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六二 處理結果

巖倉友山顯然不想繼續這個話題,因爲江川良秀的身份就連他也拿捏不準。這次京都事件爆發之後,巖倉友山藉助身份和地理之便,率先接觸了江川良秀,在他回到江戶之前,二人進行了一次深入交談。

結果是, 巖倉友山發現,江川良秀根本沒有傳說中對德川幕府的忠誠,反而對維新社的事業有一種隱晦的同情,更是直言希望得到維新社的幫助。

江川良秀對德川幕府很不放心,在殺死了約翰在內的幾個外國人後,江川良秀實際上沒有表面上的鎮定,而且,巖倉友山還代表天皇,監督了對翻譯、倖存者和見證者的審問, 巖倉友山發現,這件事有一些戲劇性,而江川良秀並非是遭到攻擊而出刀,而是受到侮辱而出手殺人。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原因很簡單,肇事者是江川良秀,不是那些鄉下來的土包子武士或者小大名,江川良秀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與歐洲洋夷的鬥爭,他怎麼可能不知道不能擅自殺死外國僑民?

而且江川良秀提出的幫助也很有意思,希望可以統一口徑,公開的對外宣稱應該是洋人鬼畜率先攻擊他,而只是被動反抗。而且江川良秀身邊兩個親信還願意擔起殺人的重責。

事實是,江川良秀對所有死難者進行了攻擊, 驗屍的仵作也發現, 死難者的致命傷,都是由江川良秀的武士刀造成的,但他的親信卻宣稱是江川良秀只是反擊, 而真正殺人的是他們。

但實際上,按照西部大名與德川幕府、公卿三方勢力約定的法度,在京都,只有江川良秀這樣的功臣或者大名級的貴族才能佩戴武士刀這種極具象徵意義的武器,那兩個親自事發時根本就沒有佩刀。

而巖倉友山正是摸不準江川良秀的身份,因此也耍了一些小手段,告訴那兩個替罪羊,就讓他們說是奪走了江川良秀的武士刀進行的殺人行爲,這樣才合理,而且江川良秀還有阻止的意圖。

這樣串聯口供之後,無論誰來判,江川良秀都不會死。

武雄隆永眼見巖倉友山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多言,於是也改變了自己的堅持態度,他說道:“我聽說,幕府已經派了專人來,正是後藤信綱大人,他一直同情我們維新社, 與我們也有聯絡,是否可以利用他呢?”

“不,這一次後藤信綱一定會保持一個強硬的姿態!”巖倉友山立刻迴應, 但也感覺自己失言,於是又加以掩飾:“後藤大人到底服侍過天皇,在這種問題上,不會得到德川吉宗的全部信任,而他是我們的重要朋友,在這種時候,不能利用他,否則他失去了在幕府的權柄,對所有人都是一個損失。”

巖倉友山是少數幾個知道後藤信綱是維新社成員的人,這是木戶文生臨終之前告訴他的,那個時候巖倉友山並非是因爲地位的緣故,而更多是因爲身份,後藤信綱的真實身份,天皇也知道,而他又不能與天皇直接聯絡,因此需要一個巖倉友山當中間人。

武雄隆永似乎有些失望,而巖倉友山卻是指了指遠處的一座木閣樓,說道:“你不用過多擔心我們與洋夷的交涉,福澤先生會主持工作。”

隨着巖倉友山的招呼,侍從前往閣樓,叫來了那位福澤先生。

他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白鬚白髮,但無論衣着還是打扮,都像極了一箇中國人,而且不是普通的中國人。

工業革命浩浩蕩蕩,改變了帝國的文化與傳統,其中在穿衣打扮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帝國建立之後,李明勳夫婦就推廣新文化新生活,比如女子不裹腳,讓公職人員統一爲中山裝樣式的常服,改良海軍和陸軍的服飾作爲校服。

