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皇權扭曲篡改理學思想的同時,理學家們也積極反攻,對皇帝和勳貴們進行逆向洗腦。}

{最終促成了這場前所未有的,一切統治集團的大墮落。}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合攏着長袖,玄色的長袍從席上耷拉到地上。

他一直覺得西漢之後的皇帝哪裡怪怪的,但總是說不出來。

而道光與前朝那些明君的反差點透了那層窗戶紙。

“皇帝的首要責任一直以來都不是最爲推崇的道德教化。”

“那是名。”

劉徹對着小劉據正色道:

“真正的實,是學會正確使用暴力來監督官僚體系。”

“以確保能夠執行國家政治路線,完成治國安邦的使命。”

……

大唐。

李世民捻着鬍鬚,天光透過屏風上的罩紋打在明黃色的衣袍上。

他掃了一眼羣臣,沉聲道:

“嘉慶、道光這種仁義道德、以身作則的治國模式,我們不能說它完全是錯的,它只是搞錯了重點。”

“執政者在要求別人的同時,應該首先嚴格要求自己,這是正確的,也是基本的。”

“但朝廷存在的核心價值就是可以理性的用暴力,以及基於暴力的強制力,這是朝廷和其他一些機構的本質區別。”

房玄齡幾人都認同的點點頭。

都是從亂世走過來的,有什麼不明白的?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必須用暴力來解決或強制推動,所以才需要朝廷王事。

如果朝廷放棄使用暴力,而只去追求表率和教化,那麼朝廷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搞道德教育,私塾也可以搞。

做道德表率,各種名師大儒都可以做,影響力也不比朝廷小。

……

大宋·仁宗時期

“話雖如此。”

白色公服的衣角隨風而動。

趙禎扶膝而坐,感嘆着:

“但皇帝以身作則節儉並沒有什麼過錯。”

“可以看出,道光皇帝治理國家的責任心起碼是沒問題的。”

庭院聚會的官員們同樣如此認爲。

倚着翠竹的歐陽修抿了一口酒水,對身邊的同僚道:

“這是因爲清朝資料保存完整,皇帝的形象就正常多了。”

“其實我懷疑明朝皇帝的形象也不像天幕說的那副模樣。”

曾鞏拿起酒壺給自己與歐陽修斟滿酒杯笑道:

“明清二十多位皇帝之間的差異,主要是政治路線和治國能力的差異。”

“至於責任心或個人品德的差異。”

“這個就不好說了。”

“史書嗎,都是一家之言。”

歐陽修看着酒杯,點點頭:

“是啊,春秋之筆,皆依王事。”

……

大明。

“宣講一萬遍誠信,不如抓捕一個騙子。”

朱元璋直接拿起一顆梨子在赤色衣襟上擦了擦。

咬了一口,口齒不清道:

“講一萬遍仁慈,不如砍了一個殺人犯。”

“講一萬遍廉潔,不如嚴懲一個貪官。”

“只能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的皇帝,不是虛僞就是無能。”

“因爲真正一心爲國家的皇帝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如何合理利用君威來消除社會和朝廷中的惡行。”

“惡行被消除以後,善念會自動成長起來。”

“反腐也是一樣。”

“失去必要的暴力懲戒,反腐敗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朱標知道這番話是說給自己聽的。

他明白,暴力也是一種手段。

暴力本身是中性的,不一定是惡,爲了應對惡而不得不使用的暴力是屬於善的範圍。

……

{在嘉慶中期,高官官員中,旗外漢人的數量第一次超過了滿族和蒙古族官員。}

{有部分原因是儒家思想對皇帝產生影響,讓清朝皇帝開始淡忘滿漢之分。}

{還有部分原因是清帝對天下國家的責任感加強、對滿洲的責任感相對降低的結果。}

{但皇帝本人的因素並不是關鍵,關鍵還是在於滿蒙勳貴集團的墮落速度超過了漢族精英集團。}

{這個時候,“滿人不堪用”開始成爲朝野共識。}

{就算是滿蒙官員要想辦點實事,也發現任用漢人當下屬更爲稱手。}

……

劉宋。

穿着一身白獅紋紫袍的劉裕,直接大馬金刀的坐在殿前臺階上。

“這話說的怎麼這麼熟悉呢?”

