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

【刺殺皇帝,無論如何都是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但是“壬寅宮變”在《明史》中的記載非常簡單:

“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誅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

一行字,無頭無尾,輕描淡寫。】

【而《明實錄》則載:“宮婢楊金英等共謀大逆,伺上寢熟,以繩縊之……”】

【與其它有前因後果的記錄不同,這裡史官也一反其道,沒寫宮婢刺殺原因,只簡單記錄了行刺過程。】

【她們試圖用繩子勒死皇帝,結果慌亂間把繩子打了個死結,導致刺殺行動失敗。】

【直到那本集明朝野史之大成者,《萬曆野獲編》出世,衆人才知道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也就是所謂的採宮女月經煉丹,宮女不堪受辱絕地反擊。】

【至於其餘詳實的明史資料中,關於“壬寅宮變”的記錄也只有寥寥數筆。】

【甚至連朱厚熜得救都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目前流行的說法,一個宮女在暗殺皇帝的過程中後悔了,跑去找方皇后,然後皇后趕到曹氏處,救下皇帝。】

【還有一個說法,是《皇明大事記》記載,“壬寅宮變”的當晚,陸炳突生心理感應,帶着校尉急跑至宮門外,得了皇后懿旨,救了皇帝】

【這整件事都影影綽綽,晦暗詭譎。】

【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

【壬寅宮變爆發,朱厚熜險些被宮女所殺,因而搬入西苑,不再輕易召見大臣,只有閣員、尚書等少數官員可以面聖。】

【那個充滿雄心壯志的皇帝一夜之間就消失不見了。】

……

大唐·玄宗時期

“肯定是有陰謀啊……”

“擅長女紅的宮婢,又怎會把繩子打成死結呢?”

“十六名宮婢在沒有任何侍衛阻攔的情況下,潛入寢宮聯手刺殺皇帝,偏偏皇帝正在睡覺,完全沒有防備。”

“你說這裡沒問題,朕不信。”

李隆基突然發現一個盲區。

“好像天幕沒說過他執掌兵權的事啊?”

李泌回想片刻,果斷道:

“沒有,從皇帝上位,雙方就一直在禮制上面糾纏不清。”

“根本沒提過兵權的事。”

李隆基捻起一顆葡萄扔嘴裡。

“正德嘉靖這兄弟倆有點意思……”

……

大隋。

“這似乎像是一種警告?”

楊堅不信這十幾名宮女個個都是具有大無畏精神的人。

明知刺殺皇帝是誅九族的重罪,爲何還義無反顧?

而且也沒提過族誅之事?

只是簡簡單單的“謀逆伏誅”四字?

難道這十幾名宮女就是那麼巧,都是無父無母之人?

那這暗子埋的可真夠久的!

……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捻着鬍鬚,若有所思。

一般來說,兇殺案的犯罪人數與暴露概率成正比。

參與犯罪的人越多,暴露的概率也就越大。

畢竟人多口雜人心不齊。

主犯可能守口如瓶,但從犯或許是個話癆。

主犯也許豁得出去殊死一搏,但從犯也許想着撈一筆就溜之大吉。

不管如何,最終肯定會被司法人員撬出個缺口。

而整整十六個人,還是十六個宮女,謀劃殺害的這個人還是具有至高無上威嚴的皇帝。

偏偏在行動前竟沒有絲毫的暴露,這到底是因爲什麼?

答案很明顯,敵在皇宮!

趙匡義將視線放在那兩名妃子身上。

誅妃子於市,這明顯是鬼扯。

就算殺也不會在大庭廣衆之下殺。

“是障眼法。”

