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七 對策

鄭經乘坐一艘快船返回了舟山港,來回不過十二三日的功夫,到了舟山卻是聽到了令他措手不及的消息,合衆國在福建已經完全掌握了主動權,陸軍的主力已經抵達了沙縣,而海軍陸戰隊則攻破了福州城,而清軍的表現卻是讓舟山明軍非常失望,這些與明軍交鋒時作戰兇狠的各路清軍,面對合衆國的攻勢卻是表現的縮手縮腳,面對合衆國兩路夾攻,進退失據,不知如何應對。

而另外一個消息更讓鄭經有些難以接受,鄭藩出兵近萬登陸浙江寧波府,卻是被滿清駐守當地的綠營兵擊退,已然退回了舟山羣島。

兩日後,在舟山的府邸,東南明軍正在進行軍議,鄭經年輕,還沒有發言權,靜心聽着,雖然寧波之戰吃了虧,但卻掌握了滿清在浙江海岸的軍事部署,鄭經發現,嶽樂在浙江的軍事部署與在福建完全相反,在浙江,嶽樂採取的是前重後輕的部署方式,將浙江綠營靠前佈置在沿海各府的交通要道,一般位於界線附近,派遣少量人馬巡邏海岸,一旦發現明軍上岸,就調遣兵馬攻擊,寧波失敗便是登陸近半,遭遇了清軍數千兵馬襲擊,無奈只得後退。

兩種不同方式在於清軍對鄭藩和合衆國實力的理解,合衆國軍隊實力很強,還有專業的海軍陸戰隊,灘頭作戰專業,登陸效率也很高,更有猛烈的支援火力,短時間內根本集結不起來擊退的軍隊,靠前部署軍隊不僅會分散兵力,還給合衆國各個擊破的可能性,而東南明軍的陸地作戰能力就一直非常弱,所以清軍前置兵馬可以有效的阻攔和牽制。

鄭經陳述完此次出使福建的細節,堂中文官武將盡是譁然,張名振道:“依世子所言,李明勳既不願與我們合軍,也不願給予支援?”

“是的,李氏態度傲慢,心胸狹窄,光復大業,如何能與這等小人合作!”鄭經正聲說道。

張名振道:“那倒是不盡然,福建那邊來人報,說東番元首有意助我等攻伐浙東呀。”

張名振這話一出,鄭經喝道:“放肆,你們竟然私下也東番聯絡。”

也怪不得鄭經憤怒,當初舟山之變後,鄭成功整合東南沿海的抗清力量,在把鄭彩排斥到了琉球,其餘勳臣南下南洋之後,順利接手了舟山,但舟山還存在一股力量並未完全被吞併,這就是文官派,以張煌言和沈猶龍爲首,而起麾下還有張名振這等將領,但隨着永曆封鄭成功爲延平王(永曆九年),讓其主持東南一切抗清事業之後,鄭成功主導東南明軍已經是定局,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鄭成功壟斷了對外一切權力,無論是與永曆朝廷聯絡,還是聯絡外邦,諸如朝鮮、琉球、合衆國等,當然,這也包括與滿清的談判,張名振與合衆國聯絡,可以說是犯了鄭藩的大忌諱。

張煌言笑了笑,說道:“世子切莫誤會,老臣從未主動聯絡東番,只是前些時日,延平王派遣諸多官將前往閩浙勸募糧餉,其中前往泉州的黃謀聽聞東番出兵八閩,便是藉機聯絡,那東番元首與其洽談,說是可助東南明軍攻伐浙江沿海,若得手,則與東番守望相助,而浙東之地也可爲我東南明軍所有,是爲鄭藩藩地呀。”

這幾句話可謂是四兩撥千斤,直接把秘密的私自聯絡變成了使臣在外的臨時起意。實際上,遷界禁海對合衆國的影響並不大,反而對鄭藩的影響巨大,鄭藩一直以來靠的是舟山魚鹽之利和走私貿易,無論是魚鹽還是走私來的南洋貨物,市場都是在閩浙沿海,而走私商人喜歡的也是閩浙出產的絲綢、生絲和茶葉,遷界禁海之後,東南與內陸斷絕,走私貨物的數量和質量都是降低,但價格確實增長不少,上岸打糧也總是入不敷出。

而在戰略上,鄭藩和文官派還是有出入的,文官派繼承自魯監國餘脈,體系裡本就是兩浙、江南的文人,而兩浙又在舟山近前,所以一直以來主張攻佔浙江,但鄭藩起於福建,與八閩淵源極深,因此重點在經營福建。

“肅靜!”

