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

天幕裡的港口擠滿了人。

海天一色之間。

林林總總停泊着幾百餘艘海船。

大小不一、樣式各異。

艦船的桅杆上都掛滿了色彩鮮豔的旌旗。

船上,身披嶄新甲冑的軍士,還有衣着光鮮的官員們都在甲板上列隊站立。

一陣海風吹過,無數旗幟迎風飄揚,顯得威武無比。

“這都是些什麼船啊?”

港口處的百姓們瞧得稀奇,他們何時見過這麼多大船!

“那邊靠岸的是保證糧食的糧船和水船。”

“旁邊分列,比其他的船要窄的,那是馬船。”

“馬船?運馬的?”

“不是,是交戰衝鋒用的,叫快馬船,簡稱馬船。”

“哦哦,你懂的真多啊,那旁邊那列成直隊的兩支是啥船?”

“戰船,上面裝着炮呢。”

“每艘上頭都裝着十幾門碗口將軍炮!”

“這次出海,光戰船就動用了六十艘!”

“那是什麼船?”

說話者指着船隊中央一艘巨大的艦船,桅杆上頭的大旗寫着‘鄭’字。

“看見大纛沒?那是鄭大帥的寶船!”

“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是船隊中最大的!”

“我的天!歷朝歷代吃也沒有過這麼大的船吧!”

“開天闢地頭一回!”

“大明威武!”

……

【提起永樂一朝,最避不開的就是鄭和下西洋了。】

……

天幕裡那座龐大寶船的船頭站着一人。

頭戴三山帽,身着蟒龍袍。

腰繫玉帶,腳穿武靴。

大約三十多歲的年級,面白無鬚,精神俊朗。

在他身後,站着一干稗將。

個個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

【鄭和原姓馬,雲南昆明州人,回族。】

【明軍攻入雲南時,他被俘受閹入宮,至燕王府隨侍燕王。】

【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被賜姓鄭。】

【朱棣即位後,提他爲內官監太監,讓他率領龐大的使團出訪西洋各國。】

……

一張龐大的疆域圖在天幕上緩緩展開。

一艘樓船的剪影在疆域圖上游蕩着。

……

【明朝以婆羅洲的文萊爲界,稱文萊以東爲東洋,文萊以西爲西洋。】

【鄭和率領使團,從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先後七次出使西洋。】

【第一次遠航,有大小船隻二百零八艘,裝載兩萬七千八百餘人。】

【其中有大中型寶船六十四艘。】

【大型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

【“體勢巍然,巨無與敵,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

【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船隻。】

……

大秦

嬴政面色上是無動於衷。

但他袖子裡的手指卻不受控制的抽動!

大就是美!

高就是好!

寡人想要!

不行!冷靜!冷靜!

嬴政!你忘了自己想要秦百世的大願了嗎!

“呼……”

在衆人莫名其妙的眼神中,嬴政陷入沉思。

出海西洋……他是想幹什麼?

……

大漢·武帝時期

“朕要這個!”

“朕就要這個!”

劉徹指着那些大船,紅着眼嚎叫着。

霍去病冷靜的坐在那裡。

“可以,但是陛下,打匈奴的錢又該從哪裡出?”

劉徹看了看霍去病,又看了看天幕。

額頭上的青筋不停跳動。

“啊啊啊啊!又是匈奴!”

“該死的匈奴!!!啊!!”

……

大隋。

“勞民傷財……”

楊堅嚥了一下口水,似乎很不屑的樣子。

獨孤伽羅也不知道他羨慕個什麼東西。

“想要啊,你造一個啊。”

楊堅故作瀟灑的擺擺手。

“嗨,誰想要了?我可沒說啊!”

“造這東西有什麼用!”

“華而不實,跟個靶子一樣。”

“沒用!”

“你別整啊,我可沒想要!”

一顆大白眼送給楊堅,獨孤伽羅直接給他留了個後腦勺。

裝模作樣,想去吧!

楊堅看着直接不迴應的皇后,清了清嗓子。

“咳,其實……造一個小的也行哈。”

“咱倆沒事就在旁邊的運河上游玩一下,其實也行。”

“……”

……

大明。

“老子就說!”

“這王八蛋是跟老子對着幹!”

馬皇后看着脾氣越來越爆的老朱,一陣腦仁疼。

“他是王八蛋,你是啥?”

老朱:……

“啊啊啊!氣死咱了!”

