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五四 幫扶對接

裴元器在食堂吃完飯之後,態度就有所轉變,吃飯之前,他態度和善,話語多是鼓勵,而吃完飯之後,就嚴肅起來,而且也不只是他一個人在說話。

“你們是紡織廠,防火這件事上,一定要加倍小心,對廠子裡的每一個人都要加強教育。吃完飯之後,我在毛紡二廠房裡嗅到了菸草的味道,雖然已經停工了,但在廠房裡抽菸,豈不是兒戲?”

“您說的極是,我立刻安排人清查,一定把那個膽大包天的人找出來。”

“不是讓你處理那個人,而是嚴肅紀律!還有安全帽的問題,你別以爲我看不出來,所有工人的安全帽都是新的,是戴給我們看的,有些工人那安全帽戴的就是敷衍了事,尤其是那些女工!紡織廠不是機械廠、鋼鐵廠,安全帽不僅僅是防止上面掉下東西來砸腦袋,還要約束住頭髮,你看你的女工,留什麼法式的都有。萬一機器開動起來,把頭髮捲進去,豈不是壓碎腦袋?”

“這家廠子很有潛力,要進步不僅僅是要在技術上進步,生產上進步,安全上也要進步。別總是想着培養工人,管理層也要學習。”裴元器在辦公室裡,語重心長的對少東家白志文說着,他說:“這一次,我要把你們魁勝廠做成典型,安排成我們西津紡織行業的門面。這不光是對你們的鼓勵,還是對你們的督促。

你們成了正面表率,很快就有人來參觀學習,西津的、南洋的,乃是外國的,細節上處理不好,丟的不光是魁勝的人,也是西津的臉面。”

從魁勝廠出來,裴元器去了城裡,下午略微休息了,晚上則安排與本地行政口的長官面談。

山陽縣的縣長沈長河出身於裴元器的秘書室,四十出頭,做事非常幹練,在擔任縣長之前,在西津擔任過區長,履歷很豐富,經驗也充足。二人相熟,所以也沒有那麼客套。

“山陽是我西津行省的第九個縣,今天轉了一天,整體還是不錯,已經走上了正軌。等我回西津的時候,你跟我回去一趟,行政總院聯絡辦那邊去一趟,選個城市,結個對子。”裴元器對沈長河說話倒也是直來直去。

而沈長河習慣性的拿出了煙,但是想到裴元器已經戒菸,又小心收起來,說道:“大人,這件事正要向您彙報。山陽這一次來了不少移民,機械廠也還在建設中,工作太多,能不離開卑職就不想離開。至於結對子的事,卑職和幾位同僚商議過了,暫定了東莞。若是您沒有意見,這件事倒也不用再跑一趟。”

“這種事,都是優中選優,你連行政總院聯絡辦的人都沒見過,就選了東莞?”裴元器有些不願意相信。

所謂結對子,就是當初李君威在的時候,給西津申請的一種中樞支援方式。

以往,西津得到的資源都是帝國中樞直接撥付的,要錢有錢,要項目有項目,但都是大手筆,在西津的格局已經定下來之後,這種大開大合的合作方式倒也不那麼適合了。因此,李君威向中樞申請,制定了海內與西津聯動幫扶計劃。

這個計劃具體就是,選擇帝國沿海最富庶城市,與西津的城市結成對子,一對一的幫扶。比如西津城就直接與申京對接,而京畿則與西濱對接,檳城對接的是黑海艦隊。

在裴元器的印象裡,這個計劃成效並不是那麼顯著,所謂對接幫扶,就是要帝國沿海富庶城市出錢出人,試想一下,誰願意沒事割自己的肉喂別人呢。

所以這個計劃施行的幾年裡,完全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十幾個被幫扶的行政單位,能拿多少好處,就看能有多鬧騰,有些時候,還要看感情。沈長河的能力很出衆,裴元器認爲,他老家是福建福州,會選擇家鄉結對子呢。

“大人,時移世易,現在哪裡還用卑職去西津的聯絡辦,自從我們山陽升格爲縣,已經有七八個城市的主官派人找上門來,想與我們結成對子進行幫扶,對比了來訪問的幾個城市代表,東莞的條件是最好的。”沈長河笑着說。

爲了避免裴元器不信,沈長河親自去了一趟辦公室,把幾份單子放在了裴元器的面前,這些清單上列出的是來訪的各城市答應的條款。福州、東莞、蘇州等不少大城市都在其中。

裴元器挑選出了福州這個他認爲的城市和東莞做對比,很快就看出的不同。

東莞的清單條件很好,第一條就是答應,在結成對子之後,東莞在十年內,至少向山陽移民八千人。而這個八千人特別標註是抵達山陽的人數。相對來說,福州只是答應移民兩千五百人。

