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

前世我崇拜你,今世我尊重你。但要擎天逆轉,重複華夏,我卻要佔據主導,這,就是宿命。

朱永興擺出低姿態,出城迎候李定國,但在心裡卻反覆提醒自己,今日要表現得不卑不亢,可切勿讓別人看輕了自己。

……

“岷殿下諭令,晉王隨行將士矢志不移,忠誠果敢,可堪嘉慰。見面之時勿需大禮,軍禮即可。”

李定國看着前來通傳的汝陽王馬寶,輕輕搖頭道:“岷殿下仁厚,但卻不能讓將士失了禮數。”

按照朱重八定下的制度,普通百姓地位再高也無法和朱家的人相比,哪怕只是個旁系再傳的鎮國將軍、甚至中尉之流,只要是朱家的人,官員見了就得磕頭,即使是閣老、尚書也不例外。更何況朱永興是岷王世子,兼有朝廷留守之名,如果李定國不是假黃鋮的話,也應該是大禮參拜的。

“無妨,無妨。”馬寶見李定國似乎有拒絕之意,趕忙解釋道:“王上有所不知,岷殿下在騰衝之時便下諭令廢了軍中跪拜,乃是感念軍中將兵值此國家危難之時,依然忠心朝廷,爲大明中興而浴血拼殺。”

“是這樣啊!”李定國沉吟了一下,展顏笑道:“岷殿下有擡高軍中將士地位之意,本王也受惠其中,就依岷殿下好了。”

見命令傳下,馬寶稍鬆了口氣,落後李定國一個馬頭,在旁陪行。李定國卻笑着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說話。

雖然已是郡王,但比李定國還矮了一級,而且李定國多年的積威依然令馬寶等人心存敬畏。所以,馬寶執禮甚恭,催馬上前兩步,微微欠身,等着李定國發問。

“岷殿下初至騰衝後,便派人送信,所授除瘴治病之法也頗爲有效,救吾軍中將士極多。”李定國面色已復平靜,緩緩說道:“聽聞岷殿下得神授之能,也不知是否確實?”

“末將覺得,應該無疑。”馬寶低聲回答道:“不只是除瘴醫病之法,岷殿下還能用陽門陣助火炮之威,方有我軍一日拔三寨,窮追近百里之大勝。”

“哦,你且詳細道來。”李定國眼中精光一閃,開口催促道。

馬寶整理了下思路,開始講述騰衝大戰的前後經過,退守騰衝前說得簡略,之後他曾親身參與,說得便詳細起來。

“線國安久經戰陣,倉促間能擺出陰×門陣應對,也算不錯了。”李定國邊聽邊插嘴議論,“岷殿下所言:‘替天伐罪,百無禁忌’,似乎有些託大。此乃軍中常識,想是殿下並無此種經驗。”

“王上所言甚是。”馬寶附和着說道:“若不是末將等殷盼,岷殿下怕是也不會拔劍禱告,使火炮更添威力,一鼓而破敵。”

“劍是尚方寶劍?”李定國又開口問道。

“王上一猜便中。”馬寶也不明就裡,只好隨口敷衍。

那或許是御賜尚方寶劍的威力,只是自己手中的黃鋮也沒見有何助陣功能啊?李定國心中依然是疑惑不已,但對朱永興敢於親臨戰陣,還是十分欽佩。朱家子弟,除了隆武、邵武兩帝曾御駕親征,以鼓舞士氣,怕是再沒有如此英勇之舉了。

想到永曆入緬棄國,李定國不禁暗自嘆了口氣,如果陛下稍有點擔當和勇氣,又何須宗室留守以挽人心。

“岷殿下可曾說過救駕歸國之事?”李定國拋開那一絲突涌而來的感慨,幽幽地開口問道。

馬寶猶豫了一下,說道:“岷殿下曾言,不復昆明,無以迎駕。又言:緬乃葺爾小邦,若我軍強行入境,必驚懼而拒戰;若殺傷其衆,必與其爲仇,與陛下無益。而我軍若能擊敗韃虜,兵勢大漲,緬憚我軍,便可與其相議,於何處迎鑾出險。”

李定國沉吟了一下,這倒與他的想法有些相似,雖然不盡相同,可也不失爲一條穩妥之法。只是要收復昆明,談何容易?

