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浮華(三)

從洺州營歸來,李世民立刻擂鼓聚將,命令大夥準備迎戰竇建德。

他相信程名振的判斷,竇建德志向高遠,王世充鼠目寸光。唐軍繼續圍攻洛陽的話,背後肯定會受到竇建德的襲擊。而唐軍掉過頭去迎戰竇建德,王世充卻未必肯出城牽制。待竇建德被擊敗退回河南,洛陽則真正變成了孤城一座。若扁若圓,任大唐揉捏。

此外,據程名振等人所言,竇家軍在老巢是虎,在外爲蟲。如今竇家軍已經離開老巢數百里,大唐恰好可以一戰而敗之。

“據斥候回報,竇家軍的前部三萬人已經進入了虎牢關!”長孫無忌有點擔心此戰的前景,指了指輿圖,低聲勸阻。

“誰人領兵?”李世民剛剛返回,還不清楚這個變化,皺了下眉頭,低聲詢問。

“一個叫殷秋,一個叫石瓚,俱是竇家軍中數一數二的大將!”長孫無忌想了想,迅速給出答案。“王世充的守將這回被嚇怕了,居然直接把二人迎進了關內。根本不懷疑竇建德會不會趁機奪了他的虎牢!”

“不會!竇建德素來分得清緩急!”站在一旁的杜如晦笑着開口。在此之前,他一直主張唐軍放棄洛陽,優先對付竇建德。但苦於人微言輕,建議得不到重視。如今秦王殿下終於改變了主意,他當然要盡力幫對方下定決心。

“克明這麼有把握?”長孫無忌回頭看了杜如晦一眼,叫着對方的表字問道。

“從竇建德平素行事風格上可以判斷!”雖然沒親耳聽到程名振對竇建德的性格、能力分析,杜如晦推斷出來的結果卻和真實情況相差無幾,“此人眼高手低,凡是涉及到名分的事情,肯定要做出一幅道貌岸然的模樣。逆鄭覆亡在即,竇建德領軍來救,搏得是個“義”字。若是他趁機佔了虎牢關,則爲落井下石,先前好不容易樹立起了的“急公好義”形象就轟然而倒了!”

“可敵軍有三萬之衆,又躲在高牆之後。我軍貿然撲過去,虎牢關遲遲無法攻下,竇建德又率領主力趕來的話,豈不是陷入腹背受敵之困境?”秦王記室參軍房玄齡素來謹慎,見長孫無忌無法將杜如晦問倒,笑着從旁邊插了一句。

“石瓚、殷秋都不是竇建德的嫡系。”杜如晦略作沉吟,非常自信地回答。“如果能借咱們的手將其實力削弱幾分的話,估計竇建德會樂見其成。而石、殷二人,何嘗又不對竇建德小心提防?畢竟像宋正本這樣的心腹重臣,一言不合,竇建德說殺就給殺了。若是手中無兵,誰能保證自己不是下一個宋正本?”

“的確如此!”李世民站起身,雙手撐住帥案說道,“克明雖然昨夜沒跟在孤身邊,卻好像把孤跟程名振的對話全部聽在了耳朵裡一般。程、王兩位將軍也是這麼說的。所以孤才下定了決心。你以後就跟在孤身邊吧。孤猶豫不決時,幫孤拿拿主意。無忌,你立刻去做準備。咱們不能再猶豫了,耽擱越久,形勢對敵軍越有利。今天中午孤就帶領飛虎軍先出發,剩下的兵馬全交給你。隨後慢慢跟過來!”

“諾!”見李世民已經做出了決斷,長孫無忌立刻上前接令。轉身離開的瞬間,又不無擔心地問道,“飛虎軍只有三千人,主公不覺得少了些麼?豹捷軍也訓練一段時間了,不如將他們一起帶上!”

