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三二 對策

李君威之所以如此器重林西塘,並且力主他留在印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林西塘此人擁有和他本人一樣的立場。

林西塘會因爲李君度的關係忠誠於李昭圭,卻會對帝國心存大義。而這也是李君威所需要的,至於如何安排他,李君威也已經想好了。

雖然長兄李君度的想法多變,讓人捉摸不透,但是皇后沈有容卻一直堅定的支持自己的長子,只不過因爲丈夫的脾氣越發怪異,她已經很少表態,但是後族在印度擁有很多的產業和影響力,林西塘大可進入沈家產業之中,緩緩登堂入室也就是了,而李君威也會給林西塘安排一個更爲合理的出身,以保證他的真實身份不會被發現。

帝國申京。

李君華從睡夢之中醒來,捏了捏還有些疼痛的鬢角,輕聲嘆了一口氣,縱然是昨晚,耳邊雖然清淨,但是腦袋裡依舊混沌一片。並非因爲宿醉,而是因爲裕王之事引發的軒然大波。

裕王李君威在海外私自調兵,介入印度政變的的事已經傳回了申京,李君華得到消息之後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密令安全局通知李君威,先不要歸國,等風頭過了之後再說,但是時間並未消磨掉一切,反而甚囂塵上。

李君華其實很清楚,在摻和印度政變這件事上,弟弟君威是有私心的。而且這種私心有利於長兄,而非自己,但是他並不覺得有多麼的過分。

當年他李君華當上皇帝,其實更多的是父親和兄弟的支持,相反,當年執掌權柄的那些舊軍事貴族其實更喜歡長兄李君度。畢竟軍事貴族都是封建制度的遺留,他們當然喜歡一個擅長軍事擴張,又追究極致皇權的人。

但一切都已經註定了,雖然失敗後的長兄獲得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帝國已經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完全不同了。它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的疆域,最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最發達的經濟,兄長創立的印度斯坦帝國算得上這個世界實力排名前五的國家,可那又怎麼樣,其餘所有的國家加在一起,也不能與帝國相提並論。

正是因爲有着絕對的實力優勢,李君華本人對印度斯坦並沒有多少野心,他不認爲兄長可以威脅到帝國,那些所謂的軍事擴張在工業革命之中崛起的帝國面前,都是無用功罷了。因此,他一直儘可能的保持着帝國與印度的距離,儘可能的避開那個兄長建立的國度。

而李君威對於李君華來說也是特殊的存在,縱然他知道弟弟的私心,也是毫無保留的爲他遮遮掩掩,不僅補全了其調兵的文書,還不止一次的申明,那在帝國的授權之中,而且表示,李君威所爲是爲了帝國的利益,想要趁着印度內部變亂,讓這個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打開市場。

但是,這無法壓制住帝國內部的指責。

李君威爲帝國建立了不世功勳,這些是實實在在的,可是他也得到了帝國給予的前所未有的賞賜,美洲東海岸成爲了裕王的封地,這件事的實際用意是不能公開的,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裕王做出的那些貢獻已經得到了回報,而帝國也沒有將功補過的敘功舊例。

當然,這些也屬於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李君威在國內政治之中是傳統軍事貴族的代表,而這些年,帝國的政治走勢是資產階級的力量在穩步提升。資產階級的不喜歡李君威,李君威這些年在海外的軍事行動和外交活動,大量使用的其實就是勳貴,這些人在前線立功,返回帝國,必然得到重用,擠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資源。

至於裕王總領海外行動出現的賬目不清、私生活混亂,也都成爲了這些人攻訐他的武器。

“多大點事,怎麼就不肯放過老三呢。”李君華嘆息說道,接過了容妃遞過來的毛巾。

容妃說道:“昨天母后還說這件事了,她實在想念裕王,說實在不行就讓裕王先回來,大不了秘密回來,暫不露面。”

李君華搖搖頭:“你覺得呢?”

“臣妾覺得也該讓三弟回來,那些人叫的再響,能把三弟怎麼着?”容妃莞爾一笑,繼續說道:“三弟這個人臉皮厚,嘴皮子利索,雖然讀書不多,可真要辯論起來,我覺得無人是他的對手。”

李君華放下毛巾,走到了桌邊,攪動着碗裡的粥搖搖頭:“容妃呀,你以爲我不讓老三回來,是怕那些人把他怎麼着嘛?你錯了,大錯特錯了。”

“哪裡錯了?”

