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

{封建時代的改革,無非就是清丈土地和官僚任免制度兩項最重要,也是觸碰集團利益最深的,能完成其中一個都是了不起,推動兩項屈指可數,張居正雍正商鞅都可以說是古代改革之完人。}

{從庶吉士到內閣首輔,他不知打碎了多少個自己,才成就了今日的自己。}

{王安石遇上宋神宗,張居正遇上明神宗,這是巧合,也是造化。}

……

大明·弘治時期

“這比喻,絕了!”

朱佑樘撇了撇嘴,看着那被比對的二人。

商鞅、王安石。

哪個有好下場……

好像王安石的下場還不錯。

“但張居正纔是真正的掌權者啊。”

目前看來,張居正和王安石不同,宋神宗對王安石的信任是有條件的,也多有牽制。

而王安石對宋神宗的態度,也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隨下一杓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就是不知道這“君臣相得”能維持到什麼時候。

……

大清·雍正時期

“如果改革變法是一汪池水,那王安石這汪池水似乎更純粹一些。”

雍正揹負雙手,目不轉睛。

“王安石在財政、金融與改革理念等方方面面都要超前於那個時代。”

“他也的確做到了在大宋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領域進行了深入的制度變法。”

“而張居正這汪池水,則似乎更混濁一些。”

弘曆咬着渾濁二字,擡眼低聲道:

“汗阿瑪可是指手段不同?”

雍正頓了一下,看了他一眼。

微微頷首道:

“張居正從政以來並不像王安石那樣,輾轉於地方任職,有豐富的地方從政經驗。”

“他進士出身,授庶吉士,從翰林院到各部衙門,進入內閣。“

“一路走到頂點,更多憑藉的是申、韓那一套的權謀智術。”

“正因如此,張居正所追求的目標也多建立在謀略和手段之上。”

“最後,也不過是從祖制到祖制罷了。”

雍正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商鞅變法……是集天時地利人和。”

“以後,恐怕也不會再有了。”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手裡不斷盤轉着玉珠。

神色古井無波。

一旁的永琰與和珅大氣都不敢出。

皇帝看了一眼身邊二人,心中嘆了口氣。

永琰……

汗阿瑪把天下讀書人都得罪光了,納糧的事只能劍走偏鋒。

畢竟朕都廢了當差了,你們還好意思讓我廢納糧嗎?

但是就像朕自己有自己的主意一樣。

永琰會不會也有自己的主意?

至於和珅……

乾隆垂下眼簾。

……

【萬曆清丈是繼洪武清丈之後第二次全國規模的田地稅糧清理工作,成效是很顯著的。】

【第一,清丈之後,田有定數,賦有定額,部分地改變了稅糧負擔不均的狀況。】

【第二,清丈出不少隱匿田地,使政府所控制的承擔稅糧的耕地面積大幅度增加。】

【根據統計,全國丈出(新增)田畝面積,一百八十二萬八千五百四十二頃,清丈前萬曆六年統計的原額爲五百一十八萬兩千一百五十五頃,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

【第三,北方地區在清丈中統一畝制,改變先前存在的大畝、小畝懸殊的不合理現象,一律以二百四十步爲一畝。】

【南方地區則在清丈中統一科則,改變先前存在的官田、民田稅糧科則輕重懸殊的不合理現象,實行官田、民田稅糧科則一元化。】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明白這是一件好事。

但這同時是一把雙刃劍。

“丈田之法,縮此伸彼。”

“既以清查隱佔、裁革非法爲目的,就必然會引起權貴、豪紳和富戶的強烈反對。

“丈量的越徹底,貧弱之戶得以免除的苛派越多,則豪富的利益特權被剝奪得越多。”

“張居正需要有一位繼承人。”

劉莊想了想,搖頭道:

“難,整個朝堂只是受其權勢而不得不低頭。”

“真要其他人像他一樣冒天下之大不韙行事……難。”

劉秀嘆言道:

“所以啊,他只能把希望寄託於皇帝身上。”

劉莊的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

把希望寄託在天子身上?

“那不完了?”