幾十年下來,改變了這個民族的穿衣傳統,尤其是在城市裡。

但這個老頭卻是古典的士大夫打扮,在帝國稱之爲老派風格。

這是因爲福澤中津年輕時候就是學漢學出身,其老師是明清戰爭中逃亡到日本的一位儒生,這位福澤中津是現在日本有名的思想家,更是天皇的老師。

年幼的福澤中津學習傳統漢學,卻對自己武士的身份頗爲驕傲,因爲日本的開國和第一次日本內戰,武士階層受到重創,很多人變的貧困潦倒,但武士又極爲要面子,那些貧寒武士家的子弟,爲了保護自己的尊嚴,就算是買東西,都會在夜晚去做,以免被人看到而窘迫。

但福澤中津卻不同,他是一個豁達的性子,會光明正大的在白天上街,甚至還懸掛雙刀,表明自己的身份。

第二次日本內戰,改變了福澤中津,藉助內戰,他看到了日本的落後,不僅是技術上的落後,還是思想上的落後,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接觸到了木戶文生,拜其爲師,學習新漢學,即華學。

華學是指的傳統中國文化之外的一切科學進步的東西,這讓福澤中津大開眼界,他在長崎多年,還曾前往中國,一切都讓他大爲震撼,自然,他也是維新社的成員,他也篤信,只要中國在日本有影響力,就日本就永遠無法實現統一。

因此日本如果只掌握華學,那就是亦步亦趨,永遠無法脫離中國的控制,在木戶文生的支持下,五十歲時,福澤中津再一次改變自己的學生生涯,轉而學習西學,爲此他學會了英語、法語和拉丁文。

福澤中津在日本稱之爲新日本第一人,日本第一個真正的國民等等,他的博學與智慧,深受衆多日本人擁護,如果不是擔任日本天皇的老師,在木戶文生死後,他才應該是維新社第一人。

“福澤師兄。”武雄隆永見到福澤中津,連忙見禮,他以木戶文生的弟子自居,因此才如此稱呼福澤中津。

而福澤中津微微一笑,說道:“武雄君,多年不見了,你還好嗎?”

“還好,多謝師兄掛念。”武雄隆永連忙說道。

但實際上,福澤中津內心深處根本不把武雄隆永當成自己的師弟,因爲他認爲武雄隆永只是接受過老師的教誨,而非教育,而武雄隆永在學業上更是與木戶文生倡導的新文化格格不入,但武雄隆永的身份在那裡擺着,福澤中津只能對他保持着尊重。

“武雄君,這次與洋夷的談判,你是西部大名的代表嗎?”福澤中津問。

英法荷三國在日本有大使館,雙方已經交涉了幾個來回,而京都地方也查案也進入了結案的程序,是時候接洽談判,而福澤中津是少有的掌握對方語言的高層官員,又深受天皇信任,因此負責主持這次談判。

但很顯然的是,天皇和京都的公卿勢力只是表面上代表日本,實際根本做不到。就連日本在帝國建立大使館,都要兩方勢力支持,且各自擔任副使,處理日常事務,更不要說這次是要代表日本與洋夷談判了。

武雄隆永說:“各藩主還未達成一致,現在只是由我暫時擔任代表,前來接洽一下。”

“是嗎,可我認爲,你是最合適的人選。”福澤中津落座後,正色說道:“我會寫信給兩位藩主,建議你來當這個代表。我認爲,江川良秀的武士刀震懾不住那些鬼畜,而讓他們心驚膽戰的是你手下那幾千杆掛着刺刀的線膛槍,還有那些巨大的火炮。”

“多謝師兄。”武雄隆永也想擔任這個重要職責,這對他的聲望有極大的提高,而武雄隆永也想借助這個機會,表達自己的政治意願。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了,京都與世界各地的有線電報變的格外熱鬧,申京、倫敦、巴黎和海牙的電報站都忙瘋了。