李君華說:“我不擔心他們能把老三怎麼着,我是擔心老三要把他們怎麼着?你嫁入我家後,老三多在外奔波,你見他不多,對老三不太瞭解。這個混小子是個天不怕地不怕,做事無所不用其極的主兒。現在年紀大了,多少還講些規矩,當年在京城的時候,他是敢帶人敲人悶棍的主。”

“朝議洶洶,這俗話說,法不責衆,三弟就算再厲害,沒有皇上您的允許,他能拿那些朝臣如何辦?”容妃依舊不解。

李君華說:“那辦法可就多了,我能想到的就有一招,讓蒼蠅去叮有縫的蛋,無論是朝中臣子,還是輿場筆頭,但凡招惹到他的,老三都會讓人把對方查個底朝天。這當官的,有幾個屁股是乾淨的,別說這些整日受到各種誘惑的人,就是天下人,哪個沒有個秘密隱晦的,就算自己沒有,家裡人能沒事嗎?就算完全沒有,老三也能讓人整個無中生有出來,你信不信,到最後,除了蘇日安那種人,其餘的全都倒黴。

老三是真的睚眥必報,顧全大局這種事.......或許他真的顧全大局,但頂多是不拆房樑,破窗砸門,掀瓦挖地這種事他能幹出花花來,到時候纔是真的難以收場,還是讓他在海外呆着吧。”

容妃吐了吐舌頭,想不到小叔子如此厲害,也想不到身爲皇帝的丈夫竟然拿這個弟弟這麼沒轍。

“昭稷呢,今日怎麼沒有見他來問安。”李君華不想再提這些糟心事,問起了自己唯一的兒子。

容妃臉上閃過一絲不安,立刻說道:“剛剛從母后那邊來過了,當時皇上還在休息,我就讓他去了,估摸此時應該收拾着去學堂了。”

李君華看容妃如此,皺眉問道:“他是不是又惹什麼禍事了?”

“沒,怎麼會,這段時間可乖了。”容妃連忙說。

李君華微微搖頭:“是嗎,在學堂做實驗差點燒傷同學是怎麼回事?這些時日越發不見他了,昭承去了老三身邊,孩子們中,怕是無人再敢與他應對的吧。”

“燒傷之事就是個意外,孩子送去了醫院,我也親自帶人去看過了,那孩子也是無恙,這也怪不得稷兒。”容妃小心說道。

“你就護犢子吧。”李君華卻是有些不信,說道:“昭稷這孩子被寵的實在不像話,等抽出時間來,我得好好教育一下他。”

李昭稷雖然不是太子,但卻是皇帝唯一的兒子,也因爲這個身份被寵的不像話,尤其是同齡人中,囂張跋扈,無人敢制。當初還有李昭承,是敢大耳帖子抽這個弟弟的,可惜,去了李君威身邊,自此,這個孩子徹底放飛了自我。

雖然容妃輕描淡寫的說了燒傷之事,但實際上根本不是小事,被燒傷孩子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頭髮被燒光,額頭也被燒了一大塊。最重要的是,有證據顯示,那不是意外,而是李昭稷不知輕重的拿着酒精亂潑導致的。

但是,這些都不會進入皇帝耳中,就算皇帝知道,也是許久之後的事了。

吃完早膳,李君華去了御書房,林君弘已經等了有一會了,見了面,李君華問:“老三那邊有新的消息傳來?”

林君弘拿出了安全局給的密奏,遞給了李君華,上面寫着李君威在印度的一些活動,譬如安排林西塘進入印度輔佐李昭圭,都寫的很清楚。實際上,李君威在海外的絕大部分行動都不會隱瞞身在國內的皇兄。而加以隱瞞的,多是一些私事。

“這林西塘我還有些印象,當年大哥身邊的侍衛長。這個人算是安全局的差遣嗎?”李君華問道。

林君弘搖搖頭:“不能算,老三就是讓安全局給林西塘在南洋造了假身份,但這人不受安全局的管轄,應該只能算老三的私人安排。當然,老三以後會回國,安全局可以藉着外事聯絡的由頭,把風箏線攥自己手裡,想來老三也不會反對的。”

“問題不在這個。”李君華放下密奏說道:“這上面所說的,幾乎沒有一件能用的。”

林君弘知道,李君威在印度的安排不少,但皇帝所有的有用無用,不是那些安排對帝國有用還是無用,而是對解決李君威在國內受詰難之事有用還是無用。

譬如安插林西塘這件事,能在印度儲君身邊安置一個心向帝國的人,是具有相當大的意義的,可是這種秘密安排根本不能作爲功勞公之於衆,證明李君威印度之行是爲帝國。

林君弘想了想,說:“國內的風向倒也不是一味的針對的老三,還是有人支持他的。”

當然有人支持裕王,自然就是帝國那些勳貴和軍事貴族,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軍隊不能過度參與政治是規矩,所以他們的聲音並不大。現在問題不是高層的聲音,而是私下的串聯和民間聲音,李君華也知道,林君弘說的也不是那些人,因此來了興趣,立刻問道:“什麼人?”

