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

在古代,被人稱讚祖先,那是莫大的榮耀。鄭硯北見朱永興不以其商人身份而輕視,竟由衷激賞其祖,不禁感動莫名,立於其身後的兒子鄭昭達也面露激動之色,而另一位瘦削枯乾的中年人則目光一閃,若有所思地望了朱永興一眼。

“殿下——您如此激賞草民先祖,草民——”鄭硯北幾至泣下,欲說出什麼結草銜環、誓死相報之類的忠言,卻已經被朱永興擡手打斷。朱永興笑着問起了更詳細的事情,鄭硯北抖擻精神,一一作答。

其實這並不全是朱永興邀買人心之語,而是他確實很欣賞茶馬古道上的拼搏者,而這些人的冒險精神,也是朱永興身上所擁有的。

說到茶馬古道,就一定要說行走其間的馬幫,他們的冒險性是人所共稱道的。哪怕在今天,那些職業探險家所謂的壯舉,跟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馬幫生涯相比,也會黯然失色。

爲了生存,爲了貿易獲利,馬幫們幾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險。而這種冒險往往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生意上的冒險。馬幫大多活動在現代商業社會遠未成熟的時期,法律不僅不完善,在許多地區簡直形同虛設,馬幫要做的每一筆生意,都有着極大的風險,加上政治局勢的極不穩定,更增加了這種風險。有的人固然因爲馬幫貿易而興家發財,但更多的人幹了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仍然一無所有。

二是面對嚴峻的大自然的冒險。馬幫運行的茶馬古道各條線路,自然環境大多都非常危險艱苦,風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獸毒蟲,瘟疫疾病,隨時隨地都能置馬幫於死地。絕大部分時間的野外生活,對任何一個趕馬人和馬鍋頭都是嚴峻的考驗。不知有多少趕馬人和馬鍋頭就這樣棄屍荒野,死於異國他鄉,有時甚至連收屍的人都沒有。

三是土匪強盜的威脅。儘管馬幫都是全副武裝,但仍不免遭到土匪強盜的襲擊,死人損貨的事時有發生。

這種種特殊的生存境況,決定並造就了馬幫的冒險精神,而這種冒險精神在馮硯北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幾乎希望渺茫的時候相助於朱永興,這難道不是一種絕大的冒險嗎?

“你們鄭家主銷的是普洱茶——”朱永興若有所思地輕輕頜首。

普洱茶主要產于思茅、版納一帶,由於受交通條件、運輸工具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大量茶葉一直待沽山中。雲南馬幫的介入,爲普洱茶大量外運提供了交通運輸工具。除銷本省外,以銷四川、康、藏爲大宗,間銷安南、暹羅、緬甸及我國沿海沿江各省。

“茶馬古道歷史悠久,同行向有溝通聯絡。”鄭硯北生恐朱永興小看鄭家勢力,趕緊補充道:“彝人後裔普氏,哈尼後人王氏、白氏、李氏,漢族昆明楊氏、玉溪陳氏、曲靖黃氏等,大家都是世居雲南,祖先或是茶馬古道的馬幫,或是茶人,皆心向大明,可由鄭家聯絡之。”

這真是一支暗藏民間,卻實力不俗的力量啊!朱永興心中狂喜,直叫“老天保佑”。這難道就是時來天地皆同力,或者說磕睡來了送枕頭。

不能否認,馬幫的興起和運作,是爲牟利發財,但與奸商不同,他們身上充斥着勤勉、寬容、守信、愛國和反抗的可喜精神。

而且,由於馬幫的各項工作完全靠趕馬人的分工合作,所以每個趕馬人都必須是多面手,要具備很多的本事和能耐。比如要懂四時節令、天氣變化,要能辨別方位道路,通曉各民族語言;更要識騾馬的性情,會算帳識貨,持武打仗,支帳做飯,砍柴生火,識別野菜野果,上馱下馱,釘掌修掌,找草喂料,乃至醫人醫畜等等。

