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

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

大漢·武帝時期

“這是要削藩?”

劉徹一眼定真。

第一條可以說正常,畢竟有遺詔在,

第二條就顯得有趣了。

這意思是諸王從此只能節制本府所轄兵馬,地方文武官吏不準再聽王府令旨行事。

“還未登基就迫不及待對藩王出手。”

“他是有多怕啊。”

衛子夫想到了西晉的八王之亂。

“可能是害怕重蹈西晉之事吧?”

劉徹覺得有道理。

西晉的確炸的比較徹底。

“打草驚蛇啊。”

……

西晉·武帝時期

“能一次性就把所有藩王都得罪了。”

“也是一種能耐。”

司馬炎看不懂這人的操作。

全惹火了。他的威望,從這時起就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損害。

可能是自己太廢了吧……

“畢竟藩一定是要削的,而且越早越好……”

……

【年輕的皇帝準備施行自己的執政計劃。】

【他罷斥了一批洪武舊臣,開始起用新人。】

【在這批新人中,有從兵部侍郎進爲兵部尚書的齊泰、有從翰林院修撰進爲太常卿的黃子澄,還有從漢中府教授升爲翰林院侍講的方孝孺。】

【朱允炆生於皇宮,自幼與詩書爲伴,身邊大都是文墨之士,接受的都是儒家仁義治國的那一套。】

【這三人恰恰都是帝國的飽學之士,是書生中的道德標杆,他們的言行引領着天下讀書人。】

【在三人的引領下,朱允炆就定下了治國方針】

【以儒治國、以禮治國。】

……

大唐·高祖時期

“這是必要的道路。”

李淵覺得這個方針還是沒問題的。

“就洪武年間那大案套要案、要案連大案的連環殺戮。”

“刺向敵人的同時也在刺向自己。”

“整個大明都難說清誰人是敵,誰人又是友。”

“那朱元璋又把功臣猛將殺了個底掉。”

“這長於深宮的太孫不依靠儒臣還能依靠誰啊。”

李世民不贊同。

“阿耶,只觀宋朝一例就能明瞭。”

“書生治國並不缺乏飛揚之情,也不缺施政綱領。”

“但他們缺乏的往往是一種對於全局的掌控。”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這朱允炆若是不能明辨對錯,只怕位子坐不穩當。”

李淵橫了他一眼。

“用你說嗎,他都上惠字了肯定是早死啊。”

李世民面無表情。

行,沒茬硬找是吧!

“可惜不是每個上高字的都功勞甚大。”

李淵面無表情回望。

好小子!夠勁吔!

李建成坐在一旁看戲。

所謂無債一身輕,舍位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你倆打起來才叫有意思呢。

……

【據《明史》記載,朱允炆繼位一年後,大明刑部上報的在押囚犯比洪武時期減少了十分之三。】

【朱允炆信賴方孝孺,而方孝孺則建議皇帝用《周禮》制度來重新界定官僚制度中大小諸司的品級和階勳。】

【爲了將天下讀書人散了的心,重新縫合起來,方孝孺建議朝堂應該歸還文官應有的地位。】

【在方孝孺的建議下,朱允炆重新修訂官制。】

【升六部尚書爲正一品,設左右侍中,位列侍郎以上。】

【文翰、文史二館,增設正心殿學士】

【改都察院爲御史府,改都御史爲御史大夫】

【罷十二道爲左、右兩院,改通政使司爲寺,改大理寺爲司。】

……

{這是在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六部尚書第一次被提到與都司同級的地位。}

{要知道,朱元璋在廢除宰相制以後,僅將分掌天下各項政務的六部尚書的品秩定爲正二品,武官地位則高於文官。}

{比如中央的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的品秩都是正一品。}

{朱允炆大幅提升文臣地位透露出一個信號,那就是抑武崇文。}

{文官制度的修訂預示着文官之治的開啓,所以根子找到了。}

……

大宋

“物極必反,物極必反啊”

這文臣明顯是在忽悠小皇帝放權啊。

說好聽點,要他垂拱而治啊。

“這皇帝還是年輕。”

趙匡胤感覺這大明也要走宋朝老路。

倒不是文官哪裡不好,實在是老朱壓制的太狠了。

這勢必會遭受反噬。

“崇文抑武……抑不得啊。”

……

【對於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來說,建文帝對他們的倚重與信任,給了他們無窮的動力。】

