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七九 太子的頓悟

李君華仔細交代了常阿岱了一切政務,就隨行營返回了漠南,到了燕北綏靖區,正值秋季,京城監國殿下英王也率隊迎駕到此,諸多滿蒙王公、寺廟高僧也是到了,李明勳在草原之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圍獵,並進行會盟,既旌獎藩將藩臣北伐,又彰顯平定草原之功。

而在恩賞的同時,皇帝正式劃定了新拓區域的軍政單位,廣袤的蒙古高原並未成立一個獨立的綏靖區,主要就在於瀚海荒漠、大興安嶺和阿爾泰山的存在,漠北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後世滿清也因此產生了內蒙和外蒙的區別,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蒙的分裂,漠北區域被劃分成了四部分,克魯倫河及呼倫貝爾一帶屬於了新成立的北海綏靖區,同時劃歸的還有唐努烏梁海等地,而科布多、烏里雅蘇臺地方以及扎薩克圖汗部分舊地則劃歸到了關西綏靖區,正式把帝國西北邊防整合到一塊,滿清、衛拉特各勢力以及不甘失敗的沙皇俄國,想要進攻威脅帝國,都要先擊敗關西綏靖將軍區纔可以。

漠北其餘地方則分爲了東西兩部分,分別劃歸了雲中和燕北兩個綏靖區,這樣的好處就是,再向漠北遷民便是本軍政單位內的拓荒,成果屬於綏靖區,而不再是把寶貴的旗佐交由他人。

“父皇,京城的各衙門官署都已經預備迎駕凱旋了,南京的各機構也派了人來.........。”南返的路上,李君度向皇帝彙報着凱旋儀式的事情,李明勳認真聽着,雖覺有些靡費,但終究還是妥當的,北伐是國戰,又是皇帝親征,是國家大事,自然少不了儀式的。

“父皇,此次北伐雖然達到了既定的目標,但未競全功實在有些遺憾,尤其是讓滿清僞帝玄燁逃亡,日後說不定再成禍患,兒臣幾番聽父皇說過此子非同一般,遠超其父,現在想來,更覺擔心........。”李君度湊趣說道,這話說的不鹹不淡,不知是真的擔心,還是想借機指摘些什麼,畢竟是太子的失誤造成了這個結果。

李明勳隨意擺擺手,對這件事並不那麼上心,說起來,愛新覺羅玄燁在滿清這些帝王之中確實是出類拔萃的,但李明勳卻更覺自己的兩個兒子不亞於他,而幾番大戰下來,滿清先是從一個入主中原的王朝級別的政權變成了割據漠北苦寒之地的勢力,此番又被橫掃驅逐,已經淪爲流寇馬賊之輩,這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那康麻子就算真的是千古一帝,也難是李家子孫的對手,李明勳戎馬一生,爲子孫後繼打下了數千裡的戰略縱深,別說兒子們都是少年英豪,帝國也是人才輩出,就算君爲昏君,臣爲佞臣,這大好山河也夠他們敗兩三代的。

這大半生,李明勳做事從來都是勿爲子孫憂,也是勿爲子孫憂。戰場上遇見了,但凡有機會,就要殺盡滅絕,勿讓賊寇爲子孫憂患,但既然沒有做到,就不要爲妄思胡爲,爲子孫瞎考慮,自己百年後,誰知大勢如何呢?

