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四零 說服

紹傑來到突尼斯城,不是確定是否要對阿里進行援助的,而是確定,突尼斯地方是否還有繼續支持的必要。

而這幾日的觀察,讓紹傑認爲,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確實, 假如他昧着良心,完全可以向上面彙報,突尼斯依舊是威脅歐洲殖民者後方的重要勢力,依舊值得帝國投入資金和物質。

如果他願意這麼做,那就一定可以做到,畢竟突尼斯沒有公開與歐洲殖民者合作。而作爲地中海一帶事務的總負責人,他完全可以矇蔽上面,可紹傑認爲自己不能這麼做。

幾日的探索, 紹傑已經發現,突尼斯地方已經形成了一個以阿里爲首,向歐洲殖民者妥協媾和的利益集團。這個利益集團已經不以阿里的意志爲轉移了,阿里如果繼續妥協,他們願意支持,如果阿里選擇對抗,這些人肯定會反抗阿里的。

而歐洲殖民者也願意與突尼斯的實權人物達成妥協,甚至可以向其提供賄賂。在突尼斯城裡,紹傑看到了操着英語和法語的商人,街道上出現的工業文明的設備機械中,也有不少產自英國和法國。紹傑甚至認爲,突尼斯已經是歐洲殖民者的半殖民地。

按照帝國的海外擴張經驗,接下來,阿里或者阿里的繼任者就會選擇獨立, 然後與歐洲人簽署各類不平等條約。

這可不是帝國願意看到的,更不是帝國能夠接受的。帝國需要的是一個不斷與歐洲殖民者戰鬥的突尼斯,是一把放對方血的刀。

而有一點, 紹傑沒有告訴阿里,那就是他本人對阿里離開突尼斯, 去謀求埃及帕夏的職位有着很強烈的意願。

原因很簡單,阿里這些年的改變是因爲他的疏忽,如果換一個人,他的政治生涯必然會留下一個永遠的污點。

阿里沉默了好一會,還是依舊難以下定決心,因爲目前的生活是他這大半生裡最富足最愜意的生活,他實在不願意放棄,可他更不願意放棄來自帝國的支持。

阿里很清楚,爲什麼自己可以佔領這塊富饒之地,而歐洲殖民者卻選擇了媾和,很大一部分是因爲帝國這方勢力的存在。而且,埃及帕夏這個職位對他有着無以倫比的誘惑力。

“來吧,我們討論一下埃及帕夏的事吧。”阿里思來想去,還是對紹傑說道:“你們準備怎麼讓我成爲埃及帕夏。”

“你知道埃及那邊的局勢嗎?”紹傑主動問。

阿里微微點頭:“大體知道一些,但未必有你知道的多,畢竟你是從蘇伊士地方過來的。”

在歐洲殖民者殖民北非早期,其實荷蘭人是佔據主導的,因爲其在北非原本就和葡萄牙合作拿下了一塊殖民地,之後熱那亞入夥。但到了中期,法國人介入後,主導了北非地區的殖民。

那也是阿里與歐洲殖民者打的最熱鬧的時候,一直到英國人佔據主導地位,制定殖民政策。

這是因爲,英法兩國對殖民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法國的殖民模式是換血,殖民某一地,會盡可能的把上層全部消滅或者同化掉,在當地推廣法語、天主教,這會導致當地的反抗會非常激烈,殖民的成本比較大。

但好處也是有的,那就是法國的殖民地對法國更爲忠誠,但這種好處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後,全球獨立運動興起,去殖民化後,才初見端倪。

而英國的海外殖民則更講究策略,雖然也推廣英語、新教,但並不強制,更是大規模採用羈縻政策,拉攏當地土著的上層。然後隨着統治時間的延長和深入,一點點的收緊殖民者政策,讓土著徹底跪服。這樣的好處是殖民的成本比較低,當地抵抗烈度低,但壞處是對殖民地的掌控力度比較小。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中,英法兩國聯袂開啓了海外殖民活動。在海外殖民擴張與海外貿易方面進行了多方面且深層次的合作,但並非沒有矛盾。