一直沉默的鄭成功沉聲說道,震懾住了所有人,這位國姓爺主導東南明軍之後,威望很高,對內一直是高壓鐵血政策,但凡忤逆者,無論文官、武將盡是誅殺,一般都無人敢招惹。

“延平王以爲此事如何?”一旁的朱以海問道。

鄭成功輕哼一聲,道:“不過是東番人挑撥離間的小伎倆罷了,目的就是讓我東南分裂,其好吞併,諸位如何能上當。”

說着,他環視一週,眼睛盯在了張煌言的身上,正色道:“日後,東南軍令自延平王府出,無論有意還是無心,各部各鎮日後不得與東番私自聯絡,雖說天子授權天下兵馬由李明勳一人號令,但他還管不了我們的內政!”

衆人無人敢反駁,鄭成功道:“如今閩浙已爲戰場,滿清精銳雲集,取何處爲藩地皆是困難重重,不如擇機北上,直搗黃龍,一舉光復南京城,以爲社稷,屆時號令天下,又何必屈居他人之下!”

“若真如延平王所言,當真是功蓋天下之舉!”張煌言眼睛通紅,讚許說道。

張名振也是贊同:“如今滿清精銳盡在西南和東南,江南空虛已是定局,我王師擇機出師,定可一舉蕩平醜虜,只是不知延平王何時出兵?”

“再等幾個月,滿清亦組織北方清軍南下,東番通報之訊息,由多尼所率韃軍有七萬之多,若避不開,則大事不成。”鄭成功道。

衆人皆是同意,相互看看,卻總覺有人未曾開口,略略思索便是看向沈猶龍,沈猶龍低頭不語,當年魯監國時,也曾率軍入江南,接連攻城略地,卻是在南京城下失利,預料的振臂一呼,天下景從的場面並未出現,雖說如今軍紀和實力都比十年前好的多,但沈猶龍仍心有畏懼,見衆人看向自己,沈猶龍道:“破釜沉舟之舉,但願延平王可一戰定乾坤。”

在這些人中,沈猶龍算是理性的,但理性之人耐心也是有限的,沈猶龍自崇禎末開始抗清,十數年過去了,毫無進展,十餘年來,明軍或放棄自保,或投降新朝,如今抗清力量絕大部分掌握在藩鎮之手,即便如此,也是勝少敗多,唯有合衆國一枝獨秀,卻從未復明之念,沈猶龍嘗試或很多法子,但終究還是失敗了,他雖有爲大明效死之心,卻無光復大明之力,早已心灰意冷,如今見鄭成功有意入長江,奪南京,他心中知道冒險,卻也只想奮力一搏,勝則實現畢生志向,敗也是一生解脫。

永曆十一年末,福州城。

烏穆騎着高頭大馬進入城內,城內百姓一片歡騰,紛紛舉着剛剛剪斷的辮子,迎接陸戰隊的士兵入城,士兵軍裝嚴整,甲械精良,列隊入城,惹的一陣又一陣的歡呼之聲,實際上,在福州城下,合衆國並未遭遇過多的抵抗。

福州本是福建一省之重心,可卻非交通之要道,又靠海太近,在嶽樂的計劃中本非必守之地,因此在閩江防線被突破之後,延平府的清軍非但沒有往福州增兵,還將福州守軍調走大半,一時之戰福州府震盪。