此外,東莞也列出了不少項目,比如在得知山陽的棉紡織業起來之後,東莞願意出面拉投資,建立兩家縫紉廠和一家染坊,更是標註了染坊爲帝國印染界排名第四的大華染廠的分廠。

“這是瘋了吧,他們怎麼這麼積極主動?”裴元器已經很久沒有關注這個幫扶計劃了,想不到已經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是裕王爺回京之後的變化..........。”

這一次外藩改制影響範圍之大,確實讓皇帝李君華都感覺有些後怕,尤其是議院所代表的資產階級勢力所發揮的影響力。其中一個讓皇帝無法接受的地方就是,地方官員在外藩改制之中的態度,他們沒有表現出對皇帝的充分支持,哪怕是在內閣屢屢要求的情況下。

李君華認識到,帝國的官僚體制與皇權已經有了分離的傾向,而這是完全不能忍受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帝國在建國之初,確立了勳貴體系,但有一樣,勳貴入仕是受限制的,從軍是最主要的方式,其次就是在國有企業之中佔據優勢地位。但在地方行政體系之中,勳貴受到諸多限制。相反,地方豪強紛紛滲透進了帝國的官僚體制。

以往皇權對於行政體系的管控主要集中在高層和重點單位,比如內閣和各行高官官這個層級,再往下就很少控制。而經歷了外藩改制這件事,皇帝決定深化在中層官僚之中的控制力。

最簡便的方式自然就是設立或者改制衙門,介入人事大權。李君華在中廷之下設立了官員審查局,直接從安全局調人過來。

以往安全局有秘密審查制度,包括終任審查和提名審查,其中後者最爲帝國百姓熟知,那就是對有資格被提名爲下一屆內閣成員的官員進行提前審查,避免把一些能力欠缺或者德行有虧的人選進去。而這個職權則被交給了官員審查局。

名義上是審查局,實際卻是優秀官員管理局,這部分官員被叫做中管官員,即中廷管理的官員。他們會被審查局審查和監督,但同時也會得到更多的培養和提拔。

實際上,帝國官員的上升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比如行省主要官員在晉升之前,一般會在省會或者省內重要城市擔任過主官。而行省主官要提拔到行政總院,一般都有在經濟大省擔任主官的經歷。而內閣成員多在行政總院的要害衙門有執掌的履歷。

而這部分中管官員則會在選定之後,擔任重要城市的行政長官。同時,一些重要城市的行政主官也會自動成爲中管官員。

東莞、蘇州、福州等城市官員自然也在這個範圍內。而與西津地區結成對子的城市主官則更會特殊,因爲對西津地區的幫扶工作是重要的考覈成績,而這個成績會通過裴元器這個特殊人物直接呈遞給皇帝。

也就是說,如果東莞與山陽縣結成對子,在官員審查局還未那位市長拿出考評分析的時候,皇帝就會看到他的名字,顯然,這是對於仕途來說是極大的便利。

也正因爲如此,中管官員都會盡可能的讓自己的城市與西津地區結對子,並且儘可能的在結對子的城市之中名列前茅。

裴元器問道:“好吧,就算如此,我仍然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東莞那邊如此慷慨的答應你,相比來說,福州等城市就有些小家子氣。”

“其實您也看到了,這些城市都是帝國的富庶城市。按照行政總院的命令,只有經濟實力排名前五十的城市纔有資格與西津等海外地方結對子。正因爲富庶,所以他們能給予的項目、金錢和物質沒有多少區別,甚至說,福州在這些東西上的還比東莞好一些。但問題在於,無論是我們山陽還是西津,缺的最多的就是人。”沈長河說道。

裴元器對此表示贊同,在這個幫扶計劃中,移民問題是最難解決的,海內那些富庶城市,頂多就是把轄區內一些重犯人、非法移民送來,甚至還發生過把麻風病人等傳染病患者送來的醜事。

真正讓他們下力氣組織、勸說普通百姓移民西津,困難很大。

“大人,您知道的,我們最需要的其實就是以家庭爲單位的移民。當然,對單身漢之類的也來者不拒,但是您知道,在那些富庶地區,什麼樣的人最願意來西津這樣遙遠的地區呢?”沈長河反問了裴元器一個問題。

裴元器雙手抱胸,沒有正面回答:“我更相信你的答案。”

當年在裴元器的秘書室,沈長河就是負責移民工作的,裴元器相信,這位屬下在這件事上更爲專業。

而沈長河也笑了:“好吧,大人,卑職不打啞謎。實際上我仔細統計過,主動願意來西津,而且很大可能以家庭爲單位來的移民就是失地農民,而且是剛剛失地的農民。”

裴元器捏着下巴,仔細衡量這個界定,發現真的很有道理。

沿海的富庶城市本身就是移民的首選,那裡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富庶城市不願意在人口上幫扶西津,很大程度就是因爲他們也需要人口。

但是西津與那些城市相比,在工作機會上根本沒有什麼優勢。或許工資高一點,或許稅收和管制少一點,但西津在萬里之外,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抵達,還要承受失去生命的風險。

但是西津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土地。移民來了,只要想種地,就能自動獲得有免稅時限的土地和一定的開荒權限,不僅沒有任何成本,還會得到各種物資的幫助。

