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近三十年未上朝的萬曆皇帝駕崩,享年五十八歲。】

【而他到死,也都沒有給元輔方從哲、這個國家揀選出合適的人才來補缺。】

【而臨死前,萬曆也對自己的這一生作出了相對客觀的自我評價。】

【遺詔中,他說:“嗣服之初,兢兢化理,期無負先帝付託。比緣多病,靜攝有年,郊廟弗躬,朝講希御,封章多滯,寮寀半空……夙夜思維,不勝追悔。”】

……

大漢。

丞相府。

在小山一般的竹簡堆中。

俊郎的男子擡頭望天。

年輕的容貌裡透露出蒼老的疲態。

蕭何深深的嘆了口氣。

“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啊。”

“你說他這是何苦來哉?”

“也不是不懂啊,這不心知肚明嗎。”

“那內庫裡的錢留着又不能生錢,你早用在國家大事上還能有這些亂遭事?”

一旁正襟危坐閉目養神的張良淡淡道:

“此時大明的治理已經逐漸由文官來完成,皇帝的權責越來越少,逐漸成爲一個大臣用來爭取立法的工具和象徵。”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皇帝他也不是牽線木偶。”

“他掌握着天下最大的道理。”

“而當他開始決定擺脫束縛進行反擊時,天下就不可避免的陷入沉淪之中。”

蕭何從竹簡堆中探出頭看向張良。

撓了撓亂遭的頭髮。

“你沒回府啊?”

張良:……

他緩緩睜開眼睛。

瞪着一雙像兔子一樣的眼睛,眼底下還掛着兩個大大的黑眼圈。

他靜靜的看着蕭何。

蕭何想起來了,是他拉着人家熬了三天四夜處理政務……

“哈哈……嗯,年紀大了!記憶不太好了!哈哈哈哈!”

一邊笑着,年輕的臉又縮回竹簡堆裡。

張良:……

蒼髮白鬚的老人再次緩緩閉上雙眼。

一羣混賬!

臨華殿。

“阿嚏!”

劉邦揉了揉鼻子。

“又是哪個老不死的在罵乃公?”

呂雉輕飄飄的看了他一眼。

“那可太多了。”

劉邦:……

……

季漢·懷帝時期

劉禪摸不透這個人。

“能如此信任熊廷弼,說明他是有識人之能的。”

“怎麼不早用呢?”

諸葛亮回想着大明立國之初的文官地位,和這一路的君臣較量。

長嘆一聲:

“因爲他不想啊……”

劉禪聽不懂,他認真看着諸葛亮,鄭重道:

“相父教我。”

諸葛亮沉吟片刻,意簡言賅道:

“萬曆不是一個懶惰的皇帝,而是一個蓄意罷工的皇帝。”

“此時的明朝大臣早不是明太祖、明成祖時期那樣謹小慎微了。”

“當他們意見一致的時候,皇帝可以丟到一邊,大家這個時候最不喜歡皇帝出來干預任何事。”

“否則,他就是暴君。”

“但當大臣們有意見分歧的時候,皇帝就被拿來做最後的裁決人。”

“這個時候,他們最希望皇帝出來爲自己撐腰。”

“否則,就會被罵爲懶惰的昏君。”

“萬曆是個聰明的人。”

“也是討厭被束縛的人。”

諸葛亮看清了這個皇帝的本質。

“他其實就是個沒長大、還被寵壞的孩子。”

“偏偏這個孩子擁有着天下最大的權力。”

“他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想幹就不幹。”

“不想被束縛、不想承擔責任。”

“所以他逆反一切他不喜歡的事情。”

“哪怕那件事情是對的。”

……

【爲了補救大明危局,萬曆皇帝最後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如簡拔閣臣,查補官缺,廢棄礦稅,節省內廷開支,發內庫帑金,以充遼東軍資……】

【這些幾乎與先前大臣們要求他做的事情一模一樣。】

【可見,萬曆皇帝本身也知道這些措施很重要,只不過,朝臣勢力與皇權早已勢同水火,他不願意向臣子們示弱。】

【帝制時代,皇帝大權獨攬,一旦病倒,政府的運作便失靈。】

【對於萬曆這個不肯大權旁落、事事獨斷的人而言,尤其如此。】

【故所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

大明。

朱元璋現在只感受到四個字。

身!心!俱!疲!

他第一次感覺到整個人居然能從內到外都疲憊不堪!

“原來這就是唐太宗看到唐玄宗時的感受嗎……”

老朱整個癱在椅子上。

腦袋枕在靠背上,嘴裡喃喃自語着。

“不……前面還有一個朱祁鎮……”

“是宋太祖看到徽欽高三帝時的感受……”

馬皇后看着整個人冒着頹廢二字的老朱,輕聲道:

“你想吃點什麼?”

朱元璋閉上眼睛,輕聲呢喃道:

“什麼也不想吃……咱就靜靜。”

馬皇后抿了抿嘴脣,眼珠子一轉,又輕聲道:

“不如做個甲魚湯?”

“就叫清燉萬曆?”

朱元璋猛得睜開眼睛,騰的坐起身!

惡狠狠道:

“就這個了!就吃它!”

……

【明神宗·朱翊鈞】

【軍事成績:萬曆三大徵,奠基大明霸主地位。】

【薩爾滸之戰,大明虛弱之始。】

【評價B級·得三分】

【制度建設:張居正所設立的考成法與一條鞭法等制度。但最後被萬曆半廢不廢,新政的制度成了藏污納垢的保護傘。】

【評價C級·得兩分】

……

{高了,分高了。}

{以萬曆三十年內閣大學士沈一貫的奏疏說,當時大明全國監察御史缺九個,兩京尚書缺三個,侍郎缺十個,知府缺二十五個。偌大的明朝就是一個空架子。}

{尤其是軍備方面的問題,隆慶朝至張居正改革時期的各支火器部隊,幾乎都盡數裁撤,有些部隊因爲無錢維持,武器都荒廢掉了。}

{後來薩爾滸戰役開打,明軍參戰部隊中的很多火槍兵竟然是第一次摸火器。}

{而後果最嚴重的還是海軍的荒廢。}

{嘉靖年間起,明朝在抗倭戰爭中逐漸重建了強大的海軍,並在萬曆三大徵中,憑着強悍的海上力量吊打日本。}

{放在海外貿易空前火爆的十六世紀晚期,強大的海軍更該成爲明王朝的重要財富保障。}

{可就是在萬曆三大徵打完後,萬曆皇帝卻毫無壓力地做出決定,裁撤!}

{萬曆親政時,曾經擁有兩萬人規模的天津海防營,到了萬曆去世時裁得只剩下兩千五百人。}

{曾經在萬曆三大徵中立下大功的廣東水師,最後幾乎裁掉了百分之九十的戰船與兵員,巨型的福船戰艦幾乎全被裁光。}

{巡哨澎湖的福建水師,更裁得只剩二十艘小船和幾百名士兵。}

{爲什麼面對荷蘭殖民者的侵擾,以及鄭芝龍等民間海商崛起東南壟斷貿易航線時,明朝卻無能爲力,甚至坐看荷蘭殖民者佔領臺灣?都是萬曆挖的坑!}

……

大秦。

“這荷蘭又是哪裡啊?”

嬴政突然覺得這天下好大啊!

原來的六國之地還是太小了。

“萬里江山……何足道哉!”

殿內五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毛骨悚然起來!

陛下!您又想幹什麼!

不可亂來啊!

……

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8章 南園遺愛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完本感言。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
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8章 南園遺愛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完本感言。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