“賊子雖有雄才,但天下變換,終究還是看實力的,滿清已成流寇之輩,帝國又值盛世,戰略之上更處進取態勢,勿要因爲一兩個人憂慮呀。”李明勳微笑對長子說道,他說不清長子說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是想借題發揮,給太子抹黑減分,還是僅僅因爲未參與北伐,心中遺憾,有‘若領兵之人是我,定如何如何’的想法。他不想惡意的揣測自己的兒子,但更不想被這件事憂慮,於是岔開話題:“大軍凱旋,京畿治安可好,莫要再出了什麼岔子,天子凱旋,國家大禮,若再有賊人行刺殺之事,我就要問你這個監國的罪了。”

李君度鄭重說道:“不會不會,兒臣已經命軍政兩屆都參與治安防備,斷不會再有差錯了,兒臣敢拿腦袋擔保。”

“腦袋,朕要自己兒子的腦袋做什麼,哈哈哈,你呀,越長大越古板了,不似小時候那般有趣咯。”李明勳呵呵一笑,用鞭子敲了敲長子的腦袋。

而在行營之中,太子與誠王也因爲長久不見,見了面也分外熱情,林君弘道:“從小你就是再穩重不過的,想不到一上了戰場,宛若瘋魔一般,你卻不知道我在京城多爲你擔心。”

李君華知道好友說的是自己率兵橫貫蒙古高原,追擊滿清數千裡的戰事,說起來,林君弘幾年前亦指揮了西域作戰,與之相比,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誠王雖然年輕,但做事卻是一絲不苟,戰略上老成持重,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推進,而李君華在北伐國戰中卻全然是激進的模樣,孤軍深入,千里追殺。

“機會在眼前,一切也就顧不得了。”經歷了一場戰爭,李君華成熟了許多,微笑迴應了林君弘。

“好在你一切無恙,甚好啊。”林君弘感慨道,二人相顧無言,過了一會,林君弘問:“你不想問問她嗎,聽說在漠北時,你曾讓老三給她帶過信。”

李君華沒有否認,他確實做過,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他沒有再寫,縱然不斷有書信來,他只是看,卻沒有再回過。林君弘卻不知道其中這些細節,聽太子說完,問道:“爲什麼沒有再回復?”

“君弘,許漢風陣亡了,你知道嗎?”李君華卻反問道。

林君弘點點頭,只是不知道這其中有什麼關聯,說道:“聽說了,但絕對不是病亡那麼簡單,我可是聽人說,操辦這件事的全是侍從室的人,陸軍、理藩院那邊都沒插上手,因爲許元老的關係,內閣那邊也想把喪事操辦起來,畢竟是爲國捐軀,但許家拒絕了,只說元老年邁,不忍白髮人送黑髮人。”

說到這裡,林君弘略顯遲疑,低聲問道:“太子,莫非這是你的手筆?”

雲中貪腐案的關竅林君弘都知曉,甚至參與了部分調查,他也知道太子答應過許漢風,給他一個體面的結束,讓許漢風‘陣亡’在戰場上,享受英雄的輝煌,似乎沒有比這個更體面的了,但疑問在於,爲什麼是侍從室的人接手的。

李君華微微搖頭,林君弘立刻明白了,既然不是太子,那就是皇帝了,想到這裡,這件事就不能再問了,而李君華說道:“當初離開雲中時,我與許漢風長談過,原本以爲只是些酒後之言,但現在想想,他是抱了必死之心的,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再回想他說的話,我越發感覺有理。”

“他說了什麼?”林君弘問。

李君華道:“他說,想做成一番事業,就得有權力,想做的越多,手中的權力也就得越大。”

“那是爲臣之道,與您何干?”林君弘不解。

李君華長出一口氣,說道:“怎麼與我不相干,爲人臣屬的,做不成大官,還能做小官,成不了事業,還能做些小事,而我是皇子,如父親所說,皇位的競爭是零和遊戲,贏家通吃,輸了的人一無所有!

原本在我的心裡,我是很迷茫的,我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繼承父皇的事業,可我從未想過,等我當了皇帝,我能做什麼。這些年來,我也從未做過什麼呀。

可上了戰場,當擔子壓在了肩頭,就沒有什麼好迷茫的。半年前,我帶幾千兵卒西進追擊,滿腦子都是如何克敵取勝,到了和林,整合了那羣蒙古兵,我就想更進一步,畢其功於一役。追到了科布多河畔,面對僞清的皇帝,我只想大獲全勝,而從前線返回,接管了軍政重任,我肩上的擔子不只是軍隊勝利了,還有帝國的邊政和蒙古高原上幾十萬的生民百姓.........,你知道嗎,我和常阿岱僅僅是動了動手腳,就讓至少二十萬人活了下來,還了漠北一片安寧,君弘,你能體會這種成就感嗎?你能感受到這種執掌乾坤,天下在我的感覺嗎?”

