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零三 分家吧

“微臣參見皇上,拜見娘娘。”

御書房裡,曾懷璽跪在了皇帝面前,向皇帝和慈安師太行禮,慈安師太微微搖頭,沒有說什麼,她心裡從未把自己當成什麼妃子。

“起來吧,再怎麼說你也是君度的舅舅,起來說話,來人,奉茶。”李明勳對曾懷璽倒是很客氣,他印象裡見過曾懷璽幾次,但多是公事公辦,正因爲印象裡他是曾家最明事理最有出息的,因此這件事也就沒有瞞着他。

“微臣謝皇上。”曾懷璽起身,坐在了椅子上,李明勳一甩手,御書房裡所有人都出去了。

“君度的事你聽說了嗎?”李明勳問。

曾懷璽只知道自己被急召入京是和英王有關,但尚未知道有什麼事,連忙搖頭表示不知,李明勳道:“你與慈安師太一道進京,她未與你說嗎?”

“是說了英王殿下不少事,但不知陛下說的是哪一件.........。”曾懷璽小心說道,恍然間記起,慈安師太曾經說過,英王這次惹下大禍了,現在見皇帝如此鄭重且秘密的召見自己,便知道肯定是那件大禍事,他心中忐忑,連連祈禱,可千萬和自己別扯上關係呀。

“事關皇室顏面和君度的前途,我沒有告訴兄長。”慈安師太輕聲說道。

李明勳點點頭:“那現在說也不遲,就在這裡告訴他吧。”

慈安也不明白,爲什麼這種事非要讓自己兄長知道,她不由得擔心兄長是不是也參與其中,但瞧着眼前這模樣又不太像,略作猶豫,再見皇帝堅持,也就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曾懷璽忐忑不安的聽着,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外甥會犯下謀逆大案,尚未聽完,直接跪在了地上:“皇上,曾家其他人微臣尚且不知,但微臣是萬萬沒有參與其中,況且那個時候,微臣還在回申京的路上,海途漫漫,如何與外界聯絡。而且........這些年微臣雖然與英王殿下、慈安師太沒有斷聯絡,但那是親親之誼,決口不提國事和皇家之事,微臣.........。”

“朕不是疑心你,也不是要怪罪你,你快些起來吧,朕讓你來,是要請你幫忙做個見證的,曾大人,曾氏一族現在是由你來掌管,對吧?”李明勳伸手扶了曾懷璽一把,請他起來。

曾懷璽點點頭,心中卻是後悔萬分,當年曾家加入帝國一方,族中兄弟靠着與李明勳的特殊關係,或經商或從政或掌軍,多是一帆風順,但不管事業如何,都是長門長孫掌家纔是,在父祖死後,曾家兄弟也未曾分家,總想着合在一塊,總歸都能靠着慈安師太這棵大樹,若是分開了,就要分個親疏內外了。

按理說,長門長孫的曾懷玉該當家,但諸兄弟中他最不成器,兄弟幾個都不服,但很快也看開了,因爲衆人事業多在海外,曾懷玉當家也管不着衆人,後來江南光復,曾懷玉犯案被流放,當家人沒有了,而曾懷璽雖然是家中老二,但不是嫡出,仗着官居高位,便當了家,如今見皇帝因爲這個緣由找上自己,心裡別提有多後悔了。

“是,但宗內各支散落南洋和澳洲,實際上微臣也當不得什麼事,也就是祭祖這類禮節之事上替來不及返回的諸兄弟忙一忙。”曾懷璽連忙解釋清楚。

“你當家就好。”李明勳卻是不在乎這些細節,直言不諱的說道。

說着,按下了曾懷璽的話頭,讓慈安師太繼續介紹,而慈安所知的也是李君度書信中告知的,她與曾懷璽一道入京,尚未見過兒子,因此只能有什麼說什麼,不敢增添刪減,她本對皇帝有所怨念,但這一次兒子性命攸關,她也不敢語言之中有所譏諷,說完之後,便雙手合十,默唸佛經。

