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

凌雲閣建在一座土山上,離空中的流雲還遠得很,卻足以俯視半座御花園,反過來,半座御花園裡的人一擡頭也能望見凌雲閣。

這裡就是皇帝的受教之所。

楊奉來過之後的第四天早晨,韓孺子去向太后請安,太監左吉一本正經地宣讀太后懿旨,篇幅很長,文字頗爲古雅,左吉念得又很慢,經常停頓一會,若有所思地看着皇帝,足足用了兩刻鐘才告完結。

皇帝畢竟得讀點書,學一些必備的技藝。

早飯之後,韓孺子在三十多名太監的護送下,拐彎抹角前往凌雲閣,楊奉和左吉跟在身邊,後面是手舉黃羅傘的太監,再後面是東海王,他以侍從的身份陪讀。

進入御花園之後,又有一些侍從加入隊伍,大概十五六人,他們不是太監,而是勳貴子弟,年紀都不大,韓孺子一個也不認識,東海王倒是與其中幾人相熟,彼此點頭致意,沒有交談。

給皇帝當侍從並不輕鬆,每時每刻都有至少一名禮官監督,稍有不敬都可能遭到彈劾。

韓孺子注意到身邊的太監總是比侍從更多一些,太后顯然不信任皇帝,更不信任皇宮以外的人。

護送皇帝的隊伍浩浩蕩蕩,大多數卻都留在凌雲閣下,只有東海王入閣陪讀,由兩名太監貼身服侍。

房間模仿古制,沒有桌椅,東廂鋪設錦席和書案,只能跪坐,皇帝面朝正西,東海王側席,西邊也鋪着錦席、書案,不與皇帝面對,而是傾斜朝向東北。

皇帝的第一位授業師傅早已等在另一間房裡,等皇帝坐穩,由一名太監宣召入閣,另一名太監則主持師徒見面禮節。

皇宮裡的規矩多,多到三年多以前進宮的楊奉和左右無從掌握,只能交由經驗豐富的老太監處理。

前國子監祭酒、前太子少傅、前禮部祠祭司郎中郭叢,七十多歲的老人家,顫顫微微地從外面走進來,老眼昏花,卻能準確地判斷出皇帝坐在哪裡,站在那裡深深地吸了兩口氣,倏然展開雙臂,寬大的袖子如鳥翼一般下垂,停頓了一小會,雙手慢慢向胸前移動併合攏,用震耳的聲音說:“臣郭叢拜見陛下。”

雖然郭叢沒有下跪,禮節卻顯得極爲正式,韓孺子一下子就被唬住了,不知該如何應對,於是看向主持禮節的老太監。

老太監稍稍擡手,示意皇帝什麼也不用做,然後伸手指向東海王。

除了太后,皇帝不能向任何人行禮,但是必要的禮節不能省略,於是就要由東海王代勞。

東海王陰沉着臉,長跪而起,呆板地說:“郭師免禮,賜座。”

守在門口的太監立刻轉身搬來一張小凳,郭叢太老了,沒辦法長久跪坐在席上,特意爲他準備了坐俱。

郭叢坐下,又沉重地呼吸了兩次,對他來說,這可能只是一瞬間,對於聽課的學生來說,卻是漫長的等待,幾乎將韓孺子的好心情給耗光了。

郭叢是天下知名的大儒,飽讀典籍,尤其精於《詩經》,也不拿書,開口就講,第一篇是《關雎》,“關雎,后妃之德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淑女以配君子,義在進賢,不淫其色……”

韓孺子急忙翻開書本,勉強跟上進度,無意中瞥了一眼,看到東海王的臉色乎要沉出水來,“后妃之德”顯然觸動了他的心事。

郭叢很快就沉浸在講述之中,先釋義,再訓字,然後是義中之義、字外之字,將近一個時辰,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八個字都沒講完,韓孺子沒多久就被繞暈,幾次想要提問,可老先生根本看不清皇帝的表情與手勢,只顧講下去,越來越起勁兒,完全不像衰朽的老人。

韓孺子只好放棄,盯着郭叢嘴角的一塊唾沫星子,納悶它怎麼總也不掉下來。

上午的課的終於講完,郭叢告退,兩名太監送行,韓孺子立刻站起來,活動一下僵硬的雙腿,長出一口氣,對東海王說:“老先生講經都是這樣嗎?我還以爲……”

