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

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又有點子開始頭痛了。

“一個兒子……兩個皇后?八個輔政!”

什麼權臣當道啊、後宮干政的、主少國疑啊……

那些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一股腦的從時間長河裡涌出,淹沒了他。

“多事之秋,多事之秋。”

康熙嘴裡只能唸叨着這四個字。

可沒奈何。

除了氣個半死,自己什麼也做不了。

……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1861年8月21日)】

【咸豐病重,宣召大臣入內,在場的大臣有御前大臣、怡親王載垣。】

【御前大臣、鄭親王端華。】

【御前大臣、一等公爵景壽。】

【御前大臣、協辦大學士肅順。】

【首席軍機大臣、兵部尚書穆蔭。】

【軍機大臣、吏部左侍郎匡源。】

【軍機大臣、禮部右侍郎杜翰。】

【軍機大臣、太僕寺少卿焦佑瀛等八人。】

【宣諭:“皇長子載淳,著立爲皇太子。”】

【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立爲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

【顧命大臣雖有八位之多,但這些人的核心是肅順,這是咸豐最信賴的大臣。】

【而恭親王奕訢,並不在“贊襄政務”的大臣名單中】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啓覺得咸豐這人挺有意思的。

“按理說危難之際所用之人應該是心腹之人。”

“偏偏託孤大臣裡沒有這人。”

“徹兒,這說明什麼?”

小劉徹擺弄着棋子,頭也不擡道:

“這說明他既知其能力,又憚其身份。”

“有難可以託付,有功不可分享。”

劉啓一把奪過小劉徹手裡的棋子,警告道:

“好不容易找回來了,你給朕玩壞了!”

“這些可是朕寶貴的回憶啊!”

小劉徹無語的看着寶貝般擦着棋子、棋盤的劉啓。

你寶貴與否不知道。

只能說沒掄到樑王頭上,阿父還是剋制自己了。

不對……

小劉徹摸着肉嘟嘟的下巴深思着。

沒準阿父邀請過樑王下棋呢?

難怪從不見兩人下棋啊!

……

天幕上。

宮殿內。

官員太監的帽纓被白布遮蓋。

宮中的燈籠套上白布。

紅蠟燭也都換大白蠟。

一名穿着白細布的孝袍,光着頭扎一根小辮子的稚嫩孩童被身穿皇后朝服的女子抱在懷裡。

而女子身邊,同坐一位同樣規格的后妃。

而兩位后妃的手邊都有一枚大印。

御階下。

八名大臣叩首高呼。

但以一人唯首是瞻。

而在宮殿外。

身穿蟒袍的王爺負手站在宮殿外,看着裡面的一切。

而其身後,是一片戴着紅頂的官員。

……

【按照咸豐帝生前的安排,皇位由皇子載淳繼承,但因其年幼,在親政前,政務由“贊襄政務王大臣”主持,也就是讓肅順等八位大臣行使皇權:代閱奏摺,代擬聖旨。】

【而爲了防止“贊襄政務王大臣”擅權弄勢,咸豐帝還給了皇后鈕祜祿氏一方印章“御賞”,給了皇子載淳一方印章“同道堂”。】

【皇子年幼,“同道堂”印章便由其母那拉氏代管。】

……

{來了,大的來了。}

{老妖婆!}

{咸豐還是不夠心狠,做不到去母留子,不過漢武帝心狠了也就那樣的結局。}

{肅順提議的鉤弋故事,只出現在惲敏鼎的《崇陵傳信錄》和許指嚴的《十葉野聞》}

{而裡面雖然皆明確提到了“鉤弋故事”,但沒有說明他們的消息來源。}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皺着眉頭,義正言辭道:

“胡說八道!什麼去母留子?!”

“朕做了嗎?”

“朕就問你現在做沒做?!”

“回答朕!”

“真是一派胡言!”

劉徹指着天幕衝左右笑道:

“誹謗朕,它在誹謗朕。”

“其心可豬!”

衛子夫皮笑肉不笑。

霍去病低頭看着掌心紋路。

小劉據咬着手指。

劉徹清了清嗓子,一甩袍袖。

“看來你們很懂得事理。”

“繼續看。”

有意思……咸豐有意思,這女子也有意思。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黑着臉看着“鉤弋故事”四字。

歷代史書讓他翻遍了,翻爛了。

只憑這四字他就能明白一些事情。

咸豐這個蠢貨絕對是讓那女子接觸奏摺了!

這那拉氏定是讀過書!

