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退

國家的軍隊,何分彼此?擁兵自重,私心自用,這是朱永興所深惡痛絕的。而只要你用心打仗,爲國盡忠,損失多少就補多少,不僅僅是兵員,還有武器裝備,軍餉糧草。

馬寶、魏君重、馬自德等等,他們率領着部隊東擋西殺,征戰連連,結果呢,部隊越打越強,人越打越多,武器裝備越打越好。

同樣情形的還有水師,與清軍的福建水師打,與廣東水師打,與南阮的水師打,損失不可避免,但卻超過了鄭家,打成了遠東最大的艦隊。

事實是擺在眼前的,朱永興也說過類似的話,就在邸報上。追隨投效較晚的可能不瞭解,還存在着以前的舊的思維,也就是“兵爲將有”,或者擴展,爲一個集團的利益考慮。明智的則看清了這一切,就如皮熊、胡國柱等,他們就能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對遼西走廊進行襲擾,給清廷以更大的威脅,固然可能使清廷調兵,增大東北第一戰區所面臨的壓力。但正如皮熊所說的,此消彼長,清廷從正面調兵,明軍也能從正面調兵。東北第一戰區的兵力並不雄厚,連一個軍都不如,而針對清廷的增援,總參謀部的應對計劃則可以使第一戰區的實力迅速膨脹。

所以,不必擔心什麼第一戰區的實力受損,只要你打好仗,消滅清軍也好,策應全局也罷,都是很好的選擇。

…………..

選擇多了,會讓人左思右想,舉棋不定;選擇少了,也未必是件好事。因爲這可能就是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間進行取捨,或者是沒有把握而難以下定決定。

現在的形勢對於清廷來說便是如此,戰難勝,退亦難,耗又耗不下去,議和則被嚴辭拒絕,投降更是萬萬不能。哦,選擇有好幾個呢!

“祖宗用勇敢得來的江山,豈能卑怯地放棄?或取勝或戰死,朕絕不做逃跑之君?”

康小三在咆哮,蘇克薩哈憂色滿臉,鰲拜在冷眼觀看,遏必隆木然以對。

在鄭成功揮師入長江,直逼南京時,順治曾失去了鎮靜,要作逃回關外的打算。後來是皇太后加以斥責,順治又狂暴起來,要御駕親征,並說出了與康小三現在想似的話。

但現在的危機卻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而且已經近在咫尺,且很難被化解。

“太祖薩爾滸大破明軍四十七萬;太宗鬆錦一戰,盡得遼東;先皇揮師數萬,席捲中原……”康小三繼續叫囂着祖宗的光輝戰績,小小孩童非但不是在鼓舞人似,反倒有滑稽的感覺。

“此一時,彼一時也。”鰲拜翻了翻眼睛,淡淡地打斷了康小三,“滿人不過百萬,能席捲天下靠的是明廷內訌,靠的是降清漢人。現在呢,漢人已然大舉反攻,就算全族皆兵,就算以一當十,亦無濟於事。”

“朕雖未親政,可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康小三憤怒地叫道:“明軍不過二十萬,與我軍相差彷彿。八旗滿萬不可敵,是你們無能、怯戰。”

“陛下。”鰲拜憤而擡頭,大聲道:“明軍二十萬?那遼東的明軍哪來的?正由河南向北挺進的呢?正在陝西向山西進攻的呢?還有海上的,天津、山海關、遼西走廊等等,皆可能被敵登陸攻擊。”

康小三被嚇了一跳,退後了兩步,坐進御椅中,有些愕然地望着鰲拜。

鰲拜繼續昂首奏道:“龍興之地,乃是我滿人根本,萬不可有失。如今明軍於河間一線密佈,卻又不急於進兵,實乃牽制我軍,其不斷用船運兵至遼東,是要奪我滿人根本。樹有根,傷枝葉亦能活;樹若根死,枝葉又豈不枯黃。臣等受先帝託付之恩,盡忠職守、兢兢業業,怎奈天不佑我大清,卻不是無能怯戰所致。”