東海王重重地哼了一聲,起身就往外走。

“冊立皇后的事情你不能怨我。”韓孺子大聲說,雖然不信任也不喜歡這個弟弟,卻不願意揹負莫名的指責。

東海王頭也不回地下樓,兩名太監回來,請皇帝去另一間屋子裡用午膳。

跟往常一樣,這頓飯吃得味同嚼蠟,飯後,太監退下,韓孺子走到窗邊,欣賞御花園裡的景物,心情漸漸好了起來,目光隨意掃動,忽然看到了東海王。

侍從們不知在哪裡吃的飯,這時正聚在一座亭子裡聊天,東海王也在其中,神采飛揚,每說幾句話都能引來哈哈大笑,於是就有禮官走來,嚴肅地示意衆人不可喧譁。

東海王不怕,禮官一轉身,他就做出種種奇怪的模仿神情,引得衆侍從竊笑。

這纔是十幾歲的少年該有的生活。

韓孺子看了一會,努力記住數名最活躍者的面貌與身形,他從小就沒有過同齡玩伴,相比於說說笑笑,他更習慣於沉思默想。

下午換了一位師傅,比郭叢還要衰老,連話都說不清,講授的是《尚書》,天書似的古文從他嘴裡吐出來,就像是羣蜂逃離被搗毀的蜂巢,各奔東西,全無目的,嗡嗡聲一片。

這就是太后爲皇帝選擇的師傅,總共五位老朽,最年輕的也有六十多歲,分別講授《詩》、《書》、《禮》、《樂》、《易》,跟他們連正常溝通都難。

韓孺子沒有放棄學習,聽不懂他就自己看,遇見不認識的字用筆圈起來,心想總有機會問明白。

一連幾天都是如此,他沒覺得自己從書中得到了多少教誨,全靠着強大的意志堅持下去。

這天中午,東海王沒有下樓去和其他侍從相會,而是留在皇帝身邊,跟他一塊吃飯,趁着太監收拾碗筷離開的時候,他終於主動開口說話:“已經下聘了。”

“嗯?”韓孺子反而有點不習慣。

“宮裡已經向崔家下聘了,等我舅舅從齊國回來,就要冊立皇后。”

韓孺子有點同情東海王,“你很喜歡她嗎?”

東海王雙眼噴火,“這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她是我的,從小說好了,母親和舅舅都同意。”東海王雙手握拳,一字一頓地說:“我的東西從來不給別人!”

“你天天跟那些侍從在一起,沒找人幫你給母親傳信嗎?或許她能幫你。”

東海王眼中的怒火一下子消失得乾乾淨淨,垂頭喪氣地說:“母親寫信將我罵了一頓,讓我老老實實留在宮裡,專心服侍太后和……你。變了,一切都變了,就因爲我沒當上皇帝,母親和舅舅也都變了。”

韓孺子沒法安慰東海王,只覺得事情如此荒謬,他與東海王都想得到對方的生活,結果都不能如意,被困在自己的位置上,羨慕對方的處境。

“齊國那邊怎麼樣了?齊王肯認罪嗎?”

“怎麼,楊奉什麼也沒跟你說嗎?”東海王譏誚道。

楊奉太忙,又是一連幾天沒跟皇帝談話,韓孺子說:“如果齊國的事情不順利,冊立皇后也會生出變故。”

東海王尋思了一會,“那邊還在僵持中,齊王沒有立刻造反,他否認指控,聲稱受到奸人陷害……但是沒用的,耽擱得越久,對齊王越不利,他必敗無疑,舅舅將會凱旋……算了,我知道這不怨你,可是你要記住,等我……早晚我會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韓孺子笑了,“祝你成功。”

韓孺子明白一件事,崔氏與太后鬥得越激烈,他的位置越穩定,什麼時候雙方相安無事,他就危險了,起碼在目前,東海王的鬥志對他利大於弊。

這天傍晚,韓孺子在屋子裡閒坐,楊奉走進來,懷裡捧着一摞書,全是皇帝在凌雲閣裡讀的典籍。

楊奉命宮女退下,將書放在桌子上,隨手打開一本,轉身對皇帝說:“陛下在上面畫了不少圈。”

韓孺子臉有點紅,“有些字我不認識。”

“嗯,我跟太后說了,太后允許我教你識字。”

“太好了!”韓孺子高興的不是識字,而是能與真正的大人交談。

楊奉將書又放下,走近皇帝,“識字只是小學,你的基礎沒打好,現在也只能亡羊補牢,沒什麼大用,我還要教你點別的。”

“楊公要教我什麼?”韓孺子對學習的熱情再次高漲。

“史書。”

“史書?”

“帝王以史爲鑑,讀史本應是帝王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太后將它省去了,所以只好由我私下教授,此事陛下知道就好,不要外泄。”

韓孺子連連點頭,他一個字也不會泄露。

楊奉手頭上沒有史書,全憑記憶講授,他也不想給皇帝講授正史,先拿起一本書,指點皇帝認了幾個字,然後說:“陛下已經入閣讀書,接觸的外臣越來越多,不如我講一點太祖與臣子交往的故事吧。”

韓孺子很喜歡聽故事,可他覺得太祖的借鑑意義不大,“我沒接觸到什麼人……”

“別急,大家都在觀察,時機一到,自會有接觸,但我要先提醒陛下一件事。”

“楊公請說。”

“不要相信第一個主動接觸陛下的人,那必定是別有用心之徒。”

韓孺子愣住了,他記得很清楚,皇宮裡第一個主動接觸他的人,正是楊奉。

(發稿安排:明天是週日,一更,從下週一起正常更新,上下午各一更,週末保底一更。)

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通知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六十章 宮門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
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通知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六十章 宮門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