說着,李君華握住了林君弘的雙臂,神態激動到有些癲狂,林君弘看着眼前的太子,感覺到的是陌生。李君華繼續說道:“我發現我可以啊,我能做很多事情,既然我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信心,爲什麼我不去做呢?”

“做?殿下,您要做什麼?”林君弘倒是有些擔心了。

“做皇帝啊,我有這個能力,爲什麼不能做皇帝呢?”李君華又說道。

林君弘對於皇家兩位皇子的爭鬥內情並非完全瞭解,即便坊間多有傳聞,但身爲太子的李君華,而且是在國戰中立下功勳的李君華,仍然是帝國第一順位繼承人。林君弘說道:“殿下,沒有人說您不能做皇帝,您是太子,是儲君,是未來的皇帝,但這話一定要放心裡........。”

“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我想要做一個好皇帝,我也有信心做一個好皇帝。”李君華收斂了一下,認真說道。

林君弘恍然明白,這就是權力的甘美嗎?享受過她的人,只會要求的更多。

“殿下,我還是覺得咱們不要再談論這件事了,小心隔牆有耳。”林君弘壓低聲音提醒道。

李君華也感覺自己有些失態了,他說道:“我沒有別的意思,你也不用多想。我是想說,爲了成就一番事業,我要捨棄一些東西了。”

“比如........。”林君弘試探問道。

“父皇愛江山也愛美人,或許,我沒有他那樣的好福氣吧,既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只能做出取捨。”李君華臉上寫滿了認真,林君弘終於明白了太子的意思,以往太子對皇位爭奪的動力來源很複雜,有皇后的期許,有身爲兒子的嚮往,但現在的他是真的是想爲理想而奮鬥了,顯然,在江山與美人之間,他選擇了前者。

或許在這一刻,李君華猶豫了,安靜了一會後,他問道:“君弘,一個被貼上朱明復國主義者標籤的女孩,會威脅我的夢想,對嗎?”

林君弘無奈的點點頭,且不說韓芷薇是不是無辜的,就算不是,她的身份背景也只會被別人用來做文章,從而抹黑李君華,而現在不正是自己想要的最好結果嗎,太子主動選擇結束。

“返回京城後,我想和她談一談.........。”李君華道。

“談什麼?”

李君華早有決心,毫不遲疑的說道:“我會告訴她,我是帝國的太子,是她最憎恨的人。”

“然後呢?”林君弘又問。

李君華卻搖頭:“我不知道,反正我不會因爲選擇放棄而讓你秘密處死她,我希望這件事能妥善解決,也希望她能活下去,擁有好的生活,你能幫我嗎?”

“殿下,你應該知道,這不是最優選擇,最好不留後患。”林君弘再次提醒。

李君華堅定的否定:“這不是優與不優的事情,我知道,現在的我很像一個爲爭權奪利而不擇手段的野心家,但我還是有我的原則的,我是個人,知道冷暖,知道好壞,我可不想成爲權力的奴隸,爲了帝位而不擇手段、冷血無情。如果是那樣,無異是行屍走肉一般。”

“當然,殿下,我們是兄弟,我支持你的原則,我會幫你的。”林君弘也不希望太子變的不擇手段,他選擇了同意。

皇帝的行營回到了邊牆之內,經過昌平的時候,雖然未駐陛,但李明勳仍然把一些屬於布木布泰的遺物送到了戰犯管理所,交由了福臨保管。

“福臨說什麼了嗎?”見烏以風回來,李明勳問道。

“他抱着那些東西哭了好久,過了好久才說,希望皇上恩准,把布木布泰的遺體送往其故鄉科爾沁草原安葬,如果不行,也可隨意找個地方葬了,萬望皇上不要讓其到赫圖阿拉,與皇太極合葬。

