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渡河,渡河

一個人的成長,或者說康熙成長爲一個生殺予奪的帝王,總需要一個過程。雖然有所觸動,但並不意味着他悲天憫人,而是他在考慮如何保住自己的權勢,坐穩自己的龍椅。

從外而言,明軍在反攻倒算,各地民情洶洶,漢人復仇的心理已經被煽惑起來,別說半壁江山,就是這京師,亦不知能待多久。

在內呢,康熙不過十一二歲,權力都掌握在四大輔政手中。特別是鰲拜,得遏必隆之附,權勢已經在年老體弱的索尼之上,更不要說人單勢孤的蘇克薩哈了。

如果說形勢平平穩穩,康熙在宮中做個小兒皇帝倒也沒什麼,反正這是他愛新覺羅氏的天下,等到年歲夠了,親政便能重掌權柄。可偏偏這天下風雨飄搖,每況愈下,便由不得小康熙不生出埋怨和鬱悶之心。

與所有的皇帝差不多,康熙雖小,但也是受的帝王教育,也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也有帝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羣臣無能,只有自己纔是最厲害的。

“皇上,天涼了,還是進殿歇息吧!”蘇麻喇姑走過來細語勸說。

雖然出身於貧苦的蒙古家庭,但蘇麻喇姑是孝莊的侍女,當年隨孝莊陪嫁進入滿清宮廷,通曉蒙滿文字,既得孝莊信任,又算是康熙的啓蒙老師。依着這樣的身份,在旁人不敢上前觸怒時,往往都是她來排解小康熙的情緒。

康熙輕輕嘆了口氣,由蘇麻喇姑陪着,回到了殿裡,坐在御座上。依舊是愁眉不展。

“皇上不必憂慮,動亂亦不過一時,大清的天下還是穩穩當當的。”蘇麻喇姑違心地勸解道:“八旗騎射無敵,北方正是施展之地,僞明之軍缺乏騎兵。豈是八旗之敵?”

康熙擺了擺手,將左右揮退,才苦笑道:“曼姐不用寬慰朕,現下的形勢不同於當年僞王定國等禍亂湘粵,亦不同於鄭逆圍攻南京。山東已近畿輔,人心之亂已遍於北地。連蒙古諸部皆欲觀望退縮。至於騎射無敵,嗯,僞明軍隊火器犀利,亦難抵擋。”

“人心之亂未必不可收拾,火器犀利嘛。我軍亦可多加裝備。”蘇麻喇姑說道:“僞明最易從內部生亂,豈知不會重蹈三王內訌之局?”

“僞帝昭武非是弘光、永曆之輩可比啊!”康熙慨嘆道:“其大位已正,何人可與之爭?至於收拾人心,恐怕爲時已晚。圈地、投充、逃人、屠城等等,漢人其恨極深,這皆是短視所致。尤其是鰲拜,獨攬大權,歧視漢官。掀起換地之爭,又不理民之疾苦,加徵賦稅。可謂是國賊也!”

蘇麻喇姑悚然一驚,雖然鰲拜專權,但其黨羽甚多,而且此時萬萬不是掀起內亂的時候。

“皇上,鰲拜從龍入關,功勞卓著。縱有失策,謂之國賊亦不妥當。”蘇麻喇姑警惕地四下看了看。聲音低了下去。

“自古權臣,哪個沒有功勞?亂國之臣。非國賊而何?殘民利己,非民賊而何!”康熙有些激動,聲音比剛纔還要高一些,“北京城裡乞丐成羣,城外卻是千里沃野成了狐兔之鄉!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還指望着漢人百姓擁戴嗎?如今僞帝昭武正是抓住朝廷失政之痛腳大加伐撻,以致叛亂蜂起,難遏其勢。”