坐在右側的劉義隆抱着膝蓋道:

“不就是胡人入主然後腐化那一套嗎。”

“不對……魏晉也腐化……”

劉裕咋了咋舌,嘖了一聲道:

“這儒家東西這麼邪性嗎?”

“你說我要不要……”

劉義隆立刻打住他父親話。

“這天下現在誰不是儒家子弟?”

“父親想獨尊他家也沒有人啊。”

劉裕不是坐以待斃之人,直接問道:

“你又什麼想法。”

劉義隆沉吟片刻,輕聲道:

“董仲舒的儒,也不見得是真儒嗎。”

“儒皮法骨是儒,儒皮道骨也是儒。”

“只要名字是儒就可以了。”

……

大清·康熙時期

“滿洲勳貴入主中原,剛開始是擁有很強的活力和進取心,責任心和廉潔程度大體都高於明末士人。”

披着一身藏青色的錦袍,康熙揹負雙手對被喊來的胤禛憂心忡忡道:

“他們的特權通過世襲來傳遞,腐化速度就相當快。”

“漢族士人……”

康熙抿了抿嘴,嘆聲道:

“經過反覆的鐵腕打擊,清談誤國的臭毛病是改了不少,活力有所恢復。”

“就算也在腐化中墮落,但好歹有科舉制度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情況是遠遠好於滿洲勳貴的。”

“但兩大集團的墮落速度依舊是一快一慢。”

胤禛明白了康熙的意思,低頭道:

“所以,滿洲勳貴的墮落程度定是要比漢族精英更加嚴重的。”

康熙瞥了一眼他,繼續道:

“軍事方面,八旗尚有優勢,但在民政方面,漢族士人就比他們更有優勢。”

“縱觀歷史,漢族王朝到了中衰這個階段,就應該出現張居正、王安石這種級別的大才出來推動改革變法了。”

“一般經過激烈的鬥爭,大變法會得以推行。如果取得成功,王朝就會再次出現中興。”

“但大清……”

因爲核心決策權不可能讓渡給漢族士人,所以全國層面的大改革是沒法指望的。

胤禛也明白這個根結。

“一切緣由,還是追究到了滿漢之防上。”

“一切的制度,還是建立在意識形態上了。”

“但是汗阿瑪……我們真的防住了嗎?”

康熙擡頭看向天幕。

想到嘉慶與道光的作爲……

“當然沒有……”

……

【道光嘔心瀝血的推行節儉,然而對清朝的影響微乎其微,官員們只是當着他的面擺出節儉的樣子而已,私下裡仍是揮金如土。】

【並且,國庫開支也沒有因爲他的節儉而減少,反而越來越大了。】

【一方面,皇室人口膨脹,順治時才兩千人,道光時已有三萬多人,這些人本身不會創造價值,而且還要吃喝拉撒。】

【這麼龐大的一個羣體讓道光的壓力非常大。】

【另一方面,道光年間物價上漲,因爲人口越來越多了,耕地面積不變,人越多人均糧食就越少,價格自然會上漲,行政運營成本就增加了。】

……

{這時候就會有人問了,UP豬UP豬,那物價上漲,道光怎麼不增加賦稅呢?}

{……我就不問……}

{不問我也說!說來還是康熙的鍋,康熙不懂經濟,下了一道“永不加賦”的聖旨。}

{祖制嗎,你們懂的,他們就是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違抗康熙的聖旨。}

……

康熙:……

胤禛:……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真想大罵一聲。

他就是蠢!

解決財政問題的最好辦法不是節衣縮食!

而是開源興利!

朕揮金如土,國庫卻如此充盈。

你錙銖必較,國庫卻越來越空虛?

多想想爲什麼!