福臨說,布木布泰爲了滿洲爲了大清付出了一生,不該死後還與其糾纏不清。”烏以風小心複述着聽來的話。

“就依他吧,找理藩院的人辦吧。”李明勳搖搖頭,吩咐道。

章一九五 太上皇親自出馬章三十 態勢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三二 誘敵章四三一 經濟章一五九 帝王心術 下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八四 井底之蛙的反抗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一五五 暴風雨章三五五 學習的對象章二九九 常任理事國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十四 高徒章六七 抗清御虜統一陣線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三 安全章五零七 南洋民亂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四一 勢如破竹章三 結義章三一四 三海聯運章三十 陷城章二二三 謹慎章四十 隆武聯姻章二五 海賊來襲章十五 如願章一四九 真實身份章一七九 太子的頓悟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一五四 幫扶對接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十五 天可汗章三九四 談判章八八 南非衝突章二一一 收買章四九五 大籌碼章三四二 一個天才章一七一 登陸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一三五 安定人心章一零三 情勢所迫章九十 有限的損失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一四六 對抗章四七 如願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二八 權力的分配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二四零 海外新政章一零九 哈密章四一七 民族理論章一三二 查案章二零六 誓死不當漢奸章四一九 不同的理解章七一 鐵甲機動艦隊章四零二 選擇章十三 觀察使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三五五 新計劃章三七零 獎勵章四六二 處理結果章三三九 靈活的政策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四七 意見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三二 統戰學堂章二六 黨爭章四一二 聖人章三三 裕王的真誠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四百 頭克汗章四四三 中途市章六零 海軍長遠規劃章九 進擊的哈士奇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六一 秘戰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四 光榮中立章一零二 一人與一國章四四七 一步一個坑章四七六 分蛋糕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七四 環印、澳貿易船隊 青城堡 金城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一一一 分開談判章一二八 親情與大義章三四一 箇中問題章六六 馬寶的小心思章一零四 處分章七 暗潮章一七一 成長
章一九五 太上皇親自出馬章三十 態勢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三二 誘敵章四三一 經濟章一五九 帝王心術 下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八四 井底之蛙的反抗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一五五 暴風雨章三五五 學習的對象章二九九 常任理事國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十四 高徒章六七 抗清御虜統一陣線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三 安全章五零七 南洋民亂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四一 勢如破竹章三 結義章三一四 三海聯運章三十 陷城章二二三 謹慎章四十 隆武聯姻章二五 海賊來襲章十五 如願章一四九 真實身份章一七九 太子的頓悟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一五四 幫扶對接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十五 天可汗章三九四 談判章八八 南非衝突章二一一 收買章四九五 大籌碼章三四二 一個天才章一七一 登陸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一三五 安定人心章一零三 情勢所迫章九十 有限的損失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一四六 對抗章四七 如願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二八 權力的分配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二四零 海外新政章一零九 哈密章四一七 民族理論章一三二 查案章二零六 誓死不當漢奸章四一九 不同的理解章七一 鐵甲機動艦隊章四零二 選擇章十三 觀察使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三五五 新計劃章三七零 獎勵章四六二 處理結果章三三九 靈活的政策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四七 意見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三二 統戰學堂章二六 黨爭章四一二 聖人章三三 裕王的真誠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四百 頭克汗章四四三 中途市章六零 海軍長遠規劃章九 進擊的哈士奇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六一 秘戰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四 光榮中立章一零二 一人與一國章四四七 一步一個坑章四七六 分蛋糕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七四 環印、澳貿易船隊 青城堡 金城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一一一 分開談判章一二八 親情與大義章三四一 箇中問題章六六 馬寶的小心思章一零四 處分章七 暗潮章一七一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