馬寶見李定國不語,又補充道:“岷殿下有意於九月雨季過後再次大舉發動,介時三軍精誠協作,未必不能收復失土,重挫清軍。”

三軍?李晉王稍一皺眉,便明白過來。趙王白文選在滇西的騰衝、龍陵,自己領軍在滇中磨乃、景東,岷殿下率部在滇東及安南,如果同時發動,再聯結諸土司,確有可能使滇省清軍首尾難顧。

只是這三軍該以誰爲首,聽誰號令呢?李定國想到此處,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想必岷殿下已經與白文選商議妥當,有了默契,如今就等着自己表態吧?如果自己依舊拿假黃鋮說事,雖不致刀兵相向,內訌火拼,岷殿下和白文選也會甩開自己,兩軍聯合行動了。再者,陛下派宗室留守滇省,難道不是有怪責自己之意?

從白文選的信中,李定國已經看出白文選對朱永興的態度,恭敬而又欽佩,雖無明確言語,但唯岷殿下馬首是瞻的意思已經表露無遺。什麼英武果決,天眷神授,中興之望……溢美之辭,毫不吝嗇。

要顧全大局,要精誠團結。李定國心中反覆提醒着自己,也壓制着心中的一絲不滿。貴陽是怎麼丟的,又是怎麼被清軍趕出了昆明,滇、貴兩省的兵敗如山倒又是怎麼造成的,教訓歷歷在目,李定國不由得長長地吐出一口悶氣。

“岷殿下欲成立參謀總部,由沙場宿將組成,籌劃作戰計劃,協調三軍行動。”馬寶見李定國臉色陰晴不定,只好再多透露點內部消息,“趙殿下可能會派鎮朔伯吳三省及總兵陳弈耀,岷殿下好象是委派了敘國公馬惟興、魯國公祁三升,不知王上意下如何?可有合適人選?”

參謀總部,又是一個新名詞,應該就是軍中贊畫吧!李定國微微頜首,淡淡地說道:“這參謀總部的職權和組成,還請汝陽王詳加講述,讓本王好得以知曉。”

“岷殿下曾言:歷史上有些統帥不需要別人贊畫,而是自己思考問題,自己定下決心,周圍的人只是執行他的意志而已。但這種象王上一樣的巨星百年也難現出一個。所以,才需要組建一個顧問團性質的機構……”

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72章 廝殺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37章 李晉王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81章 書院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00章 佔優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77章 突破,崩潰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93章 棄城集軍第81章 書院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55章 滇緬戰事第4章 攻城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7章 元江宣慰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71章 阻擊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69章 譏諷第80章 教士保羅第73章 小朝會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37章 緬局有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章 無題第160章 大結局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28章 封官兒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8章 緊急商議第58章 新晉郡王第69章 軟實力第52章 血戰廝殺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83章 棄城之議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60章 會趙王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5章 正妃虛懸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60章 追擊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40章 兩奸計議第81章 書院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45章 妥協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86章 輕視,放鬆楔子第122章 水利部
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72章 廝殺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37章 李晉王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81章 書院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00章 佔優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77章 突破,崩潰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93章 棄城集軍第81章 書院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55章 滇緬戰事第4章 攻城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7章 元江宣慰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71章 阻擊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69章 譏諷第80章 教士保羅第73章 小朝會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37章 緬局有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章 無題第160章 大結局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28章 封官兒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8章 緊急商議第58章 新晉郡王第69章 軟實力第52章 血戰廝殺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83章 棄城之議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60章 會趙王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5章 正妃虛懸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60章 追擊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40章 兩奸計議第81章 書院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45章 妥協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86章 輕視,放鬆楔子第122章 水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