“三千飛虎軍已經足矣。昔日虎賁鐵騎能以五千破二十萬。孤本領再不如羅藝,三千對三萬也當能拿得下來!”李世民搖搖頭,滿臉驕傲。

這番話聽在侯君集耳朵裡,立刻就像點了一把火。上前數步,他躬身施禮,“主公放心,飛虎軍絕不會丟大唐的臉!”

“孤磨劍數年,等的就是今天!”李世民從帥案後快步走出來,雙手托起侯君集的胳膊。“咱們只帶三千人去挑戰,石、殷二將只要還長着臉,就不會龜縮在關內不出。三千人破其三萬,竇建德後續雖然還有十七八萬衆,也必將被嚇得舉步不前!你下去點兵,告訴弟兄們,能否破賊,就在此一戰。”

“諾!”侯君集渾身上下被熱血燒得通紅,點了點頭,大步出帳。

目送着他離開,秦王李世民回頭看了看尉遲恭,“敬德,手上的傷妨事麼,能否隨我出征!”

“這種長臉的事,怎能落下末將!”尉遲敬德笑了笑,大聲回答。

“叔寶兄,咬金兄,可願隨孤去罵陣?”李世民將目光轉向秦瓊和程知節,繼續問道。

“唯殿下馬首是瞻!”秦叔寶和程知節笑了笑,拱手迴應。

當下,四人取了披掛兵器,帶領三千飛虎軍,緩緩向虎牢關奔來。一日半光景,太陽又往西沉,虎牢關巍峨的雄姿出現在了視野內。早春的斜陽下,這座擁有千年歷史,親眼目睹了上百場惡戰的雄關顯得分爲蒼涼。青灰色的城磚,黑紅色的敵樓,一杆杆長槊在城頭上筆直地刺向湛藍色的天空,再配上一陣陣戰鼓,一聲聲號角,未戰,已經令人汗毛根根豎立。

飛虎軍是清一色的騎兵,根本不具備攻城能力。李世民命令侯君集將飛虎軍停在距離虎牢關五里之外,帶領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三人緩緩上前。守關的將領看不清來者的身份,派遣二十幾名斥候出來試探。李世民策馬迎了上去,左首尉遲敬德,右首秦叔寶,背後護着個程咬金。三下五除二,將二十幾名斥候殺了個乾乾淨淨。

用長槊挑起一顆血淋淋的人頭,他衝着關牆上目瞪口呆的敵軍喊道:“告訴守城的,李世民親自來拜會他了。只帶了三千騎兵!他若是個男人,便出城一戰。若沒膽子的話,就儘早滾回河北去吧,別再這裡跟着瞎摻和。幫不上王世充的忙,反而白白消耗糧食!”

就在四人於城外耀武揚威,追殺斥候之時,石瓚和殷秋兩人已經聞訊趕到。聽李世民罵得惡毒,怒不可遏,立刻點齊了兵馬,準備讓其認識一下天高地厚。石瓚麾下參軍張說是竇建德從宇文化及手下掠來的,素負智者之名。見兩位主將怒髮衝冠,趕緊上前拉住石瓚的馬頭,低聲勸道:“將軍且聽我一句話。那李世民既然能爲一方統帥,肯定不是個魯莽之輩。他今日只帶了三名侍衛前來挑戰,想必早已在城外設下了陷阱!”

對於這些舊隋來的降官,石瓚素來瞧之不起。如果這種沒骨頭的傢伙真像竇建德說得那樣有本事,楊廣和宇文化及就不會死了。當即,他豎起眼睛,低聲喝道:“如此說來,石某就是魯莽之輩嘍!讓開,否則休怪石某對你不客氣!”

張說的臉色立刻漲得黑紫,訕訕鬆開手,退到一旁。殷秋將軍比石瓚圓熟些,不想得罪張說背後的竇建德,笑了笑,低聲建議道:“張參軍也是出於一番好心。但李世民欺人太甚,不給他些教訓,恐怕會墜了我軍士氣。這樣吧,他帶來三將在外挑戰,咱們也派四名好手出去。先試試他的斤兩,再做定奪!”