蘇麻喇姑張了張嘴,沒有吭聲,其實心中倒是不以爲然。圈地、投充、逃人等弊政又不是鰲拜所定,從滿清入關到永曆君臣逃避緬甸,還不是要統一天下的勢頭。只不過僞帝昭武得天之幸,翻雲覆雨,將形勢扭轉過來,使漢人有了希望,生起了反抗之心,便把這弊政都算到鰲拜頭上,實在是說不上公允。

“若是朕親政,絕不會搞成這樣。”果然,康熙雖小,自戀卻很嚴重。

“那是自然。”蘇麻喇姑陪着笑說道:“皇上是真龍天子,也只有您能鎮得住。”

康熙微微笑了笑,又嚴肅起來,說道:“禁旅八旗不能輕動,因爲朕在京師,若朕御駕親征,曼姐你看如何?”

“皇上萬萬不可。”蘇麻喇姑吃了一驚,趕忙說道:“京師重地,萬歲切不可遠離。主上輕出,萬一稍有失利,反而——”

“朕寧爲戰死皇帝,不爲怯懦之主!”康熙霍然站起,不悅地打斷了蘇麻喇姑,邁步就往外走,“朕去求太皇太后,她必然會答允的。”

……

不管康小三如何認爲是臣下無能,如何認爲自己是真命天子,如何認爲自己英明神武,戰局的變化卻是不斷地嚮明軍傾斜。

翼國公馬自德率領的破朔軍雖然未能一舉攻克沂州(臨沂),但卻對退過黃河的江淮清軍構成了側翼威脅,與佔領濟南的剿朔軍,以及要北渡黃河的徵朔、蕩朔兩軍形成三面夾擊之勢。

渡河,渡河,渡河!北伐的真正宣言,收復中原的歷史標誌。從南宋時,黃河便成爲一個進取與偏安的分水嶺,令無數英雄所念念不忘。

雖然明軍在山東登陸,事實上已經跨過了黃河,但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還是認爲這是一場牽制性的軍事行動。雖然不是很公平,但卻並不影響北伐的實際進程。

而明軍以重兵加部分水師沿運河向北推進,雖然還沒有經歷過什麼大戰,但確實是相當令人矚目的。沒有了漕運,並不代表運河的廢棄,水運一直是明軍所儘量倚仗的運輸通道和手段。

由運河至黃河,水師既可協助陸軍渡河,又可運送物資兵員;沿運河繼續往北,則可入中原;向西,又可入豫陝。正可發揮明軍水師之強,策應幾方戰場。

同時,明軍若渡過黃河,則在山東便有了四個軍的強大集團,無論是西入河南,還是北上京師,都足以使清廷面臨致命威脅。哪怕原地不動,清軍也必然會全線動搖,爲避免豫皖的部隊被切斷退路,只能實行總退卻,或者前往山東與明軍決戰。(未完待續)

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87章 水西局勢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楔子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2章 轟擊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81章 襲擾第55章 滇緬戰事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91章 新氣象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章 高平莫氏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91章 川滇呼應第87章 水西局勢第76章 再棄險要?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98章 以南養北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78章 破路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88章 毒蘑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3章 宗室留守第200章 佔優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7章 歡歌暢飲第36章 領悟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66章 棄險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38章 大海戰第203章 總攻(三)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1章 柔情蜜意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1章 柔情蜜意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11章 結果第47章 大戰(一)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5章 琉球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30章 無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30章 無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29章 再提議和第3章 召見羣將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章 無題
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87章 水西局勢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楔子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2章 轟擊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81章 襲擾第55章 滇緬戰事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91章 新氣象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章 高平莫氏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91章 川滇呼應第87章 水西局勢第76章 再棄險要?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98章 以南養北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78章 破路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88章 毒蘑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3章 宗室留守第200章 佔優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7章 歡歌暢飲第36章 領悟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66章 棄險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38章 大海戰第203章 總攻(三)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1章 柔情蜜意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1章 柔情蜜意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11章 結果第47章 大戰(一)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5章 琉球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30章 無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30章 無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29章 再提議和第3章 召見羣將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