實際上,各地州府都是如此,在合衆國軍隊開赴之後,城池的守軍直接撤走,或者接受合衆國的條件投降,然後城內官將一鬨而散,撤往延平,使得合衆國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接連收復福州、興化、漳州和泉州四府,每到一地,合衆國軍隊就會立刻清算城中與滿清朝廷有關係的士紳官宦,而對百姓是秋毫無犯,並且下令免去永曆十二年以前的全部欠稅,而坊間傳聞,新朝還會把收繳的士紳的土地均分給百姓,更是得到八閩各地百姓支持的。

進入福州之後,東南戰區司令部和福建行政長官區先後宣佈成立,烏穆擔任東南戰區司令部司令,而福建行政長官則由何文瑞擔任,邁出了合衆國在傳統漢地進行大規模行政統治的第一步。

大軍開進福州城,儀仗隊經過最繁華的街道前往福建巡撫衙門,那裡已經被確定爲東南戰區司令部,烏穆愜意的接受來自百姓的歡呼,忽然他身邊一位騎兵翻身掉落馬下,烏穆正要呵斥他失儀的時候,坐騎忽然人立而起,大聲嘶鳴直起來,烏穆胯下這匹白馬是純血的卡提阿瓦馬,他眼角瞥到愛駒的屁股上有血染開,頓時覺得不對,此時,護衛隊長忽然出手,一把把烏穆拉下馬匹,護在身後,大聲吼道:“有刺客,有刺客!”

當即,街道之上大亂起來,歡迎的百姓四處亂跑,惹的雞飛狗跳,護衛組成人牆護住烏穆進了旁邊一家店鋪,待停下來的時候,烏穆發現身上華麗的軍裝已經被弄髒,他怒道:“是何人在作祟。”

護衛隊長指了指遠處一家酒館的二樓,說道:“將軍您看,刺客在那裡襲擊的,用的是火槍。”

“帶幾個人過去,分開包抄,必須抓住活的來。”烏穆看那還有火繩槍打出的白色硝煙的煙團,又因爲歡迎儀式被打亂而憤怒,立刻命令道。

也無需烏穆吩咐,護衛隊把他保護進了一邊的商鋪,儀仗隊的士兵已經衝向了那酒館,這些儀仗隊士兵可不是臺北歡迎外交使節的陸軍儀仗隊,而是從陸戰隊中挑選出的,身材高大的擲彈兵,這些戰場上下來的鐵血戰士可不害怕區區刺客,此時入城也是全副武裝,衝到酒館旁,摘下手榴彈便是扔了進去,爆炸發生後,把炸的七葷八素的刺客用槍托打倒,二樓一共六個刺客,狹小的空間裡被手榴彈炸死兩個,一個重傷,在護衛隊傳令要活的之後,擲彈兵隨手用刺刀殺了那個重傷的,提着三個刺客去了。

到了司令部,烏穆看到了三個被打的鼻青臉腫的刺客,一問纔是知道,那羣擲彈兵愣是什麼都沒問出來,這三個人抵死不說,烏穆高聲道:“讓何文瑞來,他對這活兒熟悉。”

何文瑞與烏穆交情不淺,二人都是李明勳身邊人出身,當年也是一文一武的,何文瑞鐵青着臉從門外進來,冷聲說道:“這時你想起了我了?方纔逃命的時候可沒顧得上我。”

何文瑞剛從安全局調任福建行政長官,與烏穆一起入的城,烏穆見他渾身上下沒傷口,一摸腦袋,尷尬說道:“忘了你了,呵呵,你不這也沒事兒嘛。”

“那是,入城儀式,你穿一身將官禮服,和孔雀開屏一般無二,我哪裡還能入刺客法眼呢。”何文瑞淡淡說道。

“把你的兵叫回來,莫要在城裡生事,這也算是治安案件,交由我了。”何文瑞把這事兒攬在了自己身上,他手下有幾個是從安全局裡出來的嫡系,業務倒也沒有全丟了,不消半個時辰也就搞清楚了這些人的來歷。

