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誓師

?

第二十五章 誓師

九月初四。新蔡龍口。

龍口原本名九龍口。傳言上古時期,九龍口一帶是一片澤國,上天派九條龍來治理,隨即九成了九條河。而龍口就是九龍交匯之處。水路交通發達,也算是繁華之地。

不過,而今卻河南戰亂,苛捐雜稅,弄得此地蕭條的很,不過,數萬大軍彙集在此處,讓此地有一種異樣的繁華。

興旺起來的,也都是皮肉生意。

“鬥望兄,近來可好?”傅宗龍大笑迎了上去。鬥望正是楊文嶽的字。

“晚輩拜見雲中先生。”楊文嶽恭恭敬敬的向傅宗龍行禮,被傅宗龍拉起來,說道:“吾輩同殿爲臣,就不要那麼客氣了。”

雲中正是傅宗龍的號。

楊文嶽官職與傅宗龍的官職相差不大,傅宗龍是秦督,而楊文嶽是保督。傅宗龍還帶着三邊總制銜,高過楊文嶽一頭,而在科名上楊文嶽差得就更遠了,楊文嶽是天啓年間的進士,但是傅宗龍在天啓年間,就是重臣級別了。

故而楊文嶽一見傅宗龍就擺出一副晚輩的樣子,聽傅宗龍吩咐。

當然了,傅宗龍也知道,面子是互相給的,到他們這個級別的政治人物,都代表身後一大幫人,絕不可能爲了區區名頭,就屈服的。這樣做不過是表明一個尊重的態度,如果下面的事情,是你好,我好,那大家自然是其樂融融。但是如果傅宗龍過分侵佔楊文嶽的權力,楊文嶽也有反制的手段。

兩人寒暄兩句,又說了一陣四川的景色,他們兩人一個曾經在四川長期任職,一個本身就是四川人,故而有說不完的話題。

雙方點一番茶之後,就知道客套話說完了,下面就該說正事了。

“鬥望啊。”傅宗龍說道:“我出京的時候,聖上交代了,讓我專辦闖賊。你在河南地面與闖賊交手最多,你覺得如今局面該怎麼處置?”

楊文嶽一聽這話,就知道傅宗龍不過是客氣而已,否則他就不會上來就點明聖上的意思。既然說了聖上的意思,難道我還能與你爭嗎?

“晚輩聽先生的。”楊文嶽說道。

傅宗龍說道:“鬥望啊,你我都是國家重臣,你我都知道國家已經到了什麼地步,在河南地面上,除卻縣城之外,幾乎不是大明之土,有流寇,有土寇,甚至有勢家建城以自衛。如果放任下去,河南的局面幾乎不可收拾,而聖上傾舉國賦稅,辦此一賊。一但賊平,免除賦稅,與民休息。則天下事尚有可爲,如何左良玉已擊敗獻賊。國家之重,就在你我肩上,天下人都看着我們怎麼辦闖賊。”

楊文嶽心中暗道:“果然是傳聞之中的臭脾氣,這話,也是人臣可以說的嗎?”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接茬,直接問道:“敢問先生的平賊方略?”

傅宗龍說道:“如今我與賊相距不過百里,我欲大賞三軍,激勵將士,急行擊之?”

楊文嶽說道:“如此,是不是太莽撞了?賊人最常用的不就是以潰敗伏擊官軍嗎?”

“天下之間,有不擊賊,以逐賊,而賊自滅者?” 傅宗龍說道:“官軍與賊,勢不兩立,必有一戰,勢或在我,又或在賊,而如今天下鼎沸,士民如釜中游魚,徒徒待死而已,以形勢論,天下之勢不在我而在賊,刻不容緩。豈能以區區之憂,而裹足不前?且賊力尚弱於官軍,只需追上去,以堂堂正正之戰,則何懼賊子。”

楊文嶽心中一動,暗道:“這老頭是抱着與賊人同歸於盡的心思。”

楊文嶽猜對了。

在傅宗龍心中,天下的局面已經危險到了極點,鼎革之局,隨時可能有,故而傅宗龍看來當務之急,就是與民休息,讓百姓安居,輕徭薄稅。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消滅了流寇的基礎之上。