咸豐怠政,每天又有大量的奏摺上呈。

按制當由他本人親拆親閱。

即便全部發下軍機處,至少也得拆封讀一遍,不然軍機大臣請旨,豈不一無所知,答非所問,鬧出個大笑話,令皇帝威嚴的身份大損?

如此,便讓他心愛的妃子代拆代閱,告其梗概。

“蠢貨……”

……

{太天真了,三角纔是最穩定的,要真去母,清朝有鰲拜,漢昭帝有霍光。}

……

大漢·昭帝時期

劉弗陵揣着袖子笑着:

“看來後代歷史很好。”

“說話都有理有據的。”

霍光閉口不言。

我的心,向大漢。

日月可鑑!

要不是家裡那些蠢貨,我也未必不能與陛下得一個君臣相得的名聲。

哪裡還有什麼昭烈武候之事。

……

大漢·宣帝時期

劉病已嘟囔着:

“誰都知道他是權臣。”

“除了他自己。”

許平君抱着孩子看着劉病已在那裡嘟囔,笑道:

“但若無大將軍,大漢恐怖也撐不到病已來扶天傾吧?”

劉病已擡眼看向許平君,失笑道:

“你啊……還真是心胸寬闊……”

許平君輕哼了一聲,不理會他。

…… {其實歷史上另一個太后權利一直比慈禧高的,慈禧也是勝在命長。}

……

大漢。

“哦~”

劉邦恍然大悟。

“慈禧……那這兩人哪個是慈禧?”

老流氓開始起了興趣。

“讓乃公瞧瞧,究竟是何等人物能讓後世子孫一開始時那麼破口大罵?”

呂雉皺着眉想着另一件事。

咸豐……最後實權皇帝?

那這同治呢?

慈禧也學武則天了?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眼神發空,靠在榻上,喃喃道:

“不知爲何,朕總覺得自己活在一個影子之中。”

正吃着水果的楊玉環扭頭好奇道:

“太宗皇帝?”

李隆基卡了一下,幽怨的看向貴妃。

“是朕……是未來的朕。”

楊玉環不感興趣的“哦”了一聲,回過頭繼續吃着水果。

……

【凡“贊襄”大臣所擬聖旨,蓋“御賞”之印於起首,蓋“同道堂”之印於末尾。】

【也就是說,讓鈕祜祿氏、那拉氏監督“贊襄政務”大臣,起一種政治平衡作用。】

【咸豐帝的這一安排,在他死後的第二天便以諭旨的名義,詔告天下。】

【而咸豐的這一套政治設計,其目的就是確保皇位能平穩過渡到他的兒子載淳的手中。】

【這一套設計看起來十分精美,但不久後就被打破了,問題就出在執掌“御賞”、“同道堂”兩方印章的后妃身上。】

……

天幕上。

一位齒白脣紅、眉目俊秀的旗女向咸豐請安叩首。

咸豐看着那手碰旗頭行禮的女子。

一時目不轉睛。

……

【那拉氏,祖先居葉赫,又稱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後因位尊太后而擡入上三旗中的鑲黃旗。】

【她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小咸豐帝四歲。官私記載中都稱是模樣俊麗的美人。】

……

{從歷史遺照看,醜。}

{清後宮大都不怎麼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也許年輕時候很漂亮,現在看到的都是她老年時候的照片。}

{模樣俊麗……女生男相吧?高情商。}

{她妹妹婉貞挺漂亮的。}

{恭親王還說是美男子呢……審美不同。}

{奕詝已經忘了先祖的遺訓“滅建州者葉赫也”}

{經過近些年來歷史學家的詳細考證,筆記小說中流傳甚廣的葉赫部爲努爾哈赤所滅時,葉赫祖先誓言“只要還剩下一位女子也必能覆滅滿洲”的故事,已被證明是筆記小說家的創造。}

{慈禧難道不是葉赫那拉氏嗎?}

{就是後來的小說家(慈禧之後的)的戲說,屬於先畫靶子在射箭的故事。}

……

大清·太宗時期

皇太極坐在椅子上仔細看着。

“先別管什麼靶子不靶子了。”

“他們這話什麼意思?”