六個刺客全部都是本地豪族豢養,所謂豪族自然是福建的士紳大族,這些註定被合衆國清算的羣體如今處於最爲瘋狂的時代,福州的士紳沒有料到滿清朝廷會直接放棄福州這樣的大城,任憑東番佔領,而士紳與合衆國是天生的敵人,對抗是必然的,他們除了繼續支持嶽樂的朝廷大軍,也在各地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抵抗,刺殺只是其中一種方式,事實上,福建各州府縣城投降的很快,但是在基層,尤其是士紳盤踞的鄉鎮,已經有士紳開始組建民團一類地方武裝進行抵抗了,顯然,士紳們作爲這個帝國上千年來的既得利益者,是沒有那麼容易放棄自己的利益和特權的。

“鎮壓!對付這羣狗東西,就要用最嚴酷,最慘烈的方式鎮壓,絕對不能妥協!”劫後餘生的烏穆揮舞着拳頭說道。

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一 新生章五六 家臣章一四七 求人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三二三 拔高章八一 糧食海章二三五 英國的信譽章七四 宗教帶來的問題章七一 失利章四五九 裕王的交代章四零九 奧斯曼章八十 贖買政策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二二二 對論權力章一五零 需求章三七二 革新派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一三 君度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一零五 暗棋章一四七 求人章一六八 下毒章八六 穩固章七五 配套體系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三七四 第烏章九六 棘手的對日外交章一三七 挖牆腳章八七 懷柔章四四八 白教章一四四 活路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八二 打破反華聯盟章二一八 錯亂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三九 義軍的待遇章五五 海戰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二二三 謹慎章五一 華盟戰略章一五七 條件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五三 吳三桂章四三 騎兵章一四零 安排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二零一 處置英王章三五 綏靖政策章二八一 調整政策章四十 錢謙益 我教你剃頭章五 瀕死章十四 再遇聖胡安號章五八 仙霞關章三三五 全國運動會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一零九 波濤起章三六 廣而告之章一三五 安定人心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一零九 爲敵人培養敵人章二一五 季姬擊雞記章一二二 詔獄裡的熟人章二零六 誓死不當漢奸章四三四 終戰的原則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六五 擴張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四十 困局章五八 蒸汽機技術的擴散章二五四 修正案章六 招募章十六 強強對壘章六七 承包章三四六 籌碼章三九零 屠城章一三一 定性章一一零 水雷章二六二 獼猴章四六二的前面一章章一百 談判章五四 蔽海遼東章一九七 最後的安排章一六二 加冕爲王 獲得力量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四一 奪妻之恨章四一九 不同的理解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九 三封信章二零六 罐頭章一三八 夜襲
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一 新生章五六 家臣章一四七 求人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三二三 拔高章八一 糧食海章二三五 英國的信譽章七四 宗教帶來的問題章七一 失利章四五九 裕王的交代章四零九 奧斯曼章八十 贖買政策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二二二 對論權力章一五零 需求章三七二 革新派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一三 君度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一零五 暗棋章一四七 求人章一六八 下毒章八六 穩固章七五 配套體系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三七四 第烏章九六 棘手的對日外交章一三七 挖牆腳章八七 懷柔章四四八 白教章一四四 活路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八二 打破反華聯盟章二一八 錯亂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三九 義軍的待遇章五五 海戰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二二三 謹慎章五一 華盟戰略章一五七 條件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五三 吳三桂章四三 騎兵章一四零 安排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二零一 處置英王章三五 綏靖政策章二八一 調整政策章四十 錢謙益 我教你剃頭章五 瀕死章十四 再遇聖胡安號章五八 仙霞關章三三五 全國運動會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一零九 波濤起章三六 廣而告之章一三五 安定人心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一零九 爲敵人培養敵人章二一五 季姬擊雞記章一二二 詔獄裡的熟人章二零六 誓死不當漢奸章四三四 終戰的原則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六五 擴張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四十 困局章五八 蒸汽機技術的擴散章二五四 修正案章六 招募章十六 強強對壘章六七 承包章三四六 籌碼章三九零 屠城章一三一 定性章一一零 水雷章二六二 獼猴章四六二的前面一章章一百 談判章五四 蔽海遼東章一九七 最後的安排章一六二 加冕爲王 獲得力量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四一 奪妻之恨章四一九 不同的理解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九 三封信章二零六 罐頭章一三八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