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1841年4月10日),英國政府接到義律關於《穿鼻草約》的報告,認爲攫取到的權益太少,決定撤換義律,改派侵略印度的殖民老手璞鼎查爲侵華全權代表,以巴加代伯麥爲侵華英軍總司令兼海軍司令,增調軍隊來華,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

【六月二十四日(8月10日)璞鼎查抵達澳門,隨即向清廣東當局發出綱要一份,聲稱如中國政府不派全權代表接受綱要所列全部條款,他即率軍北上。奕山派廣州知府餘保純前去談判,遭到拒絕。】

【七月五日(8月21日),璞鼎查以軍艦六艘、輪船兩艘、陸軍一千三百餘人留守香港,親率軍艦十艘、輪船四艘、運輸船二十四艘、陸軍兩千五百餘人,沿海北犯。】

【九日(25日),英艦駛抵廈門南之青嶼附近碇泊集結。】

【次日,英軍大舉進犯。閩浙總督顏伯燾督同駐守金門之總兵江繼芸,指揮白石頭、嶼仔尾、鼓浪嶼清軍,互相配合從三面抵禦。】

【下午一點,英軍左分隊集中攻擊鼓浪嶼,右分隊進攻廈門沿岸各炮臺。】

【清軍開炮還擊,但由於火炮不能左右轉,只可直擊,故英艦得以避開清軍炮路,衝進內港,以舢板船登陸,鼓浪嶼等遂先後失守。】

【戰鬥中,總兵江繼芸、副將凌志等犧牲,守軍傷亡數百名。】

【顏伯燾等於當晚從廈門退守同安。】

【十一日(27日),英軍侵入廈門,拆燒衙署廟宇。姦淫擄掠。】

【七月十九日(9月4日),英軍退出廈門。】

【次日以軍艦三艘、運輸船三隻、陸軍五百名繼續盤踞鼓浪嶼,其餘艦船全部北駛侵犯定海。】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一直想着自己要怎麼打。

但最後無奈發現,就憑雙方的軍備,海戰是怎麼打怎麼輸。

唯一有可能勝利的辦法就是白刃陸地戰。

而白刃戰……

此時,腦海中的聊天羣突然動了一下。

『康熙:綿寧,你那裡現在是何時了?』

……

大清·道光時期

臉色麻木的道光的眼中突然閃出一絲希望之光!

『聖祖!我這……』

『提示:盤點未完畢,請完畢後再發言哦!』

“哦你媽個頭啊!”

看到這句話,道光只覺得天昏地暗。

隨後,腦中最後那一根弦也崩斷了!

他暴跳如雷!

他拿起花瓶!又放下……

他拿起墨硯……放下……

他掃了殿內一圈。

氣得跪下奮力捶地!

“林則徐已經去虎門了!”

“一切快來了!!!”

“你還哦?!”

“哦什麼哦啊!”

……

天幕上高懸的畫面圍繞着定海城環繞一圈。

城池三面環山。

城東爲『青壘頭』

西北爲『曉峰嶺』

嶺下爲『小竹山』

濱海之地有『竹山門』

城東南爲『蘭山』

城南爲『道頭山』

其南約三裡處爲孤懸海中的五奎山。

……

【自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四日(1841年2月24日)第一次侵入定海的英軍撤出後,清廷即命定海鎮總兵葛雲飛、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協力防守定海,守軍總數逐漸增至五千六百餘人。】

【爲加強防禦,葛雲飛從小竹山到青壘頭橫築一道長約一千四百餘丈的土城,並設久安門和長治門。】

【道光因爲簽訂了《廣州和約》,以爲“夷亂已平”了,要求各省“酌量裁撤防兵,以節糜費”。】

【王錫朋、鄭國鴻被命令撤離定海。】

【就在這時,傳來了英軍攻佔廈門並繼續北犯的消息,王錫朋和鄭國鴻兩位總兵決定報告朝廷留在定海,與葛雲飛一起禦敵。】

【葛雲飛向清軍鎮海大營報告,要求調撥大炮,加強定海的防務。】

【但是鎮海大營不但沒有答應葛雲飛的要求,還將定海駐軍的船隻全部調往大營,並命令葛雲飛“只許在岸上殺敵,不許出海作戰”。】

……

天幕上

三位總兵身穿戰袍,立於軍隊之前。

土城上,龍旗獵獵。

一名戰袍外套着孝服總兵,站在隊前對天盟誓:

“城亡與亡,誓死不離定海半步!”

身後,上千條粗糲的嗓音,聲震海山,響遏行雲,匯成一句話:

“城亡與亡,誓死不離定海半步!”

