念舊。而是心裡一直懷着某種難以言明的負疚,希望自己能做些事情彌補。

他跟竇建德已經恩怨兩清,所以對竇家軍的覆滅不報半點兒同情。但是,他卻沒想到石瓚會死,更沒想到石瓚會死得如此慘烈。按照羅士信在戰後的說法,石瓚當時是“自殺”的。在明知道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帶着着十幾名親信,飛蛾撲火般逆衝唐軍。直到把身體內最後一滴血流盡,才睜着眼睛仆倒。

“是條漢子!”私底下,羅士信如是評價。帶着幾分欽佩,同時也有幾分困惑。

明眼人其實都知道,大唐一統四海只是個時間問題。像石瓚這種既非竇建德嫡系,又跟大唐沒有怨仇的草頭王,根本沒必要爲竇建德殉難。只要他們肯投降,哪怕是在兵敗之後,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降,按照大唐的慣例,都會被授予一官半職。憑着手中的官爵,他們回鄉下去,不難做個富家翁。如果還想馬上取功名的話,只要肯盡心替朝廷出力,幾年過後,熬成個一方總管也不算什麼稀罕事。

同樣作爲領兵大將,在李淵麾下,可比竇建德麾下舒服得多。首先,軍械、輜重、糧草、補給樣樣不缺。其次,將士們的薪俸、餉銀也絕無拖欠。如果能混得再好些,像王君廓那樣混成太子嫡系的話,連明光鎧、連環弩這類的寶貝都可以成車成車往軍營里拉。全軍上下武裝到牙齒,再不會像當年一般,讓弟兄們拎着把鐮刀就跟人去搏命。

然而,石瓚卻選擇一條絕路。他寧可戰死,寧可將憑着手中殘兵換取官職的機會送給竇建德派來的監軍張說,也不肯低下其驕傲的頭顱。

他死了,死得轟轟烈烈,一了百了。卻把無盡的愧疚和困惑,留給了曾經跟他並肩而戰的同伴,留給了一位心智絕算不上堅韌的老朋友。

程名振不知道石瓚爲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在聽聞駐守虎牢關的是殷秋、石瓚這兩位故人的消息之後,他還私底下妄想過,秦王李世民久攻虎牢不下,由自己出面跟石瓚套套交情,勸對方獻關投降,爲石瓚自己,也爲其麾下換一條相對安穩的歸宿。誰料想,還沒等他把給李世民的請纓信寫好,虎牢關被攻破的捷報已經傳來了。緊跟着捷報之後的,是石瓚慘烈的結局。

是他對不起石瓚。如果不是他向李世民建議先集中兵力對付竇建德的話,石瓚也許不會死得這樣慘。雖然,在向李世民獻計時,程名振根本不知道竇建德會派石瓚和殷秋二人打鬥陣。

我未殺伯仁,伯仁因爲而亡。懷着中愧疚的心情,程名振在洛陽戰役結束之後,便立刻致信給李世民,希望對方能念在竇建德麾下那些將領都未犯過什麼大惡的份上,網開一面,給衆人一條活路。爲此,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甚至可以拿自己的功名來換。只要秦王殿下肯點頭,他將一輩子心懷感激。

李世民非常大度地接受了這個要求。沒有讓程名振折換功勞,也沒有趁機要挾,讓洺州營旗幟鮮明地倒向自己。而是給程名振佈置了一個任務,去勸說那些被俘者,只要他們肯發誓今後永遠做大唐的良民,便可以既往不咎。

這個條件給得實在是寬鬆,令程名振喜出望外。誰料想,在他將好消息帶到洛陽城內的囚牢時,卻換回了一堆鄙夷的白眼。

已經向大唐服軟者,早就服軟了。除了差點將自己殺死的單雄信之外,李世民放過了一大批肯改換門庭的敵方文武。說來奇怪,王世充麾下的官員個個飽讀詩書,卻無人記得“忠義”兩個字。聽聞自己能死裡逃生,立刻跪地叩謝大唐皇恩浩蕩。偏偏竇建德麾下的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鄉巴佬,卻大多生就了一幅臭脾氣。寧可陪着竇建德一道去死,也不肯接受秦王殿下的施捨。

“此番兵敗,是大夏國實力不如人,並非諸位運氣太差的緣故!”望着那一雙雙充滿譏笑的眼睛,程名振心裡突然有點兒發虛,嚥了口吐沫,艱難地勸道。

“哧!”幾個蓬首垢面的俘虜從鼻孔裡噴出一聲冷笑,把臉轉過去,望着角落裡的蜘蛛網默默不語。

“當年咱們造反,不過是爲了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如今亂世終於快結束了,回到家去守着家人,伺候幾畝薄田,收拾收拾牲口,不是挺好麼?”明知道自己的話不會被對方接受,程名振兀自不甘心,繼續低聲說道。“殷大哥,我記得你當初跟我說過,你早就厭倦了廝殺吧。還有王將軍,你家裡不是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兒子麼?諸位,好好想想,再好好想想。留着有用之軀,總比稀裡糊塗上路強吧!”