“剛纔那些斥候…….”石瓚皺了下眉頭,氣哼哼地說道。

“城外那幾人至少都是個將軍,普通斥候當然不是他們的對手!”笑了笑,殷秋低聲解釋。然後轉過身,從軍中點出自己的兩名心腹猛將,“殷蛟,方苞,你們兩個去。給我至少割一個首級回來!”

“您稍等!”被點到的兩名勇將自信滿滿,打馬衝出了城門。

石瓚見狀,亦從麾下點出兩名勇將,一人叫做石樂,一人叫做魯秋明,俱是一等一的身手,跟在殷蛟和方苞兩個身後,迎戰李世民。

李世民自小練武,身手遠非一般人可比。前幾日之所以被單雄信追得雁不下蛋,一則是由於事發突然,手邊沒有合適兵刃。二來是因爲他珍惜性命,既然看出自己不是單雄信對手,決不跟犯傻與對方硬拼。可今天卻不同於當日。那晚他身邊只有一個尉遲敬德,還遲遲追不上來。今天他身邊卻湊齊了秦、程、尉遲這當世三大高手,豈肯再行避讓。見到敵人只派遣四將出來迎戰,立刻冷笑一聲,策馬衝了上去。秦叔寶和尉遲敬德一左一右,緊緊護住李世民兩翼。程知節單手拖着長槊,笑呵呵地跟在最後,左顧右盼,彷彿逛街般輕鬆愜意。

登時,虎牢關前,鼓聲如雷。殷蛟、方苞、石樂、魯秋明四人並肩衝上。“來得好!”李世民大喝一聲,長槊宛如蛟龍般抖出,晃歪殷蛟手中兵器,順勢向左一撥。三尺槊鋒如切瓜般切斷了敵將哽嗓,血噴如瀑。

一招都沒走完,殷蛟的屍體已經從馬背上墜了下去。剩餘三將不由自主楞了一下。兩軍陣前,豈容分神,秦叔寶一槊刺來,直奔方苞小腹。一拉一送,將方苞挑在了槊尖上,看都不看,遠遠向城門口甩去。

尉遲敬德武藝不如秦叔寶嫺熟,但勝在年青力壯。跟石樂交了兩招,二馬錯鐙之際,抽鞭便砸。只能噗地一聲,紅白飛濺。竇家軍中排得上號的好手石樂腦袋被抽飛了半個,身體兀自在戰馬上左搖右晃,張牙舞爪。

在場之中,程知節最爲輕鬆。根本沒往第一排湊和,趁敵將注意力全被李世民吸引了過去之際,將長槊掛在馬鞍下,彎弓搭箭。一箭獵魯秋明於馬下。

鼓聲像被人掐住了般,噶然而止。

雄關之上,無數人長大嘴巴,遍體生寒。四將,每人一個照面,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如果那槊、那鞭、那箭衝自己而來,還有機會活命麼?

“就這點兒本事,也好意思來給王世充做幫手!”李世民橫槊策馬,在敵將屍體上來回踐踏,“還有送死的沒,趕緊出來。若是不敢,趁早滾回河北抱孩子去!”