……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1841年9月26日)上午,英艦竄入離定海三十里的橫水洋水域,葛雲飛集合部隊,勉勵大家誓死保衛國土,發出了“城亡與亡,不離定海半步”的誓言。】

【在葛雲飛的指揮下,守衛部隊迅速進入防區,嚴陣以待。葛雲飛親臨最前沿,坐鎮指揮。】

【下午,英軍艦艇突然轉入竹山門水道,葛雲飛趕到前線炮臺,親自點火放炮,擊中一艘英軍三桅大船,打死敵人十餘人,英軍被迫後退,保衛戰首戰得勝。】

【十三日(27日)凌晨,英軍隊又竄入竹山門港口,岸上守軍與英軍惡戰八九個小時,殺敵四百餘人,使英軍再次潰退。】

【十四日(28日),英軍兵分兩路,分別攻打竹山門和曉峰嶺。】

【攻打竹山門的英軍遭到鄭國鴻部的伏擊,被殲三百多人,潰逃而去。】

【進攻曉峰嶺的英軍因王錫朋部武器太差而得手,曉峰嶺北麓鹽倉一帶被英軍佔領。】

【葛雲飛急派人去鎮海大營求授,再次遭到拒絕。】

【十五(29日),英軍偷襲五奎山島,想在此建立據點,被葛雲飛親自發炮擊退。】

【此後,英軍連續向曉峰嶺竹山門一帶發動進攻,在清軍反擊下均被打退。】

……

{誰能告訴我,鎮海大營他媽的要幹啥!}

{三位總兵聯名飛書告急,鎮海大營就一直拒不救援?}

{浙江提督餘步雲擅於陸戰,卻不諳海戰。在此次定海之戰中,他拒不執行兩江總督裕謙“相機援應”的命令,對定海守軍坐觀拒援,甚至還誣衊葛雲飛等誇大敵情。}

{而從鎮海大營的兵力看,其實比定海還少,只有五千人,他可能是爲了力保鎮海大營,因而不願分兵馳援,這可能是對定海拒不救援的主要原因。}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感覺腦子都要炸了!

脣亡齒寒不懂嗎蠢貨!

定海失了,你鎮海大營就能保住嗎?!

“這都是些什麼無能朽木……”

“……廢物……都是廢物!”

羣臣低頭不言。

反正不是罵自己,皇帝愛罵什麼罵什麼……

就是算是罵自己也沒轍。

一些腦子不轉彎的大臣還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而一些腦子靈活的則聞到一絲風雨欲來的氣息。

……

天幕上。

土城上的正面火炮失去作用。

十里海疆,炮聲震天,戰雲飛涌,殺聲四起。

披着孝服的總兵在城頭沉着督戰。

中午時,各處炮聲終於漸漸稀落下去。

他看向竹山門、曉峰嶺兩處。

緩緩閉上雙眼。

英軍山洪般自竹門山朝土城涌下來。

他猛然睜開雙目,腰間長刀抽出!

“好漢們,快跟我殺賊去!”

城上僅有的二百名守軍,各持快刀,發一聲“殺!”

隨後便像一陣旋風,跟着將軍,勇猛地衝入十倍於自己的敵羣!

……

【八月十七日(10月1日)拂曉,英軍乘守兵力疲,並利用大霧天氣,在五奎山炮隊掩護下,分左右兩個縱隊強行登陸。】

【左縱隊在道頭港以西至竹山一帶登陸,進攻竹山和曉峰嶺。擔任總援的王錫朋,一面分兵支援竹山門,一面親自率清軍挽救曉峰嶺。】

【英軍連續發起衝鋒,清軍用擡槍、鳥槍一次又一次將敵人擊退,擡槍“至於紅透不能裝打”,只得以短兵器進行格鬥。】

【王錫朋被敵炮打斷一腿,仍堅持戰鬥,最後力竭犧牲。】

【而當英軍知道這是一位總兵,便持刀瘋狂地對着他的屍體亂砍,把他砍成了一團模糊的血肉,看不出人樣。】

【在竹山門一帶,鄭國鴻兩次被炮擊傷,但仍率部與敵人搏殺,最後“手刃悍賊數人而死”。】

【右縱隊在道頭以東至蘭山一帶登陸,遭到葛雲飛所率清軍頑強抵抗。】

【竹山門失守後,左隊部分英軍沿土城東進,佔蘭山炮臺南端。與停泊東港之戰船、五奎山上之炮隊,三面夾攻蘭山炮臺。】

……

刀光劍影,兵刃相擊。

錚錚然響成一片。

衝在最前面的將軍見迎面上來個手舉綠旗的英軍頭目,大喝一聲!