……

【同時,從乾隆後期開始,各地動亂不斷,這些動亂從政治上來說是破壞社會穩定,從經濟上來看是增加清廷經濟負擔。】

【平定一場叛亂,需要花費大量的銀子,光是平定白蓮教叛亂就花費了兩億兩銀子。】

【一次叛亂就耗盡清廷家底,嘉慶敢不節省?道光就算天性不吝嗇,也不能不節省。】

……

乾隆:……

……

大明·嘉靖時期

朱厚熜看明白了。

“都是坑,都是人才!”

也對,自家祖宗出身不好不懂財政。

這些從山溝溝裡跑出來的土鱉就懂財政了?

“這一點上,倒是半斤八兩啊。”

……

【道光剛即位的時候,國庫只有兩千萬兩銀子,這是自三藩叛亂以來清廷財政最困窘的一次。】

【而這個數字還是賬面上的,真實有多少,恐怕道光自己也不知道。】

【當時,治理黃河就要花費上千萬兩白銀,國庫中就這麼點兒錢,無疑加重了道光的憂患意識。】

【但,道光雖然看不透官場玄機,可也不完全是吃乾飯的。】

……

天幕上。

大清的西北部捲起一層狂沙。

在狂沙中,彎刀與火光閃爍着。

……

【道光六年(1826)六月,新疆張格爾帶領五百多人,以祭拜祖先麻札(墳墓)爲名,煽動和糾集了一萬多民衆集體叛亂。】

【張格爾是大和卓的孫子,出生於浩罕汗國。】

……

大清·雍正時期

雍正冷冷的看着天幕。

“又是這地方。”

張格爾?

呵,好大的口氣。

張格爾,波斯語音譯。

意爲“世界的征服者”

……

【幹隆年間,大小和卓兄弟被清朝軍隊消滅後,他們的幾個兒子也被清朝抓了,但是大和卓有個兒子叫薩木薩克,僥倖逃到了浩罕汗國,在今天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

【薩木薩克在浩罕汗國生了三個兒子,其中第二個就是張格爾,所以其實張格爾從骨子裡就是清朝的敵對勢力。】

【大小和卓的根據地原來在喀什噶爾,就是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在浩罕汗國的支持下,張格爾曾多次入侵南疆。】

【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七,張格爾帶三百多人襲擊邊界的圖舒克塔什卡倫,搶奪馬匹,清軍將領色普徵額帶領官兵追捕,殺了張格爾五十多人,並生擒八十多人。】

【道光六年,張格爾向浩罕國王許諾,事成之後向浩罕汗國割讓天山南路的喀什噶爾的土地,並平分喀什噶爾的人口和財產。】

【在浩罕汗國的支持下,張格爾潛入南疆發動叛亂。】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皺着眉頭,不可思議道:

“六年了?他都不知道這事嗎?”

要是知道早就有防備了。

這道光是一直不知道這事啊,還是一直放在心上啊?

楊玉環奇怪的看着他。

“三郎這麼難以置信做甚?”

李隆基瞪大眼睛,指着她道:

“你把話說清楚,什麼意思!”

楊玉環偏過頭,小聲道:

“你裝聾作啞的事也沒少幹。”

李隆基氣的牙癢癢。

要不是想用你克太宗,朕非得好好鞭撻你一頓!

……

【他們裝配了火繩槍,同時浩罕汗國的大汗阿里也親自帶着近萬名騎兵前來助陣。】

【叛軍先後攻佔喀什噶爾、英吉沙爾(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葉爾羌(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和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等城。】

【在這一過程中,英國派出了二十多名間諜充當顧問。】

【之後,張格爾在喀什噶爾自立,形成割據勢力。】

【對此,道光皇帝任命陝甘總督楊遇春爲欽差,帶領萬餘清軍入疆,之後又任命伊犁將軍長齡爲揚威將軍(即前敵總指揮),楊遇春和山東巡撫武隆阿爲參贊大臣。】

【增調吉林、黑龍江、四川、陝西、甘肅五省清兵共計三萬七千人入疆平亂。】

【同時道光皇帝還多次命令清軍要搞好民衆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進軍途中,清軍一路上都在張貼告示和宣傳標語,安撫百姓,分化和孤立張格爾叛軍。】