“曾大人,事情始末原委你也聽了,你覺得該如何處置英王?”李明勳問道。

曾懷璽:“微臣不敢置喙,全憑皇上吩咐。”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既然事發了幾個月,外界一直沒有得到消息,你們也該清楚,朕的意思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李明勳道。

一直誦唸佛經的慈安師太聽了這話長出一口氣,而李明勳說道:“這是國事,但若當國事處置,就要折損朕的兒子了,朕只有三個兒子,每個都是心肝寶貝,朕不想折損任何一個,君度雖然犯了錯,但實情如何,誰也說不清楚,但不管怎麼樣,太子未受傷,君度到底也沒有殘害了兄弟,這件事也就罷了.........。”

“皇上仁慈寬大,英王殿下必當痛改前非。”曾懷璽連忙說道。

“痛改前非就不必了。君度少年時朕多忙於征伐之事,他幼年教育朕少有參與,到這個地步,朕也是有責任的,而且,朕從來不奢求朕的幾個孩子十全十美,君度自幼喜好行伍之事,男孩子打打殺殺,尚未成年又幾次親臨戰陣,於仁愛一道疏忽了也情有可原,朕心裡也不怪他,說到底,他成這個樣子,主要責任還是在朕身上,一來是朕給他的關懷和教育太少,其二就是朕許他參與皇位競爭,這天下之主的寶座,沒有人能永遠保持冷靜吧。”李明勳平淡的說道。

見皇帝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曾懷璽倒是不好說話了,半邊屁股坐在椅子上,眼睛就盯着兩腳腳尖,似乎那裡有什麼奪人眼球的寶貝似的,一言不發。

倒是慈安師太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知道他要給自己兒子一個了結,問道:“皇上準備如何處置君度?”

“處置就不用說了,父母之愛子,爲之計深遠,朕當初許其競逐皇位,一是爲國着想,二也是不想埋沒了君度的才華,如今他犯了這等錯誤,皇位是莫要再想了,不然於國家社稷有害.........。”李明勳侃侃而談,說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規劃。

“皇上.......皇上,君度性子高傲,若讓他一生碌碌無爲,比殺了他還要難受呀。”慈安師太終究還是瞭解兒子性格的。

李明勳笑了笑:“這一點朕也知道。”

“妹妹,稍安勿躁,聽皇上說完。”曾懷璽小心提醒道。

李明勳繼續說:“君度乃天下無雙的國士,朕一直覺得,若他早生二十年,坐在朕的位置,光復中華,驅逐韃虜,橫掃天下,當比朕做的還要迅捷高效,可惜,如今天下承平,已無這等雄才施展的空間了。可天下之大,何處不是男兒縱橫的舞臺呢?”

“皇上的意思是,讓英王外放,拓張四野?”曾懷璽試探問道、

“如果是那樣,對帝國來說是後患無窮。”李明勳眯眼說道。

曾懷璽連忙閉嘴,若是外放擴張,必然掌權,且掌軍權,難保英王不再覬覦皇位,再者,其身爲帝國宗王,開拓之地必爲帝國之土,皇帝尚在倒也不算什麼,畢竟現在這個時代,父親的一切都屬於兒子是鐵律,兒子的一切屬於父親同樣也是準則,可如今英王和太子的矛盾已經顯現,英王搏命所得將來屬於太子,這是英王萬難接受的。

“外放君度確實,但方式上還要做做文章,這也是朕專門請你這個親孃舅來的原因,朕的意思是,趁朕尚在,給孩子們分家。”李明勳索性把話說白了。

“分........分家?”曾懷璽嚇了一跳,眼睛瞪大,幾乎掉出來。

自古以來親親尊尊,皇帝是萬年之表率,家庭和睦團結也是帝國萬民的象徵,何曾有皇室分家之先例?