手起刀落,連人帶旗杆一劈兩段。

快刀因用力過猛斷成兩截,又忙從腰間抽出兩把佩刀,揮舞着一路殺過去。

待到一直殺上竹山門時,一顆突如其來的槍彈擊中左眼。

同時,從崖上突然縱身跳下一英軍頭目,手舉長刀,照着他臉劈來。

將軍舉刀一撥,長刀從右邊呼的劈過,削去他半張臉,竟渾然不覺。

英軍頭目見將軍剩着半個血淋淋的面孔,仍揮刀直取自己,驚駭得都傻愣住。

這時斜刺裡竄出一扛擡炮的英兵,對着他背上放了一炮。

鐵質實心的炮彈從將軍後背射進,前胸穿出,留下個碗盞大的血洞,頓時血涌如注。

圍上來的英軍用長槍瘋狂朝他身上亂戳。

將軍渾身血染,仍倚崖屹立在竹山門上。

鬚髮怒張,一目如炬,雙手高擎着兩把佩刀,彷彿繼續在抗擊着。

……

【左隊仰攻關山炮臺,鎮守關山炮臺的葛雲飛打到最後,身邊只剩下兩百人,“公率以拒敵,持短兵奮呼而進,殺戮無算”。】

【英軍怎麼都打不下這炮臺,最後右隊也趕過來支援,雙方陷入慘烈的肉搏戰。】

【左突右殺,轉輾戰鬥二里之遙。】

【一個英軍軍官用刀“劈公面,去其半,血淋漓”,只剩下半張臉的葛雲飛還在揮刀死拼,英軍嚇得紛紛逃命。】

【最後“鉛丸洞公背,自胸出,穴巨如碗,公遂立竹山門崖石而卒”。經六晝夜血戰,定海失陷。】

【葛雲飛死後,仍屹立於竹山門的崖壁上,“手擎刀殺敵狀,屍直立不僕,左目霍霍如生”。】

……

{葛雲飛,字鵬起,山陰天樂鄉(今屬杭州蕭山)人。}

{年少時曾去杭州西湖遊玩,拜祭了岳飛墓,一直銘記着岳飛的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季漢·懷帝時期

劉禪看着天幕,對諸葛亮道:

“于謙效文天祥。”

“姜維效相父。”

“這其中的信念就是阿父、叔父們與相父的追求嗎?”

諸葛亮明白劉禪的意思,笑道:

“陛下認爲,前人給後人留下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

“是血脈?是土地?還是流傳於世界的仁義之道呢?”

“天地萬物皆有盡時。”

“唯道之一字,一以貫之。”

諸葛亮搖着羽扇,雙目之間閃過一絲白芒。

“朝聞道,夕死可矣。”

……

{葛雲飛三十歲時,中武舉,又於道光三年(1823)中武進土,憑軍功升到了定海總兵,鎮守東南海疆十六年}

{鴉片戰爭爆發後,他在定海積極備戰,主持修建了關山炮臺等一系列防禦工事。由於經費不足,他上書朝廷,請求預支自己三年俸銀,捐作防務經費。

{其實他是可以避開這一次血戰的,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因父親逝世已回籍丁憂。}

{戰爭爆發前夕,葛雲飛得知軍情緊急,隨即奔赴定海前線。}

{行前,他向母親辭別,母親只說了一句話:“你報國的時候到了,趕緊到前線去!”}

{葛雲飛在父親傳給他的兩把佩刀上,一把刻上“昭勇”,一把刻上“成忠”。}

{母親爲他親手染黑了麻布孝服,又叮囑他:“國之忠臣,即家之孝子!”}

{據《冷廬雜識》記載,這一天深夜,定海本地的義民徐保冒雨上山,尋找葛雲飛的屍體。}

{到關山炮臺附近時,雨停了,藉着月光,徐保看見了永生難忘的一幕,只見葛雲飛“半面宛然立崖石上,兩手握刀不釋”。}

{徐保跪在地上痛哭失聲,很久才站起來,背起葛雲飛的屍體,乘夜內渡,把他送回了家。母親張太夫人看見兒子的屍首,一場慟哭之後說:“我兒死得其所!”}

……

【第二次定海之戰是鴉片戰爭中軍民抵抗最壯烈的戰役之一。】

【也是鴉片戰爭中敵我雙方參戰人數最多、規模最大、交火時間最長,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役。】

【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三總兵同日殉國,麾下五千八百名守軍無一變節投降。】

……

大漢·武帝時期

霍去病感覺心裡堵的難受。

“……國家昏亂……有忠臣……”

劉徹看着葛雲飛的字,一時晃了神。

“岳飛……”

將士捐軀,忠魂昭昭。

那竹山門上,最後成了一座座陣亡的無名將士合葬墓。

……

第27章 帝國雙璧!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119.第115章 《出師表》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452章 南宋滅亡。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525章 那朱老四擺明了是跟咱對着幹啊!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
第27章 帝國雙璧!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119.第115章 《出師表》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452章 南宋滅亡。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525章 那朱老四擺明了是跟咱對着幹啊!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