在爭奪美洲殖民地市場的時候,英法兩國堅定的站在一起,向西班牙政府施壓,與帝國進行對抗。在加勒比海地區殖民中,兩國互相開放殖民地,協同合作。

非洲西部地區殖民,兩國一起爭奪勢力範圍,確定下來後,再劃分殖民地,互不干擾,相安無事。

唯獨在北非的殖民地,雙方雖然大體上合作,但內部卻是不斷處於鬥爭狀態。這主要是因爲,北非地區的殖民,一開始爲了避免直接與奧斯曼帝國對抗,選擇的是殖民公司形式。

而在國聯建立之後,兩國深感如果不能良好合作,則不能與帝國對抗,因此在海外殖民問題上進行了談判。雙方秘密拋棄了荷蘭,直接劃分了勢力範圍,就是以突尼斯爲中線,法國向西開拓,掌握阿爾及利亞,下一步目標就是人口密集、資源豐富的摩洛哥。但問題在於,與摩洛哥之間,夾着一個帝國的休達。

英國則掌握利比亞,然後方向向東,奪取奧斯曼帝國的埃及行省。雙方約定,在面對帝國的時候,兩國合作,在進行決定性戰役的時候,兩國軍隊也進行合作。

正是在那之後,與阿里打交道的工作就完全由擅長使用陰謀詭計的英國負責,阿里纔有了現在的局面。

在穩住了阿里之後,英國持續在利比亞投入,連拉帶打,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下,順利掌握了當地。而且與埃及地區權貴建立了深入的聯絡,雖然英國殖民軍隊沒有深入埃及,但英國的商人和商品已經在埃及與帝國進行競爭了。

奧斯曼帝國爲了對抗帝國在棉花上的定價權,偷偷與英法在埃及棉花上進行合作,也是促成英國在埃及產生事實影響力的重要原因。

而在最近,英法再一次達成合作,那就是合力向東開拓,帝國情報機構已經收到了法國殖民軍進入利比亞的消息。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已經和葡萄牙殖民地接壤了。而隨着葡萄牙開始走中立路線,在帝國與歐洲之間不再選邊站,導致的結果就是,葡萄牙與法國、英國開始互相開放市場,不論是殖民地還是本土。

比如葡萄牙的紅酒進入英國就可以免關稅,而換取的則是英國紡織品可以進入葡萄牙本土。

雖然葡萄牙在西北非的殖民地談不上是公共殖民地,但法國與英國逐漸獲得這些市場已經是初見端倪,在良好的合作下,法國沒有動武的必要。

而且,法國與葡萄牙還在秘密接洽,在殖民地進入更深層次的合作。

葡萄牙現在的外交政策是中立和保守的,中立在於,葡萄牙在帝國與歐洲之間不持有立場,與雙方友好,但是不結盟。而保守就在於,葡萄牙不再開拓新的殖民地,只有巴西的殖民地還在向着內陸擴張。已經不再與歐洲其他國家競爭北非、西非和美洲了。

其實不光是與歐洲國家達成協議,葡萄牙甚至與次大陸上的幾個國家達成協議,殖民地不再進行擴張。

法國試圖與葡萄牙加深合作,提出了兩個方案,其一就是,法國承認摩洛哥屬於葡萄牙,換取葡萄牙開放更多市場。

其二則是,法國試圖購買休達以東的葡萄牙殖民地,這樣就能讓雙方殖民地被帝國休達市隔開,雙方徹底杜絕在北非的矛盾。

當然,這兩個方案,法國是否真心實意,還需要時間來確認。但不可否認的是,葡萄牙動心了,雙方已經開始談判。很顯然的是,在雙方合作穩中向好的情況下,法國在北非儘可能的要維持和平。那麼向西開拓要擱置,只能去配合英國人的埃及方案。