“皇上三思啊。”曾懷璽與帝國諸多權貴不同,他出身正派的士大夫家庭,對分家分宗這種事很難接受,士大夫家族以分家爲恥辱,曾家幾經變故,依然維持這表面的團結,也是照顧了家族傳承。

李明勳道:“這是朕想到的唯一法子,讓君度分家獨立,自立一支,他就可以擁有的自己的事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既然分家,自然就不能再行參與他宗別支的繼承之事,也算是名正言順,這個辦法不好嗎?”

曾懷璽猶豫片刻,說:“皇上爲英王考慮,用心良苦,慈愛之心,微臣萬不可及,但.......但這到底對皇室威嚴聲名有礙呀。”

李明勳笑了:“古往今來,幾百個皇帝,無論怎樣,都會爲後人詬病,朕不做這件事,百年之後亦有人說真的不是,朕做了這件事也不過多一種說法罷了,所謂蝨子多了不癢,便是朕今日的心境。”

“那皇上想怎麼個分法?”慈安師太倒是覺得分家沒什麼不好,至於皇室聲譽什麼的,她知道李明勳從不在乎,皇帝的思想素來與衆人不同,提出分家這種事她倒是沒有多少驚訝。

李明勳道:“皇位繼承自然和是君度無關了,所分的主要是皇室的資產。

朕有三子三女,公主們自然不參與分得家產,只不過得留下一部分待其出嫁作爲嫁妝之資,但對於皇室資產來說,也不過寥寥,朕對兒子素來是一視同仁,君度自然能分得資產的三分之一,朕準備讓人在這段時間清點一下,折算之後,把屬於君度的那一份折爲現金,直接交由其使用。”

“那爵位呢?”慈安師太又問道。

李明勳笑了:“這要看君度自己的選擇了。”

“怎麼說?”

李明勳道:“君度若是拿了這些錢在國內投資,只做一個富家翁,那作爲朕的兒子,他仍然可以享受親王爵位,可你認爲可能嗎?”

慈安師太搖搖頭,她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不甘心平凡的,有了這麼一大筆的資產,必然選擇搏殺出一片自己的事業來,他的事業必是立國之基,可身爲帝國臣民,哪裡能在海外開國奠基,可若是去做,就不是帝國之人了,若非帝國之人,怎麼可以享受帝國爵位呢?

“朕的意思是,君度做什麼不去管,讓長孫承襲英王爵位,這樣兩不耽誤,將來便是君度無所得,他這一支也好有個退路,朕倒是覺得,留他一支在帝國內也不算什麼。”李明勳直言不諱的說道。

慈安師太點點頭:“皇上爲君度考慮的周全。”

李明勳微微一笑:“這麼說你是同意了?曾大人,你呢?”

“微臣沒有意見,只是怕........怕國內.........。”曾懷璽猶豫不定。

李明勳臉色一冷,說道:“朕問的不是臣子的意見,朕問的是君度他舅舅的意見。”

“微臣同意,同意。”曾懷璽連忙應下。

李明勳道:“朕無論做什麼,都會有人非議,這一點朕知道,特別申京那邊,可有些事終究還是有人要做,就以分家而論,這些年各地宗族勢力仍然與帝國行政機構對抗,盤剝鄉里之事情時有發生,而帝國向海外移民之國策,往往也因爲分家不平而讓很多人難以成行,這種事不能不解決。”

“是,皇上說的極是!”曾懷璽不敢再說個不字,連連稱是。

李明勳點點頭:“好,那你們就去英王府,把朕的意思說給君度聽,有句話朕要先說個明白,分家之後,君度仍然是朕的兒子,昭圭也是朕的長孫,倘若有人說我們李家父不慈子不孝之類的話,都記下來,朕會好好與他們理論理論的。”

“是。”二人應下,退出了御書房。

而皇室要分家的事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按照皇室給出的解釋,皇位就是李家的家主之位,分家之後,皇位繼承就在太子主宗這一支了,但皇室分家也引起了諸多討論,其中有一點就在於,名義上,帝國也是李家的,也算是皇室資產,理論上也是要分的,可在皇室的分家計劃中,並沒有劃歸分產之列,而在帝國的底層,皇室給嫡子和庶長子、幼子均分財產,也成爲了家喻戶曉之事,而在日後的民事案件判決中,皇室的財產劃歸方案也成了重要的參考標準,讓帝國繼承法中,諸子平等又上前跨出了一大步,這也是李明勳所沒想到的。

