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

鬆開馬的嚼子,翻身上馬,十幾名騎手突然從樹林裡衝了出來,呈一個扇形向線國安包抄而來。

“線國安,看你還往哪跑?”馬自德笑得暢快,嘴裡還不斷髮出怪聲,“噢喉,哦哈!”

蜀世子劉震翻了翻眼睛,心說:這還不是我的妙計,埋伏起來守株待兔,外鬆內緊地等着線國安自己跑出來。不過,眼見大功到手,他也不想與馬自德在此時計較,只是冷冷逼上。

完啦,線國安出於本能,轉身就逃,沒跑幾步,腳下溼滑,一個趔趄,從田梗上滾了下去,摔進稻田。再爬起來的時候,渾身的泥水,溼辮披散,落湯雞般的異常狼狽。

“哈哈哈哈。”圍攏過來的明軍騎手暴發出一陣鬨笑,慢慢地將線國安包圍起來。

笑聲中充滿了不屑和篾視,在明軍騎兵的臉上,線國安看到了嘲弄和侮辱,眼神更象是在看一隻被打斷脊樑的癩皮狗。

屈辱、憤懣、懊悔、不甘,千百種滋味一齊涌上心頭。線國安舉起了刀,揮舞着,轉着身子,向圍過來的明軍騎兵發出嚎叫,宛如野獸臨死時的掙扎。

“抓個活的,獻給殿下處置?”馬自德象是很欣賞線國安的表演,馬刀鬆鬆垮垮地斜指,向劉震詢問道。

“好。岷殿下曾有言,線國安荼毒百姓,罪惡滔天,最是不能饒恕。”劉震抿緊了嘴巴,冷冷地說道:“把他活捉再剮了,興許更合殿下心意。”

“一起上吧!”馬自德低喝一聲,與劉震催馬前衝,馬蹄濺起水花泥點,轉眼便到了線國安的面前。

“啊,殺!”線國安猛然甩開眼前的溼發,揮刀先向劉震砍去。

“當”的一聲,體虛心寒的線國安這一刀被劉震藉着馬力用槍輕鬆格開,更震得他身子一晃。

“嘿!”馬自德低喝一聲,用馬刀刀背劈向線國安。

線國安勉強舉刀招架,腿卻再也受不由上而下的壓力,一下子跪了下去。

一陣風聲從耳旁掠過,劉震把槍當棍使,側身掄將下來,正砸在線國安的肩膀之上。伴着長聲慘叫,線國安的骨頭被砸碎,一頭栽倒,痛得翻滾不止。

幾個騎兵跳下馬來,抓着頭髮將線國安架起來,拖着便走。有個明軍嫌他慘叫刺耳,撈起一把稀泥塞進了他的嘴裡。

月光慘淡,正照在了這個暴虐害民的劊子手的痛得變形的泥污臉上。

………

天還沒亮,朱永興便率領着明軍開出營寨,繼續前進,追殺對面僅剩的敵人——張勇。而張勇手中的可戰之兵算起來已經不足三千,且騎兵更少,根本不能阻擋氣勢如虹的得勝明軍。

接連的勝利使明軍士氣高漲,雖然只休息了五個小時,但走在路上依然精神抖擻,沒有頹廢之氣。猛山克族精壯與刀白龍的土兵驅趕着戰象,走在最前面,充當了先鋒。

朱永興已經得到了馬寶派出一隊騎兵所帶回來的消息,線國安被擒,可算是圓滿成功。而就地休息整頓的騎兵部隊更是堵住了逃跑的清軍步兵的退路,全殲敵人已經是沒有疑問。

張勇在幹什麼呢?這個疑問在攻破清軍營寨後便一直縈繞在朱永興的心頭。繼續帶着大量傷病和輔兵,不管是緩慢撤退,還是依營固守,怕是都難逃被殲滅的結果。

只是張勇會這麼聽話嗎,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這樣愚蠢的錯誤怕不是他能夠犯的。象線國安一樣,棄軍而逃?倒是有這種可能。

當然,還有一種假設。那就是線國安派出的求援信使在路上被襲殺,張勇並不知道局勢已經急轉直下,還在傻乎乎地等着。這雖然是種假設,但可能性很大。如果不是如此,張勇爲什麼沒有派出援兵?