“呸!”被程名振點到名字的小將王寬衝地上吐了口吐沫,拖着鐐銬躲得遠遠。

“呵呵,你別費心思了。我們這些榆木疙瘩腦袋,認定了的路就一口氣走到黑。當然比不得你九頭蛟,早早地就尋了個好主子!”殷秋聳了聳肩,冷笑着嘲諷。

“殷大哥,當年可是竇王爺先動的手!”程名振登時紅了臉,大聲反駁。話說完了,自己又覺得挺沒意思。嘆了口氣,幽幽地道:“竇王爺囚禁王大哥,以召集大夥議事的藉口,把我騙過去,準備連人帶地盤一起吞併。這事你應該清楚的吧。我雖然與竇建德名以上屬於君臣,可也不能伸長脖子等着他下刀!”

“你九頭蛟做事,幾曾錯過?”殷秋瞟了他一眼,繼續冷笑。“竇王爺當初容不下你,我們都替你憤憤不平。你反出城去,放火焚了竇王爺的大半積蓄,大夥也沒人覺得你做得過分。之後你佔山爲王也好,割地自重也罷,在大夥眼裡,都是條漢子。可你偏偏投靠了李老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程侯爺,勞駕您後退幾步,我們這些種地打柴出身的,小心沾了您一身窮氣!”

“殷大哥這話什麼意思?”程名振楞了一下,壓低了聲音反問。對方既然肯開口接自己的話茬,也許自己就有將其說服的機會。即便受點委屈,總好過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被殺。“當年我跟殷大哥並肩作戰時,可沒當過孬種。以當今大唐天子胸襟,也不會因爲哪個出身不好就看不起他!”

“是麼?”殷秋又聳了下肩膀,身上的鐐銬嘩啦啦做響。

程名振被問得氣沮,嚥了口吐沫,艱難地說道:“至少我看到的,是這個樣子。我也算是個降將吧,如今不照舊被重用麼?還有王君廓、秦叔寶等人,誰不是後來才投奔大唐的。即便是王德仁,如果他後來不是又造了反的話,大唐也不會虧待他!”

殷秋猛地擡起頭,目光像刀一樣刺了過來。“種地的和做官的一樣?穿葛布的和穿綾羅的一樣?一輩子沒錢看書的,和含着金勺子落地的一樣?你我兄弟一場,給我一句實話,別儘想着蒙我?”

程名振又是一楞,慢慢退回的半步,低聲迴應,“殷大哥問得太苛刻了。差別肯定還是有的。但比起前朝來說……”

“哧!”殷秋鼻孔裡再度噴出一股冷氣,“差多少?你程兄弟如果老爹沒做過大隋的武官,李老嫗會如此看重你?”

聽他開口辱及當今皇帝,帶領程名振來探監的武將立刻不高興了,舉起馬鞭,劈頭蓋臉抽了下來,“閉嘴,你個不知好歹的死囚。程將軍想方設法救你,你卻……”

“公孫兄弟,給我個面子!”程名振趕緊上前,一把抓住武將的手腕。對方是李世民的心腹,他不敢把話說得太重,“我跟殷大哥是老朋友了。他就是這毛病,說起話來口無遮攔。我再好好勸勸他,看在我的面子上,你暫且饒過他這回!”

“不知好歹!”公孫將軍鬆開馬鞭,衝着殷秋一口濃痰吐了過去。“秦王殿下有好生之德,纔不願意立刻剁了你們。你以爲留着你們這些貨還有用啊,文不成,武不就。帶兵打仗,沒等動手呢,士卒已經跑光了!”

“公孫將軍,給我點面子!”程名振連拉帶推,好不容易將對方推出了牢房。轉過身,他又非常歉意地跟殷秋商量,“殷大哥,你如今人在矮檐下,暫且低低頭又能如何?當年你跟的也不是竇王爺啊,後來不一樣爲他廝殺麼?’“當然不一樣!”看在程名振爲了自己不惜得罪同僚的份上,殷秋終於收起冷嘲熱諷。“高大當家跟竇王爺沒差別,但竇王爺跟李老嫗,差別可就大了!”