天子的話能信嗎。

……

【財政改革見效顯著,張居正緊接推廣一條鞭法。】

【所謂“一條鞭法”,就是把一個地區的徭役折算成銀兩,然後按照該地區人丁與稅糧的數字加以平均攤派,平均每石稅糧編派役銀若干,每個人丁編派役銀若干。】

【這種把一切徭役折銀,把役銀按丁、糧加以均派,帶有把賦與役簡化爲一次編審,即一條編審之意,故稱一條編法或一條鞭編審之法、一條鞭編銀之法。】

【萬曆九年(1581年),萬曆把一條鞭法推廣到全國各地,使之成爲全國統一的新賦役制度。】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覺得很好。

但同樣覺得很可惜。

可惜目前大漢用不了,因爲大漢還處於以“石”爲單元的稅收。

五銖錢還沒有這麼大量。

“但你這裡有個問題啊。”

然後話頭一轉,看着小劉據道:

“你知道是什麼問題嗎?”

小劉據眨了眨眼。

“嗯……各項錢糧都折銀徵收,與先前折銀徵收的折算無甚區別?”

劉徹眼睛一眯。

“哦?你怎麼會這麼想。”

小劉據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蒙的。”

劉徹舒緩神色。

……

大唐。

李世民揹負雙手,感慨一聲:

“操之過急了。”

李承幹看看天,又看看他。

“阿耶,這不是很好嗎?”

“把差役的一部分轉移到稅糧中去。其他實物都改爲折收銀兩,並由官府統一徵收、解運。”

“這樣既解決了賦役負擔不均的狀況,還使得徵收簡便而有所保障。”

“爲什麼說操之過急呢?”

李世民看了一眼他,對着魏徵笑道:

“這小兒應該讓他去地方歷練一下。”

魏徵擡頭看了一眼李承幹。

緩緩道:

“確實。”

李承幹更懵了。

魏徵看皇帝只是笑着不說話,只能開口道:

“這一條鞭法是從嘉靖之時就開始試點,但試點的地方都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

“這也就決定了此時一條鞭法並不適合推廣於全國。”

“因爲還有很多地區達不到這種經濟發達的地步,那對普通百姓而言,僱人代役不如自己賦役。”

“而且強行要求徵收銀兩,實際上也加劇了銀貴物賤,百姓依然受到傷害。”

“同時,盡數徵銀、貧富無等、人頭稅和徭役並未被取消。”

“各地情況又各異,隨着時間推移,地方官員只會進行額外攤派,田算徭三座大山依舊沒有改變。”

李承幹有點沉不住氣道:

“有考成法在!地方怎敢胡亂攤派?!”

李世民笑了笑,還是沒說話。

魏徵嘆了口氣。

“殿下,就是因爲有考成法在。”

“他們纔要胡亂攤派。”

“殿下不見青苗之舊乎?”

李承乾的臉色有點發白了。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切盡在不言中。

……

【一條鞭法實施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時人言:“行一條鞭法,從此役無偏累,人始知有種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買田,鄉間貧民始不肯輕棄其田矣。至今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即使先前認爲一條鞭法不便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實行一條鞭法之後,“邑士稱其便”。】

【萬曆新政,開源節流雙管齊下,財政赤字漸趨消失。】

【戶部管轄的太倉的收入,從嘉靖、隆慶年間每年二百萬兩白銀左右,到萬曆初期激增至三百萬兩至四百萬兩白銀之間。】

【隆慶元年前後,京師倉庫貯存的糧食約七百萬石,可支給京營各衛官軍兩年的消費。】

【到了萬曆五年(1577年),京師倉庫貯存的糧食足可供六年的消費。】

【兵部管轄的太僕寺(即所謂冏寺)的銀兩收入,到萬曆五年一舉突破四百萬兩的大關。】

【史稱:“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不下四百餘萬。”】

【萬曆時期成爲了大明王朝最爲富庶的時期。】

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379章 國富 民窮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250.稿丟了,盡力趕。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2章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35.第229章 金刀之讖!劉氏主吉!劉黑闥: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完本感言。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780章 天京事變!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
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379章 國富 民窮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250.稿丟了,盡力趕。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2章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35.第229章 金刀之讖!劉氏主吉!劉黑闥: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完本感言。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780章 天京事變!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