“法國軍隊向利比亞集結,這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確實知道,英國人最近要在埃及方向有所行動。只不過......我得到的消息是,不是與奧斯曼帝國進行全面戰爭。紹傑,你有更準確的情報嗎?”阿里也有些猶豫了。

假設真的是全面戰爭,他所掌握的突尼斯也是躲不開的,到底他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帕夏,在突尼斯方面多少還要有所表示。而且阿里也擔心英國人會得到埃及,那樣他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紹傑搖頭:“我沒有更爲準確的情報,雖然英法雙方在叫囂戰爭,但我認爲這是與奧地利帝國和奧斯曼之間邊境摩擦的呼應。我可以告訴你帝國方面的判斷,那就是不會有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小規模的衝突在所難免。至於埃及方面,帝國方面也認爲,英法不具備奪取埃及的能力,此次也沒有奪取埃及的計劃。

我認爲這是一種戰爭恐嚇,讓奧斯曼帝國出讓更多埃及地區的利益。”

阿里微微點頭:“我覺得,他們多半可以做到,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這是帝國所不允許的。”紹傑敲了敲桌子。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歐洲國家的對外殖民掀起了一個高潮。而帝國卻是一個全球國家,雖然很多殖民地被帝國政府認爲是垃圾地方,但也不願意坐看這些地方被自己的對手擁有。

類似北非和西非的丟失,尚在帝國的控制之中,但一些東西,帝國也無法控制。比如帝國在埃及的利益受損。

很長一段時間裡,帝國掌握着埃及的經濟命脈,那個時候,埃及種植棉花,向帝國西津行省和南洋諸行省的紡織業提供原材料,而因爲種植棉花產生的糧食缺口,則由無法種植棉花的西津地區補充。

但這種好日子已經到頭了,英法等西歐國家的紡織業也在快速崛起,而奧斯曼帝國也不滿帝國在棉花上的定價權,因此不斷在棉花上利用英法兩國,事實上讓兩國獲得了相對充足的原棉供應。

而向埃及地區輸入糧食,也並非帝國專屬。俄國的小烏克蘭地區隨着開拓,成爲了糧食產地,烏克蘭聯邦的建立,也成爲了糧食出口大戶,法國隨着政治改革後,生產力的迸發,自耕農的增多,法國也在出口小麥。

除非埃及被帝國直接控制,否則帝國的利益會不斷的縮水,好在,帝國的工業化進步,讓帝國在鋼鐵機械等工業製成品方面,仍然佔據了埃及的市場。

即便在埃及的利益在流失,帝國也不能在軍事上有所行動。因爲這片土地屬於奧斯曼帝國,雖然奧斯曼帝國不是帝國的盟友,但卻是帝國最重要的戰略協作夥伴,是帝國對抗歐洲的重要夥伴。帝國不可能爲了一點利益,而傷害與奧斯曼這類戰略伙伴的關係。

但只要埃及地區發生戰爭,與歐洲殖民者直接衝突,那麼帝國的利益就更有所保障了。畢竟英法兩國的商品被驅逐,在取而代之的,也就只有帝國。

“所以,你希望我回到埃及去。”阿里瞪大眼睛,說道:“我是突尼斯的帕夏,雖然在你嘴裡是土皇帝,但我在這種問題上,還是需要聽從伊斯坦布爾的命令。”

“我沒有讓你回去埃及。”

“向埃及支援軍隊?”阿里又問。

紹傑搖頭:“完全相反,我要你向伊斯坦布爾的那羣科普魯律求援,不只是要資金和物資,直接要軍隊。”

“可是我不需要軍隊。”阿里說道,他相信紹傑也瞭解他的實力。

阿里麾下有上萬兵馬,過半是騎兵,在與殖民者秘密達成媾和的情況下,這些軍隊保護突尼斯已經足夠了。阿里不等紹傑回答,猛然間已經意識到一件事,他瞪大眼睛:“你是讓我重開與歐洲人的戰爭。”