半個月的時間,日本京都地方政府終於給京都事件結案了,而其結果,迅速在全球引發了軒然大波。

其實因爲東西方或者不同國家與區域之間文化的差異,再加上新舊思想的衝擊,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類似舊勢力按照舊思想舊規矩對外來人進行傷害的案件層出不窮,帝國外交部每年都會處理大量的類似事件,但沒有一個事件的影響力能夠趕上這次京都事件。

而且,沒有一次事件能類似京都事件這樣一邊倒。

實際上,帝國對外的經貿與文化交流已經進行了幾十年,在離開了傳統中華文化圈後,中國人的行事風格、行爲習慣,與其他地區的人格格不入,比如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交往中,因爲在其境內食用豬肉等問題,就發現過很多衝突。

但無論與哪個國家發生衝突,帝國一方都處理的相當不錯。

原因很簡單,帝國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即便採用霸道的手段讓對方低頭,就是其他國家不敢拒絕的,更何況,帝國還是一個講理的國家,尤其是在李君華這一朝,帝國對外處理外交關係,那就是要求有理有據,尊重對方。

比如在兩年前,就有一位中國商人在波斯與當地的一個貴族發生肢體衝突,按照當地的傳統習慣法,毆打貴族是要丟掉性命的,但很顯然,波斯不敢因爲一場鬥毆就殺死帝國一位商人。

但按照帝國規矩,商人在對方國家境內,就要遵守對方國家法律,只不過,從情感上來講帝國無法接受因爲一場並非引發嚴重後果鬥毆就有帝國商人死掉,如果完全按照對方法律,帝國尊嚴何在,帝國利益又如何保護呢?

好在,這個世界上的國家有兩種,一種被帝國稱之爲現代國家,現代國家都有比較完善的法律,不可能因爲一場鬥毆而導致判處死刑,所以在這種國家的交往中,可以尊重對方法律。

而第二種國家,被稱之爲傳統國家,當然也有很多國家,比如日本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徘徊。

傳統國家的法律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治高於法治,有很多國家落後到沒有法律條文,完全靠習慣法來進行處罰。

這種國家操作的空間就比較大了,甚至給予負責案件的法官一點賄賂,就可以得到無罪釋放,連外交官都驚擾不到。

那位倒黴的中國商人,在波斯最後的處罰就是當衆被打三十鞭子,外加大額的賠款和公開的道歉,除此之外,連監獄都沒有進,這就是帝國外交官介入的結果。大額的賠款是換取受害人的原諒,只要那位貴族原諒了,就保住了命,當然僅僅是賠款是不行的,上層的壓力也很重要,而上層們之所以給壓力,則是受到了帝國的壓力。

而當衆被打鞭子和公開的道歉。則是爲了受害者的尊嚴,也是爲了維護當地的傳統。

但日本終究是一個特殊的國家,這個國家還有大量的傳統習慣法,卻已經覺醒了民族主義,對國家尊嚴和民族情感極爲看重,而江川良秀又是真真正正的殺死了數位外國僑民,肯定不能善了。

巖倉友山向三國的外交大使提供了判決材料,而其中的每一個條款都是三國無法接受的。

其一,江川良秀是按照日本的法律和貴族特權行事,其行爲不應該受到譴責和處罰。

其二,不遵守日本法律的受害者要承擔七成的責任,其餘三成由殺死受害人的江川家武士來承擔。

其三,出於與歐洲國家的友好,和人道主義,以及江川良秀本人的胸懷氣度,願意對死難者家屬進行賠償,具體金額不定,而賠償款由德川幕府而非本人負責。

其四,按照第二條,江川家的兩名武士會受到刑罰,而具體如何處置,由德川吉宗將軍來確定,三國應該與德川吉宗就處罰進行商議。

顯然,京都地方給出的結果是三國所完全不能接受的,因爲阿德里安夫婦並未死在這裡,尤其是阿德里安的妻子,她不僅沒有死,還全程見證了這件事,親眼看到是江川良秀砍死了約翰等人。