“殷大哥!”程名振迅速回頭,看見公孫將軍沒有再度衝過來教訓人的打算,才終於放下心來。

“你怕了,是麼?怕被你的皇上聽見,降罪與你,對麼?”殷秋笑了笑,低聲奚落,“當年你跟我們在一起時,可沒這麼膽小。直呼老竇名姓的事情,咱們可都沒少幹過!”

“咱們在老竇麾下時,不講究規矩。所以,老竇終不能成事!”程名振嘆了口氣,悻然說道。

“老竇不能成事,我早就看出來了。不光我,跟你交情最深的老石頭,也早就看出來了!”殷秋也跟着嘆了口氣,幽幽地反問。“可我們只能跟着老竇幹。你知道爲什麼麼?”

程名振被問得楞了一下,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給出答案。見他眉頭緊皺的樣子,殷秋啞然失笑,“因爲我們跟老竇都是一樣的人。都是大字不識多少的窮漢子。而你程小九不同,雖然家道中落了,但小時候也曾大魚大肉過。所以你可以投靠李老嫗。我們不能。老竇雖然有些不爭氣,但坐了天下,是俺們這些窮漢子的天下,知道俺們這些窮漢子心裡想的是什麼。你家李老嫗呢,他窮過麼?他跟楊廣表兄弟兩個,誰做皇帝有什麼分別?你九頭蛟所效忠的大唐,跟已經被咱們砸爛的大隋,又有什麼分別?”

“你這不知好歹的死囚!”沒等程名振說話,公孫將軍又衝了上來,揮拳欲打。程名振趕緊將其抱住,懇請對方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要跟殷秋一般見識。姓公孫的將軍掙了幾下,沒程名振力氣大,只好放下手來,大聲說道:“這號人,根本不值得程兄弟你替他求情。昨天李世籍拿自己的功名換單雄信的命,咱家秦王殿下都沒答應。唯獨給了程兄弟你這個面子,誰料他們還給臉不要。我今天打服了他,是爲了他好。如果任由他一味地嘴硬下去,程兄弟你即便跟秦王殿下的交情再深,恐怕也救不了他!”

“殷某誤了竇王爺的大事,早就該死了。”殷秋冷笑着,給了程名振一個清晰的答案。“今天在牢裡這些兄弟,也早就沒了活下去的念頭。程兄弟你的好意,我們大夥心領了。但想讓我等向大唐服軟,卻是白日做夢!”

公孫將軍見其死到臨頭,依舊嘴硬,氣得擡腳欲踹。程名振硬拖着對方退出了數步,嘆了口氣,黯然道:“罷了,人各有志,誰也不能勉強。公孫兄弟別難爲他們了,我跟他們畢竟同事一場。好好擺頓酒席,給他們踐行吧!”

“早就不該替他們花費心思!”公孫武達向地上啐了一口,轉身走開。

程名振知道自己無論說什麼,殷秋等人都不可能改變求死之心。只得掏出錢來,求獄卒對殷秋等人多加照顧。那臨時充當獄卒的小校也是李世民的心腹,知道秦王殿下一直很看重程名振,將程名振送來的錢袋向外推了推,笑着說道:“他們這些人雖然一根筋,卻也算得上硬漢子。即便侯爺不說,我等也不會難爲。侯爺這幾天儘管派人送酒送菜便是,有我老張在,保證讓他們吃飽喝足!”

程名振連聲稱謝,出牢安排人手去置辦酒菜。不一會兒,親兵從洛陽城中剛剛恢復營業的酒樓中把菜餚送至,程名振站在牢房門口,卻不知自己該不該進去敬衆人一杯送行酒。牢房裡邊關的都是一條道走到黑的硬漢子,自己這條九頭蛟進去,與裡邊的人是如此地格格不入。