紹傑點頭,阿里卻直接搖頭:“這不可能,我手下的將軍們不會支持的,你不要以爲這裡我說了算。實際上,只有當大家的共同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我才說算了。我是帕夏,但我只是這些人中最強大的一個罷了。”

“我知道你的情況,我也沒有要求你做能力範圍之外的事。”

章一六八 末路窮途章五七 對策章四八 服務章四一六 真誠的敵人章四十 錢謙益 我教你剃頭章三一 線列步兵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十一 釀酒章三七八 意義章二八七 新的方向章一零五 陰謀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三二一 紡織品份額章六八 黃宗羲章七四 藩務章六八 共主不同心章九三 遊歷章一零五 航線章二五 立足呂宋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二二八 覆滅的前夜章三九三 防疫大成章一零四 驚變章九六 海戰章四六三 人口大案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六零 註定挨搶的朝鮮章一一五 說服章二零二 明清章四零四 會費章四九九 涉外法案的西津條款章四二 大魚吃小魚章五三 吳三桂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十六 強強對壘章八零 潘名器章九六 倒黴章一 結婚章四四六 李家傳承章一九五 太上皇親自出馬章一四八 老父親的愛章三七七 求情章六一 圍攻章三四九 國營聯運章三五三 買辦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八六 穩固章一二四 小小伎倆章五六 羣英薈萃章二六 擊賊章二四七 皇室驚變章一八一 有識之士章三二七日先搞班委會章一一五 決議章一七七 分崩章八一 銅錢章七十 裁決朝鮮章七二 正面接觸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一二三 老大的不甘心章四三九 浪子回頭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三八八 高喬人的出路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六三 親藩體系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八四 廣州的尾聲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九三 明爭暗鬥章一一七 英法戰爭章五零五 不想殖民的東印度公司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三四四 突襲章四四二 圖鬆章一二四 小小伎倆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九八 巨大收益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六九 愛耍手段的英國佬章二六 航線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三七二 人員章七二 清繳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一三六 不歸奴章三九四 請賜教章九三 明爭暗鬥章二零八 再救一命章二七五 維和章三十 團練 中章一四三 瘋狂章十一 釀酒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一二零 契約奴
章一六八 末路窮途章五七 對策章四八 服務章四一六 真誠的敵人章四十 錢謙益 我教你剃頭章三一 線列步兵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十一 釀酒章三七八 意義章二八七 新的方向章一零五 陰謀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三二一 紡織品份額章六八 黃宗羲章七四 藩務章六八 共主不同心章九三 遊歷章一零五 航線章二五 立足呂宋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二二八 覆滅的前夜章三九三 防疫大成章一零四 驚變章九六 海戰章四六三 人口大案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六零 註定挨搶的朝鮮章一一五 說服章二零二 明清章四零四 會費章四九九 涉外法案的西津條款章四二 大魚吃小魚章五三 吳三桂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十六 強強對壘章八零 潘名器章九六 倒黴章一 結婚章四四六 李家傳承章一九五 太上皇親自出馬章一四八 老父親的愛章三七七 求情章六一 圍攻章三四九 國營聯運章三五三 買辦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八六 穩固章一二四 小小伎倆章五六 羣英薈萃章二六 擊賊章二四七 皇室驚變章一八一 有識之士章三二七日先搞班委會章一一五 決議章一七七 分崩章八一 銅錢章七十 裁決朝鮮章七二 正面接觸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一二三 老大的不甘心章四三九 浪子回頭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三八八 高喬人的出路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六三 親藩體系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八四 廣州的尾聲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九三 明爭暗鬥章一一七 英法戰爭章五零五 不想殖民的東印度公司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三四四 突襲章四四二 圖鬆章一二四 小小伎倆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九八 巨大收益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六九 愛耍手段的英國佬章二六 航線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三七二 人員章七二 清繳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一三六 不歸奴章三九四 請賜教章九三 明爭暗鬥章二零八 再救一命章二七五 維和章三十 團練 中章一四三 瘋狂章十一 釀酒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一二零 契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