第2章 崢嶸(一)第2章 崢嶸(三)第1章 問鼎(一)第2章 西顧第2章 紫騮(七)第1章 秋分(二)第1章 城南(七)第3章 折柳(六)第1章 城南(七)第3章 飄絮(七)第4章 騰淵(八)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紫騮(一)第4章 恩仇(七)第1章 城南(三)第2章 逐鹿(三)第1章 秋分(中)第2章 西顧(一)第4章 紅塵(四)第2章 逐鹿(四)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鶯柯(六)第2章 黃雀(六)第1章 秋分(七)第2章 逐鹿(一)第2章 崢嶸(四)第3章 東門(五)第2章 崢嶸(一)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黃雀(四)第4章 功賊(三)第3章 折柳(二)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朝露(十一)第1章 賭局(一)第2章 紫騮(七)第1章 冬至(五)第1章 問鼎(四)第3章 賭局(二)第2章 西顧第1章 問鼎(六)第1章 故人(一)第3章 浮華(一)第1章 冬至(三)第2章 紫騮(一)第2章 紫騮(五)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東門(四)第3章 飄絮(七)第2章 逐鹿(五)第1章 城南(二)第1章 城南(七)第3章 東門(六)第1章 城南(一)第2章 西顧第1章 賭局(一)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秋分(三)第2章 黃雀(四)第1章 賭局(七)第4章 采薇(一)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東門(三)第1章 冬至(三)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浮華(六)第1章 城南(四)第2章 逐鹿(二)第3章 賭局(五)第3章 東門(九)第2章 西顧(四)第3章 飄絮(七)第4章 騰淵(七)第1章 秋分(三)第3章 朝露(九)第1章 賭局(五)第3章 東門(六)第2章 紫騮(七)第4章 恩仇(八)第4章 恩仇(五)第4章 浮沉(二)第3章 折柳(三)第4章 恩仇(六)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黃雀(三)第2章 鶯柯(八)第3章 東門(八)第2章 黃雀(四)第2章 鶯柯(六)第1章 賭局(五)第4章 恩仇(二)第4章 采薇(四)第2章 黃雀(四)第2章 黃雀(三)第1章 冬至(三)第1章 問鼎(八)第3章 東門(四)第1章 冬至(四)第1章 賭局(七)第1章 問鼎(一)
第2章 崢嶸(一)第2章 崢嶸(三)第1章 問鼎(一)第2章 西顧第2章 紫騮(七)第1章 秋分(二)第1章 城南(七)第3章 折柳(六)第1章 城南(七)第3章 飄絮(七)第4章 騰淵(八)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紫騮(一)第4章 恩仇(七)第1章 城南(三)第2章 逐鹿(三)第1章 秋分(中)第2章 西顧(一)第4章 紅塵(四)第2章 逐鹿(四)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鶯柯(六)第2章 黃雀(六)第1章 秋分(七)第2章 逐鹿(一)第2章 崢嶸(四)第3章 東門(五)第2章 崢嶸(一)第3章 朝露(九)第2章 黃雀(四)第4章 功賊(三)第3章 折柳(二)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朝露(十一)第1章 賭局(一)第2章 紫騮(七)第1章 冬至(五)第1章 問鼎(四)第3章 賭局(二)第2章 西顧第1章 問鼎(六)第1章 故人(一)第3章 浮華(一)第1章 冬至(三)第2章 紫騮(一)第2章 紫騮(五)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東門(四)第3章 飄絮(七)第2章 逐鹿(五)第1章 城南(二)第1章 城南(七)第3章 東門(六)第1章 城南(一)第2章 西顧第1章 賭局(一)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秋分(三)第2章 黃雀(四)第1章 賭局(七)第4章 采薇(一)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東門(三)第1章 冬至(三)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浮華(六)第1章 城南(四)第2章 逐鹿(二)第3章 賭局(五)第3章 東門(九)第2章 西顧(四)第3章 飄絮(七)第4章 騰淵(七)第1章 秋分(三)第3章 朝露(九)第1章 賭局(五)第3章 東門(六)第2章 紫騮(七)第4章 恩仇(八)第4章 恩仇(五)第4章 浮沉(二)第3章 折柳(三)第4章 恩仇(六)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黃雀(三)第2章 鶯柯(八)第3章 東門(八)第2章 黃雀(四)第2章 鶯柯(六)第1章 賭局(五)第4章 恩仇(二)第4章 采薇(四)第2章 黃雀(四)第2章 黃雀(三)第1章 冬至(三)第1章 問鼎(八)第3章 東門(四)第1章 冬至(四)第1章 賭局(七)第1章 問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