抗聲頂撞之下,偌大毓慶宮像古墓一般死寂,只有殿角一尊鍍金西洋自鳴鐘機械地“咔咔”響着。殿內跪着的其他大臣們面面相覷,小心窺聽着動靜。

康熙兩手抓着椅背,捏出了汗水,稍微口吃地問:“八,八旗勇士,騎射無敵,先全力擊敗當面明軍,再調兵平定遼東,個,個擊破,太祖在薩爾滸……”

鰲拜也不叩頭,長跪着將手一拱道:“明軍火器犀利,可敵我八旗騎射。敵人重兵佈陣,我八旗騎兵無穿插迂迴、個個擊破之機,正面作戰則被拖入消耗。明軍死一個可補兩個,我滿人全族又有多少人可與之相拼?”

“可,可怯戰撤退,明軍依然會窮追猛打,在關外亦無寧日。”康小三眨巴着眼睛,“苦寒之地——”

“正因爲是苦寒之地,明軍纔會作戰困難。”鰲拜沉聲說道:“看看現在的滿人,來到中原便逐漸失去了勇武之氣,只顧着享福安樂。回到遼東,正可臥薪嚐膽,磨礪體魄,重複太祖、太宗時勇敢。”

康小三四下掃視,想找到能幫自己說話的臣下,以抗衡氣勢甚足的鰲拜。然而,衆臣都躲開了他的目光,蘇克薩哈的嘴脣翕動了兩下,也無奈地低下頭去。

得不到臣下的支持,太皇太后也不肯出面,甚至隱隱地透露出退回關外的意思。康小三空自憤怒、鬱悶,卻無計可施。

儘管滿清的王公貴族萬分不捨這中原之地,也曾象康小三那樣主張決一死戰,但卻拿不出什麼好辦法,只是空自叫囂而已。四個輔政大臣,索尼病重難起,鰲拜一手遮天,遏必隆附之,蘇克薩哈雖然與鰲拜不和,但也不是愚蠢之輩,也看出了現在的困境。

正如鰲拜所說,八旗子弟的武勇已遠不及乃祖,更不用說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堪大用的名將亦是難尋。勉強派出的達素、索洪、賴達不僅是二流人物,且在河間前線無計可施,幾仗下來,便叫苦不迭,只是頻頻催促朝廷增派援軍、增調大炮。

而京師的諸王府家丁家奴已經被抽調過一回,在江南之戰中損失慘重,有些晚輩旗奴平日裡作威作福是好樣兒的,可經歷過與明軍的作戰後便立時畏敵如虎,一經傳言,更加令人不敢上陣。況且,在形勢不利的現在,滿人也擔心這些包衣奴才心向大明,反噬其主,更不必放心使用。

至於那些王公貴族,叫囂得厲害,卻在暗中做着退路的打算和準備。比如把家眷送走,比如搬運錢財……人心其實已經散了。

再就清廷目前的財政狀況,即便明軍不攻,兩軍能繼續相持,物資也支撐不了幾時。也就是說,明廷不僅僅是在與滿清拼人力,拼武器裝備,還在拼物資和後勤。

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78章 破路第154章 赴廣東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38章 廣國公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章 北愁南喜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51章 死地則戰第8章 依城挫敵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12章 女考生第84章 失敗之源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91章 新氣象第27章 詐取緬關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82章 無題第5章 寨子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5章 破城第85章 無題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37章 緬局有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6章 無題第89章 進退兩難第47章 齊集元江第93章 戰馬論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7章 詐取緬關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8章 雙層爆破第48章 大戰(二)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69章 譏諷第98章 我認得你第82章 燧發槍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8章 依城挫敵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69章 譏諷第77章 意外之功
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78章 破路第154章 赴廣東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38章 廣國公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章 北愁南喜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51章 死地則戰第8章 依城挫敵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12章 女考生第84章 失敗之源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91章 新氣象第27章 詐取緬關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82章 無題第5章 寨子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5章 破城第85章 無題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37章 緬局有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6章 無題第89章 進退兩難第47章 齊集元江第93章 戰馬論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7章 詐取緬關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8章 雙層爆破第48章 大戰(二)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69章 譏諷第98章 我認得你第82章 燧發槍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8章 依城挫敵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69章 譏諷第77章 意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