他寧可秦軍,保兵一起葬送在這裡。只要能剿滅闖賊。也是值得的。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存着與傅宗龍一樣的想法的。

至少楊文嶽不是。

但是楊文嶽官職不如傅宗龍,科名不如傅宗龍,大義又讓傅宗龍站住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絕,被傅宗龍逼着答應下來了。說要明日誓師,出擊流寇。

楊文嶽一出去,被風一吹,激靈靈打了個寒戰,雖然秋風有些冷了,但還不至於他這樣。

“傅宗龍做事,居然絲毫不留餘地,如果得勝還好,如果一旦失利,豈不是連殘局都沒得收拾。不行,我要先做些安排,未慮勝先慮敗。”楊文嶽的眼睛微微一眯,露出精光來,自以爲得計,立即將虎大威叫過來。如此,如此,安排下去了。

“咚咚咚。”十幾名大漢打這赤膀。渾身肌肉隆起來,掄起鼓槌重重的砸在等人高的大鼓之上。在鼓聲之中,無數是士卒紛紛在場中列隊,先是秦軍,然後再是保兵。不過從軍容上來看,秦兵勝過保兵。

好一陣子,這鼓聲才停了下來,一時間鴉雀無聲。

傅宗龍披甲站在高臺之上,目光巡視全軍,一時間有一種久違的激動之感,他見多識廣,很多能讓他激動的東西,但是看着這些年輕的面孔,一時間傅宗龍心潮澎湃。

“你們多久沒有回家了?”誰也沒有想到傅宗龍第一句話,居然說得是這個。

有大漢將傅宗龍的聲音遠遠的傳開,但是校場之上鴉雀無聲,下面的士卒,不知道該說什麼?

“家中現在是什麼樣子了?”傅宗龍繼續問道。

數名大漢再次喊出來,一時間校場之上,只有這些大漢大聲重複這一句話的迴音。

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傳來一聲,哭泣之聲,一時間校場之上都隱隱約約傳來哭泣之聲。

“怎麼回事?”賀人龍對身邊的李國奇說道:“如此士氣,還怎麼打仗?”

傅宗龍說道:“你們不說,我也知道。自從流寇起兵以來,陝西赤地千里,不知道多少百姓死在賊亂之中,也不知道多少百姓死在饑荒之中,其中就有你們的親朋好友。這都是因爲流寇,到處劫掠,所過之處毫無人煙,關中千里沃土,只剩兵戈,河南萬頃糧田,焚掠殆盡,爾等爲了平賊千里轉戰,時而在蜀,時而在豫,時而在湖廣,時而在河北,天下之大,幾乎都跑遍了,唯獨不能回家。但是現在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獻賊已經爲左將軍所擊滅。屍首都不知道落到哪裡去了,而我們面前只有最大一股流寇,闖賊,只要滅了闖賊,我們就能回家。”

“拿來。”傅宗龍說道。

一箱箱銀子擡了上來,這是傅宗龍手中的所有軍費。傅宗龍先讓親衛擡着銀子在所有陣前都過一遍,然後說道:“今日發餉,每人十兩,沒有折現,全部在校場上列隊領取。剿滅闖賊。天下----太平。”

“剿滅闖賊,天下太平。”不知道那一個士卒第一個高喊。立即引起了連鎖反應。

“剿滅闖賊,天下太平。”

“剿滅闖賊,天下太平。”

在一聲聲高喊之中,所有的餉銀東路分發殆盡。

大明的很多問題,都是銀子的問題,只要銀子到位了,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解決的。發完餉銀,一時間所有的士卒都士氣爆棚。

“報。”一個斥候說道:“闖賊,已經在上游搭建浮橋準備渡河。向汝寧而去。”

“這些賊寇,還真心急的送死。”傅宗龍此刻頂盔摜甲,只是白髮時不時的從頭盔下面透出來,才顯示出,他的主人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

“出擊。”傅宗龍一聲令下,大軍開拔。

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八章 拷餉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七章 軸承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章 蕭縣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
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八章 拷餉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七章 軸承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章 蕭縣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