……

【鄭和船隊遍歷南洋羣島諸國。】

【到達中南半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

【每到一地,鄭和首先向當地國王或首領宣讀大明皇帝的敕諭。】

【呼籲他們“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幾共享太平之福”】

【接着,贈送明朝曆書和金銀、文綺、彩絹等禮品,邀他們到明朝訪問。】

【然後用絲綢、瓷器、鐵器、銅錢等,與當地商人交換番香、胡椒、蘇木、象牙、寶石、珍珠、珊瑚等土特產。】

【鄭和下西洋歸來,“所奉獻及互市採取未名之寶,以鉅萬計”】

【獲得鉅額的利潤,成爲當時“國用不絀”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在鄭和下西洋後,亞非許多國家紛紛遣使來華訪問及貿易。】

【在永樂年間,共有六十多個國家的國王或使臣,訪問明朝兩百四十五次。】

【其中浡泥、滿剌加、尼八剌、蘇祿、錫蘭等六國先後有八位國王九次到明朝訪問。】

……

{不是說鄭和下西洋是爲了找建文帝下落嗎?}

{……我建議你去看看《讓子彈飛》,建文帝都“下葬”了!還找個球!}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看着小瞧他的後人們,冷哼一聲。

“自朕登基以來,陸續遣衆中官出使外國,以召諸番來朝。”

“東洋的日本、朝鮮,西洋之柯枝、古裡等國。”

“朕既爲天下之主,那即便海外蠻夷亦是朕之赤子,不應任其陷於洪荒!”

“故遣使召其來朝,賜其衣冠、正歷,教習禮儀,使之沐我華夏之風!”

“縱觀四夷,今東洋諸國,朝鮮、琉球早已歸附,日本雖一度冥頑,但亦生歸化之心。”

“然西洋情形與東洋迥異,西洋番國衆多,兼又路途遙遠,自古便與中國聯繫不多。”

“舊港、真臘尚還好些,但柯枝、古裡、錫蘭等就鮮有往來。”

“錫蘭往西,更有默伽國,乃回教聖地。”

“此等大國,我大明君臣卻幾乎聞所未聞,豈非憾事?”

朱棣看着一臉敬意的孫子,揚了揚衣袖,大聲道:

“西洋諸國對大明瞭解甚少,有些孤陋寡聞者甚至以爲我中華仍受蒙古欺凌。”

“雖經使者解釋,其多願意通好,但敬意卻是不足,其中竟還有將我大明視作普通外邦對待的,真是豈有此理!”

“舟師載寶貨出航西洋,爲的就是招諭遠夷,揚我大明威儀!”

朱瞻基聽的心情激盪,呱呱鼓掌。

朱高熾面帶微笑。

他一個字都不信!

……

{這小進大出的,能掙着錢嗎?}

{根據史書的蛛絲馬跡,鄭和下西洋是掙了錢的,而且還不少。不然皇帝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派遣鄭和下西洋。}

{關鍵問題是,既然掙錢,那錢都去哪了?}

{內庫。2001年在湖北省鍾祥市樑莊王朱瞻垍墓中發現了一塊金錠。}

{上刻:“永樂十七年四月(模糊)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伍拾兩重”的銘文。}

{從上面的銘文就可知,這塊金錠就是鄭和下西洋所帶回來的寶物之一。}

{除此之外,墓葬中的隨葬品還包括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金綠寶石貓眼、石英貓眼等名貴寶石。}

{而這些寶石的產地均來自東南亞。}

{這就給我們揭示了一個事實,鄭和下西洋所攜帶回來的大批寶物和金銀珠寶首先並沒有歸入國庫,也沒有投入市場流通。}

{而是全部流入了內庫,流入了皇室宗親的口袋裡。}

{皇室宗親用這些東西來滿足自己的奢侈需要。}

{甚至當時宮中的宦官和宮女也以得到一件來自西洋的寶物爲榮。}

……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交融,也擴大了朝貢體系。】

【外交策略:評價S級·得五分】

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9章 斷電了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第28章 封狼居胥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14章 劉邦的功績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486章 洪武盛世!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第716章 乾隆教你做皇帝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07章 宋高宗微微出手就能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45章 “儒家聖君”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第11章 打賞獎勵。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699章 年號雍正283.晚八沒更。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
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9章 斷電了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第28章 封狼居胥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14章 劉邦的功績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486章 洪武盛世!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第716章 乾隆教你做皇帝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07章 宋高宗微微出手就能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45章 “儒家聖君”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第11章 打賞獎勵。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699章 年號雍正283.晚八沒更。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