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一六二 加冕爲王 獲得力量章八二 移民章八八 民心所向即爲真理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一一二 歸附章一三一 實力章四五零 提前準備章一二零 契約奴章三四 青島章四三 漠北情勢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二二 唐通事章三二 組建騎兵章二一八 武裝中立同盟章三九零 屠城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六一 公車上書章三五七 計劃章七九 中計了章二七五 維和章一零一 巴達維亞的選擇章二一八 錯亂章三九零 做到底章四五零 提前準備章三 造船章七十 江南震動章四零七 結束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五八 賞烏林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一六八 正進行的 團結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九九 西蒙斯的家事章三 寧古塔章三 安全章四七一 南美章七三 重炮之威章十六 國姓的手段章四百 做選擇章七十 裁決朝鮮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四四三 中途市章一九八 潛流章三零六 緊張局勢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五六 拒絕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九二 噶爾丹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一七七 分崩章十八 求活章二十四 艦隊接觸章三五 無恥之徒周延儒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三七 四省會剿章一三六 瓦解章七八 失而復得的廣州章三零二 殖民章一五九 相遇章七四 宗教帶來的問題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一四五 滅口命令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七二 安化公主章四四六 李家傳承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二六 抵抗不足章四七八 囑託章四零六 興大案章四零五 解決問題章十八 海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職業章九九 敵艦在望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十八 佔領聖胡安 上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一一九 奪地章七 炸魚薯條和天婦羅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三三 押送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三八一 迪馬利亞章三五 擊斃阿巴泰章一六零 好吃不過餃子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十二 北大年行政長官區章九二 噶爾丹章三六五 一種陰險章五十 忠貞營章一六八 勸降寧古塔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二一九 勸說章三六七規矩章三九二 十姓奴部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章三四一 箇中問題章三 草原章二二 較射
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一六二 加冕爲王 獲得力量章八二 移民章八八 民心所向即爲真理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一一二 歸附章一三一 實力章四五零 提前準備章一二零 契約奴章三四 青島章四三 漠北情勢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二二 唐通事章三二 組建騎兵章二一八 武裝中立同盟章三九零 屠城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六一 公車上書章三五七 計劃章七九 中計了章二七五 維和章一零一 巴達維亞的選擇章二一八 錯亂章三九零 做到底章四五零 提前準備章三 造船章七十 江南震動章四零七 結束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五八 賞烏林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一六八 正進行的 團結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九九 西蒙斯的家事章三 寧古塔章三 安全章四七一 南美章七三 重炮之威章十六 國姓的手段章四百 做選擇章七十 裁決朝鮮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四四三 中途市章一九八 潛流章三零六 緊張局勢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五六 拒絕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九二 噶爾丹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一七七 分崩章十八 求活章二十四 艦隊接觸章三五 無恥之徒周延儒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三七 四省會剿章一三六 瓦解章七八 失而復得的廣州章三零二 殖民章一五九 相遇章七四 宗教帶來的問題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一四五 滅口命令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七二 安化公主章四四六 李家傳承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二六 抵抗不足章四七八 囑託章四零六 興大案章四零五 解決問題章十八 海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職業章九九 敵艦在望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十八 佔領聖胡安 上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一一九 奪地章七 炸魚薯條和天婦羅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三三 押送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三八一 迪馬利亞章三五 擊斃阿巴泰章一六零 好吃不過餃子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十二 北大年行政長官區章九二 噶爾丹章三六五 一種陰險章五十 忠貞營章一六八 勸降寧古塔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二一九 勸說章三六七規矩章三九二 十姓奴部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章三四一 箇中問題章三 草原章二二 較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