而海內百姓,對土地有極大渴望的,就是剛剛失去土地的農民,他們只會種地,也只會生活在農村,無法適應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只要在這個時候加以引導和支持,這些人有很大可能前來西津。

“而對比來說,這種移民,東莞比福州多的多,或者說西南幾省最多。這一切,都是由歷史決定的。”

這部分歷史裴元器也知道,當年光復中華,福建省是帝國第一個完全光復的大陸省份,也是清算委員會第一次展現威力。清算委員會很大的一個貢獻就是把土地收歸爲國有,然後國家再把土地租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使用。

但東莞所在的廣東等西南省份不同,這些省份曾經是大明幾個藩鎮的地盤,經歷過藩下子弟奪取地主士大夫土地的過程,等到帝國建立時,那裡的土地多是大明藩鎮的軍事貴族。人家歸附了帝國,自然不能清算。雖然當年李君度憑藉英王遇刺,處置過一部分,但與清算委員會清算過的其他行省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總之就是,西南省份在土地國有化程度上很低,導致的結果就是幾十年的土地兼併容易導致農民失去土地,被迫成爲佃農,但是隨着人口的快速增長,佃農也不是那麼好當的,甚至連佃租土地的資格都失去了。因此被迫離開農村,前往加入城市化、工業化的浪潮之中。

東莞就是如此,但福州不同,這裡的農民使用的土地大部分屬於國家,不會產生土地兼併,所以他們幾乎永遠有土地耕作。只有當手裡的土地承載不了家中增加的人口時,纔會另尋出路。

章三八九 判定章一 國姓爺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二三八 殖民地紳士委員會章七八 紅薯章四四六 全面合作章二十三 刁民的機巧章一一三 君度章二四 抵達章四五九 裕王的交代章三一六 工程師李瑢章三六 再論東國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三七零 獎勵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二八五 再起戰火章四四三 中途市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四四八 白教章八四 鏵式犁章二九七 與法國合作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二二二 對論權力章二一五 季姬擊雞記章三七三 抵達章四三四 終戰的原則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一零九 爲敵人培養敵人章一六一 一瞥章七八 備胎們章二四 抵達章一零四 處分章一八八 暗潮章五 私心章三八六 戰鬥章七 炸魚薯條和天婦羅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章一二四 生母的教誨章二六 新首都章二七四 先小人後君子章三八五 突襲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正名章一七三 待遇《里斯本條約》章九六 運河工程起波瀾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三八七 謀斷章十八 求活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十六 黑烏薩章十 結論——社團是個怪物章七二 正面接觸章四三零 特殊的將就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一四五 要有榜樣章二一 不見章二一一 收買章三五八 舊事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十三 偵查雞籠港章三九三 李君威要搞事章二 達成章二三二 密謀改朝換代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三二 馬吉翔章一六三 救出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二一一 過關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六 軍制章二一 西蒙斯章二一八 錯亂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三六三 費爾干納章七八 南非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一六零 小人物的精彩章十四 高徒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三二 護送章五 瀕死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章一三七 準備章一七四 內遷之路章四一八 得道多助章七九 確鑿的證據章二零七 安全形勢章一零三 態勢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三六 橫掃全魯章一八八 選擇章二一二 俠義
章三八九 判定章一 國姓爺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二三八 殖民地紳士委員會章七八 紅薯章四四六 全面合作章二十三 刁民的機巧章一一三 君度章二四 抵達章四五九 裕王的交代章三一六 工程師李瑢章三六 再論東國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三七零 獎勵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二八五 再起戰火章四四三 中途市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四四八 白教章八四 鏵式犁章二九七 與法國合作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二二二 對論權力章二一五 季姬擊雞記章三七三 抵達章四三四 終戰的原則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一零九 爲敵人培養敵人章一六一 一瞥章七八 備胎們章二四 抵達章一零四 處分章一八八 暗潮章五 私心章三八六 戰鬥章七 炸魚薯條和天婦羅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章一二四 生母的教誨章二六 新首都章二七四 先小人後君子章三八五 突襲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正名章一七三 待遇《里斯本條約》章九六 運河工程起波瀾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三八七 謀斷章十八 求活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十六 黑烏薩章十 結論——社團是個怪物章七二 正面接觸章四三零 特殊的將就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一四五 要有榜樣章二一 不見章二一一 收買章三五八 舊事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十三 偵查雞籠港章三九三 李君威要搞事章二 達成章二三二 密謀改朝換代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章三二 馬吉翔章一六三 救出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二一一 過關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六 軍制章二一 西蒙斯章二一八 錯亂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三六三 費爾干納章七八 南非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一六零 小人物的精彩章十四 高徒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三二 護送章五 瀕死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章一三七 準備章一七四 內遷之路章四一八 得道多助章七九 確鑿的證據章二零七 安全形勢章一零三 態勢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三六 橫掃全魯章一八八 選擇章二一二 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