數日後,李世民下令,將王世充和竇建德麾下罪大惡極和執迷不悟者,斬於洛水之畔。其中,竇建德有部將三十一人。包括程名振熟悉的楊公卿和殷秋。

洛水再爲之赤。

第1章 賭局(七)第3章 朝露(七)第1章 秋分(四)第2章 逐鹿(一)第1章 賭局(二)第3章 折柳(四)第3章 飄絮(七)第3章 飄絮(三)第4章 浮沉(一)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賭局(三)第1章 問鼎(七)第1章 賭局(二)第4章 功賊(一)第3章 東門(四)第3章 折柳(五)第1章 問鼎(四)第1章 賭局(一)第1章 賭局(六)第4章 紅塵(一)第4章 紅塵(一)第3章 朝露(七)第3章 折柳(五)第4章 紅塵(四)第2章 紫騮(七)第1章 問鼎(八)第1章 冬至(六上)第1章 賭局(七)第3章 朝露(六)第3章 朝露(八)第4章 功賊(四)第2章 紫騮(五)第2章 西顧(四)第1章 問鼎(四)第4章 浮沉(一)第4章 采薇(三)第3章 朝露(八)第1章 冬至(一)引子第2章 西顧(一)第2章 黃雀(一)第2章 紫騮(三)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朝露(五)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飄絮(三)第4章 騰淵(一)第3章 折柳(三)第3章 飄絮(二)第1章 問鼎(八)第4章 功賊(二)第3章 浮華(二)第4章 騰淵(五)第4章 采薇(一)第4章 浮沉(四)第3章 賭局(二)第4章 浮沉(一)第4章 紅塵(一)第4章 騰淵(六)第2章 逐鹿(三)第4章 恩仇(二)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黃雀(七)第3章 浮華(二)第4章 恩仇(八)第1章 秋分(五)第2章 黃雀(五)第3章 飄絮(一上)第4章 紅塵(四)第2章 逐鹿(三)第1章 賭局(四)第1章 冬至(七)第2章 紫騮(五)第1章 問鼎(二)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采薇(二)第1章 賭局(一)第3章 折柳(一)第2章 鶯柯(六)第2章 黃雀(三)第1章 冬至(三)第3章 折柳(一)第2章 紫騮(六)第3章 朝露(六)第3章 東門(七)第1章 城南(四)第4章 騰淵(一)第4章 恩仇(三)第2章 鶯柯(七)第4章 恩仇(四)第4章 恩仇(八)第2章 鶯柯(四)第4章 紅塵(三)第3章 朝露(八)第2章 崢嶸(一)第3章 浮華(五)第4章 恩仇(三)第3章 浮華(一)第1章 冬至(六上)
第1章 賭局(七)第3章 朝露(七)第1章 秋分(四)第2章 逐鹿(一)第1章 賭局(二)第3章 折柳(四)第3章 飄絮(七)第3章 飄絮(三)第4章 浮沉(一)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賭局(三)第1章 問鼎(七)第1章 賭局(二)第4章 功賊(一)第3章 東門(四)第3章 折柳(五)第1章 問鼎(四)第1章 賭局(一)第1章 賭局(六)第4章 紅塵(一)第4章 紅塵(一)第3章 朝露(七)第3章 折柳(五)第4章 紅塵(四)第2章 紫騮(七)第1章 問鼎(八)第1章 冬至(六上)第1章 賭局(七)第3章 朝露(六)第3章 朝露(八)第4章 功賊(四)第2章 紫騮(五)第2章 西顧(四)第1章 問鼎(四)第4章 浮沉(一)第4章 采薇(三)第3章 朝露(八)第1章 冬至(一)引子第2章 西顧(一)第2章 黃雀(一)第2章 紫騮(三)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朝露(五)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飄絮(三)第4章 騰淵(一)第3章 折柳(三)第3章 飄絮(二)第1章 問鼎(八)第4章 功賊(二)第3章 浮華(二)第4章 騰淵(五)第4章 采薇(一)第4章 浮沉(四)第3章 賭局(二)第4章 浮沉(一)第4章 紅塵(一)第4章 騰淵(六)第2章 逐鹿(三)第4章 恩仇(二)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黃雀(七)第3章 浮華(二)第4章 恩仇(八)第1章 秋分(五)第2章 黃雀(五)第3章 飄絮(一上)第4章 紅塵(四)第2章 逐鹿(三)第1章 賭局(四)第1章 冬至(七)第2章 紫騮(五)第1章 問鼎(二)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采薇(二)第1章 賭局(一)第3章 折柳(一)第2章 鶯柯(六)第2章 黃雀(三)第1章 冬至(三)第3章 折柳(一)第2章 紫騮(六)第3章 朝露(六)第3章 東門(七)第1章 城南(四)第4章 騰淵(一)第4章 恩仇(三)第2章 鶯柯(七)第4章 恩仇(四)第4章 恩仇(八)第2章 鶯柯(四)第4章 紅塵(三)第3章 朝露(八)第2章 崢嶸(一)第3章 浮華(五)第4章 恩仇(三)第3章 浮華(一)第1章 冬至(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