布木布泰一臉難色。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大清不是具體亡她手裡,那也是間接亡她手裡了。

……

【按照清朝的制度,旗籍官員的女兒都要參加選秀女。】

【咸豐元年(1851)正值選秀女之年,那拉氏恰好十六歲,鑲藍旗的官員們也在此年秋天將其登錄在案呈送。此是咸豐帝上臺後第一次選秀女。】

【咸豐此次最爲傾心的是廣西右江道穆楊阿的女兒,年僅十五歲的鈕祜祿氏。】

【咸豐元年二月二十九(3月31日)祜祿氏封爲貞嬪,命於五月十五(6月14日)入宮。】

【入宮僅幾天,便跳過妃一級別,晉爲貞貴妃。一個月後,又跳過皇貴妃,擬爲皇后。】

【咸豐三年十月(1853年11月)未經“嬪”、“貴妃”冊封典禮的鈕祜祿氏,直接舉行了立皇后的典禮。】

【而宮裡晉升速度僅次於鈕祜祿氏的,就是那拉氏】

【咸豐四年二月二十六(1854年3月24日)咸豐晉那拉氏爲懿嬪,這是入宮女子中除皇后外第一個晉升的。】

【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1856年4月27日)懿嬪生子載淳,著封爲懿妃。】

【僅過了一個月,咸豐再晉那拉氏爲懿貴妃。】

……

大唐。

李世民皺着眉頭。

“這一幕……甚爲眼熟啊……”

衆人不搭話。

那可不是眼熟嗎。

你把咸豐改成李治,那拉氏改成武則天。

更眼熟!

……

大唐·玄宗時期

“完了。”

李隆基一拍雙手,嘴一撇。

“廢了!”

“清朝這不廢了嗎!”

“後面的劇情朕都能猜到了!”

“顧命八大臣被清除,她直接太后垂簾聽政!”

“弄不好也能當個皇帝玩玩。”

“這不就武周翻版嗎。”

大清·咸豐時期

懿貴妃還在暈頭轉向中。

周邊的宮女太監神色卻不太對勁兒了。

欣喜、惶恐、興奮、害怕。

種種情緒繁雜多端。

“把孩子抱過來,封閉宮門。”

懿貴妃對着身邊的太監細聲一句。

她感覺事情在往一種極爲恐怖的方向發展。

……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八(1861年8月23日)“贊襄政務”八大臣上鈕祜祿徽號爲母后皇太后。】

【七月十九(24日)上那拉氏徽號爲聖母皇太后。並說是兩宮並尊,但以時間的先後來貶抑那拉氏。】

【同日,肅順等進見兩宮皇太后,討論公文處理程式。肅順等人主張,奏摺由八大臣共同閱看,諭旨由八大臣共同擬定,然後請兩宮皇太后分別鈐蓋“御賞”、“同道堂”之印,但皇太后不得更改諭旨。】

【兩宮皇太后堅持要閱看奏摺,所擬諭旨經她們認可後方鈐印生效。】

【這是“贊襄政務”八大臣與兩宮皇太后的第一次正面衝突。】

……

大清·雍正時期

“她們是想幹什麼?”

雍正感受一絲不對的苗頭。

肅順等人的方式才更符合皇帝的臨終意願。

咸豐雖發下那兩顆印章,但只是希望鈕祜祿氏、那拉氏在涉及皇位安危時出面干涉。

平日裡只是象徵性的“虛君”,起震懾作用罷了。

“要求諭旨經認可後方鈐印,還可說是合乎咸豐頒下印章之用意。”

“而要求閱看奏摺,這就是後宮干政!”

……

大清·道光時期

道光看着天幕裡兩宮太后與大臣們的爭執,臉色不善。

她們二人看得懂奏摺嗎?

爲什麼兩宮完全一致行動?

鈕祜祿氏雖無子,但畢竟是嫡母,何苦趟這渾水?

道光看着躲在鈕鈷祿氏身後的那拉氏,眸光閃爍。

“借刀殺人?”

……

【面對兩宮的強硬態度,肅順妥協了。】

【看奏摺畢竟是皇帝的權力,兩宮口口聲聲以小皇帝的名義出頭,他也難以阻擋。】

【而且他也不在乎兩宮太后的行爲,畢竟後宮不得干政是祖制,他更關心依舊是在北京的奕訢,認爲這位控制京城局面的昔日皇弟、今日皇叔,未列入“贊襄”之列,肯定會有動作。】

【於是,肅順又以小皇帝的名義發下一道諭旨,既讓奕訢參與“恭理喪儀”,又明令他留在北京,不必前往熱河。】

【但肅順不知道,他的一名心腹領班,軍機章京曹毓英早已暗地裡向奕訢投誠,恭親王已經掌握了熱河的一舉一動。】

……

(本章完)

第32章 巫蠱之禍(四千五百字)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242.今晚八點無更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403章 靖康之恥。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14章 李景隆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21章 劉恆的功績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着忽悠!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765章 《南京條約》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
第32章 巫蠱之禍(四千五百字)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242.今晚八點無更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403章 靖康之恥。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14章 李景隆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21章 劉恆的功績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着忽悠!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765章 《南京條約》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