……

【朱厚熜在經歷了壬寅宮變後,開始變得疑神疑鬼。】

【他對閣臣徐階說:“壬寅大變,其內有枉死者,尚在宮內爲厲。”】

【徐階道:“彼生而貴近,無端受枉,能不化鬼爲厲嗎?”】

【宮中鬧鬼,皇帝被折騰得日夜不安,這件事不僅京中士民皆知,還傳到來華的朝鮮使臣耳朵裡,作爲一件趣事,記錄了下來。】

【嘉靖二十三年(1544)正月的朝鮮李朝《中宗實錄》裡記載,壬寅宮變之後,朱厚熜常“眼見鬼狀”,驚惶不安。】

【道士們教他個法兒:以糯米屑做成人形,列立於經常見鬼的幽暗之處,在其旁設一油鍋,煮沸。】

【然後道士引着皇帝走到幽暗之處,忽稱“這裡有鬼”!】

【拿住人形,扔到煎油之中。】

【道士將鬼一一捉去炸了,皇帝的病居然就好啦!】

【朱厚熜本就深信方術,因此更是加倍迷信這些“戲法”】

……

大唐。

“虛心之症。”

李世民幽幽唸叨着。

孫思邈曾說過,道士搗鬼捉鬼,既是捉心中之鬼。

將“鬼”捉去,心神稍寧。

自然病體康復。

“捉心中鬼易,破心中鬼難。”

“疑心生暗鬼,疑心不滅,鬼怪不斷。”

……

大明。

“你個大xxx!”

“你xxx這都信!”

朱元璋再次破防了!

多麼幼稚的手段啊?

他走南闖北這些年,什麼方術沒見過?

這種騙愚人的方術你也能上當?

朱元璋突然悟了。

自己是真的把這羣后代保護的太好了。

“決定了!”

馬皇后眉頭一跳,心生不妙!

“咱要把這些把戲挨個寫出,整理成冊!”

朱元璋認真道:

“以後歷代藩王必須熟讀此冊!背不下來,不許承位!”

……

天幕上。

西苑。

一座不像大殿的大殿內。

八卦圖像鏤空的銅爐,不斷向外氤氳出淡淡的香菸。

殿內重重紗幔的裡傳出了聲音。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

{練得身形似鶴形,不怕宮女勒脖頸!}

{果然修仙者都怕捆仙繩(狗頭)}

{神他麼捆仙繩!}

……

大明·嘉靖時期

朱厚熜氣的臉都綠了。

“一羣無知小輩!”

好笑嗎?

朕差點死了!

……

【同年十月,大同邊軍抓到三名叛徒,朱厚熜認爲是鬼神暗中相助,於是加道士陶仲文禮部尚書、少師,兼任少傅、少保如故。】

【陶仲文,便由此成爲明朝唯一一位身兼三孤的大臣。】

【前面我們說過,朱厚熜能玩過文官是因爲他掌握了遊戲規則。】

【但同樣的,善於揣摩上意的臣子也開始明白了遊戲規則。】

【嘉靖二十八年(1549)三月,太子朱載壡去世,諡號莊敬太子。】

【按照慣例,皇子十歲前會出閣讀書,但是朱厚熜在此事上一拖再拖,引來大臣上書。】

【朱厚熜被迫同意,舉行出閣儀式。旋即,太子生病去世。】

【此後,朱厚熜嚴格遵守陶仲文提出的二龍不得相見理論,非禮儀所需,不再面見裕王、景王。】

……

{這一套怎麼這麼像,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皇帝身體不好信道,宮女勒脖弄成枉殺,道士治好皇帝的鬼症,然後二龍不得相見。}

{你這個陰謀論就有點太扯淡了……}

{是有點扯,但有句話的確沒說錯,生死之間有大恐怖。}

{朱厚熜明顯不是在大恐怖之間看透生死的人。相反,也是在壬寅宮變以後他開始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採宮女那啥煉丹的事就是壬寅宮變以後開始的,只不過後面倒果爲因把這事說的好像早就做了一樣。}

{而且只從結果來看,皇帝閉門不出沉迷修道,那太子的教導勸又會回到誰的手裡呢?}

{別忘了,弘治之事並不久遠啊。}

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第629章 擺爛的皇帝進取的胡主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761章 《廣州和約》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614章 “奪情”“君臣”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131.第127章 孫權:我死的挺突然啊!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146.第142章 祖逖!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614章 “奪情”“君臣”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14章 劉邦的功績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
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第629章 擺爛的皇帝進取的胡主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761章 《廣州和約》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614章 “奪情”“君臣”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131.第127章 孫權:我死的挺突然啊!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146.第142章 祖逖!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614章 “奪情”“君臣”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14章 劉邦的功績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