……

大唐·德宗時期

李適是瞬間就明白了道光千里調兵的原因。

但他寧願不明白。

“沒錢啊……”

江河日下,國家財政枯竭、吏治腐敗、內憂外患嚴重。

這意味着高昂的軍費,意味着那地方無法佈置太多兵力。

當地的防守薄弱,兵力不多,當兵的只能自己種田養活自己,能夠投入作戰的士兵就屈指可數。

這樣一個重要的地方,理應派一批幹練清正的官員坐鎮指揮。

但就看道光朝的吏治……

恐怕只會仗着天高皇帝遠,爲非作歹,橫行霸道吧。

……

【此外,這次入疆作戰的後勤補給也很給力。】

【當時戶部尚書經過覈算,發現軍費至少要一千萬兩銀子。】

【當時全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四千萬兩,聽到這個數字,道光嚇了一跳。】

【他對大臣們表示,朝廷只拿得出四百萬兩銀子,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吧!】

【大臣們提議從各省徵集一些,不過也只能拿到兩三百萬兩銀子,還差錢啊。】

【沒辦法,道光只好忍痛割愛,表示願意動用兩百萬兩內帑。】

【隨後道光皇帝命令戶部統一籌集軍火糧餉,並任命熟悉邊務、善於辦理糧餉的官員鄂山爲陝甘總督,駐紮蘭州。】

【陝西巡撫盧坤駐肅州,辦事大臣恆敬駐哈密,並在烏魯木齊建立後路糧臺,保證後勤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前線。】

……

{……不知道說啥好了……他但凡是個前朝皇帝……}

{多扣的一個人,這都知道割肉平叛。}

{吝嗇歸吝嗇,但是他知道如果大清沒有了,就是留再多的錢也沒用。所以,還是狠下心來拿出了這筆錢。}

{萬曆啊,你也就佔個漢人皇帝的身份紅利了。}

……

大明·萬曆時期

朱翊鈞面無表情,波瀾不驚。

他現在就是一個無情的蓋章機器。

而且,他那也不是大方不大方的問題,而是社稷和名譽的問題。

自從順治入主中原,清朝還沒有哪個皇帝淪喪國土,道光當然不想做這個千古罪人。

兩害相權取其輕嗎。

說的有多高尚一樣。

不還是以滿制漢嗎。

……

【道光認爲,阿克蘇是進軍南疆的要地,要求先頭部隊不要輕易冒進,待各路清軍在阿克蘇集結後再一鼓作氣平定張格爾。】

【道光六年十月左右,清軍主力在阿克蘇集結完畢。】

【當時張格爾擔心清軍南下,便派了三千人扼守在阿克蘇城西南一百二十多公里的柯爾坪。】

【柯爾坪是清軍向西南進軍喀什噶爾的必經之路,是個戰略要地。】

【清軍由陝西提督楊芳率部進攻,分兩路突擊,併成功剿滅駐守此地的叛軍,取得柯爾坪之戰的勝利,打開了清軍南下的通道。】

【但是因此時南疆已經大雪封山,清軍又退回阿克蘇。】

【之後,增援的清軍又陸續集結於阿克蘇,並且從北疆烏魯木齊、伊犁等地調運了大量的糧草。】

【而道光雖然在北京提出了作戰方略,但並不遙制,給予了前線總指揮長齡充分的決策權。】

……

{此時此刻,我不得不提起一名八字遙控指揮軍隊的奇才(狗頭)}

{此時此刻,我不得不提起一名陣圖遙控指揮軍隊的車神(狗頭)}

{此時此刻,我不得不提起一名機槍右挪五毫米的校長(狗頭)}

……

大漢。

“嚯!還有高手?”