【可惜這種動力並沒有及時轉化爲治國的效率。】

【文人的高度熱情換來的卻是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冒進。】

【新帝即位,百業待舉,甚至連建文的年號還沒更改,朱允炆就將削藩一事提上議事日程。】

……

天幕上。

年輕的朱允炆看着底下的官員,臉色不虞。

而官員視若無睹,慷慨激昂道:

“藩王們驕逸不法,違犯朝制,不削,朝廷綱紀不立。”

“削之,又傷了陛下與藩王之間的感情。”

“想要天下長治久安,不妨採用漢時賈誼的謀略,多建諸侯,以分散其力。”

……

【當時朝廷在削藩問題上分爲了三派】

【一派以齊、黃、方三人爲代表的強硬派】

【認爲必須用強硬措施才能削藩,必要時採取武力討伐,一勞永逸地解決藩王問題】

【第二派是以前軍都督府左斷事高巍和戶部侍郎卓敬爲代表的溫和派】

【建議建文帝對各地藩王實行更改封地的措施,比如把南邊的藩王和北邊戍邊的藩王互相調換】

【把北方諸王的子弟分封到南方,南方諸王的子弟分封到北方。】

【歲時節日經常饋問這些藩王,賢者下詔褒賞,驕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則告太廟廢黜之。】

【使藩王之權不削而削。】

【最後一派則是反對派,就是反對朝廷削藩。】

【不僅反對削藩,還要求朝廷要以更加優厚的條件去厚待這些藩王們。】

【這一派以御史鬱新等人爲代表,他們認爲分封政策是太祖皇帝所立,其目的是爲了鞏固大明江山萬世一系】

【“祖宗之法不可變”,理應作爲大明的基本國策,不能動搖。】

……

大漢·景帝時期

“如果他有腦子。”

劉啓揚了揚袍袖,嘲弄道:

“那他就應該選溫和派的說法。”

“但朕看他應該是沒有。”

“繼位當天就能幹出奪天下藩王之權的事。”

“可見是幼稚異常啊。”

小劉徹捧着腦袋,好奇道:

“阿父你不就是這麼幹的嗎?”

一句話,直接把劉啓說紅溫了。

“朕那是擴大你大父的戰果!”

“懂不懂什麼叫窮追猛打啊!”

小劉徹揉了揉自己的耳朵。

我看沒區別……

……

大宋·神宗時期

趙頊捂着臉。

他現在看不得祖宗之法四字。

這四個字實在是太坑了!

他屬實是被坑怕了!

“說這話的人其心可誅啊!”

“滿朝文武居然就一撮靠譜的。”

“朱元璋啊朱元璋,不知你看到這幕有何感想啊?”

……

大明。

朱元璋的感想就是。

這孫子也就是沒出生,不然……

“咱非把他塞回孃胎裡!”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咱剛剛去世你就磨刀霍霍向叔叔?!

好小子!

感情什麼以德服人然後再以禮制人,全是再騙咱?!

“哈,咱還真是養出個白眼狼來!”

“不孝忤逆之輩!”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

“你怪他?要不是你把能打的大臣殺了個遍,這孩子能這麼害怕?”

“手裡有糧心裡纔不慌,你把糧都撒了,換誰不慌?”

朱元璋氣呼呼的別過頭去。

奶奶滴!

自打天幕盤到咱,沒一刻舒心過!

……

【表面上加恩,暗地裡削弱,既隆之以禮,又推之以恩。】

【溫和派如此合乎情理的言論在一意削藩的朱允炆君臣聽來,顯然是在縱容藩王。】

【這個建議不僅沒有得到採用,甚至有人以此彈劾高巍,高巍不得不提出辭職。】

【至此,削藩之事就這麼草率定下了。】

【公元1398年六月,五皇叔周王朱橚第一個倒了黴。】

【朱橚的次子汝南王朱有勳告其父有“異謀”】

【在接獲朱有勳的黑材料後,建文帝毫不遲疑地動手了。】

【先是假意發詔,命曹國公李景隆備邊,從開封經過,突然發兵圍住王宮,將毫不知情的周王捉拿歸案。】

【隨即削去其王爵,貶爲庶人,將其父子分別徙往雲南蒙化等邊地。】

【八月,又將他取回京師禁錮起來。】

【莫名其妙的削藩就這樣開始了。】

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560章 明純帝朱見深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完本感言。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384章 嬴政VS劉邦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359章 澶淵之盟!119.第115章 《出師表》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28章 封狼居胥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
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560章 明純帝朱見深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完本感言。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384章 嬴政VS劉邦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359章 澶淵之盟!119.第115章 《出師表》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28章 封狼居胥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