章四六二的前面一章章一六四 死亡之路章七 暗潮章二八二 平衡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三八零 行動方案章二 原因章四五 應對之策章四六 命運捉弄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二零九 錢謙益,這次水不涼了,請!章二五六 猛獸出籠章七七 洲際貿易船隊 狂歡章一三六 五路北伐章五五 海戰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二百 說個痛快章三二 冷暖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一零四 目標,大帆船章七三 經略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五零八 中國之章三九一 奴隸章八一 意圖章十二 鐵騎章四七七 最後的安排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一一九 奪地章九七 內鬥章三七 颶風計劃章一一八 殖民的原則章四四三 中途市章五四 吃貨式的談判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三零八章 貝都因人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一零六 關島出現的意外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三八八 高喬人的出路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十五 天可汗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十九 甘肅章九五 誰是伏擊者章四三三 瓜分克裡米亞汗國章二一一 過關章一二一 淘金章七 優劣對比章一三七 準備章一 程璧章四十 不真心的朋友章二二八 分析章六 招募章四六一 風雨欲來章一三七 冬季進軍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四八 太子的教育章一二八 親情與大義章七八 宗族改革章三四 虎尾瓏社的未來章八零 潘名器章五九 乳法,乳法!!!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一零三 巧奪蘇州章四五九 江川章三六四 安排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一七一 成長章五二 全線開打章十九 天下驚變章三三七 益州地區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十一 大肚番章一四五 滅口命令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二九七 與法國合作章一零三 巧奪蘇州章三八二 兄弟章一七二 請降章二三二 密謀改朝換代章二六七 行動起來章十 五軍之戰章三六三 費爾干納章二四 略地章三八 江南失陷章二一 亂起章八九 學堂 下章八七 遠航章一一六 牛頓的科學章五三 烏克蘭建國計劃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一百 不僅反對加徵,還要建國章二百 各方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五四 鐵鎖橫江
章四六二的前面一章章一六四 死亡之路章七 暗潮章二八二 平衡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三八零 行動方案章二 原因章四五 應對之策章四六 命運捉弄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二零九 錢謙益,這次水不涼了,請!章二五六 猛獸出籠章七七 洲際貿易船隊 狂歡章一三六 五路北伐章五五 海戰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二百 說個痛快章三二 冷暖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一零四 目標,大帆船章七三 經略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五零八 中國之章三九一 奴隸章八一 意圖章十二 鐵騎章四七七 最後的安排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一一九 奪地章九七 內鬥章三七 颶風計劃章一一八 殖民的原則章四四三 中途市章五四 吃貨式的談判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三零八章 貝都因人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一零六 關島出現的意外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三八八 高喬人的出路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十五 天可汗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十九 甘肅章九五 誰是伏擊者章四三三 瓜分克裡米亞汗國章二一一 過關章一二一 淘金章七 優劣對比章一三七 準備章一 程璧章四十 不真心的朋友章二二八 分析章六 招募章四六一 風雨欲來章一三七 冬季進軍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四八 太子的教育章一二八 親情與大義章七八 宗族改革章三四 虎尾瓏社的未來章八零 潘名器章五九 乳法,乳法!!!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一零三 巧奪蘇州章四五九 江川章三六四 安排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一七一 成長章五二 全線開打章十九 天下驚變章三三七 益州地區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十一 大肚番章一四五 滅口命令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二九七 與法國合作章一零三 巧奪蘇州章三八二 兄弟章一七二 請降章二三二 密謀改朝換代章二六七 行動起來章十 五軍之戰章三六三 費爾干納章二四 略地章三八 江南失陷章二一 亂起章八九 學堂 下章八七 遠航章一一六 牛頓的科學章五三 烏克蘭建國計劃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一百 不僅反對加徵,還要建國章二百 各方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五四 鐵鎖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