劉邦盤腿坐着吃着肉羹。

“娥姁,你說這校長會是誰啊?”

“清朝的哪個皇帝嗎?”

呂雉慢條斯理的吃着肉塊,嚥下食物後,淡淡道:

“可能是你與項羽的那種情況吧。”

劉邦眉頭一挑。

“你也覺得不提項羽不現實吧?哈哈哈哈哈!”

呂雉懶得理他。

這人,不給陽光一樣燦爛。

……

【道光七年(1827)二月初六,阿克蘇清軍主力開始向喀什噶爾進軍。】

【張格爾隨即派兩萬叛軍在今伽師東側的洋阿爾巴特構築防線,陣地長達五六裡。】

……

天幕上。

山崗上硝煙瀰漫。

清軍圍攻固守高崗之上的叛軍。

幾十門大炮不間斷的吐着火光。

而遠方,兩側騎兵正在包抄。

……

【二十三日凌晨,清軍分三路進攻,長齡、楊遇春率主力從正面強攻,楊芳從右翼、武隆阿從左翼包抄,叛軍潰逃,清軍大獲全勝,殺敵過萬。】

【二十五日,清軍向西進攻張格爾重點設防的沙布都爾莊(位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縣西側),叛軍人爲掘開葦湖製造水障,阻止清軍騎兵衝擊,主帥長齡親自帶領步兵正面進攻,又命騎兵從兩翼迂迴包抄,殲敵過萬,叛軍潰逃。】

【二十七日,清軍又在阿瓦巴特大敗張格爾叛軍,殲敵兩萬。】

【二十八日,清軍進至渾河(今恰克瑪克河)北岸,距離喀什噶爾城僅十多裡。張格爾叛軍傾巢出動,十萬叛軍在渾河南岸設防,防線長達二十餘里。】

【第二天夜裡大風,颳起沙塵暴,能見度極低,主帥長齡擔心叛軍偷襲,打算後退十里,但楊遇春認爲天色昏暗正好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是個天賜良機,於是命令一千多黑龍江索倫騎兵在渾河下游佯攻,而主力在上游渡河。】

【拂曉時分,清軍主力全部過河,並集中炮火猛烈轟擊叛軍營地,叛軍潰散,清軍大獲全勝,收復喀什噶爾,張格爾則率少數殘部經烏孜別裡山口逃往布魯特達爾瓦斯山。】

【之後,清軍陸續收復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等地,南疆地區全境平定,清軍主力在楊遇春率領下撤回內地。】

……

大明。

朱元璋看見熟悉的字眼,一時默默不語。

馬皇后輕輕地握住他的手。

朱元璋平復了心情,吸了一口氣,笑道:

“遇春兩字還真有些玄妙啊!”

“這楊遇春一看就是明將!”

“在這樣的天氣下,誰先發動進攻誰就佔據了天時嗎!”

“哈哈哈哈哈哈!”

……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十二月,逃亡的張格爾捲土重來,糾集了一支五百人的隊伍,打算偷襲喀什噶爾。】

【長齡即派楊芳帶兵連夜前去搜剿,並最終在喀爾鐵蓋山(今喀拉鐵克山)追上叛軍,殲滅叛軍大部。】

【張格爾被迫棄馬逃到山上,清軍窮追不捨,最終生擒張格爾。】

【道光八年(1828)五月,張格爾被解送京師。】

【道光皇帝親自到午門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金鼓大樂奏響。】

【道光端坐在午門城樓上,張格爾跪伏在地上,兵部尚書向皇帝奏報平定回疆的功績,王公百官列隊慶賀。】

【這是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之後張格爾的凌遲處死被改爲斬首示衆。】

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486章 洪武盛世!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第728章 乾隆盛世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250.稿丟了,盡力趕。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第731章 全才和珅議罪銀製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1章 廁所政變!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
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486章 洪武盛世!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第728章 乾隆盛世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250.稿丟了,盡力趕。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第731章 全才和珅議罪銀製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1章 廁所政變!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