林君弘拿出一份名單,遞給了李君華,李君華只是看了一眼,就立刻搖頭:“這些人不能用,爲了老三一時脫困,啓用這些人,捨本逐末。”

林君弘給出的名單是在文化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物,不少是書香門第,有些身上還有前朝或者國初時的功名,這些人就是封建殘餘的士大夫。這些人在李明勳的時代,被壓制被清算被打擊,但是李君華是一個寬容的人,因此在其登基之後,這些人相繼獲得了自由,並且通過掌握的知識和文化,又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帝國一直保持着警惕,不讓這些人獲得實權。

這些人支持李君威,除了想要進入廟堂之外,還因爲他們的道德理念之中,李君威的那些行爲無可厚非,兄友弟恭四個字就足以讓這些人心動了。

“實在是沒辦法呀。”李君華站起身,在房間裡走來走去,最終搖頭:“看來解鈴還須繫鈴人呀。”

“別別別,皇上,可千萬不能讓老三回來,你也別想着讓他低頭,這不可能。他要是此時回來,非得孫猴子大鬧天宮,到時候怎麼都不好收場。老爺子那邊你沒法解釋,過不去的呀。”林君弘立刻頭大了。

李君華慘然一笑:“我自然不會苛求老三,我說的繫鈴人,並非是老三這個當事人,而是這件事的受益人。”

“大哥?”林君弘猛然警醒過來。

李君華點點頭,坐在了書桌之後,提筆在紙上寫字,林君弘擡頭看了一眼,發現李君華這信正是寫給自己大哥的,但寫了僅僅一句話,就把紙張一團,扔進了紙簍裡,李君華說道:“還是用毛筆鄭重一些。”

林君弘點頭,立刻着人取許久不用的筆墨紙硯,他很清楚,爲了效率,李君華已經讓帝國行政單位使用鋼筆,但是在印度那邊,還是老派的行事風格。

李君華一邊寫信,一邊作廢,斟酌起來沒完沒了,最終,他還是放下身段,以弟弟的姿態給大哥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明言弟弟李君威因爲印度之事在國內並不好過,請兄長爲之籌謀一二。

至於怎麼籌謀,李君華沒有寫,但相信李君度也能明白,李君華給帝國臣民的交代是,裕王印度之行是公幹,是爲帝國利益,那麼李君度就要給出有利於帝國的政策作爲證明,幫助裕王擺脫嫌疑。

章七九 荷蘭船章一二五 刺殺者章三三 押送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二九 榮耀堡的意義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一零九 哈密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四二五 以和促戰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二一六 戰勝章一一九 奪地章一一三 伯克制度章五 棄車保帥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一四四 活路章三七五 最佳人選章八七 政策章十 永寧行政長官區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四十 下馬威章十 結論——社團是個怪物章九二 空想家章二七零 都是人精章八一 誤會章四一四 帝國的貴族章四一八 人爲失誤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一一二 掃雷遊戲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二六七 行動起來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七三 滿清應對_兵 餉章三零二 殖民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章三三四 真正的滿意章二十三 遠征準備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一三七 準備章一七一 成長章十九 甘肅章七一 鐵甲機動艦隊章一九九 我聽說我被綁架了章三八 巴西的需求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二十 破局章一六一 援軍章四五五 日本經濟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四三 香港章八三 多爾袞之死章四七零 遠邊章二 香港危機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四 舟山的走私章一七八 夷兵兇猛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零四 洪承疇章三三九 從頭開始章八七 懷柔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六五 擴張章二四七 皇室驚變章四零二 李君威的選擇章三五二 東方同盟章一八零 麻煩的女人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一三三 回國章一三二 對策章一一一 聲東擊西章一四二 專屬章二六九 初戰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二七三 要坑一起坑章四六二 處理結果章三二五 新的工作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四五二 我殺我自己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十三 派遣艦隊 下章五一 火攻章一七八 一羣瘋子章三七五 同行者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七四 環印、澳貿易船隊 青城堡 金城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九五 呼瑪爾章一一七 英法戰爭章一七五 布里亞特
章七九 荷蘭船章一二五 刺殺者章三三 押送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二九 榮耀堡的意義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一零九 哈密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四二五 以和促戰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二一六 戰勝章一一九 奪地章一一三 伯克制度章五 棄車保帥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一四四 活路章三七五 最佳人選章八七 政策章十 永寧行政長官區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四十 下馬威章十 結論——社團是個怪物章九二 空想家章二七零 都是人精章八一 誤會章四一四 帝國的貴族章四一八 人爲失誤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一一二 掃雷遊戲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二六七 行動起來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七三 滿清應對_兵 餉章三零二 殖民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章三三四 真正的滿意章二十三 遠征準備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一三七 準備章一七一 成長章十九 甘肅章七一 鐵甲機動艦隊章一九九 我聽說我被綁架了章三八 巴西的需求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二十 破局章一六一 援軍章四五五 日本經濟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四三 香港章八三 多爾袞之死章四七零 遠邊章二 香港危機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四 舟山的走私章一七八 夷兵兇猛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零四 洪承疇章三三九 從頭開始章八七 懷柔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六五 擴張章二四七 皇室驚變章四零二 李君威的選擇章三五二 東方同盟章一八零 麻煩的女人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一三三 回國章一三二 對策章一一一 聲東擊西章一四二 專屬章二六九 初戰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二七三 要坑一起坑章四六二 處理結果章三二五 新的工作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四五二 我殺我自己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十三 派遣艦隊 下章五一 火攻章一七八 一羣瘋子章三七五 同行者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七四 環印、澳貿易船隊 青城堡 金城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九五 呼瑪爾章一一七 英法戰爭章一七五 布里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