這就是現在戰爭的特點吧,消息傳遞得太慢,無法過於周密的統籌指揮。負責襲擾的部隊一佈置出去,就幾乎失去了聯繫。就連各個襲擾小隊之間也不能互享情報,缺乏協同作戰的條件。

要是有大哥大,或者步話機就好了。朱永興剛浮起這個念頭,又苦笑一聲,將之甩開。消息傳遞慢,分開的部隊聯絡有困難,這是敵我雙方共有的問題。也就是說雙方處在同等的條件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最後比的還是實力和智謀。而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智謀所起的作用又大大降低。

現在的明軍應該是有絕對的實力吧?張勇還能有什麼智謀,來扭轉局勢?朱永興反覆運用換位思考,都覺得難以迴天。堂堂正正的追擊,堂堂正正的攻營,看你能使出什麼花樣兒?

可惜呀,現在是雨季。朱永興此時倒開始對獲勝的大功臣頗有怨言了,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如果是在旱季,明軍完全可以利用此次大勝,渡江進攻永昌。或許對於別人來說,攻打堅固的城牆是個很大的困難。但對於朱永興來說,自然還有克敵制勝的手段。

“殿下。”白文選催了催馬頭,靠近了朱永興,開口說道:“我軍大勝幾成定局,若挾大勝之勢,倚天雷炮之威,憑士氣之壯,入緬接駕可行否?”

朱永興面色變了變,用有些複雜的眼神看了白文選一眼。從神情上看,白文選有些不安,更有些惶恐,顯然經過了思想鬥爭,終於還是進行試探或者是徵詢。

“若陛下再發敕旨令接駕軍隊退兵,如之奈何?”朱永興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是提出問題讓白文選解答。

“此前是清軍勢大,現在則是大有轉機,想必——”白文選並不十分肯定,但還是努力解釋。

“現在依然是清軍勢大。”朱永興並不客氣地說道:“入緬難免廝殺,豈不激起緬人怨恨,與陛下、朝廷又有何益?若是我軍能光復昆明,盡取雲南,陛下必然會欣然回駕。就算是緬甸,也知我大明中興有望,豈能再阻陛下和朝廷?”

白文選沉默了片刻,拱手致歉道:“是本王考慮不周,請殿下恕我失言之罪。此議並不是對殿下,而是——”

……

第104章 廣西,水西楔子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5章 寨子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46章 火槍之威第57章 接駕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50章 伏擊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89章 勝利第40章 兩奸計議第9章 世子殿下?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88章 大調整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1章 結果第33章 無題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51章 死地則戰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66章 棄險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48章 大戰(二)第99章 軍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22章 響應配合第73章 小朝會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94章 相疑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84章 搶灘登陸第3章 召見羣將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91章 川滇呼應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88章 大調整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6章 無題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5章 定情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2章 攻守結合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42章 會晉王第169章 譏諷第63章 攻掠遼東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82章 無題第84章 搶灘登陸
第104章 廣西,水西楔子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5章 寨子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46章 火槍之威第57章 接駕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50章 伏擊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89章 勝利第40章 兩奸計議第9章 世子殿下?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88章 大調整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1章 結果第33章 無題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51章 死地則戰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66章 棄險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48章 大戰(二)第99章 軍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22章 響應配合第73章 小朝會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94章 相疑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84章 搶灘登陸第3章 召見羣將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91章 川滇呼應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88章 大調整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6章 無題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5章 定情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2章 攻守結合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42章 會晉王第169章 譏諷第63章 攻掠遼東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82章 無題第84章 搶灘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