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

韓孺子來請母親遷宮前往洛陽,慈寧太后仍不想走,“陛下若能守住京城,我不必走,陛下若是不能,我不想走。”

韓孺子躬身道:“朕不會守衛京城,而且不只是太后,朝中大臣也都要遷往洛陽。”

慈寧太后臉色一變,“陛下要放棄京城,放棄……皇宮?”

“有朝廷的地方就是京城,至於皇宮,只是皇帝的居處而已。”

慈寧太后怒容滿面,“陛下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咱們母子付出多少努力才……我不走,就讓我與皇宮共存亡吧。”

韓孺子知道母親有時會非常固執,早想好對策,沉默片刻,說:“若有萬一,洛陽就是新都,慶皇子將是新皇帝,他還年幼,其母惠貴妃無權無勢……”

慈寧太后被擊中軟肋,她之前不走,是因爲皇帝還在外面,如今皇帝要留下與敵軍死戰,慶皇子立時顯得無依無靠,“皇后會照顧他,她答應過我。”

“崔太傅下落不明,很可能已經殉難,崔家只剩下崔騰做主。皇后爲人賢淑,不喜權勢之爭,等她覺得自己需要照顧慶皇子的時候,只怕大勢已去,什麼都來不及了。”

慈寧太后沉默良久,“陛下決定立慶皇子爲太子?”

“慶皇子年長,理應由他繼位,旨意已經送到皇后手中了。”

慈寧太后長嘆一聲,“爲什麼陛下不能像別的皇帝一樣,留守安全的地方,將守衛國土的事情交給朝中大臣呢?”

韓孺子微笑道:“時勢不同,大楚需要一位進取的太祖,而不是守成的皇帝。敵軍兵多勢衆,大楚只要稍微露出一點軟弱,北方的匈奴就會趁機參戰,到時候大楚將無路可退。”

慈寧太后再次長嘆,“咱們母子的命總是不好。”

韓孺子上前一步,“朕選擇不了‘命’,但是朕能選擇如何應對。朕看史書越多,越覺得沒有皇帝擁有‘好命’,皇帝既爲天下之主,就要承受天下之難題,此乃必然之理。從太祖以至武帝,列祖列宗皆是如此。若論命之好壞,朕自以爲比父兄二帝都要好些。”

桓帝中毒、思帝自殺,甚至來不及展現自己的治國才能。

慈寧太后凝視皇帝,明白自己已經徹底掌控不住兒子,“陛下若是大勝,還會改立太子嗎?”

“請太后不要問這種事,只有朕在前線駕崩之後,皇后纔會出示聖旨,朕若平安返回,則一切按規矩來。”

規矩就是皇后生不出嫡子,慶皇子纔有資格成爲太子。

“什麼時候出發?”慈寧太后問。

“明天一早。”

“唉,要麼是千古一帝,要麼是無知昏君,陛下這次賭的可大了。”

“名聲歸史書,勝敗歸自己,朕無遺憾。”

慈寧太后揮揮手,表示默許,韓孺子告退,命中司監劉介立刻做準備,然後前往勤政殿,正式傳旨,要求朝廷遷往洛陽。

如何應對大臣們的反對,韓孺子已經做好準備,可是出乎他的意料,從宰相卓如鶴以下,沒人提出異議。

“城中百姓怎麼辦?”卓如鶴問。

“隨朝廷一同遷往洛陽,年二十以上、四十以下的男子留下。”

“百姓如散沙,倉促之間如何成軍?”瞿子晰驚訝地問。

“人多即可,不求戰力。”韓孺子頓了一下,補充道:“塞外壓力很大,神鬼大單于也騰不出太多軍隊,至多十萬人,楚軍主力是那些投降的西方將士,可他們需要一點信心,楚軍數量越多,他們的士氣越高。”

羣臣呆若木雞。

韓孺子又道:“戰爭進行到現在,比的就是士氣,神鬼大單于自以爲擊潰了楚軍,正是驕傲之時,必然率兵急速南下,楚軍以逸待勞,勝算不小,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卓如鶴良久方道:“京城百姓數十萬,頗有老弱,怕是來不及搬遷。”

“儘量吧,每家可留一名成年男子。”

“是,陛下。”卓如鶴勉強回道,帶領羣臣躬身領旨。

“即刻傳旨,明晨出發。”

韓孺子離開勤政殿,親自前往京城武庫查看,那裡貯藏的兵甲足夠裝備七八萬人,他讓劉介將宮中武庫的兵甲也都拿出來,一件不留。

他又去太祖衣冠室,請出太祖寶劍,想起楊奉在鞘中留下的四個字——梟請收手,本不想分心,這時卻忍不住了,傳旨給不要命,讓他去找楊奉的妻兒進宮。

傳召平民百姓進宮,往常都是很麻煩的事情,如今卻立即得到執行。

凌雲閣裡,韓孺子正欣賞寶劍,太監通報,楊奉妻兒到了。

侯小蛾帶着兒子羅世浮登樓,給皇帝磕頭,擡頭盯着皇帝,問道:“皇帝怎麼才見我們娘倆兒?”

