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人心散

仗打到現在,八旗上下多已喪失戰心,士氣低落。**關鍵的是他們還有退路,可以帶着劫掠來的金銀財寶再回到他們的“龍興之地”。所以,決一死戰便不是最後的選擇。人性便是如此,絕地反擊,死中求活,都說的是在無可退縮的情況下才有的爆發。

而蒙古八旗乃是自努爾哈赤起時以恩惠、姻親、結盟等種種手段拉攏而來。滿人戰無不勝、開疆闢土,蒙古人跟着撈些好處,自然是再好不過。待此時滿人自顧不暇,蒙古人哪裡願意跟着他們一同赴死?

清廷也看得很清楚,所以,雖然決定了撤退,但卻儘量不對外宣佈,還叫囂着要決戰京畿。爲此,清廷還造出輿論,宣稱各部蒙古已經出兵,總計數萬,正向京師趕來,將用鐵騎踏平明軍。

所有的假象只能矇騙那些頭腦簡單的傢伙,有心人卻會從京師中滿族王公的動向,加強山海關的兵力,禁旅八旗屯駐通州等跡象,判斷出滿清已是窮途末日,行將敗退了。

欲蓋彌彰只是爲了使前線的軍隊不致於過快地崩潰和混亂,同時也是滿清的錯誤判斷。明軍在陝西、河南推進緩慢,清廷認爲總攻將是這兩大集團敵人迫近達成合圍之後,時間上還來得及;同時,清廷也錯估了當面明軍的戰力,更準確地說應該是重武器的威力,高估了本身軍隊的戰鬥意志。

當東北第一戰區奇襲攻佔了覺華島,並登陸進攻寧遠之後,不僅遼東的清軍被迫分兵一部緊急救援,清廷也意識到了久拖不決將日益被動,又抽調京師兵力前往遼東,以確保“龍興之地”的安全。

發揮本身的優勢,在廣闊的地域對滿清實行戰略上的牽制和打擊,使其本身的弱點顯露無遺。而在敵人具有戰術機動優勢的戰場上,則以堅韌和火力進行消耗作戰。這是總的原則,現在看來是很成功的策略。而只要使滿清露出頹勢,越是明顯,以滿清爲首的強盜集團便分化得越厲害。

在這個強盜集團中,不僅有蒙古人,還有漢奸,數量多得令人驚詫。這些漢奸,或許不如蒙古人強悍,但卻通過依附和幫助滿清,在同胞的屍山血海中獲得了高官厚祿,賺取了染血的金銀財寶。

強盜集團要瓦解了,蒙古人不想爲滿人效力送死了,漢奸也在尋找生路。尤其是作惡多端,自知無法再投誠反正的,也只有一條路走到黑,繼續跟着滿清退回到遼東苟延殘喘了。

陝西、山西、河南、直隸、京師,曾經通過幫助滿清和奴役同胞而鮮衣怒馬、豪奴景從的官員和富商,都收拾家產,攜同家人,悽悽惶惶地向關外而去。

山西介休,範府。

幾進幾齣的府邸富麗堂皇,往日這裡熱鬧無比,然此時府中各處氣氛沉悶,不管是什麼人,個個神情惴惴不安,都有大難臨頭的感覺。

書房內,範永鬥頹廢坐着,他本來已經很蒼老得不象話,此時更加老了十歲似的,鬚髮盡數白了,臉上溝壑更深,一舉一動,都是顫巍巍的老態龍鍾樣子。

這幾天,範永鬥更怕冷了,書房的火夾牆與碳火盆,似乎都不能驅趕他的寒冷,每行一步,都要裹緊他身上的裘子大衣。

這幾天,他總將自己關在書房內,外人很難再見到他的面,反反覆覆,他都在想着一個問題,爲什麼會這樣?

祖祖輩輩,一代代人的心血啊!清軍在節節敗退,主力已經前往京師赴援,只剩下少量雜七雜八的綠營兵,根本抵擋不住明軍的進攻。滿清的做法便是已經放棄了這些地方,因爲他們無力在這麼廣闊的戰線上維持足夠的兵力。(未完待續。。)

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60章 追擊第138章 廣國公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5章 山東攻略第92章 無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56章 拒詔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8章 離心之象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40章 兩奸計議第8章 依城挫敵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03章 總攻(三)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1章 登陸山東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71章 流寇戰術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60章 歸藩之議第72章 退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34章 石屏擾襲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06章 法陣第217章 困局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91章 新氣象第145章 妥協第137章 李晉王第51章 渡河,渡河楔子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28章 拉英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
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60章 追擊第138章 廣國公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5章 山東攻略第92章 無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56章 拒詔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8章 離心之象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40章 兩奸計議第8章 依城挫敵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03章 總攻(三)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1章 登陸山東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71章 流寇戰術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60章 歸藩之議第72章 退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34章 石屏擾襲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06章 法陣第217章 困局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91章 新氣象第145章 妥協第137章 李晉王第51章 渡河,渡河楔子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28章 拉英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