現成的情報網絡啊,再加上無數的嚮導,信使,間諜,獸醫,大夫,氣象員,野外生存專家……朱永興的腦海裡冒出了很多名稱,臉上愈發笑得開心燦爛,言辭也愈加熱情籠絡。

……

鄭硯北步履蹣跚地走進了臥室,打了個酒嗝,推開攙扶他的鄭昭達,走到窗前,望着天空,已經是醉態全無。

天空裡,被灰白色的雲塊所掩蔽住的月亮正突出包圍,露出皎潔的玉面。雲塊如戰敗了似的,無力地四下消散,將偌大的蔚藍的天空,完全交與月亮,讓它向着大地展開勝利的光明和微笑。

“父親——”鄭昭達上前輕喚了一聲,驚訝於父親前後的判若兩人。

“雲開月出。”鄭硯北伸手一指,意味深長地說道:“不錯的兆頭啊!”說完,他轉向瘦削的中年人,笑道:“老易,你如何看?”

“殿下確實非同常人,睿智謀深,更善籠絡。”易成沉吟了一下,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廈將傾之時,竟能鎮靜自若,難得。”

“僅只如此嗎?”鄭硯北並不滿意地搖了搖頭,緩緩說道:“籠絡是殿下慧眼識珠,只寥寥數語便知其重要,並能列出大用之處,又豈是睿智謀深能夠置評的。身在此處,便能預測來投之明軍,並讓我等派人聯絡,神靈之事,當確實爲真。”

“此事尚未得證,似乎不可過早信之。”易成還有幾分懷疑,想了想說道:“暫且觀之,日久可見也。”

鄭昭達面對父親倒也不在心中隱藏,直言道:“父親要全力相助殿下嗎?咱家的生意——”

“咄,井底之蛙。”鄭硯北語帶斥責,卻面露笑意,“天下還有比現在所做更大的生意嗎?”

鄭昭達苦笑了一下,囁嚅道:“父親收了殿下財物,孩兒便知父親決心已定。”

由於並非處於法制社會,馬幫的經營幾乎完全靠的是信譽和信用,這是一個千百年來的傳統。他們從來都是說一不二,十分乾脆果斷,而且說到做到,絕無戲言。只要預先交付一點定金,他們就會盡心盡力完成工作。

“定金已收,你們便盡心做事吧!”鄭硯北呵呵一笑,似乎頗以此爲榮,一點也沒有後悔的樣子,說出的話更象是對兒子的期盼和鼓勵。自己已經老了,能在對岷世子的投資中得到多大的收益,還是要看年輕人的本事啊!

“父親請早些安歇,孩兒這便去安排。”鄭昭達知道沒有什麼更改的餘地,雖然心中還有些疑慮,但身上流着馬幫先祖的血,也有着乾脆果決的脾性。

“秘境雲南茶馬道,普洱遺風茶馬香!”鄭硯北坐在牀上,並無睡意,反覆吟着這兩句讚美之詞,最後喃喃地說道:“當刻匾鎦金以傳後世,此爲鄭家百世之榮光也。岷世子斷髮明發,且不恃身份,不懼危難,不吝錢財,又思慮周詳,英武果決,當真有興王圖霸之象也!”

……

第6章 暹羅來使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98章 以南養北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73章 人心散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26章 無題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9章 破城第172章 無題第130章 無題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章 北愁南喜第92章 僞造,詭道第43章 保寧第65章 佈署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96章 鑑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200章 佔優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3章 召見羣將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6章 提點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06章 法陣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0章 急躁,伏擊第7章 歡歌暢飲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68章 正戰穩進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章 鬥熊救美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29章 破城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章 鬥熊救美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99章 接戰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38章 廣國公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99章 軍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69章 勳章,土地第3章 召見羣將第95章 難以逾越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32章 賜名白族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
第6章 暹羅來使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98章 以南養北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73章 人心散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26章 無題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9章 破城第172章 無題第130章 無題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章 北愁南喜第92章 僞造,詭道第43章 保寧第65章 佈署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96章 鑑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200章 佔優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3章 召見羣將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6章 提點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06章 法陣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0章 急躁,伏擊第7章 歡歌暢飲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68章 正戰穩進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章 鬥熊救美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29章 破城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章 鬥熊救美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99章 接戰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38章 廣國公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99章 軍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69章 勳章,土地第3章 召見羣將第95章 難以逾越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32章 賜名白族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