跪在旁邊的青年小聲道:“母親……”

韓孺子露出微笑,表示不在意,仔細打量兩人。

侯小蛾即便是在年輕時大概也不是美女,與楊奉沒有半點夫妻相,身材粗壯,看得出力氣挺大,臉上皺紋不少,卻不太顯老,尤其是那雙眼睛,竟如少女一般清澈。

對視片刻,韓孺子突然明白楊奉爲何娶此女爲妻。

楊奉心機太多,幾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必須與毫無心機的女子才能同牀共枕。

楊奉的兒子羅世浮很年輕,比韓孺子還要小一些,跪在地上微微低頭,與楊奉確有幾分相似。

“你們母子二人當初爲何從湖縣搬走?”韓孺子問。

侯小蛾站起身,指着跟來的不要命,“問他。本來住得好好的,街坊鄰居都熟,他來了非要我們搬家,還不能通知任何人。”

“是楊奉的遺命。”不要命神情稍有些尷尬,“楊奉說若是天下太平,他的妻兒永遠不要見陛下,若是有事,倒可一見,一是尋求保護,二是……給陛下一些指點。”

侯小蛾衝皇帝揚揚頭,“皇帝有什麼爲難的事情,問我就好。”

韓孺子笑了,“楊公真是個怪人。”

“可不,他從小就挺怪,長大之後就更怪了,既要改姓,又要當太監。”

“你與楊公自幼定親?”

侯小蛾搖頭,“呵呵,我倆同意,老夫人也不會同意。我原是羅家老夫人身邊的丫環,老夫人死後就服侍公子。一天晚上,公子心情不好,我就說勸勸他吧,結果把自己勸給他了……”

“母親,不用說這些。”羅世浮再次提醒,臉有些紅。

侯小蛾愛憐地看向兒子,“小孩子靦腆。總之公子娶了我,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楊公爲什麼要易姓自殘?”韓孺子最迷惑的就是這件事。

侯小蛾長嘆一聲,“要不說公子是怪人呢。他最初本來是要進京考進士、當大官的,他們羅家在朝中有不少親戚,看他有才華,都願意提供幫助。可倒黴的是,事情剛有起色,沒等公子參與大考,羅家的一個親戚不知怎麼得罪了武帝,被滿門抄斬,老夫人受驚嚇而死,公子只好帶着我逃亡。”

“羅家曾被滿門抄斬?”韓孺子吃了一驚,楊奉從未提起過這件事,只說自己頻繁遭到陷害,無奈之下只好選擇隱姓埋名,甚至自宮以進王府。

“對啊,這在當時是件挺轟動的大事。”

韓孺子回想自己看過的武帝實錄,不記得有羅姓大臣遭此慘禍。

不要命上前道:“羅家曾有人在東宮任職,因太子一案受到牽連。”

韓孺子有了一點印象,因太子案而被殺的官員太多,羅家人並不顯赫,只留名姓而已。

他心中的疑惑沒有減少,反而更多,“可楊公從未支持過前太子遺孤。”

侯小蛾笑道:“公子當初也不支持太子,羅家被抄斬之後,公子就開始變得多疑,總說這裡藏着什麼、哪裡藏着什麼,還說武帝被人控制了,我問他是誰,他說控制者必然不顯山不露水,非得是皇帝身邊的人才能知道。”

“這麼說來,楊公自殘就是爲了靠近皇帝?”

“對啊,他說別人能控制皇帝,他也能,還說要證明給我看。”

羅世浮面紅耳赤,不停地咳嗽,侯小蛾全不在意,“你老爹又沒說讓我撒謊,當然要實話實說了,何況皇帝看上去不錯,是個好人。皇帝,你被公子控制了嗎?”

韓孺子笑了一聲,沒有回答,“楊公……難以理解。”

“挺好理解啊,公子當太監不只是爲了靠近皇帝,更是爲了報仇。”

“替羅家人報仇?”

“羅家人、武家人、林家人,好多家人,公子說武帝以天下爲玩物,不配當皇帝,他要給韓氏一點教訓,讓韓家人明白,皇帝並非無所不能。”

韓孺子呆住了。

羅世浮忙道:“陛下休聽我母親亂說,家父不是那種人……”

“‘家父’不是哪種人?你出生不久他就拋下咱們母子,你根本不記得他。我最瞭解公子,他很驕傲,非常驕傲,卻一直不得志,他歸咎於武帝,常說皇帝無非一獨夫,只要進入十步之內,誰都能與皇帝抗衡。”

韓孺子一聽就知道這是楊奉的話,怪不得他不想讓皇帝找到妻兒。

韓孺子生出一股上當受騙的惱火,“楊公的確進入了朕的十步之內。”

不要命上前一步,“請陛下不要只看當年的楊奉,在雲夢澤,楊奉曾對我說,所有皇帝天生多苦,根本沒必要報復,他還說,陛下是位好皇帝,不怕陛下受不了苦,就怕陛下太得意,反而變成壞皇帝。”

韓孺子意興闌珊,“楊奉預見過大楚今日的危機嗎?”

不要命搖頭,“楊奉沒這種本事,但他關於皇帝的話,也可以用在神鬼大單于身上。”

韓孺子眉毛微挑,恍然間覺得楊奉似乎就站在角落裡看着自己。全本小說網

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一章 進宮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八十九章 過界楔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十三章 學習(三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
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犬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一章 進宮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八十九章 過界楔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十三章 學習(三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